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活羊价格走势:淡季特征显著,均价窄幅震荡
1.1 全国均价环比微跌,延续弱势调整
在畜牧市场领域,活羊价格始终是养殖户与消费者重点关注的核心要素。8 月 20 日,全国活羊均价报 26.3 元 / 公斤(折合 13.15 元 / 斤) ,此价格相较于 7 月高点下降了 2.3%,与去年同期相比亦下跌 3.8%。从数据层面分析,当前活羊价格呈现出 “旺季不旺” 的淡季特征。在不同主产区,价格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例如,甘肃酒泉活羊大宗价 49.5 元 / 公斤,新疆九鼎市场 51.5 元 / 公斤,而上海江杨市场整羊批发价 44.78 元 / 公斤,区域价差达 15% 以上。这种价差的产生,一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区养殖成本、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别,另一方面也受到当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1.2 价格指数连续两周下跌,市场信心分化
新华指数作为反映市场价格走势的关键指标,其数据同样显示出活羊价格的下行态势。7 月 20 日活羊价格指数报 731.24 点,较上期下跌 0.62%,这清晰地表明全国活羊交易重心下移。从肉羊周报数据来看,8 月第 1 周主产省份活羊价格 28.45 元 / 公斤,周环比微跌 0.2%。值得关注的是,中小散户出栏价已跌破成本线(26 元 / 公斤),亏损面达 30%。这对于广大中小养殖户而言,无疑构成巨大压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养殖户对于未来市场走向的信心出现分化。部分养殖户开始缩减养殖规模,以规避进一步亏损;而另一部分养殖户则选择观望,期待市场行情好转 。
二、区域市场冰火两重天:优质产区抗跌,低价区受进口冲击
2.1 高价区:品种优势与消费支撑下的抗跌韧性
在高价区,内蒙古、山东等地的优质肉羊产区展现出强大的抗跌韧性。内蒙古的苏尼特羊,凭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性,在市场上一直备受青睐。该品种羊生长于天然牧场,以天然牧草为食,独特的生长环境赋予其独特风味 。山东的小尾寒羊同样声名远扬,其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等优势,是养殖户喜爱的品种。目前,苏尼特羊和小尾寒羊的均价达到 30 元 / 公斤,较全国均价高出 14%,品牌溢价十分显著。在高端餐饮市场,如火锅、烤全羊等领域,这些优质羊肉是不可或缺的食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持续增长,订单量环比增长 10%。部分高端火锅店,专门选用苏尼特羊肉作为主打菜品,吸引众多消费者。
再看华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的活羊价格在 28 - 30 元 / 公斤。本地黑山羊因其肉质紧实、口感鲜美,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然而,本地黑山羊供应紧张,自给率不足 40%。为满足市场需求,当地不得不从云南、贵州等地调运。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运输成本,无疑增加了终端价格。从云南调运一批黑山羊到广东,运输成本可能达到每公斤 3 - 5 元 。这也是当地活羊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广东的一些农贸市场,黑山羊价格甚至高达 35 元 / 公斤,但依然供不应求。
2.2 低价区:产能过剩与进口倾销双重压制
与高价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北边贸区和西南散户产区正面临巨大压力。在西北边贸区,新疆、云南等地的活羊价格在 24 - 25 元 / 公斤。此地受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低价羊肉的严重冲击。这些进口羊肉的到岸价仅为 27.82 元 / 公斤,与本地羊肉相比,具备很强的价格优势。本地养殖户为减少损失,不得不提前出栏 50 公斤以下的羔羊。在新疆的一些养殖场,原本计划养殖到 80 公斤出栏的羔羊,现在 50 公斤就被提前卖掉。这种低价抛售行为,导致市场上羊肉供应量增加,价格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部分养殖户表示,现在卖羊几乎不盈利,甚至亏本,但为避免更大损失,也只能忍痛割爱。
西南散户产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以四川绵竹为例,当地黑山羊价格低至 20 元 / 公斤。由于高温天气影响,养殖户担心羊群出现健康问题,纷纷选择集中出栏。在高温环境下,羊群易感染疾病,养殖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养殖户选择尽快将羊卖掉。这导致市场上中小体重羊的占比超过 60%,拉低了整体均价。中小体重羊的肉质和出肉率均不如大羊,消费者对其认可度不高,价格自然难以提升。绵竹的一位养殖户无奈表示:“今年的行情太差了,养羊真的太难了。”
