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业绩速览:销量增长背景下的利润下滑态势
(一)营收增长与净利润大幅下降
2025 年前三季度,立华股份的业绩呈现出营收与净利润走势背离的态势。公司营业总收入达 134.93 亿元,同比增长 6.38%。在行业整体波动的环境下,这一增长体现了立华股份在市场拓展与业务布局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肉鸡养殖规模的稳步扩大以及生猪养殖业务的快速发展,均为营收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 2.87 亿元,同比下降 75.27%,单三季度净利润为 1.38 亿元,降幅扩大至 76.40%。净利润的显著下滑,主要归因于 “量增价跌” 这一行业周期因素的影响。销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肉鸡出栏量增至 4.15 亿只,同比增长 10.4%;肉猪出栏量大幅增长至 150.58 万头,同比涨幅达 90.2%。但鸡价、猪价却处于近年来的价格低位。特别是 9 月,生猪售价仅为 13.33 元 / 公斤,较去年同期暴跌 31.5%,价格的大幅下跌直接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二)稳健的现金流与有效的成本控制
尽管利润面临较大压力,立华股份在现金流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实力。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13.41 亿元,同比增长 12.3%,这表明公司在日常运营中具备较强的资金回笼能力,财务状况良好。期末货币资金为 21.7 亿元,充足的现金储备为公司应对突发情况及未来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资产负债率维持在 28.6% 的行业较低水平,显示公司债务负担较轻,财务风险可控,在行业竞争中具有明显的财务优势。
在成本控制方面,立华股份表现突出。上半年肉鸡完全成本降至 11 元 / 公斤以内,肉猪成本降至 12.8 元 / 公斤,其中 6 月低至 12.3 元 / 公斤。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立华股份的成本优势显著,较行业平均低 15%-20%。这种成本控制能力是公司长期在养殖技术创新、供应链优化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持续投入与深耕的结果。凭借这一核心竞争力,立华股份在价格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仍能保持一定盈利水平,为应对行业周期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矛盾:价格低迷对增长红利的侵蚀
(一)黄羽鸡:旺季市场表现不佳与量价背离现象
黄羽鸡作为立华股份营收占比达 60% 的核心业务,今年市场表现欠佳。上半年,毛鸡均价为 10.75 元 / 公斤,较去年同期暴跌 18.4%,对整个黄羽鸡产业造成较大冲击。4-6 月市场行情尤为惨淡,均价低至 9.79 元 / 公斤,创下近五年新低。价格的大幅下跌严重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部分养殖户甚至陷入亏损。在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黄羽鸡销量却有所增长。前三季度出栏量达 4.15 亿只,同比增长 10.4%,但收入仅增长 2.3%。这反映出价跌对量增贡献的抵消作用,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 7.65 个百分点,仅为 6.21%。二季度单季出现亏损,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从市场供需角度分析,黄羽鸡价格暴跌的原因是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并存。近年来,黄羽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供应持续增加,而消费者对黄羽鸡的需求未同步增长,在经济环境和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下,需求呈现一定的疲软态势。今年,这种供需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直接导致黄羽鸡价格大幅下跌。
(二)生猪:出栏量翻倍但增收不增利困境
生猪业务在立华股份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保持高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出栏量达 150.58 万头,同比激增 90.2%,收入增长至 19.47 亿元,涨幅高达 117.6%。然而,净利润贡献微薄,企业在该业务上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猪价深度回调。9 月肉猪售价仅为 13.33 元 / 公斤,与 2024 年同期的 19.46 元 / 公斤相比,暴跌 31.5%,销售收入增长受到严重削弱。加之饲料成本的滞后传导,上半年生猪毛利率仅为 22.46%,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6.91 个百分点。从行业层面看,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达 4.37 亿头,同比增长 2.3%,表明短期 “猪多价低” 的困境难以改变,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在持续。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立华股份虽通过规模扩张实现出栏量大幅增长,但受价格制约,盈利能力受限。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如优化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效率等,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但在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成本控制的成效难以完全抵消价格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生猪业务盈利空间依然有限。
三、破局策略:加大研发投入与构建成本优势
(一)投入 60 亿育种资金,打造种源核心竞争力
在农业领域,种源对于畜禽养殖行业至关重要,犹如产业发展的 “芯片”。长期以来,我国畜禽种业存在 “卡脖子” 问题,种源大量依赖进口,这不仅导致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还对产业的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发展构成威胁。面对这一挑战,立华股份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种源自主研发工作。
