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贸易情报 → 文章内容

阿根廷牛杂即将杀进中国!每斤不到7元,火锅卤味要降价了?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5 7:25:10 关注:145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十年磨一剑:中阿牛杂贸易破冰之路
  (一)拖延两年终落地:从谈判僵局到战略突破

  中国与阿根廷在牛杂贸易合作领域的历程颇为曲折,历经多年探索与协商,终于迎来关键转折。2023 年 9 月,双方搭建起卫生谈判框架,原以为合作将顺利推进,却因诸多细节问题陷入僵局。屠宰场资质认证是其中一大难题,中国对进口牛副产品的源头把控极为严格,要求阿根廷屠宰场必须达到高标准卫生规范,这意味着阿根廷相关企业需在硬件设施、操作流程等多方面进行改造升级。冷链标准对接同样不容忽视,牛副产品从屠宰到运输再到中国市场,需全程处于低温环境,以确保产品新鲜度与安全性,两国在冷链技术、设备以及温度监控等方面的标准差异,使谈判过程充满挑战。
  然而,阿根廷方面展现出极大诚意与决心。为满足中国市场准入要求,阿根廷投入大量资源对 32 家一类屠宰场进行全面改造,依照欧盟级卫生标准,对屠宰场车间布局、污水处理系统、消毒设施等进行升级,确保每个生产环节均符合国际顶尖水平。在冷链物流方面,阿根廷引入先进制冷设备与监控系统,保证牛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始终稳定在 - 18℃以下,从源头到终端构建起安全、高效的冷链通道。如今,这些屠宰场已具备年处理牛杂超 15 万吨的强大能力,为对华出口奠定坚实基础,也让这场拖延两年的贸易合作迎来曙光。
  (二)填补结构性缺口:全球第五大产牛国的 “内脏红利”
  阿根廷在全球肉牛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全球第五大肉牛屠宰国,其年屠宰量超 1500 万头,庞大的屠宰规模带来丰富的牛副产品资源。据统计,阿根廷牛副产品年产量达 25 万吨,其中高达 80% 可供出口,这些牛杂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力,而中国市场对其需求强烈。
  反观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火锅、卤味等餐饮业态蓬勃发展,对牛肚、牛舌等牛副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年进口牛杂量约 5 万吨。但当前中国牛副产品供应存在结构性问题,牛肚、牛舌等高端品类长期依赖乌拉圭、美国等传统供应国,采购价较普通肉类高出 30%,这不仅增加了餐饮企业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行业发展。
  阿根廷牛杂的进入,为中国市场带来新契机。其丰富资源能有效填补中国火锅、卤味市场对低价优质内脏的需求缺口,凭借价格优势,降低餐饮企业采购成本,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二、进口格局剧变:老霸主退潮,新势力崛起
  (一)乌拉圭、美国份额缩水,新兴市场上位
  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中国牛杂进口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市场格局处于动态变化中。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进口牛杂近 1.9 万吨,同比下滑 4.5%,进口均价为 4426 美元 / 吨,较去年同期微降 29 美元 / 吨 ,呈现 “量减价稳” 态势。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进口来源格局的重大调整,传统供应大国份额逐渐收缩,新兴供应国迅速崛起。
  乌拉圭,长期占据中国牛杂进口首位,其市场主导地位持续弱化。2021 年及以前,乌拉圭在华牛杂进口占比多在 40%-60% 区间,彼时堪称中国牛杂市场的 “霸主”,源源不断为中国市场输送牛杂产品。然而,市场变化难测,从 2022 年至 2024 年,其占比稳定在 36%-37%,2025 年上半年,这一比例降至 34%,同比缩减 2 个百分点。不仅如此,乌拉圭对华牛杂出口量同比减少 1141 吨,下滑趋势明显。更为关键的是,其进口均价却同比增长约 100 美元 / 吨至 4484 美元 / 吨 ,量价反向变动,深刻反映出其供应能力下降和成本优势削弱,在市场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在该市场境遇更为严峻。2025 年上半年,美国对华牛杂出口量同比减少 2361 吨,降幅高达 35%,市场占比从 33% 骤降至 24%,近乎断崖式下跌。而进口均价则同比大涨 327 美元 / 吨至 4363 美元 / 吨,一涨一跌尽显美国牛杂在中国市场的困境。美国供应能力萎缩并非偶然,主要受国内加工成本上升和物流瓶颈影响。美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加工成本大幅增加。物流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运输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美国牛杂出口竞争力,也为其他供应国提供抢占市场的机遇。
