一、禽流感危机后的全球贸易僵局:从全面停摆到局部解冻
(一)疫情冲击下的出口版图重构
2025 年初,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于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骤然爆发,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对巴西禽肉产业造成沉重打击,同时致使全球禽肉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鸡肉出口国,在全球鸡肉出口市场占比高达 25%,其产业动态对全球禽肉市场供需平衡影响重大。然而,此次疫情爆发导致巴西禽肉出口遭受严重挫折,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对其实施进口限制,巴西禽肉出口随即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中国和欧盟作为巴西鸡肉的重要进口市场,果断采取全面暂停全境禽肉进口的严格措施。中国作为巴西鸡肉主要进口国之一,2024 年从巴西进口鸡肉量达 56.2 万吨,占巴西鸡肉出口总量的 10.89%,凸显出中国市场对巴西鸡肉产业的重要性。欧盟在 2024 年从巴西进口 23.1 万吨鸡肉,占巴西出口量的 4.49%,同样是巴西禽肉出口的关键市场。这两大市场的全面停摆,直接导致巴西禽肉出口量急剧下滑。相关数据显示,2025 年 5 月前四周,巴西禽肉出口量同比下降 1.5%,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在疫情冲击下,巴西禽肉产业不仅面临出口量大幅减少的问题,还面临市场份额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的严峻挑战。部分原本依赖巴西鸡肉进口的国家和地区,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将进口目光转向美国、泰国等其他鸡肉出口国。这些国家借机加大鸡肉出口力度,试图填补巴西留下的市场空缺,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禽肉市场的竞争。
(二)区域化管理破局:智利率先松绑的示范效应
在巴西禽肉产业陷入困境之际,出现了转机。随着疫情发源地南里奥格兰德州蒙特内格罗市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认定为 “无疫区”,智利成为首个恢复进口巴西鸡肉的主要市场,为巴西禽肉出口开辟了新路径。
智利这一决策基于巴西推行的 “区域化管理” 策略。依据 WTO《SPS 协定》,巴西将疫情严格控制在特定区域,避免全国性禁令的实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巴西对疫情发生地实施精准管控,及时扑杀感染禽类,对周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和监测,确保疫情防控的科学性与透明度。这种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为智利恢复进口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向其他国家展示了巴西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智利率先恢复进口,对巴西禽肉产业意义重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巴西当地禽肉供应压力,为巴西禽肉开拓了新市场,还为欧盟、中国等其他重要市场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例。智利的成功复购表明,在科学防疫基础上,贸易恢复具备可行性,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智利率先松绑,一些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对巴西禽肉的进口限制政策。韩国、安哥拉和卡塔尔等国先后撤销对巴西禽肉实施的临时进口限制措施,日本也宣布解除针对蒙特内格罗市的限制。这些国家的行动为巴西禽肉出口复苏注入新动力,使巴西禽肉产业看到走出困境的希望。
二、中欧谈判冲刺阶段:技术壁垒如何逐一破解?
(一)欧盟:从 “全境禁令” 到 “精准管控” 的转变
欧盟作为巴西鸡肉的第七大市场,在巴西禽肉出口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年初禽流感疫情爆发后,欧盟迅速对巴西实施全面进口暂停措施,给巴西禽肉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巴西在防疫措施上的持续努力,双方谈判迎来转机。当前,谈判焦点集中在 “风险评估模型”。巴西需向欧盟充分证明,除疫情发生地外,其他区域养殖场在生物安全措施方面已达到严格标准,包括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病毒检测以确保无病毒扩散风险、加强运输链管控防止病毒在运输过程传播、优化养殖场卫生环境以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
据巴西农业部长法瓦罗透露,欧盟对巴西提出的 “分区域开放” 方案持积极态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接受。这意味着欧盟预计将率先恢复对巴西中西部、东南部等无疫区的鸡肉进口。这一决策对于在这些区域布局的巴西禽肉企业而言是重大利好消息。例如 BRF、Marfrig 等行业巨头,在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拥有大量养殖场和先进生产设施,一旦欧盟市场恢复开放,这些企业将能迅速把握机遇,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市场份额。
(二)中国市场:供需缺口下的谈判加速度
中国作为巴西鸡肉最大进口国,2024 年从巴西进口鸡肉量占其出口总量的 10.89%,充分体现中国市场对巴西鸡肉产业的重要性。此次恢复谈判备受全球关注,不仅关系到巴西禽肉产业发展,也对中国国内禽肉市场供需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中方在谈判中的核心关切为 “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监测” 和 “输华企业资质重审”。这两项要求体现中国对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病毒变异情况,提前做好防控措施,保障国内禽类养殖业安全;对输华企业资质的重审,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确保进入中国市场的巴西鸡肉符合严格食品安全标准。
市场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巴西鸡肉在中国进口总量中占比高达 61.63%,主要集中在鸡爪、鸡翅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在中国餐饮市场广受欢迎,是众多美食的重要食材,如香辣鸡爪、可乐鸡翅等。然而,由于巴西鸡肉进口暂停,国内这些副产品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据市场监测数据,鸡爪、鸡翅等产品价格较之前上涨超过 3000 元 / 吨,给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带来较大压力。