三、三大核心因素主导当前行情
3.1 供应端:产能去化缓慢叠加集中出栏压力
从供应端分析,当前活羊市场面临产能去化缓慢和集中出栏的双重压力。7 月全国肉羊存栏量达到 3.2 亿只,同比增长 1.2%,已连续 12 个月维持在高位 。5 - 6 月补栏的羔羊目前集中上市,市场上活羊的日均出栏量环比增长 15%。在山东、河北等养殖大省,养殖户面临饲料成本高企的困境。玉米价格达到 2.5 元 / 公斤,豆粕价格为 3.28 元 / 公斤 。为减轻养殖成本压力,不少养殖户选择提前 30 天出栏体重在 50 公斤以下的羔羊。这使得市场上中小体重羊的占比超过 60%,由于这些小羊的肉质和出肉率相对较低,对整体市场价格产生下拉作用。一位山东的养殖户无奈表示:“现在饲料太贵了,再养下去亏得更多,只能早点把羊卖掉。”
3.2 需求端:高温淡季与消费降级共振
在需求端,高温淡季和消费降级的影响十分显著。从终端消费层面来看,市场表现较为低迷。全国农贸市场的羊肉销量同比下降 8% 。在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由于持续高温天气,气温常常超过 35℃,家庭采购羊肉的量减少 20%。在肉类消费市场中,猪肉价格波动对羊肉需求产生显著的替代效应。当前猪肉均价为 25 元 / 公斤,相对较低的价格吸引部分消费者,使得原本属于羊肉的市场份额被猪肉分流。餐饮行业同样受到影响。随着暑期旅游进入尾声,火锅、烧烤店的羊肉采购量每周下降 10%。火锅店、烧烤店的客流量明显减少,导致羊肉终端需求持续疲软。一家烧烤店老板表示:“最近生意不太好,羊肉的采购量也少了很多。”
往年中秋佳节前是羊肉加工企业的传统备货期,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中小型羊肉加工厂的库存策略发生明显变化,仅维持 7 - 10 天的库存,较往年减少 30%。这是因为 2024 年同期羊肉价格处于高位,达到 30 元 / 公斤,不少企业高价备货后遭遇市场价格下跌,导致亏损。有了去年的经验教训,今年企业纷纷采取 “随用随采” 策略,以降低库存风险。这种谨慎的备货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羊价格的反弹空间,使得市场价格难以显著上涨。
3.3 成本与政策:养殖压力与产能调控博弈
养殖成本的刚性上涨是养殖户面临的一大难题。育肥羊的日均饲料成本已达 20 元,同比上涨 15%。在这种成本压力下,自繁自育的绵羊每只盈利降至 60 元,山羊每只盈利为 180 元,中小散户的亏损面达到 30%。为减少损失,不少中小散户不得不抛售淘汰母羊,目前淘汰母羊价格仅为 8 - 10 元 / 斤。大量淘汰母羊涌入市场,进一步拉低市场均价,使养殖户的处境更为艰难。
面对市场困境,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引导去产能。农业农村部启动了 “肉羊产能调控试点”,对存栏 50 只以上的养殖场给予每只 5 元 / 月的补贴,鼓励养殖场户调整养殖结构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补贴方式,引导养殖户淘汰低效母羊,优化养殖结构,从而实现肉羊产能的调控。从 7 月的数据来看,能繁母羊存栏环比减少 1.2%,这或许意味着远期产能迎来拐点。一些养殖场户表示,有了补贴,他们更有动力去调整养殖结构,淘汰那些生产性能不佳的母羊 。
四、后市展望:短期承压,中期关注消费回暖节点
4.1 短期(1-2 周):供应过剩压制价格,或现阶段性低点
在接下来的 1 - 2 周内,活羊市场的供应压力依然较大。8 月下旬,仍有 20% 的春季补栏羔羊集中上市。这些羔羊的集中涌入市场,使得市场上活羊的供应量进一步增加。据市场预测,在供应过剩的压力下,活羊均价可能会下探至 26 元 / 公斤 。在新疆、云南等地,由于受到进口羊肉的冲击更为严重,活羊价格可能会跌破 25 元 / 公斤。
屠宰企业在当前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由于白条羊批发价为 56.31 元 / 千克,环比下跌 0.3%,屠宰企业利用市场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压价收购活羊。养殖户在这种情况下,议价能力十分有限。他们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不卖,养殖成本会不断增加;如果卖,价格又不理想,可能会遭受损失 。为减少损失,不少养殖户只能无奈接受屠宰企业的低价收购。
4.2 中期(9-10 月):开学季与国庆提振需求,价格或小幅反弹
到了 9 - 10 月,随着中小学开学,团膳采购的需求开始增加。在华北、华东地区,羊肉食堂订单量预计将增长 10%。学校食堂对羊肉的采购,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国庆旅游旺季的到来,也将带动火锅、烧烤等餐饮行业的消费回暖。在国庆期间,人们外出旅游、聚餐的频率增加,对羊肉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将支撑活羊价格回升至 27 - 28 元 / 公斤 。
