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 年鸡蛋价格:震荡下行态势分析
(一)价格走势回顾:从盈利至亏损
2025 年鸡蛋市场价格波动显著,呈现出剧烈的起伏态势。年初,山东鸡蛋市场均价达到每公斤 9.54 元,养殖户处于盈利区间,行业对本年度发展预期较为乐观。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饲料价格波动频繁且缺乏规律性,产蛋鸡存栏量持续上升。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鸡蛋价格迅速下跌。5 月,均价降至 7.24 元 / 公斤,低于 7.3 元 / 公斤的养殖成本线,鸡蛋价格首次跌破成本,养殖户面临经营压力。
截至 6 月末,价格进一步下跌至 6.45 元 / 公斤,规模养殖场每公斤亏损 1 - 1.4 元,中小养殖户亏损 0.6 - 1.0 元,整个养殖行业陷入亏损困境。
8 月,市场出现短暂价格反弹,但未能持续。8 月中旬后,价格再次承压,8 月 17 日均价降至 6.73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34.08%。养殖户再次面临亏损,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二)消费者与养殖户的市场境遇差异
鸡蛋价格下跌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因素。年初,超市鸡蛋价格为 5 元 / 斤,到年中降至 4 元以下,部分地区批发价低至 2.6 元 / 斤,家庭食品支出因鸡蛋价格下降而减少,鸡蛋在家庭饮食中的消费频率增加。
然而,养殖户面临严峻挑战。饲料成本高企,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频繁,加上人工费用、防疫开支等经营成本的增加,而鸡蛋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养殖户销售越多亏损越大。许多中小散户陷入销售与囤货的两难境地,部分养殖户低价出售鸡蛋以减少损失,部分则选择囤蛋等待价格回升,但往往因鸡蛋损耗和价格未回升而遭受更大损失。
二、蛋价下跌的主要因素分析:供应过剩为主导因素
(一)产能过剩:2024 年大规模补栏的后续影响
2024 年,蛋鸡养殖行业因持续盈利吸引大量资本和散户进入,全国鸡苗补栏量同比增长 6.14%,达到近 5 年新高。山东作为蛋鸡养殖大省,补栏增幅尤为显著。
进入 2025 年,2024 年补栏的鸡苗集中进入产蛋期,新开产蛋鸡数量大幅增加,市场供应迅速饱和。同时,养殖户因期望价格回升而延缓老鸡淘汰速度,导致蛋鸡存栏量不仅未减少,反而达到 2.2 亿只,创下近 4 年峰值。供应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对鸡蛋价格形成巨大下行压力,养殖户为前期的盲目跟风付出沉重代价。
(二)需求疲软:多重因素抑制消费需求
季节性淡季与库存消化:春节过后,家庭因春节期间囤货导致鸡蛋采购需求大幅下降,进入库存消化期。学校食堂因寒假放假,餐饮和食品加工行业节后订单减少,叠加传统 3 - 4 月需求低谷期,鸡蛋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价格持续走低。
替代品竞争:2025 年猪肉供应充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消费者在选择蛋白质来源时倾向于价格更低的猪肉,分流了鸡蛋的消费需求。此外,4 月中下旬夏季蔬菜大量上市,丰富的蔬菜品种和低廉价格改变了居民饮食结构,进一步降低了对鸡蛋的需求,鸡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价格受到拖累。
极端天气影响:6 月份以后,北方地区高温酷暑,南方地区提前进入梅雨季,高温高湿天气给鸡蛋存储和运输带来困难,鸡蛋易变质。经销商为降低风险采取快进快出策略,以清库存为主,市场鸡蛋流动性下降,需求进一步减少,价格继续下行。
(三)成本与价格的剪刀差扩大
在蛋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超过 70%,是影响养殖利润的关键因素。2025 年,豆粕、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波动,但养殖完全成本始终维持在 7 元 / 公斤左右。
而鸡蛋均价长期低于成本线,形成亏损局面。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凭借资金实力和稳定现金流尚可支撑一段时间,中小养殖户资金链脆弱,在价格与成本的双重挤压下处境艰难,为维持运营四处举债但难以根本解决问题,许多中小养殖户最终退出养殖行业。
三、行业发展策略: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一)产能控制与结构调整:避免盲目扩张
蛋价下跌使养殖户认识到盲目扩张规模的风险,行业发展应从追求数量转向注重品质提升。养殖专家建议淘汰产蛋率低于 80% 的老鸡,以减少存栏压力,优化鸡群结构。山东部分规模养殖场将老鸡淘汰日龄从 700 天缩短至 600 天,有效降低了存栏量。
同时,走差异化养殖道路是关键。济南新祥瑞牧业引进 “黑凤鸡”,其产蛋虽小,但蛋黄浓稠、口感鲜美,采用订单式销售模式,每斤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高出 1.6 元,淘汰鸡每只多赚 10 元,在蛋价低迷时实现逆势盈利,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销售渠道拓展与模式创新:从产品销售到服务提供