  在传统供应大国市场份额萎缩的同时,新西兰、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牛杂进口量呈同比增长趋势,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表现尤为突出,进口量同比增长 1028 吨至 2398 吨,6 月单月进口量达 509 吨,同比增长 284 吨。俄罗斯凭借独特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迅速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白俄罗斯、南非、尼加拉瓜等新兴供应国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带来新的产品和供应模式,推动进口来源呈现多元化格局。这种多元化格局,丰富了中国市场牛杂供应,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
  (二)阿根廷价格 “腰斩” 入场,重塑竞争格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阿根廷牛副产品凭借显著的价格优势强势进入市场,备受关注。2025 年 4 月,阿根廷牛内脏出口平均单价约 1730 美元 / 吨,与其他主要供应国相比,价格差距巨大。换算成人民币每公斤仅 12 元,若以牛肚等常见品类计算,每斤价格不到 7 元,仅为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 60%-70% 。当前中国从乌拉圭进口均价为 4484 美元 / 吨,从美国进口均价为 4363 美元 / 吨,阿根廷价格较乌拉圭低 61%,较美国低 60%,甚至低于中国牛杂进口 4426 美元 / 吨的整体均价,这种强大的价格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阿根廷拥有巨大价格优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阿根廷拥有广袤的潘帕斯草原,气候宜人,牧草丰茂,是天然的畜牧天堂。阿根廷采用规模化草饲放牧模式,牛群在草原自由吃草、生长,养殖成本较中国低 40%。规模化养殖方式不仅降低人工成本,还提高养殖效率,使其在源头上具备价格竞争力。
  在加工环节,阿根廷同样实力强劲。其标准化体系完善,从屠宰场下线的牛内脏能在 30 分钟内进入 - 18℃冷链系统,这一极速冷链锁鲜技术能最大程度保持牛副产品新鲜度和品质。通过分级筛选后以真空包装形式出口,既保证品质,又提高流通效率。阿根廷政府还对出口企业提供检疫补贴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出口成本,使阿根廷牛副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极强竞争力。
  三、产业链震荡:从走私到正规军,谁在受益?
  (一)餐饮企业成本大降,火锅卤味迎来 “解压期”
  阿根廷牛杂合法进入中国市场,对餐饮行业而言,是重大利好,为众多餐饮企业带来成本降低空间,尤其是火锅和卤味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在火锅行业,牛肚、牛百叶是关键食材,是食客涮火锅时的必点菜品,在火锅食材成本中占比 15%-20%,地位重要。近年来,由于牛副产品供应紧张,价格不断攀升,不少连锁火锅品牌面临困境。一些品牌为维持利润,采取缩小单品规格的措施,原本满满一盘的牛肚,如今分量减少,引发消费者不满。有的品牌直接提高菜品价格,影响顾客消费体验和品牌市场竞争力。
  随着中阿牛副产品贸易协议落地,这一局面将得到显著改善。预计首年阿根廷牛副产品对华出口量可达 3-5 万吨,相当于现有市场的 60%-100%,充足的供应将有效缓解市场紧张局势。价格方面,阿根廷牛副产品价格优势明显,有望使火锅、卤味等行业原料成本下降 25%-30%,这对餐饮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海底捞、绝味等行业知名企业已敏锐捕捉到商机,率先与阿根廷头部加工企业签署直采协议。有了稳定且价格实惠的货源,这些企业成本压力得到极大缓解,也拥有更大价格调整空间。据业内人士分析,海底捞等火锅品牌的牛肚类菜品有望降价 15% 以上,这对消费者而言是好消息。消费者在享受美味火锅时,能以更低价格吃到心仪的牛肚、牛百叶等食材,将进一步刺激市场消费,促进火锅、卤味行业繁荣发展。
  (二)走私市场加速消亡,行业规范化进程提速

