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面速览:窄幅震荡呈现分歧态势,资金聚焦龙头标的
(一)板块整体表现:涨跌互现中潜藏结构机会
2025 年 8 月 29 日,预制菜概念板块全天呈现窄幅震荡格局,最终收跌 0.17%,报 1258.32 点,成交额达 409.35 亿元,成交量为 35.57 亿手。板块内涨跌家数分化显著,46 家上涨、54 家下跌,呈现出 “龙头股强势、跟风股调整” 的特征。龙头股宝立食品涨幅 6.03%、浙江东日涨幅 4.69%,逆势领涨;而紫燕食品跌幅 17.42%(换手率)、步步高跌幅 23.83%(换手率)等个股则因资金博弈激烈出现大幅震荡。
(二)资金动向:主力分歧加剧,游资偏好高弹性标的
根据 Wind 数据显示,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 1.2 亿元,但结构分化明显:宝立食品获 582 万元净流入,浙江东日、西安饮食分别吸引 2697 万元、4364 万元资金抢筹,这反映出机构对业绩确定性标的的青睐;而紫燕食品、步步高单日净流出超 5000 万元,高换手率背后是游资快进快出的情绪博弈。整体来看,资金正从高估值标的向 “业绩 + 题材” 双驱动个股集中。
二、三大因素主导今日走势:情绪退潮与价值重估共振
(一)短期情绪面:概念炒作退潮,资金回流业绩主线
近期市场风格由题材炒作转向中报业绩驱动。预制菜板块作为前期热点,部分个股估值已透支预期(如味知香动态 PE 达 45 倍),资金获利了结压力增大。加之大盘震荡调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导致板块内跟风股普遍下跌,仅业绩超预期的龙头股获资金留守。
从资金流向来看,前期爆炒的预制菜概念股自 8 月以来资金持续流出,如国联水产 8 月累计净流出 1.3 亿元,股价下跌 12%。而宝立食品凭借上半年业绩超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长 18%),获北上资金连续增持,成为板块逆市上涨的关键支撑。市场对预制菜概念的追捧已从单纯的题材炒作回归到业绩基本面,概念炒作的退潮对板块短期走势形成压制 。
(二)基本面分化:龙头穿越周期,中小企业承压
从 2025 年中报数据来看,头部企业展现出抗跌韧性:宝立食品上半年净利润增长 18%,依托 B 端餐饮供应链优势逆势扩张;浙江东日子公司预制菜业务营收增长 25%,区域深耕效应显著。反观中小企业,受原材料涨价、渠道成本高企影响,紫燕食品等个股二季度净利率下滑至 5.2%,低于行业均值,导致资金减持。
预制菜行业集中度正在提升,龙头企业凭借品牌、渠道、规模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如安井食品通过全国化产能布局与多品牌战略,实现营收稳健增长;而中小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业绩与股价表现均弱于龙头。
(三)行业预期修正:从 “颠覆故事” 到 “稳健增长”
2025 年预制菜市场增速回落至 15%,低于 2023 年的 25%,市场逐渐认识到行业从 “野蛮生长” 转入 “精耕细作” 阶段。前期爆炒的 “懒人经济”“万亿赛道” 等概念热度减退,资金更关注企业实际盈利能力 —— 如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等凭借高毛利预制菜(毛利率超 25%)获得估值溢价,而依赖低价竞争的企业则被边缘化。
随着市场对预制菜行业认知加深,行业预期已从高增长的 “颠覆故事” 转向稳健增长的 “长跑逻辑”。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产品力、渠道力与成本控制能力,对行业增长预期的修正也反映在板块股价走势中,前期高估值泡沫逐步被挤出 。
三、龙头股众生相:抗跌标的凭何逆市上扬?
(一)B 端供应链龙头:宝立食品 “稳增长” 逻辑获认可
宝立食品当日大涨 6.03%,资金净流入 582 万元,核心原因在于其绑定麦当劳、星巴克等国际餐饮巨头,上半年 B 端收入增长 22%,预制菜订单量增长 18%。机构指出,在餐饮复苏主线中,具备大客户资源和定制化能力的企业更易穿越周期,其 “高复购 + 低客户集中度” 优势在弱市中尤为突出。
宝立食品作为预制菜 B 端供应链的佼佼者,自 2001 年成立以来,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与品质把控,成为众多国际餐饮巨头信赖的合作伙伴。从 2008 年开始为百胜供货,到 2018 年成功打入麦当劳和星巴克的供应链体系,宝立食品的客户名单不断扩充。在与大客户长期合作过程中,宝立食品深入了解其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实现定制化服务。例如,针对麦当劳的新品研发,宝立食品能够快速响应,提供从配方设计到产品生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确保新品在口味、品质上满足麦当劳的高标准要求,这也使得宝立食品在麦当劳的订单量逐年递增 。
凭借在 B 端市场的深厚积累,宝立食品在 2025 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B 端收入增长 22%,预制菜订单量增长 18%,这一成绩在行业内十分突出。其 “高复购 + 低客户集中度” 的优势,降低了对单一客户的依赖,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即使某一客户订单出现波动,其他客户的稳定需求仍能保证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 。
(二)区域深耕型标的:浙江东日上演 “小而美” 逆袭
浙江东日以 4.69% 涨幅位居板块第二,其核心逻辑是区域预制菜产业园投产 —— 温州、上海两大基地产能释放,上半年地方特色预制菜(如温州鱼丸、上海本帮红烧肉)营收增长 35%,叠加社区团购渠道渗透率提升至 25%,实现 “区域品牌 + 本地化供应链” 双重溢价。
浙江东日作为温州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区域市场拥有深厚根基。其运营的温州菜篮子农批市场年交易额超 120 亿元,覆盖浙南闽北 90% 以上市场份额,为预制菜业务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销售渠道。2025 年上半年,浙江东日的温州、上海两大预制菜生产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当地特色预制菜如温州鱼丸、上海本帮红烧肉等深受消费者喜爱,营收增长 35% 。
在渠道拓展方面,浙江东日积极布局社区团购,与多家知名社区团购平台合作,将预制菜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社区团购渠道渗透率提升至 25%,有效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通过区域品牌的打造和本地化供应链的优化,浙江东日实现了产品的双重溢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出一条 “小而美” 的逆袭之路 。
(三)游资博弈标的:西安饮食、步步高上演 “冰火两重天”
西安饮食涨幅 3.88%,因 “一带一路” 餐饮合作预期获游资关注,4364 万元净流入背后是事件驱动型炒作;而步步高涨幅 3.85%,虽股价上涨,但 5100 万元净流出显示资金分歧,高换手率(23.83%)反映短期情绪博弈剧烈,需警惕回调风险。
