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欧洲禽流感疫情失控:千万家禽扑杀背后,全球供应链如何承压?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1/23 17:26:34 关注:38 评论: 我要投稿

  一、疫情速报:史上最早秋冬季爆发,16 国陷入 “禽流感受灾链”
  在本秋冬季节,欧洲大陆笼罩于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阴霾之下,一场悄然无声的 “禽类瘟疫” 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蔓延,将 16 个国家卷入这场灾害的漩涡之中,且此次疫情爆发时间之早,超越以往任何时期。
  1.1 德国:重灾区的连锁反应
  德国无疑处于此次疫情的核心区域。截至当前,已确认 60 起 HPAI 疫情,几乎占据欧盟疫情总数的一半,预防性扑杀的家禽数量更是急剧攀升至数百万只。在北部的勃兰登堡州,发生了史上规模最大的野鸟感染事件,超过 2000 只迁徙鹤类不幸死亡。这些染病野鸟的粪便成为病毒的 “移动传播源”,污染了周边的饲料,短短几周内,周边 30 公里范围内的养殖场便接连遭受感染。德国家禽业协会发出担忧的警告:“若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而持续肆虐,到 2026 年,鸡蛋供应可能短缺 15%。” 这意味着德国民众餐桌上的鸡蛋或许将成为稀缺品,食品行业也将面临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
  1.2 多国告急:从 “疫苗信任危机” 到 “全国圈养令”
  德国并非个例,整个欧洲在此次疫情中均面临严峻挑战。
  法国:原本备受期待的疫苗接种计划遭遇挫折,已接种疫苗的鸭场检测出病毒,此消息迅速引发民众对疫苗有效性的质疑,法国政府也紧急将风险等级调至最高级别。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巴黎盆地 300 公里内禁止散养家禽,养殖户只能将家禽圈养,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增加,收益前景不明。
  波兰:累计出现 106 起疫情,860 万只家禽被扑杀,这些数据背后是众多养殖户的心血付诸东流。疫情最初在北部养殖带肆虐,如今已扩散至首都华沙周边,冷链物流被迫中断。运输受阻致使禽肉和禽蛋无法及时送达市场,消费者面临无货可买的情况,养殖户也积压大量产品,资金周转陷入困境。
  西班牙:自 11 月 13 日起,实施全国室内圈养令,200 万只存栏家禽全部转入封闭管理。对于有机农场主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其损失超过 20%。有机养殖一直以自然放养为特色,如今却不得不改变原有养殖模式,产品品质和口感可能受到影响,市场竞争力也大幅下降。
  1.3 野生动物 “次生灾害”
  此次疫情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家禽养殖业,野生动物也深受其害,正遭受 “次生灾害”。Erasmus MC 的监测数据显示,野鸭的病毒携带率高达 25%,为历史罕见水平。在德国,极危物种大鸨的感染死亡数量突破百只,这种曾经自由翱翔于天空的鸟类,如今在病毒威胁下处境岌岌可危。荷兰海豹保护区也出现鼬科动物集体染病的情况,生态学家发出警告:“食物链顶端物种受到冲击,可能引发区域性生物链失衡。” 一旦生物链失衡,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二、传播密码:候鸟迁徙季遭遇 “病毒迁徙”
  此次来势汹汹的禽流感能在短时间内席卷欧洲,候鸟的迁徙和养殖模式的漏洞或许是关键因素。
  2.1 迁徙路线精准 “投毒”
  每年秋冬是候鸟迁徙季,也是禽流感高发期。卫星追踪数据表明,此次疫情的传播路径与白额鹤、豆雁等候鸟的迁徙路线高度重合,重合度超过 80%。在德国,有 37 个养殖场受到感染,且均位于候鸟停留区内。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于这些区域短暂停留、觅食和休息,其所携带的病毒犹如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疫情。
  低温环境进一步助长了疫情的传播。在 - 10℃的环境下,病毒能够存活长达 30 天,这使得野鸟与家禽之间的传播更为容易。在荷兰的一处湿地,大量野鸭栖息,周边养殖场为节省成本采用半开放式养殖模式,结果仅一周时间,就有超过 1000 只家禽感染病毒。候鸟的粪便污染水源和饲料,低温又延长了病毒存活时间,形成恶性循环:候鸟迁徙带来病毒,病毒在低温环境中迅速传播,导致更多家禽感染,而感染的家禽又成为新的病毒传播源,疫情因此愈演愈烈。
  2.2 养殖模式埋下隐患
  欧洲的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条件。据统计,欧洲 30% 的规模化养殖场采用半开放式棚舍,这种模式虽能让家禽有更多活动空间,但也增加了其接触病毒的风险。在荷兰、比利时等高密度养殖区,每平方公里的存栏量超过 5000 只,如此密集的养殖环境下,一旦有一只家禽感染病毒,就会迅速扩散至整个养殖场。