面对这一情况,中方加快技术审核流程,力争在中秋消费旺季前实现部分优质产区的准入恢复。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团圆节日,家庭聚餐、走亲访友等活动频繁,对禽肉产品需求量大。若此时恢复巴西鸡肉进口,将有效缓解国内市场供应压力,稳定价格,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加强中巴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贸易健康发展。
三、全球供应链震荡:从价格狂飙到格局重塑
(一)短期市场应激反应:副产品价格坐上 “过山车”
禽流感疫情引发的贸易禁令对全球禽肉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使其经历剧烈波动。禁令期间,中国市场冻鸡爪价格大幅上涨,突破 5 万元 / 吨大关,较疫情前上涨 60%,众多消费者和餐饮企业难以承受。在一些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冻鸡爪价格不断攀升,以往作为亲民食材的鸡爪如今价格高昂。餐饮企业受到影响,部分以鸡爪为主要食材的餐厅不得不调整菜单价格或减少鸡爪菜品供应以应对成本增加。
在欧盟市场,鸡翅中批发价也大幅上涨,达到 4.5 欧元 / 公斤,创下近五年新高。这一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欧盟地区餐饮行业和消费者。在法国,一些餐厅烤鸡翅价格上涨 20%,消费者点餐时明显感受到价格压力;在德国,超市里鸡翅中销量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消费者开始转向其他肉类产品。
面对价格剧烈波动,下游企业纷纷调整采购策略以应对成本增加和供应不稳定。国内一些餐饮巨头,如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加速在越南、泰国等替代产区布局,与当地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寻求价格更稳定、供应更有保障的鸡肉来源。这些企业派遣专业团队前往东南亚地区考察当地养殖场,评估生产能力、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确保获取符合要求的鸡肉产品。
欧盟加工企业则将采购目光转向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加大从这些国家的采购力度。美国作为全球重要鸡肉出口国,拥有先进养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体系,能提供大量优质鸡肉产品。阿根廷鸡肉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凭借价格优势和良好品质吸引欧盟加工企业关注。欧盟加工企业与美国、阿根廷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锁定价格和供应量,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通过这些调整,下游企业短期内形成 “多源采购” 格局,以应对巴西鸡肉出口受限带来的影响。
(二)长期竞争优势:巴西 “性价比之王” 地位难撼动
尽管巴西鸡肉出口短期内受到禽流感疫情冲击,但从长期看,巴西鸡肉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依然强劲,“性价比之王” 地位难以撼动。这得益于巴西独特产业模式和成本控制优势。
巴西构建 “垂直整合模式”,将饲料公司、农户和加工企业紧密连接成高效产业链。饲料企业利用巴西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亚马逊流域广袤的大豆、玉米产区,获取低成本饲料原料,饲料成本较中国低 20%。饲料企业为农户提供优质鸡苗、先进养殖技术和充足饲料,农户按合同要求养殖,肉鸡成熟后交付加工企业深加工。规模化养殖是巴西鸡肉产业特色,大型养殖场通过先进设备和科学管理实现高效生产。这种规模化养殖模式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使鸡爪产出率比国内高 10%,每只鸡可产鸡爪 200 克以上,进一步降低成本。
基于成本优势,巴西鸡肉价格极具竞争力。2024 年,巴西鸡肉出口均价为 1.81 美元 / 公斤,较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低 12%。这一价格优势使巴西鸡肉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中低端市场备受青睐,市场占有率较高。许多国家进口商和餐饮企业将巴西鸡肉作为首选采购对象。
除成本和价格优势外,巴西在禽肉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质量管控方面也处于世界前列。巴西通过多部门法规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2012 年实施的新《森林法》严格规定植被保护区,限制林地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农业法》要求企业对禽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制成有机肥料返田,形成 “养殖 — 种植” 循环体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平衡发展。巴西还构建覆盖养殖、加工、冷链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可获取鸡肉从养殖到加工全过程信息,包括鸡苗来源、饲料使用、养殖环境、加工工艺、运输过程等,确保产品质量安全。2024 年,巴西通过欧盟碳足迹认证的产品占比达 35%,为巴西鸡肉长期重返高端市场奠定基础。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关注度不断提高,巴西鸡肉这些优势将使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四、未来展望:90 天窗口期的机遇与挑战
(一)时间轴上的关键节点
在巴西禽肉出口艰难复苏进程中,8 月下旬是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随着巴西与欧盟和中国谈判进入冲刺阶段,若能达成协议,将为巴西禽肉出口带来重大转机。按照相关流程和运输周期,首批巴西鸡肉最快有望在 90 天内抵达中国和欧盟港口,这对两国市场意义重大。
对于中国市场,中秋佳节是禽肉消费高峰期。节日期间,家庭团聚、走亲访友,餐桌上禽肉佳肴必不可少,烤鸡、炖鸡、红烧鸡翅等是常见菜品。若巴西鸡肉能在中秋前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将极大丰富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有助于稳定禽肉价格,使消费者能以合理价格享用美味禽肉产品。