西安饮食作为一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餐饮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预制菜业务。凭借其在 “一带一路” 沿线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丰富的餐饮文化资源,西安饮食在 “一带一路” 餐饮合作预期的推动下,成为游资关注的焦点。游资的快速涌入,使得西安饮食股价短期内大幅上涨,但这种上涨更多是基于事件驱动的炒作,缺乏业绩支撑。一旦 “一带一路” 餐饮合作预期未能兑现,股价可能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 。
步步高作为零售行业的知名企业,在预制菜领域也有所布局。2025 年 8 月 29 日,步步高股价虽然上涨,但资金净流出 5100 万元,高换手率(23.83%)表明市场上多空双方分歧较大。步步高在预制菜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渠道拓展困难等问题,业绩表现并不稳定。此次股价上涨可能是短期市场情绪的波动导致,投资者需警惕回调风险,关注其预制菜业务的长期发展战略和业绩表现 。
四、后市展望:分化加剧,三大主线值得长期跟踪
(一)短期:业绩确定性标的抗跌性更强
在当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资金更倾向于流向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建议重点关注中报净利润增速超 20%、毛利率环比提升的个股,这类企业在市场避险情绪下更易获得估值溢价 。
宝立食品凭借其在 B 端市场的稳健增长,成为短期投资的优质选择。其与国际餐饮巨头的紧密合作,为业绩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支撑。2025 年上半年,宝立食品 B 端收入增长 22%,预制菜订单量增长 18%,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千味央厨则凭借大客户订单稳定的优势,在短期市场波动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其核心产品油条在餐饮渠道的市占率约 70%,与海底捞、盒马等知名企业的合作,确保了订单的稳定性 。
(二)中期:C 端品牌力与渠道壁垒是关键
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 “健康化、差异化” 需求的不断提升,具备 C 端品牌认知度的企业和渠道渗透力强的标的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广州酒家凭借其在粤菜预制菜领域的深厚底蕴,以及对品质的严格把控,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其速冻盆菜、盐焗鸡等产品,不仅保留了粤菜的传统风味,还在包装、口感上进行创新,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美味的需求 。
安井食品通过不断拓展 C 端市场,构建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其在电商、新零售等渠道的积极布局,使其产品能够快速触达消费者。与盒马鲜生、锅圈、叮咚买菜等新零售平台的合作,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销量,还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永辉超市作为零售行业的巨头,凭借其强大的渠道优势,在预制菜销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与多家预制菜企业合作,永辉超市丰富了产品种类,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永辉超市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门店网络,为预制菜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
国联水产则通过打造 C 端预制菜品牌小霸龙,成功抢占细分市场。其推出的小龙虾、烤鱼等大单品,凭借优质的食材和独特的口味,深受消费者喜爱。烤鱼系列产品销售额已突破 6000 万,招牌的小龙虾单品更是年销破亿。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国联水产在 C 端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
(三)长期:行业整合期龙头份额有望提升
2025 年,预制菜行业进入整合期,中小企业加速出清,头部企业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18% 提升至 25%。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如龙大美食、春雪食品等,虽短期承压,但长期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上更具优势 。
龙大美食从猪肉养殖、屠宰业务将供应链延伸至猪肉深加工,打造了肥肠、酥肉、烤肠等大单品。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龙大美食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在面对市场波动时,龙大美食能够迅速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
春雪食品则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借助新工厂认证和汇率优势,加大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开发,预制菜出口业绩显著。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春雪食品在海外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同时,春雪食品在国内市场也加大了品牌推广力度,通过与各大商超、电商平台合作,提高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
在行业整合的大趋势下,头部企业将凭借自身的品牌、渠道、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应关注这些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企业,把握行业发展的机遇 。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真成长
8 月 29 日的微跌,本质是预制菜板块从 “概念炒作” 向 “价值投资” 的必经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摒弃对板块整体行情的过度预期,转而聚焦 “业绩确定性强、竞争壁垒高、估值性价比优” 的个股。当市场情绪退潮,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永远是那些在产品力、渠道力、成本力上构筑竞争优势的企业 —— 这或许才是预制菜板块长期投资的核心逻辑。(数据支持:Wind、企业财报、公开市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