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零添加”文字游戏终结 “合规” 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0/23 10:15:08 关注:24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冻品企业集体 “转型”:从 “零添加” 热潮到合规意识觉醒

  2025 年深秋,一场深刻影响冻品行业的 “标签变革” 悄然拉开帷幕。佛山市屏荣食品宣告,将在 2026 年底前全面完成新版标签的切换,彻底停止使用 “零添加防腐剂” 等字样;与此同时,益海嘉里集团也同步启动全国生产线的标签整改工作,涉及旗下 18 个品牌、300 余款产品。这一现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 2025 年 3 月发布 “禁标令” 后,全国 7 万余家冻品企业集体告别 “文字游戏” 的一个典型缩影。此次变革的直接原因,是 GB7718 - 2025 新国标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禁止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 等模糊性宣称,该规定自 2027 年 3 月 16 日起正式生效。在政策正式实施的前两年,行业内已纷纷提前响应:河北久美斋提前 18 个月淘汰 “儿童水饺零添加” 标签;荣成泰祥食品旗下 18 家子公司共同签署合规承诺书;甚至商超巨头胖东来也在 13 款湿面条包装上删除了 “无添加盐” 的描述。相关数据显示,2025 年第四季度新注册的冻品商标中,与 “零添加” 相关的名称同比下降 68%,这表明整个行业正在从过去的 “概念炒作” 逐步回归到 “合规经营” 的理性轨道。
  二、新国标发布:三大核心规则重塑行业标签体系

  (一)禁止 “零添加” 宣称:终结食品标签的模糊地带

  新国标为何对 “零添加” 宣称采取严格限制措施?在过去,“零添加” 在食品行业中犹如 “薛定谔的猫”,充满不确定性。例如,某品牌速冻虾仁曾高调宣传 “零添加保水剂”,消费者往往认为这是健康之选,然而深入研究后发现,该产品巧妙利用原料虾自带水分,规避了保水剂添加的监管要求,但其口感却与添加保水剂的产品并无明显差异;还有某网红 “零添加防腐剂” 水饺,仔细查看配料表后会发现,其中含有高盐高糖成分,实际上是依靠高盐高糖的 “组合效应” 实现防腐目的,却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了潜在的健康风险。
  新国标明确规定,一旦出现 “不添加”“零使用” 等表述,即属于 “配料特别强调” 情形,必须对相关成分进行明确量化标注。同时,对于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等本不应在食品中出现的物质,禁止使用 “无”“不含” 等词汇误导消费者。例如,标注 “无蔗糖” 的产品,不能隐瞒其添加葡萄糖浆的事实;声称 “不含防腐剂” 的食品,需同时标注酒精、乳酸等具有抑菌作用的成分。这一系列规定,精准打击了部分商家利用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二)配料表透明化:从模糊标注到全面公开
  新规实施后,冻品配料表将接受前所未有的严格审查。首先,复合配料需 “显性化” 标注,以往诸如 “调味料”“香辛料” 等模糊表述将被禁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详细展开标注 “生姜、大蒜、谷氨酸钠” 等具体成分,使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食品的内在组成。其次,致敏原需 “强制亮灯” 标注,麸质、甲壳类等 8 大类致敏物质必须以加粗形式进行显著标示。此前某速冻汤圆因未标注 “可能含有乳制品” 而被预警的案例,今后将成为行业不可逾越的红线,以此保障过敏人群的饮食安全。
  此外,数字标签技术在新国标中首次得到明确规范,二维码成为消费者深入了解食品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扫码,消费者可以查看原料溯源信息,如某品牌水饺的猪肉具体来自哪座养殖场;还能知晓产品的加工工艺,判断是否经过滚揉腌制等处理;甚至可以获取复热损耗率等关键数据,有效解决了传统标签版面有限、信息展示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产品信息的全方位透明化。
  (三)保质期清晰标注:从复杂计算到直观呈现

  长期困扰消费者的 “保质期计算难题”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成为历史。新国标要求预包装食品同时标注 “生产日期” 与 “保质期到期日”,对于保质期在 6 个月以上的长保产品,可仅标注到期日。据某速冻粽子企业测算,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变,可使消费者的决策时间缩短 40%。以往消费者面对 “生产日期 2024.10.01,保质期 180 天” 的标签时,需要手动计算到期日期,如今直接标注 “保质期至 2025.03.31”,一目了然。
  对于企业而言,这一规定也促使其优化库存管理流程。过去,企业对保质期的管理相对粗放,临期产品处理不够及时。新规实施后,为避免到期产品积压,企业必须更加精准地把控生产和销售节奏。预计到 2026 年,行业临期损耗率有望下降 25%,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消费者权益的双赢局面。
  三、从营销手段转变到品质提升:企业如何应对合规挑战