从长远来看,产能去化的传导效应也值得关注。如果 8 月能繁母羊存栏继续调减,那么到 2026 年春季,羔羊供应可能会减少 5%。这将使得远期供需格局从当前的 “供强需弱” 逐渐转向 “紧平衡”。这种供需格局的转变,对于活羊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户可以根据这种趋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养殖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
五、产业链应对策略:理性出栏与错峰布局
5.1 养殖户:优化结构,规避集中抛售
对于养殖户而言,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加以应对。从短期来看,当务之急是合理安排出栏时机。对于体重在 50 公斤以上的适重羊,应抓住价格上涨的机会及时出栏。如此既能避免后期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又能快速回笼资金,减轻养殖成本压力。而对于体重在 50 公斤以下的羔羊,由于其肉质和出肉率相对较低,此时出栏可能无法获得理想收益。因此,可考虑暂养一段时间,等待中秋佳节前后再出栏。一般而言,羔羊日均增重可达 0.5 公斤 ,在这段时间内,羔羊的体重会有所增加,市场价值也会相应提高。中秋佳节是羊肉消费的高峰期,市场需求较大,价格往往也会有所上涨,养殖户可借此机会获得更好收益 。
从长期布局来看,优化羊群结构是关键。低产母羊不仅繁殖效率低下,还会消耗大量饲料资源,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应及时淘汰这些低产母羊,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补栏杜泊羊、萨福克等优质品种也是重要举措。这些优质品种具有出肉率高的优势,相比普通品种,出肉率可高 10%。在市场上,出肉率高的羊肉往往更受欢迎,价格也相对较高。养殖户通过养殖这些优质品种,可以提高羊肉的品质和产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降低饲料成本,养殖户还可通过秸秆青贮的方式来储备饲料。秸秆青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少饲料浪费,还能为羊群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据统计,采用秸秆青贮技术,单只羊月均可节约 50 元的饲料成本,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笔可观的开支节省 。
5.2 消费者:错峰采购,关注区域性价比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羊肉时,也可通过一些策略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新疆、云南等地的活羊价格相对较低,较全国均价低 10% - 15%。对于家庭来说,若有腌制腊肉、储备冻肉的需求,选择在这些低价区采购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在新疆,当地的羊肉由于产量较大,且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价格较为实惠。消费者可购买一些羊肉,经过腌制或冷冻处理后,储存起来慢慢食用 。
若追求高品质的羊肉,内蒙古、山东等地的优质羊肉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地区的羊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闻名,在市场上的溢价率可达 20%。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品质也更有保障。消费者可通过电商平台,如盒马、京东等,抢购节日礼盒。在节日期间,这些电商平台往往会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如满减、折扣等。通过叠加这些促销活动,消费者可享受到 30% 的性价比提升 。在京东平台的年货节期间,内蒙古羊肉礼盒常常会有大幅度的优惠活动,消费者可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的羊肉 。
结语:在调整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8 月活羊市场的 “旺季不旺”,本质是产能过剩与消费淡季的阶段性博弈。对于养殖户,需理性看待短期亏损,借势淘汰低效产能;对于消费者,低迷价格正是日常消费与储备的黄金期。随着 9 月需求回暖及产能去化效应显现,活羊市场有望迎来年内首次触底反弹,但长期健康发展仍依赖于 “品种升级、成本管控、消费培育” 的系统性优化。 (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新华指数、中商情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