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 → 文章内容

2025年上半年全国禽肉产量首破1200万吨!政三轮驱动下的行业变革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4 8:59:34 关注:37 评论: 我要投稿

  一、里程碑式突破:2025 上半年禽肉产业成绩单

  (一)产量跃上新台阶
  2025 年上半年,我国禽肉产业实现重大飞跃。全国禽肉产量达到 1270 万吨,同比增长 7.4%,首次突破 1200 万吨大关,创下 2021 - 2025 年同期最高纪录。这一成果是产业长期积累与发展的结果,凝聚着众多从业者的智慧与努力,标志着我国禽肉产业在规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彰显出产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韧性与活力。此成就不仅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优质蛋白选择,也为我国禽肉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有利地位,为后续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区域分化显著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禽肉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明显。山东凭借深厚产业底蕴和完善产业链,以 249.5 万吨产量(占比 19.65%)位居全国首位,持续巩固 “全国禽肉第一省” 地位。山东禽肉产业从养殖到加工、物流再到销售,各环节紧密协作、协同发展。
  辽宁则以迅猛之势崛起,产量达 128 万吨,增长率为 20.2%,跃居全国第二。辽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众多企业投资布局,实现产能快速扩张,已成为禽肉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与之相对,广东、福建等传统禽肉主产区因成本压力等因素,出现阶段性产能调整。广东珠三角地区因严格环保标准,养殖场在粪污处理和环保设施方面投入大幅增加,成本较 2020 年上涨 80% 以上,部分中小养殖场被迫退出市场;同时,制造业发达导致养殖行业招工难、用工贵,2025 年上半年人工成本同比上涨 12%,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致使产能收缩。福建受活禽交易限制政策和周边省份激烈竞争影响,传统活禽市场萎缩,外销活禽量减少,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这些地区虽面临产业转型阵痛,但正积极探索新发展路径。
  总体来看,当前禽肉产业呈现 “东部优化、北方崛起” 的区域新格局。这种区域分化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也反映出各地区在资源、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的差异。
  二、三大维度解析:产量突破的底层逻辑
  禽肉产量的突破性增长是政策、产业、消费三大维度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三大维度如同支撑产业大厦的关键支柱,共同推动禽肉产业迈向新高度。
  (一)政策端:顶层设计筑牢产业根基
  政策层面的支持对禽肉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国家持续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 - 2025 年)》,在养殖用地、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养殖用地方面,优先保障规模化养殖场,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土地基础。财政补贴重点支持疫病防控和智能化改造,专项经费年均增长 10% 以上,为养殖场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支持覆盖 90% 以上产能,解决养殖场发展的资金难题。
  这些政策加速了产业从 “散户为主” 向 “集约化” 的转型进程。山东、辽宁等地规模化养殖企业(年出栏百万只以上)占比超 60%,产能稳定性提升 40%。规模化企业凭借先进管理经验、高效生产技术和完善疫病防控体系,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除国家层面政策外,区域政策也精准发力。东北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叠加,辽宁对万头级养殖场给予 30% 基建补贴和 50% 设备购置补贴,吸引众多企业投资建厂,推动当地禽肉产业快速发展。甘肃、贵州等地依托 “特色畜牧业”,发展高原土鸡、林下生态禽等特色品种,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差异化发展。这些政策红利促使西北、华北产区产能增长 25% 以上,成为禽肉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二)产业端:全链升级释放内生动力
  产业端升级是禽肉产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我国在育种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打破 “卡脖子” 瓶颈。白羽肉鸡、黄羽肉鸡本土品种选育成果显著,自主品种市场占有率较 2020 年提升 25%。本土品种生长周期缩短 5% - 8%,饲料转化率提高 10%,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山东、辽宁等地本土种源企业在突破进口依赖方面成效显著,白羽肉鸡自主品种占比达 70%,直接降低养殖成本 8% - 12%。这些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育种体系,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我国禽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种源保障。
