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猪肉价格速览:均价 19.80 元 / 公斤,短期回调释放供需信号
9 月 2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报 19.80 元 / 公斤,较前日下降 1.0%,终结连续 3 日微涨走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这一价格较 8 月中旬高点(21.50 元 / 公斤)回落 7.9%,较去年同期下降 12.3%,呈现 “旺季不旺、稳中有调” 的特征。:1. 北方主产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18.00 元 / 公斤、山东潍坊 23.00 元 / 公斤,低价区集中在散户出栏集中地,部分产区因生猪集中上市,价格较上周再降 0.5-1 元 / 公斤;2. 南方销区:广东深圳 26.00 元 / 公斤、浙江杭州 20.50 元 / 公斤,中秋前商超备货需求略有提振,但受北方低价猪肉冲击,溢价空间收窄至 10% 以内。
二、价格下行三大核心动因:供应过剩与需求淡季双重压制
(一)供应端:生猪集中出栏,产能过剩压力凸显阶段性
出栏高峰:8 月下旬河南、山东等地养殖户集中抛售中大猪,日均出栏量环比增 15%,屠宰厂白条猪肉库存攀升至 80 万吨(同比增 10%),短期供大于求压制价格;产能持续释放:7 月能繁母猪存栏 4296 万头,超正常保有量 10%,预示未来 6 个月生猪供应仍将高位运行,市场对 “中秋旺季” 预期理性化,避免盲目追高。
(二)需求端:旺季备货谨慎,替代效应分流消费
餐饮备货量缩价稳:中秋前 10 天,广东、江苏等地烧腊档口采购量仅增 5%,较 2023 年同期少 15%,主因预制菜渗透率提升(达 35%),对整猪需求形成替代;家庭消费观望情绪浓:鸡蛋(7.59 元 / 公斤,降 2.1%)、鸡肉(17.44 元 / 公斤,降 1.1%)价格同步回落,消费者蛋白质采购倾向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猪肉终端销量增 3% 但单价承压。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回落,养殖利润空间压缩玉米均价 2357 元 / 吨(跌 1.22%)、豆粕 3106 元 / 吨,自繁自养头均成本 13.5 元 / 公斤,当前猪价下仍有 37 元 / 头盈利,但规模场为加速周转,主动降价促销,带动市场均价下行。
三、市场影响解读:消费者得实惠,养殖户压力升级
(一)消费者:“猪肉自由” 持续,采购成本下降终端零售
降价明显:北京、上海商超冷鲜猪肉促销价低至 18-20 元 / 公斤,较月初降 10%;农贸市场五花肉 12 元 / 斤、前腿肉 9.9 元 / 斤,家庭采购量增 15%,部分消费者趁低价 “囤肉” 用于灌制香肠、腊肉。
餐饮端成本下降:中小型餐馆推出 “猪肉特惠套餐”,回锅肉、红烧肉等菜品价格不变但分量增加,利润空间提升 5%-8%。
(二)养殖户:规模场挺价 vs 散户加速出栏
规模场策略分化:牧原、温氏等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头均成本 13.2 元 / 公斤),以 “低价跑量” 抢占市场,7 月生猪销量增 15%;中小散户压力加剧:自繁自养散户头均利润缩至 50 元,较 2024 年同期跌 60%,部分养殖户为止损,提前出栏 4-5 个月龄生猪,导致市场中小规格猪占比达 40%。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政策托市预期升温
(一)短期(9 月中旬前):备货窗口期难改弱势格局
预计华北、华东地区猪肉价格或下探至 19-19.5 元 / 公斤,主因冻品库存高企(库容率 85%),屠宰厂压价收购意愿强烈;风险提示:若进口猪肉集中到港(预计 9 月达 5 万吨),低价冻肉可能进一步冲击鲜品市场,小规格猪肉价格或再降 0.5 元 / 公斤。
(二)中长期(中秋后):产能去化与政策托市双轮驱动
供应端:能繁母猪存栏连续 6 个月下降(月均降 0.8%),预计 10 月后生猪出栏量环比减 3%,价格底部支撑增强;政策面:国家发改委或启动中央冻猪肉收储,以缓解市场恐慌情绪,叠加冬季灌肠、腌腊需求回暖,11 月价格或小幅反弹至 20-21 元 / 公斤。
(三)从业者与消费者建议
养殖户:逢高出栏 500 斤以下标猪,避免过度压栏;中小散户可转向 “公司 + 农户” 模式,降低养殖风险。
消费者:关注商超 “冷鲜猪肉” 折扣(如买赠、满减活动),优先选择检疫合格的品牌肉,烹饪时搭配蔬菜提升性价比。
结语:猪肉价格波动中的供需再平衡
9 月 2 日的价格回调,既是生猪产能过剩的必然反应,也反映了市场对 “金九银十” 旺季的理性修正。对于消费者,短期可享受 “低价红利”;对于养殖户,需借势优化存栏结构,为下一轮周期蓄力。在 “稳价保供” 的政策基调下,猪肉市场正通过价格波动实现供需再平衡,而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调整,终将推动行业迈向更健康的发展阶段。(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卓创资讯、证券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