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猪好多数据监测显示,2025 年 8 月 18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市场均价已下探至 13.85 元 / 公斤,较月初 14 元 / 公斤的阶段性低位进一步收窄。近一周价格持续围绕 13.8 元 / 公斤波动,创年内新低。国家统计局数据同步显示,8 月上旬外三元生猪价格环比下降 1.4% 至 13.9 元 / 公斤,市场悲观预期显著增强。
一、行业利润空间快速收窄,养殖主体经营压力加剧
从成本收益数据观察,行业盈利水平呈现断崖式下滑态势。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 14 日,全国生猪自繁自养单头盈利仅为 67.97 元,同比 2024 年同期下降幅度高达 92.54%;8 月份单头盈利均值环比降幅超 50%,同比降幅达 90.68%,规模化养殖单元的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外购仔猪育肥模式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困境。受前期高价仔猪成本拖累,8 月上旬外购育肥单头亏损已达 43 元,环比 7 月减少 212.9 元,同比下降 867.53 元。以河南地区为例,某养殖户测算显示,3 月份购入单价 600 元的仔猪,当前出栏售价仅 1100 元,扣除 700 元饲料成本后,单头养殖亏损达 200 元,经营压力显著加剧。
二、供给端压力持续累积,价格回升面临结构性阻力
生猪市场供给侧呈现双重压力叠加格局。根据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披露,前期约 15% 的出栏生猪进入二次育肥环节,同时 2024 年 12 月至 2025 年 5 月全国新生仔猪存栏量同比增长 9.9%,预示未来出栏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二次育肥带来的市场扭曲效应逐步显现。5-6 月猪价短期回升期间,部分养殖户大规模压栏增重,当前压栏肥猪平均体重已超过 140 公斤。持续延迟出栏将导致饲料成本进一步攀升,加剧养殖主体的经营风险。
三、行业周期研判:产能去化周期启动,中长期价格承压
王祖力指出,当前生猪行业面临产能去化迟滞与价格下行的双重矛盾。尽管猪价持续走低,但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维持在合理区间上限,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扩张惯性尚未完全扭转。据此判断,未来 12 个月内市场价格难现趋势性反转,即使出现阶段性反弹,幅度与持续性也将较为有限。
在此背景下,行业竞争模式正发生深刻转变,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 "量增价涨" 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升级将成为行业转型关键。
四、成本收益双重挤压,行业格局加速重构
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加剧行业经营风险。受气候因素及国际供应链扰动影响,玉米价格同比上涨 8%,豆粕价格涨幅超过 10%,推动自繁自养模式饲料成本从 6.5 元 / 公斤上升至 7.2 元 / 公斤。成本端压力与销售端价格下跌形成双重挤压,加速行业产能出清进程。
在市场出清过程中,不同规模养殖主体呈现显著分化。中小养殖户因抗风险能力较弱,已出现恐慌性抛售现象;而头部养殖集团凭借产业链协同优势,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升育种效率等措施,将单位养殖成本控制在 13 元 / 公斤以下,展现出较强的成本竞争力。
五、行业应对策略与发展展望
据行业预测,产能去化进程预计需要 6-12 个月方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短期内市场将维持 "低价位、低利润、高竞争" 的运行格局。建议养殖主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避免盲目二次育肥,及时出栏适重生猪;二是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升疫病防控水平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
此轮行业调整既是发展阵痛,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具备成本控制优势、技术创新能力的养殖主体,有望在行业格局重构过程中实现突破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