  全产业链协同效率的提升也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种禽繁育、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等环节协同效率提升 30%,形成高效产业闭环。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依托玉米主产区优势,饲料成本低于全国 10%,为养殖环节提供成本优势。同时,山东配套千万吨级屠宰产能,实现 “24 小时辐射全国、48 小时出口日韩” 的高效供应链,全链成本较同行低 15%。这种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市场风险,增强产业竞争力。
  (三)消费端:需求扩容倒逼产能升级
  消费市场变化是禽肉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饮食关注度提高,家庭与餐饮消费对高蛋白禽肉需求激增。中式快餐、团餐等餐饮业态快速发展,禽肉采购量同比增长 12%。预制菜行业兴起为禽肉产业带来新机遇,“宫保鸡丁”“照烧鸡腿” 等预制菜核心原料 —— 禽肉的用量增长 40%,促使养殖端提升标准化供应能力,以满足市场对禽肉品质和规格的严格要求。
  在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的同时,我国禽肉在出口市场也实现逆势突破。全球部分国家禽肉产能受限,为我国禽肉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山东、辽宁等地依托港口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对日韩、东南亚出口订单量增长 15% 以上。2025 上半年,我国禽肉出口额达 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9%,新兴市场占比提升至 85%。这些出口订单消化国内过剩产能,提升我国禽肉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区域样本透视:增长极与调整期的生存法则

  (一)增长阵营:北方产区 “后发制人”
  山东:产业集群的 “乘数效应”
  在山东,潍坊和临沂是白羽肉鸡核心集聚区,“公司 + 农户” 模式覆盖率超 70%。企业为农户提供种禽、饲料、技术等全链条服务,农户年均增收 15%,疫病损失率仅为 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0%,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山东充分利用港口优势,以青岛港、烟台港为核心构建全球 “冷链物流网”,禽肉出口量占全国 35%。潍坊海关助力辖区禽肉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今年成功开拓尼日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等 13 个国家的市场,市场 “朋友圈” 扩大 38.2%。2024 年上半年,青岛海关监管出口禽肉产品 26.9 亿元,同比增长近 20%。山东禽肉产业凭借强大实力和独特优势,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辽宁:资源与政策的 “双轮驱动”
  辽宁作为东北玉米主产区,饲料成本较关内低 5% - 8%,具备天然成本优势。加上 “万头级项目” 基建补贴(总投资 30%)政策扶持,2025 上半年新增 10 余个规模化养殖场。这些养殖场采用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达 28 头,成活率高达 95%+,产能同比激增 20.2%,成功跻身全国第二大产区。
  辽宁省鸡肉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东南亚诸国 ,肉鸡出口以深加工产品为主,产品质量可靠,企业深加工能力和规模化水平达到新高度。沈阳嬴德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首批对日本注册的 35 家热加工禽肉企业之一,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大连成达食品集团、沈阳蒲兴集团、沈阳耘垦集团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影响力逐步形成,推动辽宁省肉鸡业快速发展。
  (二)调整阵营:东部沿海 “转型升级”
  广东:成本与市场的 “双重挤压”
  广东珠三角地区环保投入成本上涨 80%,人工成本增长 12%,养殖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同时,进口禽肉低价冲击,巴西白羽鸡肉价格比本地产品低 15%,大量涌入市场抢占份额。2025 上半年,广东禽肉产量 88.76 万吨,同比下降 2.4%。
  面对困境,广东积极寻求转型。粤东、粤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化项目加速落地,为中高端黄羽肉鸡产能回升储备动力。这些地区利用自身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大对禽肉产业投入和支持,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部分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高端禽肉产品,逐步在市场中立足。
  福建:流通政策与区域竞争的 “阵痛”
  福建全省主城区取消活禽交易,虽从长远看有利于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但短期内对禽肉产业冲击巨大。冷鲜禽肉消费占比仅 28%,传统活禽市场迅速萎缩。加上广东、江西等周边省份低价产品竞争,福建禽肉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上半年产量 67.94 万吨,同比下降 4.6%。
  为应对困境,福建企业转向预制菜、卤味深加工领域。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对冲产量压力,部分企业实现逆袭,出口日韩订单增长 20%。福建圣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加大鸡肉深加工转化力度,凭借熟制禽肉研发开拓海外市场,推出多种以鸡肉为原料的熟制禽肉新产品,深受海外客户欢迎,出口业务稳健增长 。南平海关积极为禽肉企业提供服务,助力辖区禽肉出口近 2 万吨,同比增长 45.11%。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为福建禽肉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四、未来趋势展望:效率、技术、协同重构产业格局展望未来,禽肉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政策、市场、技术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业将朝着更高效、智能、协同方向发展,呈现一系列新趋势,深刻改变产业竞争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安全、丰富的禽肉产品。