  西班牙兽医局的研究数据显示,开放式养殖场的感染率是全封闭场的 4.7 倍。在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地区,许多养殖场为追求自然养殖理念采用开放式养殖方式,疫情来临时损失惨重。一家拥有 5 万只蛋鸡的养殖场,仅两周内就有 80% 的蛋鸡感染病毒,养殖户不得不将其全部扑杀,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欧元。这些惨痛教训为欧洲养殖业敲响警钟,养殖模式的变革或许是应对未来疫情的关键。
  三、产业震荡:从 “百万扑杀” 到 “全球供应链重构”
  此次禽流感不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一场经济风暴,使欧洲家禽业陷入困境,也促使全球供应链进行艰难重构。
  3.1 家禽业遭遇 “至暗时刻”
  此次疫情对欧洲家禽业的打击堪称毁灭性。
  产量崩塌:欧盟委员会预测,2025 年禽肉产量将锐减 12%,火鸡存栏量同比下降 20%。这意味着今年圣诞节,欧洲民众餐桌上可能难见肥美的火鸡,“火鸡荒” 或许成为现实。在德国,家禽业巨头 Westfleisch 表示,受疫情影响,不得不减少 30% 的产能,许多订单被迫取消,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价格飙升:产量下降直接导致价格飙升。在德国,鸡胸肉批发价在短短一个月内上涨 35%,消费者望而却步。法国鸡蛋价格突破 5 欧元 / 公斤,创下 2008 年以来新高。在巴黎一家超市,鸡蛋货架前顾客寥寥,消费者看到价格后纷纷摇头离去。有消费者无奈表示:“以前鸡蛋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现在价格涨得厉害,只能少吃点了。”
  就业冲击:就业市场也受到冲击。波兰已有 300 余家中小型养殖场因不堪重负宣布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在荷兰,这个以畜牧业发达著称的国家,1.2 万名养殖工人面临失业困境,行业失业率飙升至 8.7%。在荷兰的一个养殖小镇,曾经热闹的养殖场如今冷冷清清,失业工人聚集街头,满脸愁容,对未来感到迷茫。
  3.2 欧盟 “七年禁令” 终结:巴西成 “救命稻草”
  在供应危机中,巴西成为欧盟的重要供应方。欧盟果断恢复巴西禽肉出口预审制度,使巴西禽肉得以进入欧洲市场。自 2018 年以来,巴西一直受欧盟贸易限制,如今禁令解除是重大利好消息。巴西农业部长卡洛斯?法瓦罗表示:“欧洲重启大门,是对巴西生物安全体系的认可。” 这不仅是对巴西禽肉质量的肯定,也是对巴西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努力的认可。
  据预测,巴西对华出口禽肉的占比可能从 7% 跃升至 20%,这将为巴西禽肉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巴西养殖场主已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满足欧洲市场需求。在巴西的圣保罗州,一家大型禽肉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已收到来自欧洲的大量订单,为按时交付,正在招聘更多工人,购买更多设备。”
  四、人类风险:从 “餐桌安全” 到 “防控争议”
  此次禽流感不仅重创家禽养殖业,也让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从餐桌安全的担忧到防控措施的争议,每个问题都备受关注。
  4.1 病毒变异风险升级
  在与禽流感的对抗中,病毒变异是最令人担忧的因素。世卫组织监测数据显示,H5N1 亚型出现 NA 基因变异,虽目前尚未突破 “人传人” 屏障,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荷兰已报告 3 例养殖场工人感染病例,均出现肺部纤维化症状,这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敲响警钟。
  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紧急呼吁:“接触家禽必须佩戴 N95 口罩,避免直接接触禽鸟分泌物。” 在荷兰一家养殖场,工人清理禽舍时未佩戴专业防护口罩,几天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最终确诊感染禽流感病毒。此案例再次提醒人们,面对禽流感时,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4.2 防控措施争议升温
  在防控措施上,各国存在较大分歧,争议不断升温。
  疫苗派 VS 扑杀派:法国坚持疫苗接种,却因 “带毒存活” 遭德国反对。法国政府认为疫苗接种是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手段,可降低家禽感染率。但德国对此表示质疑,认为疫苗接种不能完全杜绝病毒传播,反而可能导致家禽 “带毒存活”,增加疫情防控难度。波兰主张 “全群扑杀 + 3 公里封锁”,却被动物保护组织起诉 “过度防疫”。波兰政府为迅速控制疫情,对感染区域家禽进行全群扑杀,并在周边 3 公里范围内实施封锁,但这一做法引起动物保护组织不满,认为过于残忍,属于 “过度防疫”。
