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速览:指数低开低走,分化行情加剧
9 月 23 日,预制菜概念板块(8841521)全日呈现低开低走态势,最终收报 1256.32 点,跌幅为 0.84%,当日成交额达 15.61 亿元,换手率为 2.13%。板块内仅 8 只股票上涨,94 只股票下跌,市场分化显著。
龙头股分化显著:金字火腿(002515)逆势涨停,收盘价为 7.85 元,资金净流入 2416.7 万元,成为板块内唯一表现强势的个股。
权重股拖累指数表现:绝味食品(603517)因财务造假被实施 ST 后复牌,复牌首日股价暴跌 5.03%,受其影响,安井食品(603345)、三全食品(002216)分别下跌 1.87%、1.52% 。
技术层面呈现破位迹象:指数跌破 5 日均线(1270 点),MACD 绿柱持续放大,RSI(14)降至 38,短期超卖信号较为明显。
二、三大动因引发市场调整:ST 风险事件 + 信任危机 + 资金避险需求
(一)ST 绝味引发信任危机
财务造假事实确凿:绝味食品因 2017 - 2021 年累计少计营收超 10 亿元,自 9 月 23 日起被实施 ST,当日股价创下 18 个月以来的新低。此事件是继獐子岛、康美药业之后,食品饮料板块又一重大财务丑闻,对预制菜行业的信用基础产生了直接冲击。
连锁反应逐步显现:投资者对预制菜企业合规性的担忧情绪升温,千味央厨(001215)、味知香(605089)等 B 端龙头企业遭到抛售。其中,千味央厨当日全天振幅达 3.2%,最终收涨 0.73%,显示出资金分歧进一步加剧。
(二)老罗争议后续影响仍在持续,消费者信任有待进一步重建透明度问题再度成为焦点:8 月罗永浩炮轰西贝 “预制菜隐瞒销售” 事件虽以企业整改结束,但消费者对于 “现做” 与 “预制” 的界定仍存疑虑。最新调研数据显示,62% 的消费者表示 “不会主动购买未明确标注预制菜的品牌”,终端需求的疲软态势已传导至资本市场。
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原计划于 9 月实施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因技术细节存在争议而推迟,在此期间,企业仍可使用 “中央厨房加工”“半预制” 等模糊概念进行标注,监管的空白期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三)节前资金避险需求增强,板块估值面临压力中秋备货情况不及预期:商超数据显示,9 月前三周预制菜销量同比仅增长 3.2%,远低于 2024 年同期 15% 的增幅。机构提前兑现节日行情,北向资金当日净卖出预制菜板块 3200 万元。
估值性价比相对不足:板块当前 PE(TTM)为 28.5 倍,虽低于食品饮料板块 35 倍的均值,但高于预制菜龙头企业 20 - 25 倍的合理区间。加之 ST 绝味等风险事件影响,资金流向白酒、乳制品等确定性更高的赛道。
三、逆势涨停原因剖析:金字火腿的 “双轮驱动” 发展逻辑
(一)业绩预增与渠道拓展成效显著
半年报业绩超出预期: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达到 1.2 亿元,同比增长 23%,主要原因是低温火腿产能释放,毛利率提升至 28.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5%。机构测算,其预制菜业务收入占比已达 45%,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直播电商渠道优势凸显:抖音、快手渠道 GMV 突破 5 亿元,中秋推出的 “火腿月饼”“佛跳墙礼盒” 预售量超过 200 万份,节日营销效果显著。
(二)市场错杀背景下的价值重估
ST 事件产生连带影响:金字火腿实控人近期增持 500 万股,展现出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且其业务以 C 端零售为主,与绝味食品的加盟模式风险隔离,在板块调整过程中,资金逢低吸纳迹象明显。
四、产业链影响:短期面临阵痛,长期将呈现分化格局(一)上游原材料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农产品价格波动:玉米、豆粕价格上涨 3%,安井食品、龙大美食等依赖 B 端采购的企业成本压力增大,预计三季度毛利率将环比下降 1 - 2 个百分点。
(二)下游渠道加速行业洗牌
中小品牌逐步出清:ST 绝味等企业风险事件的爆发,促使行业加速整合,预计 2025 年中小预制菜企业数量将减少 20%,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三)后市展望:情绪修复阶段,关注两大投资主线
短期(1 - 2 周):等待 ST 绝味事件影响充分消化,若周末无新增财务风险事件,板块有望迎来超跌反弹,阻力位在 1280 点。
中期(1 - 3 个月):重点关注 “合规 + 业绩” 双优的标的,如金字火腿(C 端高增长)、千味央厨(B 端绑定麦当劳、海底捞),规避以加盟模式为主、财务透明度较低的企业。
结语:在风险中探寻确定性机会
预制菜板块此次调整,本质上是行业 “挤泡沫” 与 “去伪存真” 的过程。短期来看,ST 绝味等风险事件释放了部分风险,长期而言,这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需保持理性判断 —— 那些在行业波动中坚持透明化标注、具备坚实业绩支撑的企业,终将在行业洗牌后实现估值修复。毕竟,只有当市场环境回归理性,才能清晰分辨出哪些企业是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引领者,哪些企业只是短暂的市场参与者。(数据来源:Wind、深交所、企业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