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件回顾:由 69.7 元卤鹅引发的双重争议
2025年 10 月 29 日,重庆荣昌的一位网友于社交平台披露,其在当地某卤鹅店购置价值 69.7 元的卤鹅时,察觉熟食上有蟑螂爬行,随即要求退款,却遭商家以 “已切分” 为由拒绝。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商家在收款时进行 “反向抹零” 操作,将 69.7 元实收为 70 元。事件曝光后,荣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介入调查,并于 10 月 30 日发布通报:经核实,网友所反映情况属实。涉事店铺已当场向消费者退款,同时被立案调查,并责令停业整改。现场照片清晰显示,蟑螂附着在卤鹅表面,而消费小票上 “69.7 元≈70 元” 的抹零记录,引发网友强烈不满,称此为 “花钱买恶心”。此事件不仅暴露出食品卫生方面的隐患,还将 “反向抹零” 这一消费侵权问题推至舆论焦点。
二、双重违规:食品安全与消费侵权的复合影响
(一)食品安全底线被突破:熟食中出现蟑螂凸显
卫生管理缺陷法律界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严禁生产经营 “混有异物、污秽不洁” 的食品,涉事店铺的行为已涉嫌违法。熟食直接与蟑螂接触,极有可能导致细菌、病毒传播,严重违背食品加工及储存的基本卫生规范。
行业警示:荣昌卤鹅作为地方特色美食,本应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名片,然而个别商家卫生管理的缺失,对区域品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市场监管部门指出,此类问题多因后厨防虫措施不完善、员工卫生意识淡薄所致,需加强 “三防”(防蝇、防鼠、防尘)设施的检查与维护。
(二)反向抹零:明码标价表象下的价格欺诈行为
行为实质:商家将 69.7 元实收 70 元,看似是 “四舍五入” 的常规操作,实则违反了《价格法》第十三条中 “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 的规定。在移动支付高度普及的当下,商家完全具备精确结算的能力,此类行为本质上是利用消费者 “怕麻烦” 的心理实施的小额侵权行为。
案例对照:2023 年,重庆某火锅店因将 132.8 元实收为 133 元,被认定为反向抹零行为,市监局明确指出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2025 年,厦门某店因每次累计多收 0.04 元,被处以 2600 元罚款,彰显了监管部门对 “微侵权” 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三、消费者维权指引:遭遇食品问题时的必要举措
(一)第一时间固定证据,防止 “空口无凭”
实物证据留存:妥善保留问题食品原状(如带有蟑螂的卤鹅、包装、购物小票等),拍摄清晰的照片或视频,详细记录发现问题的时间、地点以及商家的即时反应。
法律依据支撑: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有义务保证商品符合质量要求。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消费者有权主张价款 10 倍或者损失 3 倍的赔偿(赔偿金额不足 1000 元的,按照 1000 元计算)。
(二)分级维权:从协商至监管,逐步推进
与商家协商沟通:明确提出退款、赔偿等合理诉求,并同步进行录音或保存聊天记录。若商家以 “已切分” 等理由拒绝,可当场指出其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向监管部门投诉反映:拨打 12315 或 12345 热线,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请求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处理。此次荣昌市监局从接到投诉到立案仅用时 1 天,充分体现了高效执法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
司法途径作为兜底:若协商、投诉未能达成满意结果,消费者可凭借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小额诉讼程序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且法院可支持误工费、交通费等合理的维权成本。
(三)警惕 “反向抹零” 陷阱,捍卫自身微小权益主动核对账单明细:付款前仔细确认金额,尤其要留意现金或移动支付时可能出现的 “四舍五入” 操作,要求商家提供详细的费用明细。
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价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于反向抹零行为,可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 5000 元以下罚款。消费者可直接向市监局价格监督部门进行举报。
四、行业反思:从 “个案” 到 “共治”,如何有效堵塞食品安全漏洞
监管常态化推进:荣昌市监局表示,将开展为期 3 个月的熟食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卫生设施、加工流程以及价格公示情况。建议各地借鉴 “互联网 + 明厨亮灶” 模式,实现后厨卫生的可视化监管。
商家自律意识提升:事件中商家 “每个屋里都有蟑螂” 的回应,暴露出其对食品安全的严重漠视。行业协会应推动建立卫生评级制度,将消费者投诉纳入商家信用档案,以此强化商家自律。
消费者意识觉醒推动:正如此次网友坚持维权促使监管介入,每一次对食品安全和消费侵权的 “较真”,都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消费者在小额纠纷中不 “佛系”,才能促使商家重视规则。
结语:食品安全无小事,分毫权益必较真
荣昌卤鹅店事件堪称一堂生动的消费维权公开课。当食品安全与消费侵权问题同时出现时,消费者不仅要勇于说 “不”,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对于商家而言,切勿因 “小节” 而失 “大义”—— 蟑螂爬过的不仅是熟食,更是消费者的信任;反向抹零抹去的不仅是几毛钱,更是商业诚信的底线。市场监管部门的 “严格执法” 与消费者的 “零容忍” 态度,才是破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数据来源: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法》《价格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