  过去,由于正规贸易渠道受限,阿根廷牛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困难重重,导致走私现象猖獗。据相关数据,此前约 70% 的阿根廷牛杂通过香港中转、边贸走私等非正规渠道进入中国。这些走私牛杂虽价格低廉,但存在巨大食品安全隐患。走私过程中,牛杂缺乏有效监管和检验检疫,可能出现农残超标、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一旦流入市场,将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
  如今,随着中阿牛副产品贸易协议生效,这一混乱局面将得到根本性改变。新规明确要求,只有具备一类屠宰场资质的企业才可直接向中国出口牛副产品,从源头上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配套的区块链溯源系统为牛杂安全流通提供保障,该系统可实现 “牧场 - 屠宰 - 口岸” 全程监控,每个环节信息准确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溯源码,可轻松了解牛副产品产地、养殖过程、屠宰时间、运输路径等详细信息,吃得放心。
  在监管层面,中国海关与阿根廷相关部门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加强对进出口牛副产品检验检疫力度。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采取召回、销毁等措施,严厉打击走私行为,确保市场流通的牛副产品安全可靠。这种规范化管理模式,将推动行业从 “灰色地带” 转向阳光化交易,提升整个行业质量水平和信誉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四、消费者福音:2026 年餐桌迎来 “牛杂降价潮”
  (一)高端品类率先降价,牛舌、黄喉或降 30%

  在中阿牛副产品贸易发展中,消费者是主要受益者之一。随着阿根廷牛杂即将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曾经价格高昂的高端牛杂品类有望迎来大幅降价。
  以牛舌为例,目前国内牛舌零售价约 80 元 / 斤,价格相对较高。牛舌进口量较少,市场供应有限,长期处于溢价状态,普通消费者购买时需谨慎考虑。如今,阿根廷牛舌的进入带来新希望。阿根廷牛舌出口单价 3180 美元 / 吨,约合 110 元 / 公斤,相较于现有进口价格低 20%。按照此价格优势,预计终端价格将降至 60 - 70 元 / 斤。价格调整后,牛舌不再是餐桌上的 “奢侈品”,更多消费者可轻松享受其美味。
  黄喉作为火锅热门食材,同样备受关注。目前市场上黄喉价格较高,让不少消费者点菜时有所顾虑。随着阿根廷牛杂进入,黄喉价格有望大幅下降,预计降价幅度可达 30%。这对火锅爱好者来说是好消息,以后吃火锅时可更尽情地点黄喉,享受爽脆口感。
  牛肚、牛百叶等大众品类也将在价格调整中受益。当前,这些大众品类市场价在 12 - 15 元 / 斤,随着阿根廷低价牛杂涌入,其价格有望降至 10 元以下。价格下降将直接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家庭餐桌消费频次预计提升 20%。家庭聚餐时,消费者可更频繁购买这些牛杂,为餐桌增添美味。
  (二)供应链多元化降低风险,告别 “卡脖子” 困境

