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民深陷 9.9 元:从市井菜场到繁华 CBD 的价格变革
清晨,社区面包店内 9.9 元现烤吐司香气四溢;写字楼中,瑞幸 9.9 元生椰拿铁成为打工人的日常标配;沃尔玛冰柜里 9.9 元两斤的鸡翅根被抢购一空。2025 年的消费市场,正被 “9.9 元” 这一数字深刻重塑。某冻品商无奈表示:“4 元一斤的水饺、9.9 元六袋的小馄饨,冻品市场的价格战早已白热化。” 从烘焙店 “全场 9.9 元” 的加盟热潮,到海底捞旗下 “沸派小火锅” 以 9.9 元锅底吸引年轻群体,再到哈根达斯在团购平台参与低价竞争,曾经代表品质的消费品牌,如今纷纷卷入这场无声的价格绞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餐饮关店数量超 300 万家,却催生了超 20 万个 “9.9 元” 低价套餐链接,消费市场在 “关店潮” 与 “低价狂欢” 中呈现撕裂态势。
二、价格战背后的三重逻辑剖析
产能过剩:六成行业面临 “库存堰塞湖”
统计局数据表明,2024 年食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降至 72%,烘焙、速冻食品等行业库存同比增长 25%。某火腿肠龙头企业推出 “9.9 元一斤” 的产品,实则是为处理 30 万吨库存的无奈之举,这种 “自杀式清库存” 行为迅速引发连锁反应。中小企业为求生存被迫跟进,形成 “囚徒困境”,全行业毛利率同比下降 8 个百分点,却未能换来 1% 的市场份额增长。
消费降级:月薪三千年轻人重构消费模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增长 2.1%,远低于 2019 年同期的 7.8%。当年轻人将 “性价比” 定义为 “价格≤10 元 + 即时满足” 时,9.9 元成为精准把握消费心理的关键。沃尔玛 9.9 元面包上架即售罄,并非因其口味出众,而是恰好符合 “早餐预算 10 元” 的心理预期,这种 “价格锚定效应” 正重塑万亿消费市场的定价逻辑。
平台补贴驱动:互联网流量竞争的极致内卷
外卖平台投入 800 亿补贴,催生了 “3.3 元咖啡”“5.5 元汉堡” 等低价产品。看似消费者受益,实则是平台流量争夺的结果。某茶饮品牌负责人透露:“平台抽成 25%,补贴后每杯奶茶亏损 1 元,但不参与补贴就会被排除在流量池之外。” 这种 “补贴 - 低价 - 亏损 - 融资” 的恶性循环,使 70% 的新消费品牌陷入 “销量越高亏损越严重” 的困境。
三、当低价成为唯一手段:行业面临的困境
利润微薄:超九成中小企业陷入 “失血式增长”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 1.88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2.3%。某连锁烘焙品牌创始人称:“9.9 元面包毛利率不足 5%,全靠充值卡现金流维持运营。” 更为严峻的是,低价策略导致研发投入锐减一半,全行业新品推出速度下降 40%,曾经依靠创新驱动的消费品牌,正逐渐沦为 “价格搬运工”。
中小商家的激烈竞争:每日新增 1.2 万家低价门店,1.5 万家倒闭美团数据显示,2024 年新增餐饮门店中,60% 主打 “9 - 15 元” 低价区间,但平均存活周期不足 8 个月。上海某社区咖啡店老板计算成本后发现:“一杯 9.9 元美式,咖啡豆成本 3 元,房租人工分摊 4 元,平台抽成 1.5 元,每杯仅盈利 0.4 元。靠量取胜的结果是自身疲惫不堪,却让平台获利。”
消费者的麻木:低价成习惯,品质观念逐渐瓦解调研显示,72% 的消费者承认 “9.9 元购买过质量不佳的产品”,但仍会因价格因素继续购买。这种 “低价依赖” 正破坏消费信任。某母婴品牌推出 39.9 元纸尿裤,销量增长 30%,却收到 50% 的差评,原因是 “虽比 9.9 元竞品好,但未达预期”。当价格成为唯一决策因素,市场正失去对 “价值” 的判断能力。
四、破局者的新思路:瑞幸与胖东来的创新实践
从 “价格战” 向 “价值战” 的转变
瑞幸推出 9.9 元生椰冰茶、库迪上线 8.8 元柠檬茶,咖啡巨头通过 “奶茶化” 策略打破低价困境;胖东来与宝丰酒业合作推出 70 元 “自由爱” 白酒,通过优化流通环节实现 30% 毛利,证明低价不意味着必然亏损。关键在于重构 “人货场”,削减过高的营销费用,依靠供应链效率实现低价,而非牺牲品质。
中小品牌的 “反内卷” 策略
云南餐协发起 “拒绝恶性低价” 倡议,300 家本地餐饮联合推出 “29.9 元云腿小锅米线 + 非遗体验” 套餐,将低价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北京社区烘焙店 “面粉共和” 主打 “9.9 元手工吐司 + 免费烘焙体验”,用服务增值取代价格竞争,复购率提升至 45%。这些案例表明,消费者愿意为 “低价 + 独特价值” 买单,而拒绝 “低价 = 低质” 的模式。
政策与资本的引导作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 “低价倾销专项整治”,重点打击 “低于成本价销售 + 补贴引流” 行为;资本对纯低价项目的关注度降低,2025 年上半年 “极致性价比” 赛道融资额下降 35%,而 “品质细分” 领域融资额增长 22%。市场正通过无形的力量向行业传递信息:低价是市场进入的手段,而非最终目标。
五、9.9 元时代的转折与新生
当沃尔玛停止 30 余款 9.9 元面包促销,喜茶重新上架 25 元手冲咖啡,行业正迎来重要转折。消费者的选择表明,他们需要的不是 “9.9 元的劣质产品”,而是 “9.9 元的超值体验”,可能是一杯用精品咖啡豆制作的咖啡,或是一次富有仪式感的消费经历。对于企业而言,9.9 元不应是内卷的终点,而应是价值创新的起点。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捕捉细分需求,利用供应链变革降低无效成本,通过场景创新为低价产品赋予情感价值。在 “该省省、该花花” 的理性消费时代,真正的性价比并非单纯的价格战,而是 “价格与价值相符,利润支撑未来发展”。当最后一家跟风的面包店摘下 “全场 9.9 元” 的招牌,当第一杯 “9.9 元 + 拉花艺术” 的咖啡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消费市场才真正走出低价竞争的迷雾,迎来 “价格回归价值” 的新开端。毕竟,9.9 元可以是消费的起点,但绝不是行业发展的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