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中国畜牧 → 文章内容

食品添加剂:舌尖上的“双面搭档”,是敌是友?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0/10 8:47:08 关注:24 评论: 我要投稿

双汇—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走进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令人眼花缭乱。它们色彩诱人、香气扑鼻、口感丰富,保质期也相当长久。这背后,食品添加剂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究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功臣,还是隐藏的健康威胁?让我们拨开迷雾,科学认识这位舌尖上的“双面搭档”。
  一、 揭开面纱:食品添加剂是谁?
  简单说,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如色、香、味、形)或满足防腐、加工等需要,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贮存过程中有意加入的少量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它不是无意混入的污染物,其用量通常受到严格法规限制且服务于特定技术需求。
  二、 食品添加剂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1.守护安全,对抗腐败(防腐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抑制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生长,有效防止食物腐败变质,显著延长保质期,减少食物浪费,并预防食源性疾病(如肉毒杆菌中毒)。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BHA/BHT): 阻止或延缓油脂、水果等食品的氧化酸败,避免产生哈喇味和有害物质,保持食品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2.提升感官,愉悦体验(着色剂、护色剂、增味剂、香料):着色剂/护色剂(如β-胡萝卜素、焦糖色、亚硝酸钠):赋予或恢复食品诱人色泽(如糖果、饮料、火腿肠),提升食欲和商品吸引力;护色剂还能防止某些加工肉制品的颜色褐变。增味剂(如谷氨酸钠 - 味精):增强或赋予食品鲜美的味道。香料/香精:提供或补充食品的香气,丰富风味体验。
  3.优化工艺,塑造形态(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膨松剂):乳化剂(如卵磷脂、单甘酯):让水和油和谐共处,防止分层,使沙拉酱、冰淇淋等质地均匀细腻。增稠剂/稳定剂(如明胶、果胶、黄原胶):增加食品粘稠度,改善口感和质地(如果冻、酸奶、酱料),防止沉淀或析水。膨松剂(如小苏打、泡打粉):在烘焙食品中产生气体,使面包、蛋糕等蓬松柔软。
  4.强化营养,促进健康(营养强化剂):向食品中添加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D、钙、铁、碘),弥补加工损失或特定人群的营养缺口。例如,加碘盐预防碘缺乏病,强化面粉补充B族维生素,调制乳添加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三、 潜在的隐忧:风险与争议
  1.安全性的基石:剂量决定毒性
  这是评估添加剂风险的核心原则。所有合法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限量内,对绝大多数人是安全的。各国(如中国的GB 2760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FDA、欧盟EFSA)都基于严格的科学评估(动物实验、人群研究等)制定安全标准,设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ADI值通常远低于实验中观测到有害效应的剂量,并包含足够的安全系数(通常是100倍)。
  2.不容忽视的风险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个别生产者为追求效果或降低成本,违规添加,这是当前最主要的安全风险来源。个体敏感性与过敏反应: 少数人可能对特定添加剂(如某些人工色素、亚硫酸盐)敏感,出现过敏反应(皮疹、哮喘等)或不耐受症状(如头痛、肠胃不适)。
  长期累积效应未知:现代人饮食种类繁多,长期低剂量摄入多种添加剂的复合效应,科学界仍在持续研究中。
  非法添加物的混淆:将非食用物质(如苏丹红、三聚氰胺)违法加入食品,造成严重安全问题,但这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特定争议:人工合成色素与儿童行为:部分研究提示某些人工色素(如柠檬黄、日落黄)可能与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有关联,但结论尚未完全统一,欧盟等要求相关产品加注警示标签。亚硝酸盐:在加工肉制品中抑制肉毒杆菌效果显著,但可能在体内形成潜在致癌物亚硝胺。法规严格控制其用量,并提倡同时添加维生素C等抑制剂。
  四、 明明白白消费:如何与添加剂和平共处?
  1.  做标签的“解读高手”
  养成看配料表习惯:了解食品含有哪些添加剂。认识常见类别:了解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常见名称。“零添加”需理性看待:可能依赖其他加工方式(如高盐、高糖、物理防腐)达到保质效果,未必更健康。
  2. 践行均衡多元饮食
  多吃天然食物: 新鲜果蔬、全谷物、瘦肉、蛋奶等本身添加剂极少。减少深加工食品依赖: 如方便面、火腿肠、碳酸饮料、预包装糕点等往往添加剂种类较多。食材多样化:分散风险,避免单一添加剂过量摄入。
  3. 特殊人群需留意
  过敏体质者、婴幼儿、孕妇等对添加剂更敏感人群,需特别关注配料表,避免已知过敏原或慎选添加剂种类较少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是保障食品供应安全、丰富、便利的“功臣”。科学监管和合理使用下,它们带来的益处远大于潜在风险。作为消费者,我们无需“谈添加剂色变”,但应具备基本认知,学会阅读标签,优先选择新鲜、少加工的天然食品,保持饮食多样化,这才是享受现代食品便利同时维护健康的明智之道。
  来源:南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南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镇巴县盐场镇某卤菜店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案镇2025/10/7 20:24:00
“改名”不改性:加拿大卫生部宣布对食品添加剂名单进行“大扫除”2025/9/19 10:23:08
三门峡市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案2025/9/6 22:23:33
衡水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2025/8/22 11:51:30
天津市宝坻区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添加剂市场销售质量安全专项检查2025/8/20 13:17:13
赤峰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添加剂“两超一非”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2025/8/17 19:39:3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