对于欧盟市场,圣诞季是禽肉消费重要时期。圣诞节期间,欧洲家庭准备丰盛圣诞大餐,烤火鸡、烤鸡等传统美食是餐桌必备。巴西鸡肉及时供应将为欧盟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满足节日期间对禽肉的需求,也能为欧盟餐饮行业和零售业注入新活力。
10 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对巴西的 “无禽流感国家” status 进行重新评估。这一评估结果对巴西禽肉产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若巴西能顺利通过评估,意味着其在禽流感防控方面取得全面胜利,禽肉产品安全性将得到国际社会进一步认可。这不仅有助于巴西巩固现有市场份额,还将解除更多国家的进口限制,为巴西禽肉出口开拓更广阔市场空间。部分原本对巴西禽肉实施全面进口限制的国家可能重新审视政策,逐步恢复从巴西进口。巴西禽肉将有机会进入更多国家市场,满足全球消费者对优质禽肉的需求。
展望 2025 年底,巴西禽肉产业有明确目标和规划。巴西计划将能繁种鸡存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是具有挑战性但关键的任务。能繁种鸡存栏量恢复将为巴西禽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确保鸡肉稳定供应。随着能繁种鸡存栏量增加,预计巴西禽肉出口量将反弹,有望恢复至月均 45 万吨水平。这将使巴西在全球禽肉市场重新占据重要地位,进一步巩固其 “性价比之王” 优势,为巴西禽肉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活力。
(二)产业启示:从 “危机应对” 到 “韧性构建”
巴西在应对禽流感疫情冲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提供重要警示和有价值的借鉴。
区域化防疫是巴西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的关键策略之一。巴西建立 “养殖场 - 加工区 - 港口” 三级监测网络,通过对各环节严格监测和管控,实现对疫情的精准定位和有效控制。在养殖场层面,加强对禽类健康监测,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疫情风险;在加工区,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全程监控禽肉加工过程,确保产品安全性;在港口,加强对进出口禽肉的检验检疫,防止疫情跨境传播。这种三级监测网络将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避免疫情大规模扩散,为禽肉出口恢复创造条件。其他国家和地区可借鉴巴西经验,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区域化防疫体系,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和精准度。
市场多元化是降低贸易风险的重要手段。巴西在疫情期间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会使本国禽肉产业面临巨大风险。一旦重要市场实施进口限制,整个产业将受到严重冲击。为应对这一风险,巴西积极拓展市场,加大对中东、非洲市场的出口力度。2024 年,巴西对中东、非洲市场出口增长 25%,这一成果有效对冲了中美欧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为巴西禽肉产业开辟新发展空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也应注重市场多元化,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分散贸易风险,确保产业稳定发展。可通过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合作,开拓新贸易渠道,寻找更多市场机会。
在数字化时代,技术透明化对农产品贸易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巴西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检测数据实时共享,极大提高数据可信度和透明度,使贸易伙伴能及时、准确了解巴西禽肉生产和防疫情况,缩短审核周期,促进贸易恢复。其他国家和地区可借鉴巴西经验,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农产品贸易中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贸易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让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获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信息,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
巴西在禽流感危机中的经历,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提供深刻启示。从区域化防疫到市场多元化,再到技术透明化,这些经验有助于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使其能更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保障全球农产品稳定供应和贸易健康发展。
结语:一场重塑全球禽肉格局的 “破冰之旅”
巴西与中欧的鸡肉出口谈判意义深远,是突破贸易壁垒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韧性升级” 的生动体现。
随着智利率先恢复从巴西进口鸡肉,这场历时数月的危机正悄然改变全球禽肉贸易规则。在危机中,只有具备科学防疫能力、成本控制优势和市场应变智慧的产区,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立足并赢得市场青睐。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或许不久后就能在餐桌再次见到高性价比的巴西鸡爪。这小小的鸡爪背后,体现了一个农业大国在疫情冲击下的突围与重生。巴西在应对禽流感疫情过程中,展现出的区域化防疫策略、市场多元化拓展以及技术透明化应用等举措,为其禽肉产业复苏奠定坚实基础。
这场 “破冰之旅” 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未来,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构建更加稳定、高效、可持续的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球消费者享受到丰富、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让美食交流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