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肉价格小幅回落:淡季特征显著,区域表现分化
(一)全国均价微降,终端消费持续承压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 8 月 14 日 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 20.23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下降 0.1%,自 7 月以来一直维持窄幅震荡态势。尽管 8 月进入开学季,但由于高温天气抑制了鲜品消费,终端市场货物流通速度放缓,屠宰企业白条猪库存处于高位,致使猪肉价格缺乏上涨动力。
(二)区域行情差异明显,北方稳南方弱
北方市场以稳为主:华北地区猪肉批发价格为 20 - 21 元 / 公斤,东北地区为 20 - 20.5 元 / 公斤。受院校陆续开学的积极影响,食堂采购量略有增加,对价格稳定起到了支撑作用。
南方市场小幅回调:华东地区价格降至 19 - 20 元 / 公斤,华南地区为 19.5 - 20.5 元 / 公斤。受台风天气以及本地生猪出栏量增加的影响,市场供大于求,部分屠宰企业实施压价收购策略。
(三)短期难改低迷,中秋备货或成转机
当前生猪供应处于年内较高水平,养殖端出栏积极性较高,但消费端缺乏实质性利好因素。预计短期内猪肉价格仍将在 19.5 - 20.5 元 / 公斤区间震荡。随着 8 月下旬中秋备货活动的启动,加工企业的需求可能会得到阶段性提振,价格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二、牛羊肉:牛肉旺季特征凸显,羊肉价格稳中略涨
(一)牛肉:区域分化加剧,旺季需求支撑价格
牛肉批发均价达到 64.91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上涨 0.2%,已连续 3 周保持上行趋势。暑期旅游旺季带动餐饮消费升温,西餐厅、火锅店对牛肉的采购量增加,加之进口牛肉到港延迟,国内现货市场供应偏紧,推动牛肉价格稳中走强。
主产区稳中有涨:内蒙古、新疆等地育肥牛价格为 13.5 - 14 元 / 斤,甘肃西门塔尔牛价格为 14 - 14.5 元 / 斤。能繁母牛存栏量持续下降,2025 年新生犊牛数量同比减少 8%,引发对远期供应的担忧加剧。
销区价格分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批发价为 65 - 70 元 / 公斤,广东、福建因有进口牛肉补充,价格为 62 - 65 元 / 公斤。但高端部位肉(如眼肉、菲力)价格涨幅达 5%,反映出品质消费需求较为旺盛。
受养殖周期长、饲料成本高(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上涨 15%)等因素影响,国内肉牛存栏量连续 4 年下降,预计 2025 年牛肉产量同比仅增长 1.2%。短期来看,中秋、国庆双节将进一步刺激需求,价格可能突破 65 元 / 公斤;从长期来看,需通过政策引导扩大母牛养殖规模,以缓解供应压力。
(二)羊肉:全国批发市场价格稳中有涨,区域价差显著
批发价格区间分化:8 月 14 日,全国羊肉批发市场价格稳中有涨,但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较为明显。北方市场如北京、河北等地,羊肉大宗价在 40 - 66 元 / 公斤。这些地区人口密集,消费需求旺盛,加上本地养殖产业相对发达,供应较为充足,价格相对较为稳定。而在南方,广东、广西等地因进口牛肉的冲击,羊肉价格在 58 - 65.5 元 / 公斤。进口牛肉凭借其价格优势和稳定的供应,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对当地羊肉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压制作用。以荆州为例,当地羊肉零售均价为 25.33 元 / 斤,环比微涨 1.15%。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居民开始提前备货,对羊肉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而拉动了价格的上涨。
进口与本地消费博弈:在西南地区,越南边贸低价羊肉的涌入对本地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边贸价低至 11 元 / 斤,使得本地山羊价格受到压制,目前在 12 - 13 元 / 斤,同比下跌 10%。大量低价的越南羊肉进入市场,使得本地养殖户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降低价格销售。而在东北、华北地区,旅游旺季的到来以及本地消费的提升,为羊肉价格提供了较强的支撑。比如在内蒙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们对当地特色美食烤全羊、手把肉的喜爱,使得羊肉的需求量大增,价格也随之上涨。当地优质寒羊串受到市场热烈追捧,价格在 13 - 14 元 / 斤 ,呈现出 “有价无市” 的状态 。