  (一)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主导市场
  未来禽肉市场中,规模化养殖凭借高效生产模式和强大抗风险能力将成为主流。年出栏百万只以上企业将凭借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预计市场占有率超 60%,成为产业发展核心力量。
  “公司 + 农户” 和 “产业集群化” 模式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和推广。“公司 + 农户” 模式下,公司与农户紧密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体。公司提供种禽、饲料、技术和销售渠道,农户专注养殖环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户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化发展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发展。山东、辽宁等核心产区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源集聚,强化在全国禽肉产业中的核心地位。这些产区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生态系统,各环节紧密协作,大幅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加速出清。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具备创新能力、品牌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整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动禽肉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技术驱动:智能养殖与育种突破
  技术创新将成为禽肉产业未来发展核心动力,引领产业迈向智能化、高效化新时代。养殖环节,AI 疫病监测、精准饲喂等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通过在养殖场部署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禽群生长、健康和环境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禽群精准管理和疫病早期预警。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及时报警,提醒养殖户采取措施,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育种技术也将取得新突破,成为产业竞争焦点。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区域协同:差异化发展成关键
  未来禽肉产业将呈现区域协同与差异化发展新格局。东部沿海省份凭借发达经济、庞大消费市场和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将加快向 “高端化、品牌化、深加工” 方向转型。这些地区依托消费与外贸优势,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生产,如广东黄羽肉鸡以独特口感和高品质成为高端禽肉市场代表产品;福建特色水禽通过深加工开发出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禽制品,畅销国内外。
  中西部省份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化 “规模化养殖 + 特色品种”,打造全国重要禽肉生产基地。河北依托环京经济圈区位优势发展禽肉产业,通过建设现代化养殖场和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禽肉产品快速供应,与京津市场形成紧密供需合作关系;新疆凭借丰富饲料资源和独特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特色肉鸽、白羽肉鸡等产业,并积极拓展中亚五国市场,实现产能与市场有效对接。
  通过区域间协同合作,将形成 “东产西养、东销西供” 的全国协同网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均衡发展。东部地区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与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结合,将推动禽肉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安全、多样化的禽肉产品。
  结语:在变革中迈向全球竞争力
  2025 上半年产量突破是我国禽肉产业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效益” 的关键节点。在政策护航、技术赋能、市场倒逼下,产业正经历深刻结构性变革。区域分化格局既是挑战,也是产业重新布局、优化升级的机遇。
  未来,只有坚守效率提升、强化技术创新、深化区域协同的企业,才能在全球禽肉产业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我国从 “禽肉大国” 迈向 “禽肉强国”。期待在新发展阶段,禽肉产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安全、多元化产品,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香港食安中心:葡萄牙圣塔伦区Benavente禽肉及禽类产品暂停进口2025/9/5 10:27:54
江苏省:8月份第4周禽肉平均批发价环比上涨1.2%2025/9/5 9:19:57
香港食安中心:英国德文郡Teignbridge区禽肉及禽类产品暂停进口2025/9/4 10:14: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某某单位禽肉类项目(二次)公开招标公告2025/9/3 18:26:21
四国取消对巴西禽肉进口限制2025/8/28 9:04:11
2025年1—6月 我国禽肉进出口数据统计2025/8/27 18:26:0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