2025 年前三季度,立华股份研发费用达 1 亿元,同比增长 32.96%,主要用于高健康种猪和优质黄羽鸡品种的培育。在种猪育种方面,公司取得显著成绩,自主研发的 “立华系” 种猪,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达 29 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 24 头。这意味着每头 “立华系” 母猪每年可多提供 5 头断奶仔猪,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在黄羽鸡育种方面,立华股份同样成果显著,“快大鸡” 料肉比达到 1.6:1,而行业平均水平为 1.8:1,饲料利用率更高,养殖成本更低。
持续的育种技术投入与创新,短期内虽会增加公司成本压力,但从长远看,为公司未来 5-10 年的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随着自主培育品种的不断优化与推广,立华股份将逐步摆脱对进口种源的依赖,实现种源自主可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二)全产业链成本控制:从 “公司 + 农户” 模式
到智慧养殖除育种技术创新外,立华股份构建全产业链成本控制体系,从养殖、饲料、屠宰等环节入手,全面降低成本,形成成本竞争优势。
在养殖端,立华股份创新采用 “公司 + 农户” 合作养殖模式,该模式覆盖公司 80% 的产能。通过统一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科学配方饲料及专业技术服务,实现对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与严格把控。在此模式下,肉鸡成活率提升至 95% 以上,肉猪存活率达 92%,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 8 个百分点。高成活率减少了养殖损耗,降低了成本,保证了产品稳定供应,为公司赢得良好市场口碑。
饲料成本在畜禽养殖成本中占比较大,饲料端成本控制对降低整体成本意义重大。立华股份自建年产 300 万吨的饲料厂,实现饲料自主生产。在原料采购环节,凭借规模优势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原料采购成本较市场价低 5% - 8%。同时,公司加大饲料配方研发投入,持续优化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目前,肉鸡料肉比降至 1.65:1,肉猪料肉比达 2.8:1,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
随着消费市场对冰鲜禽肉需求增加,立华股份积极布局屠宰业务,延伸产业链。公司投资建设的 1.2 亿只 / 年肉鸡屠宰产能已全面投产,冰鲜品在销售中的占比提升至 35%。与传统毛鸡销售相比,冰鲜品附加值更高,较毛鸡高出 20%。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盈利能力,还增强了公司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通过 “毛鲜联动” 业务战略,立华股份实现从养殖到屠宰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四、周期反转预期:第四季度能否实现业绩提升
(一)黄羽鸡:旺季价格回升与成本优势显现
进入四季度,黄羽鸡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为立华股份业绩反转带来希望。从价格走势看,黄羽鸡价格呈现季节性反弹。自 8 月起,均价突破 13 元 / 公斤,较上半年价格低点涨幅达 33%。这一价格回升是市场供需关系调整与行业周期性波动的结果。上半年价格低谷后,市场供需逐渐趋于平衡,消费者需求的季节性增长共同推动了价格回升。
同时,立华股份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公司通过养殖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创新与优化,将肉鸡完全成本降至 11 元 / 公斤以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价格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成本与售价的差距使单只鸡盈利空间得到修复,目前达到 1 - 1.5 元。
展望未来,随着春节备货期临近,市场对黄羽鸡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机构普遍预测,第四季度鸡价有望维持在 14 - 15 元 / 公斤的高位。在此价格水平下,黄羽鸡业务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有望带动全年鸡肉业务实现扭亏为盈,为立华股份业绩增长提供动力,增强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生猪:产能调整与成本控制的竞争策略
在生猪市场,尽管短期内存栏量高位对价格形成一定压制,但立华股份凭借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竞争力。目前,立华股份肉猪完全成本仅为 12.8 元 / 公斤,而行业平均水平高达 15 元 / 公斤,成本优势明显,使公司在猪价低迷时仍能保持单头盈利 200 - 300 元。
从长期发展战略看,立华股份制定了明确规划。公司计划 2025 年实现生猪出栏量 200 万头,这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生猪市场的份额,提升市场影响力。为降低对毛猪价格的依赖,提高产品附加值,立华股份积极布局屠宰加工业务。目前公司屠宰率仅为 15%,未来有望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大幅提升。通过屠宰加工业务延伸,立华股份不仅能减少中间环节利润流失,还能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多样化猪肉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将肉猪附加值提升 30%。
虽然生猪行业当前面临 “猪多价低” 困境,但立华股份凭借成本优势和战略布局,有望在产能调整的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随着行业格局逐渐优化,公司生猪业务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五、结语:周期低谷中的价值分析
立华股份 2025 年三季报体现了养殖行业在价格下行周期中的特点:短期利润受压制,但产能扩张、成本控制、研发投入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如同企业在困境中积蓄力量,等待行业复苏时释放业绩弹性。回顾 2024 年,猪价回暖时立华股份净利润暴增 447%,印证了这一发展逻辑。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是观察立华股份 “逆周期布局” 成效的关键时期。黄羽鸡育种成果能否转化为市场优势?生猪屠宰产能能否在市场竞争中顺利提升?这些问题的答案或将在 2026 年逐步明晰。投资领域存在不确定性,但也蕴含机遇。立华股份在周期低谷中的坚守与布局能否带来丰厚回报,值得持续关注。(注:本文数据均来源于立华股份公开财报及行业权威数据平台,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