三、禽肉:白条鸡稳中有跌,鸭肉区域行情分化
(一)白条鸡:批发价格持续小幅回落,全国均价 17-18 元 / 公斤
近半年价格趋势:从 2025 年年初开始,白条鸡市场便进入了一个微妙的价格波动周期。在 1 月,白条鸡价格达到了近半年来的峰值,最高批发价为 18.56 元 / 公斤 。当时正值春节前夕,市场需求旺盛,无论是家庭采购还是餐饮行业的备货,都使得白条鸡的销量大增,从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但随着春节过后,市场需求逐渐回归理性,价格也开始了逐步回落的过程。到了 7 月,白条鸡批发价已降至 17.11 元 / 公斤 ,市场进入了相对平稳的调整期。8 月 14 日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不同地区的白条鸡批发价格存在一定差异。在内蒙古、山西等地,由于当地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且运输成本较高,批发价达到了 22 元 / 公斤。而在河北、天津等地,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为成熟的养殖产业链,批发价则低至 11.56 - 16 元 / 公斤 。这种南北价差的形成,除了运输成本的因素外,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北方,人们对鸡肉的消费需求相对较大,且更倾向于购买新鲜的白条鸡,而南方地区则有更多的禽类选择,对白条鸡的依赖度相对较低。
短期利空因素:当前白条鸡市场面临着一些短期的利空因素。从供应端来看,毛鸡出栏量明显增加。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户们纷纷加大了毛鸡的出栏量,导致市场上的白条鸡供应充足。屠企库存也处于高位。前期屠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量收购毛鸡进行屠宰加工,但由于市场消化速度较慢,导致库存积压严重。而下游市场的拿货积极性却不足。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白条鸡的需求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市场消费较为平淡;另一方面,餐饮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苏后,也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对白条鸡的采购量也没有大幅增加。综合这些因素,预计在短期内,白条鸡价格将维持稳中偏弱的态势。
(二)鸭肉:全国行情分化,冷冻与活鸭价格背离
冷冻鸭肉稳中有涨:在荆州等地,冷冻鸭肉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均价达到了 9.13 元 / 斤 ,环比上涨 3.75%。这种价格上涨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上游种蛋供应紧张,使得鸭苗的供应量减少,从而导致养殖成本上升。养殖户为了保证利润,不得不提高鸭肉的价格。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养殖成本进一步增加,这也为冷冻鸭肉价格的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场对于冷冻鸭肉的需求相对稳定,尤其是在一些餐饮行业和加工企业中,冷冻鸭肉的使用量较大,这也使得其价格能够保持稳中有涨的态势。
活鸭市场局部下跌:与冷冻鸭肉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活鸭市场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价格下跌的情况。在山东、广西等地,活鸭批发价目前在 3.8 - 4.1 元 / 斤 。终端消费疲软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活鸭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贸易商拿货也较为谨慎。由于市场需求不旺,贸易商担心库存积压,因此在采购活鸭时变得更加小心翼翼,这也进一步压低了活鸭的价格。部分地区的养殖规模过大,供过于求的局面也使得活鸭价格呈现出小幅回调的趋势。
四、总结:短期消费驱动行情,长期关注产能与政策
8 月中旬肉类市场呈现 “猪强禽稳牛羊分化” 格局,猪肉在消费回暖与政策调控下率先反弹,牛羊肉受旺季需求支撑保持高位,禽肉则因供应充足维持稳定。对于消费者而言,可关注区域低价市场及替代品选择;从业者需密切跟踪生猪产能去化进度、肉牛存栏数据及禽苗补栏情况,合理规划购销节奏。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预计肉类市场将迎来阶段性需求高峰,价格或延续温和上涨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