传统鸡蛋销售模式中间环节多,利润被层层瓜分,信息不对称,养殖户难以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养殖户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模式。
济南安普瑞禽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 “鸡蛋年卡” 服务,消费者可按周或月预约配送鸡蛋,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鸡蛋的需求,为企业锁定长期客户,稳定了现金流。
对于中小散户,依托社区团购平台和直播带货,主打 “新鲜直达”“无抗养殖” 概念,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实现每斤鸡蛋 0.5 - 1 元的溢价,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鸡蛋作为初级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为提高利润,许多企业致力于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青岛田瑞集团将生态旅游与蛋鸡养殖相结合,打造蛋鸡文化科技馆,游客可参观养殖过程、了解鸡蛋生产知识并参与相关活动,将鸡蛋赋予文化和生活方式内涵,成功将鸡蛋附加值提升 30%,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
山东金秋农牧在汶上芦花鸡全产业链开发上取得成效,从养殖拓展到文旅和深加工领域,淘汰鸡制成特色美食,鸡毛、鸡粪开发成有机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降低了经营风险。
此外,随着鸡蛋期货市场的成熟,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通过参与鸡蛋期货套期保值,卖出远期合约锁定价格,避免价格下跌损失;中小养殖户可利用 “保险 + 期货” 产品,在价格跌破约定区间时获得赔偿,减少亏损影响,金融工具为养殖户应对价格风险提供了保障。
(四)政策与技术支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蛋鸡养殖行业发展中,政府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应用至关重要。
山东省政府推动制定《蛋鸡养殖成本核算规范》,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为养殖户提供市场动态和价格走势信息,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投机。同时,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补贴,鼓励升级冷链仓储设施,降低鸡蛋流通损耗,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科技应用提升了养殖效率。智能化养殖设备如自动喂料、环境控制设备的使用,降低了人工成本,为蛋鸡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了产蛋率,人工成本可降低 15% 以上。在饲料配方方面,科研人员通过优化配方,用杂粕替代部分豆粕,在保证蛋鸡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每公斤饲料成本降低 0.3 元,大规模养殖企业每年可节省超百万元开支,科技赋能推动了蛋鸡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市场前景展望:旺季价格能否回升
当前鸡蛋市场走势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9 月学校开学和中秋佳节临近,学校食堂和食品厂对鸡蛋的需求将大幅增加,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需求,推动价格小幅反弹。
然而,蛋鸡存栏量仍处于高位,若产能过剩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需求增加带来的价格上涨可能难以持续,价格下跌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去产能仍是蛋鸡养殖行业的首要任务。
从长期来看,蛋鸡养殖行业需摆脱 “量增价跌” 的恶性循环,走品质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养殖户应注重提升鸡蛋品质,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养殖户和消费者都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市场参与者需共同关注行业发展,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以促进鸡蛋市场的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