  过去,中国牛杂进口高度集中于乌拉圭和美国,乌拉圭占比 34%,美国占比 24%,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给中国牛杂市场带来诸多风险。一旦乌拉圭或美国牛杂供应出现问题,如受自然灾害影响肉牛产量下降,或因贸易政策调整限制出口,中国市场牛杂价格将大幅波动。消费者可能面临牛杂价格暴涨,不得不减少购买量,影响生活品质;餐饮企业也会因成本大幅增加,经营压力骤增,甚至被迫调整菜品价格,影响市场稳定。
  阿根廷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局面,为中国牛杂市场构建起多元化供应格局。如今,中国牛杂进口市场形成 “南美三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 新兴市场(俄罗斯、新西兰)” 的多元化供应体系。这种多元化格局为市场提供多重保障,极大降低进口风险。当某个供应国出现供应波动时,其他国家可迅速填补缺口,保证市场牛杂稳定供应。据相关数据统计,阿根廷加入后,进口风险系数下降 40%,市场价格稳定性显著提升。
  消费者无需再担心因某个国家供应问题吃不到心仪的牛杂,餐饮企业也能更稳定地进行食材采购和成本控制。市场牛杂价格将更加平稳,消费者可稳定价格购买牛杂,餐饮企业也能在稳定成本环境下,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实惠的菜品,整个牛杂市场将进入更健康、稳定的发展阶段。
  五、挑战与展望:狂欢之后,行业如何洗牌?
  (一)中小贸易商面临转型,规模化采购成主流

  新规实施给中国牛杂进口市场带来深刻变革,中小贸易商受到较大冲击。新规设置的一类屠宰场资质门槛较高,众多缺乏供应链能力的中小贸易商难以企及。过去,这些中小贸易商凭借灵活经营策略在市场分得一杯羹,如今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
  据统计,目前国内约 70% 的中小贸易商缺乏自有冷链仓储设施,储存牛副产品时面临困难,无法保证产品新鲜度和质量。跨境结算能力也是短板,繁琐的跨境结算流程和高额手续费增加运营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
  与之相反,具备冷链仓储、跨境结算能力的头部企业,如双汇、华英农业等,在这场变革中迎来发展机遇。双汇凭借遍布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和强大资金实力,能迅速与阿根廷一类屠宰场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规模化采购。华英农业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优化跨境结算流程,降低结算成本,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这些头部企业加速布局,预计未来 3 年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25%,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中小商企若想生存,必须寻求转型。转向细分市场或许是出路之一,有机牛杂市场逐渐兴起,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需求日益增长,中小贸易商可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专注有机牛杂采购和销售,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杂的需求。即食卤味市场也有较大发展潜力,中小贸易商可与卤味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即食卤味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展市场份额。
  (二)中阿农业合作升级,开启 “全牛贸易” 新时代

  此次中阿牛副产品贸易协议签署,不仅是牛杂单品的突破,更是中阿农业合作的重大升级,标志着两国从 “牛肉主品贸易” 向 “全牛产业链合作” 转变。
  阿根廷正积极推动 30 家肉类工厂获取中国注册资质,这些工厂将按中国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未来,不仅牛副产品将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冷鲜牛肉、牛骨高汤等深加工产品也将陆续进入,进一步丰富中国消费者餐桌选择。牛骨高汤作为营养丰富的食材,在餐饮行业应用广泛,阿根廷牛骨高汤进入中国市场后,将为中国餐饮企业提供更多选择,推动餐饮行业创新发展。
  两国在贸易额上有明确目标,计划 2026 年实现牛杂贸易额破 1.5 亿美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将在贸易政策、物流运输、检验检疫等方面加强合作,优化贸易流程,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在物流运输方面,双方将共同优化冷链物流线路,提高运输速度,确保牛副产品快速、安全抵达中国市场。在检验检疫方面,双方将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快速检测机制,缩短检验检疫时间,提高通关效率。
  中阿的农业合作模式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树立区域合作典范。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两国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局面。未来,中阿两国将继续深化农业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为全球农产品贸易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结语:一场从 “内脏” 开始的饮食革命
  当潘帕斯草原的牛肚摆上中国餐桌,当火锅店里的 “毛肚自由” 成为现实,这场看似小众的贸易突破,实则推动了整个餐饮供应链变革。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舌尖上的实惠;对行业而言,是从价格混战到品质竞争的转折点;对中阿两国而言,则是农业合作更深层次的突破。随着首批阿根廷牛杂在 2026 年初抵达口岸,中国食客的 “牛杂红利期” 已然到来。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广东连州一牛杂店国庆期间乱涨价,官方通报:罚款3500元2025/10/9 18:48:5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