  (一)标签合规整改:三步实现全面自查自纠
  在 “禁标令” 的严格监管环境下,企业迅速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标签合规整改行动。以行业龙头安井食品为例,其第一时间组建跨部门自查小组,并制定了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标签排查清单。小组成员每日穿梭于仓库、电商运营中心和市场部之间,累计下架 127 条含有 “零添加” 描述的电商详情页,重新设计 38 款产品包装,其中涉及速冻丸子、火锅饺等明星产品。为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安井食品将标签合规审核纳入新品研发的标准操作流程(SOP),从源头上杜绝禁用词汇的使用。
  新兴品牌 “鲜食刻” 则在标签设计上进行创新。其推出的速冻火锅食材系列采用 “配料表可视化” 设计,用绿色标注必含的有机蔬菜,黄色表示可选的特色菌菇,红色警示禁标的添加剂,使消费者能够快速了解食材构成,在竞争激烈的速冻食品市场中迅速脱颖而出,2025 年销量同比增长 280%。
  技术赋能也成为企业规避合规风险的重要手段。海欣食品引入 AI 标签审核系统,该系统基于大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自动识别 “无添加”“纯天然” 等禁用词汇,准确率高达 98%。测试数据显示,该系统使人工审核效率提升 3 倍,错误率降低至 1% 以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确保产品能够合规上市。
  (二)沟通策略调整:从模糊宣传到价值呈现
  随着 “零添加” 噱头的失效,企业开始深入挖掘产品的真实卖点,积极推动产品价值可视化。思念食品在新款速冻包子包装上,不仅标注 “面粉源自北纬 40° 黄金麦区”,还特别强调 “发酵菌种源自中科院实验室”,通过产地优势与科研实力的双重背书,取代以往模糊的 “无添加香精” 宣传,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好感度,市场占有率提高了 5 个百分点。
  针对健身人群,正大食品对鸡胸肉预制菜的营养成分进行详细量化。将 “低脂高蛋白” 具体表述为 “蛋白质含量 23g/100g,脂肪≤3.5g”,并附上氨基酸组成图谱,让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产品的营养信息,放心食用。该产品一经推出,便成为健身类 App 推荐榜单的常客,月销量突破 50 万份,成功开拓了细分市场。
  数字标签也成为企业与消费者深度互动的重要工具。三全食品在速冻饺子包装上嵌入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后可观看 “36 道清洗工序”“-35℃极速锁鲜” 的工厂直播,将原本因 “零添加” 争议引发的信任危机转化为 “全透明” 的品质体验升级。2025 年,三全食品通过数字标签收集消费者反馈 30 万条,并据此优化产品口味和包装,复购率提升 18%。
  (三)产品品质提升:从概念包装到实力竞争
  新国标犹如一记警钟,促使冻品行业在产品研发上摒弃 “套路化” 思维,回归品质竞争的本质。龙大肉食投入 5000 万科研经费,研发 “真空浸渍入味技术”,在不添加防腐剂的前提下,将速冻腌肉的含盐量降低 30%,同时利用分子锁鲜技术,将保鲜期延长 15 天。该产品凭借卓越品质成功入驻高端商超,尽管售价较普通产品高出 20%,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地域风味特色化成为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途径。宁波缸鸭狗放弃 “零添加香精” 的宣传方式,直接在速冻汤圆包装上标注 “黑芝麻来自江西婺源,猪油选自本地土猪”,通过突出原料产地的差异化,还原地道的宁波风味,在速冻汤圆市场中稳居区域首位,品牌知名度提升 40%。
  场景细分策略也成为企业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效手段。针对 “一人食” 市场,桂冠食品推出 150g 小包装速冻火锅套餐,配料表明确标注 “免洗免切,含 3 种火锅底料”,有效解决了单身人士烹饪繁琐的问题。该产品上市首月销量即达 80 万套,成为便利店的畅销单品,成功抢占细分市场高地。
  结语:“合规” 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新国标的实施,并非是对行业的束缚,而是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当 7 万余家冻品企业集体摒弃 “零添加” 标签时,这一行动本质上标志着中国食品工业从 “营销驱动” 向 “产品驱动” 的重要转变。在屏荣食品的新标签上,“欧盟认证生产线”“24 小时新鲜锁鲜” 等关键信息取代了以往的营销口号;在永辉超市的速冻水饺区,“冷链全程 - 18℃”“过敏原清晰标注” 成为新的选购参考标准。这场始于标签变革的行业调整,最终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未来的冻品市场中,不再存在模糊不清的 “零添加” 概念,只有真实透明的产品配方;消费者也将更加理性,不再为模糊宣传买单,而是选择真正具备品质优势的产品。正如某企业负责人在行业大会上所指出的:“当‘零添加’的虚假泡沫破灭后,留下来的必定是经得起市场检验和追溯的优质产品 —— 这才是中国冻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根本所在。”(注:文中数据来源于企业公告及行业调研,具体合规操作请以最新国家标准及主管部门解释为准。)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以案释法 | “零添加”将成历史 三招教您看懂食品标签2025/6/11 10:42:56
“零添加”的背后——商家的文字游戏2025/3/31 22:11:26
“零添加”落幕,休闲零食行业何去何从?2025/3/29 7:02:17
GB 7718 新版发布 “零添加”禁止标示2025/3/28 20:37:31
“零添加”标签退场,食品行业迎来大变革?2025/3/27 22:19:17
“零添加”落幕,食品行业驶向何方?2025/3/27 22:14:4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