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价格全景:生猪稳中小涨,仔猪延续探底
1.1 生猪市场:南北分化显著,局部出现调整
8 月 20 日,全国生猪市场在经历长期平稳态势后,显现出复苏迹象,均价报 13.77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上涨 0.1 元 / 公斤。此涨幅虽小,但打破了连续多日的横盘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户的市场压力。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生猪价格呈现出 “中部领涨、西北价格相对较低” 的格局。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成为此次价格上涨的主要区域,涨幅居前,均价迅速突破 13.7 元 / 公斤。河北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成熟的养殖产业链,在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中率先发力,引领价格上扬。在华东地区,江苏、浙江的市场表现突出,均价分别达到 14.25 - 14.30 元 / 公斤、14.35 - 14.60 元 / 公斤。这主要得益于当地屠宰企业开工率显著回升,达到 28% 以上,强劲的收购需求有力支撑了猪价。
而新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运输成本高以及本地消费市场相对有限等因素,价格仅在 12.7 - 12.8 元 / 公斤低位波动,与均价高达 15.7 - 15.85 元 / 公斤的海南相比,价差扩大至 3 元 / 公斤,凸显了我国生猪市场区域分化的复杂性。
1.2 仔猪市场:价格再创历史新低,补栏积极性低落
与生猪市场的回暖态势不同,仔猪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价格持续下跌,再创历史新低。7 公斤仔猪均价已降至 383 元 / 头,较上周下降 5%,部分地区甚至跌破 300 元关口,这一价格水平已接近养殖户的心理承受底线。
辽宁鲅鱼圈区、湖南桃江县的 10 公斤外三元仔猪报价仅为 30 元 / 公斤,低价反映出当地仔猪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而湖北宜城市同规格仔猪,因品种优势,报价达 55 元 / 公斤,如此显著的区域价差,反映出仔猪市场的无序与混乱。
在外购仔猪养殖利润方面,亏损已扩大至 157 元 / 头,这一数据抑制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中小散户大多选择观望,等待市场出现转机。
二、价格波动背后的核心逻辑
2.1 供应端:去产能进程加速,但短期供应压力依然存在
在供应端,去产能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母猪存栏量调减效果开始显现。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上月减少 100 万头,降至 3950 万头,尽管这一数据仍高于正常保有量,但下降趋势明显,预示着未来生猪供应将逐步减少。
近期,集团猪场积极响应政策,主动降低出栏体重,将生猪出栏体重严格控制在 120 - 125 公斤区间。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前期因压栏导致的大猪积压问题,使适重猪源在市场上的供应更加充足。以某大型养殖集团为例,其自 7 月以来主动增加出栏量,并将出栏体重下调 5 - 10 公斤,直接影响了区域市场的生猪供应结构。
然而,部分地区受 “小飞” 疫情影响,养殖户为规避风险,加快出栏速度,短期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但随着中上旬集中出栏高峰期的结束,下旬集团猪场出栏压力有望明显减轻,市场出现缩量拉涨的趋势,为市场带来回暖的信号。
2.2 需求端:开学季临近,消费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立秋过后,终端消费虽仍处于淡季,但积极信号正在逐步积累。各地学校陆续开学,团膳采购需求缓慢回升,为低迷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需求的增长直接带动了屠宰企业订单量的增加。样本屠企开工率从月初的 26% 稳步回升至 28.5%,鲜品走货量环比增长 5%,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秋备货周期也逐渐临近,食品加工企业已开始少量囤货,对猪价形成了潜在支撑。但高温天气仍在抑制家庭消费,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清淡、易烹饪的食材,替代消费现象明显,猪肉需求恢复速度较慢,制约了猪价上涨的幅度。
2.3 成本与政策:饲料价格高位运行,政策调控引导市场方向
在成本端,玉米、豆粕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分别报 1.25 元 / 斤、3100 元 / 吨。这导致养殖成本不断上升,自繁自养盈利空间大幅缩小,仅为 63 元 / 头,严重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
在政策层面,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强生猪产能调控,通过发布指导意见、监测市场动态等方式,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市场大幅波动。即将于 9 月 1 日实施的《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将对生猪区域调运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局部供需失衡,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三、后市展望:下旬或迎周期性拐点
3.1 短期(8 月下旬):市场震荡上行可能性较大
展望 8 月下旬,生猪市场供应压力有望逐步缓解,价格走势备受关注。前期集团猪场加快出栏节奏,已消化了部分供应压力,下旬出栏计划有所减少,为猪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消费端来看,开学季的临近与中秋备货潮的到来,将成为推动市场的重要因素。学校食堂大规模采购猪肉,将直接拉动猪肉消费,而食品加工企业为中秋月饼、熟食等产品备货,也将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据行业数据预测,这两轮消费热潮有望将猪肉需求提升 10 - 15%,推动猪价震荡上行,全国均价或试探 14 元 / 公斤关口。
反观仔猪市场,由于前期产能扩张,目前供应仍然充足,短期内价格难有明显回升。但随着养殖户补栏情绪逐渐稳定,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步改善,仔猪价格跌势可能收窄,趋于平稳。
3.2 中期(9 月):市场反转行情值得关注
进入 9 月,生猪市场的反转行情愈发值得期待。母猪去化持续推进,降重出栏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生猪供应格局将得到实质性改善。天气转凉,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将季节性回升,家庭消费、餐饮消费都将迎来高峰。
前期降重超卖导致后期增重供给阶段性偏紧,也将为猪价上涨提供助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猪价有望迎来反转,预计涨幅或超 5%。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出栏计划,把握市场机遇。
四、产业链应对策略
4.1 养殖户:灵活调整出栏策略
生猪养殖户应抓住下旬价格回升的时机,适时出栏适重猪只,避免过度压栏。过度压栏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可能因市场价格波动,错过最佳出栏时机,导致利润受损。以某养殖户为例,前期因看好后市,盲目压栏,结果市场价格不升反降,最终出栏时利润大幅减少。仔猪养殖户需控制补栏规模,优先选择健康优质仔猪,降低养殖风险。在当前仔猪价格持续下跌、市场行情不稳定的情况下,控制补栏规模可有效避免因产能过剩带来的损失。同时,选择健康优质仔猪,能提高养殖成活率,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4.2 消费者:合理把握采购时机
目前猪价仍处于低位,家庭采购可适当增加储备。随着中秋临近,猪肉价格或逐步上涨,建议在 8 月底前完成节日备货。消费者可关注当地市场价格波动,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采购。在一些地区,清晨的猪肉价格可能会因新鲜度和市场供需关系,相对较为实惠,消费者可在此时前往采购。8 月 20 日的猪市正处于 “磨底” 向 “回升” 的过渡阶段,供需两端的变化将共同推动价格走出震荡区间。对于从业者而言,需密切关注集团猪场出栏动态和消费复苏进度,在变化中把握市场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