  国际贸易壁垒:疫情蔓延导致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升高。沙特、日本暂停部分欧洲禽产品进口,全球禽流感相关贸易限制措施已达 47 项,创历史新高。在亚洲,日本对欧洲禽肉的禁令使日本市场禽肉价格出现波动。原本依赖欧洲进口禽肉的日本企业不得不寻找新供应渠道,这增加了企业采购成本,也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在中东,沙特的禁令让欧洲禽肉出口商损失惨重,许多企业订单被取消,生产线被迫停产。这些贸易限制措施不仅影响欧洲家禽业发展,也对全球禽肉市场稳定造成冲击。
  五、破局之路:当 “avian flu” 成为全球考题在这场禽流感危机中,人类积极行动,各国从技术升级到全球协作,努力寻找破局之法。
  5.1 技术防御升级
  在技术防御方面,各国加大投入,力求在与病毒的较量中占据优势。
  德国的 “空气过滤计划”:德国率先启动 “空气过滤计划”,计划在 2026 年前为 5000 家养殖场加装 HEPA 过滤系统。这种高效空气过滤器能过滤掉空气中 99.97% 以上的 0.3μm 粒径微粒,包括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为家禽养殖场构建起一道坚固的 “空气防线”。在巴伐利亚州的一家试点养殖场,安装 HEPA 过滤系统后,疫情风险降低了 80%,显著效果促使其他养殖场纷纷效仿。
  荷兰的 “野鸟预警雷达”:荷兰试点 “野鸟预警雷达”,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雷达对候鸟迁徙路径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测。一旦发现病毒热点,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养殖场可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家禽与染病野鸟接触。在荷兰的一处湿地周边养殖场,借助该系统成功避免了 3 次潜在疫情爆发,为家禽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2 全球协作迫在眉睫
  面对全球性危机,全球协作至关重要。
  FAO 的紧急行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紧急拨款 2000 万美元,建立欧洲防控基金,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资金支持。该资金将用于购买检测试剂、疫苗等防控物资,以及开展疫情监测和防控培训等工作。FAO 还推动中、巴、欧三方共享病毒基因序列,为疫苗研发和疫情防控提供关键科学依据。通过基因测序,科学家能更好了解病毒变异情况,从而研发更有效的疫苗和防控措施。
  中国的援助与支持:中国农业农村部迅速行动,向欧盟输出 30 万份快速检测试剂盒,助力边境检疫。这些试剂盒能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病毒,大大提高疫情监测效率。在法国边境口岸,使用中国提供的检测试剂盒后,检疫效率提高了 50%,有效阻止了病毒跨境传播。中国还分享了自身在禽流感防控方面的经验,为欧洲国家提供宝贵参考。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通过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推广疫苗接种等手段,成功控制多次禽流感疫情爆发,这些经验对欧洲国家而言十分珍贵。
  结语:当迁徙的不仅是候鸟,还有危机
  从莱茵河畔的养殖场到亚马逊雨林的加工厂,这场始于欧洲的禽流感疫情正重塑全球蛋白质供应链格局。当野鸟迁徙路线成为病毒传播的 “高速公路”,当规模化养殖面临生态反噬,人类需思考:如何在产业扩张与生物安全间寻求平衡?答案或许在于每个养殖场的密封棚舍、每次国际协作的基因测序,更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数据支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欧盟委员会、巴西农业部)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江苏省:10月份禽类零售价环比下跌0.5% 蛋类零售价环比下跌2.0%2025/11/22 7:36:26
福建省:禽类市场价格稳中有降(11月10日—16日)2025/11/21 8:19:32
内蒙古:禽类和蛋类价格环比涨跌互现(11月8日-11月14日)2025/11/20 7:57:33
中国牵头制定首项家禽屠宰国际标准发布!2025/11/19 9:25:19
江西省:禽类零售均价保持稳定,蛋类零售均价微幅上涨(11月10日-16日)2025/11/19 8:16:57
厦门市:家禽批发量减少,价格持平(11月10日-16日)2025/11/19 8:16:3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