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鸡蛋价格周评:旺季效应显现,主产区普涨 0.1 - 0.3 元 / 斤
近期鸡蛋市场随着开学季与中秋备货潮的来临,呈现出 “旺季稳涨” 态势。本文将对 9 月 4 日全国鸡蛋价格走势进行分析。
主产区鸡蛋均价已达 6.35 元 / 公斤,较昨日每公斤上涨 0.12 元,与 8 月低点相比,反弹幅度为 2.3%。其中,山东青岛、曹县鸡蛋价格涨幅显著,每斤价格在 3.25 - 3.3 元区间,若换算为 30 斤一箱,价格范围是 93 - 98 元。河北沧州、邯郸等地价格亦稳中有升。销区方面,北京、上海价格保持稳定,或有小幅度上涨;广东地区因台风影响运输成本增加,广州鸡蛋批发价达到 3.5 - 3.6 元 / 斤,一箱价格为 137 - 143 元。
从数据来看,当前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处于高位,达 13.6 亿羽。然而,开学季学校食堂集中采购以及中秋前食品厂备货,使得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推动周度成交量提升 15%。由此,鸡蛋价格结束连续两周盘整,步入季节性回升通道。总体而言,尽管供应压力依旧存在,但需求端发力,短期内鸡蛋价格仍具备上涨空间,市场动态值得持续关注。
二、两大核心因素驱动短期涨价行情
此轮鸡蛋价格上涨并非偶然,乃是需求与供应两端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进行详细剖析。
(一)需求端:双节备货叠加蔬菜替代效应,短期刚需集中释放开学季刚性采购:近期全国中小学集中开学,学校食堂采购量大幅攀升。据了解,食堂日均采购量较平日增长 40%。以河北、河南等地为例,学校订单量一周增长 25%,直接促使华北、华中地区鸡蛋流通速度提升 30%,市场活跃度显著增强。
中秋备货提前启动:中秋佳节临近,月饼厂、糕点企业加速采购鸡蛋。山东、江苏等地食品厂一周采购量达 5000 吨,同比增长 18%。部分企业为规避后期涨价风险,已提前完成 60% 的中秋备货。采购热情高涨,有力推动了鸡蛋价格上涨。
蔬菜青黄不接催生替代需求:近期多地降雨导致叶菜减产,萝卜、小白菜等蔬菜价格上涨 15%。在此情况下,鸡蛋作为性价比高的蛋白源,成为消费者首选。家庭采购量一周增长 12%,终端市场 “以蛋代菜” 现象明显,超市及菜市场鸡蛋销量显著增加。
(二)供应端:存栏高位但出货节奏放缓,冷库蛋成短期支撑
养殖户惜售情绪升温:尽管当前在产蛋鸡存栏量处于高位,但养殖户出货节奏放缓。主要原因是饲料成本持续下行,玉米现货价格为 2850 元 / 吨,豆粕价格为 4300 元 / 吨,养殖利润修复至 0.3 元 / 斤。受此影响,500 日龄以上老鸡出栏量一周减少 8%,待淘鸡存栏量增至 1.2 亿羽,供应端呈现 “量稳速降” 特征,市场鸡蛋供应量相对减少,为价格上涨提供动力。
冷库蛋库存处低位:此前低价入库的冷库蛋成本约在 3.0 - 3.3 元 / 斤,目前已消化 60%。当前全国冷库蛋库存约 8 万吨,与 8 月初相比下降 15%。库存减少使得贸易商挺价意愿增强,低价抛货现象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支撑鸡蛋价格上涨,稳定市场价格。
三、价格走势研判:短期稳中偏强,中期仍受产能压制
(一)短期(9 月 5 - 15 日):备货周期内或现阶段性高点
预计主产区鸡蛋价格将冲高至 6.5 - 6.8 元 / 公斤(3.25 - 3.4 元 / 斤),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食品厂备货仍有缺口:目前食品厂备货进度尚未完成,仍存在 20% 的缺口。依据以往经验,9 月 10 日前食品厂将迎来最后一波集中采购,这意味着未来几天市场对鸡蛋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有力支撑价格上涨。
南方地区台风影响物流:近期南方地区遭遇台风天气,对物流运输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地区道路积水,交通受阻,鸡蛋运输受限,导致局部地区短期供应偏紧。如广东、福建等地,因物流不畅,鸡蛋供应量减少,价格有望摸高至 3.7 元 / 斤。
期货市场带动现货市场预期:期货市场同步升温,鸡蛋主力合约 JD2510 涨幅达 1.24%。期货市场的上涨增强了投资者对鸡蛋未来价格的信心,资金炒作情绪高涨,带动现货市场看涨预期,推动现货市场价格上涨。
(二)中期(9 月 16 日 - 中秋):冲高后或现理性回落
9 月中旬后鸡蛋价格面临三大压力:
产能释放加速:8 月补栏的 450 日龄新鸡现已进入产蛋高峰期,日均新增产量达 500 吨。随着新鸡产蛋量不断增加,市场鸡蛋供应量逐渐增多,供应压力边际增加,对鸡蛋价格上涨形成一定压制。
冷库蛋集中出库:当现货价涨至 3.3 元 / 斤以上,超过冷库蛋成本线。受利益驱使,预计每周将有 2 万吨冷库蛋集中投放市场。大量冷库蛋涌入市场,将使鸡蛋供应更加充足,压制价格上行空间。
终端接受度瓶颈:家庭消费对 3.5 元 / 斤以上的价格敏感度提升,部分地区出现 “买涨不买跌” 情绪。当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消费者会因价格过高而减少购买量,这种高价成交缩量的情况将对鸡蛋价格上涨产生不利影响。
四、产业链各环节如何应对当前行情?
面对当前鸡蛋价格波动行情,产业链上的养殖户、经销商和消费者需采取相应策略。
(一)养殖户:把握节奏,避免追涨惜售
老鸡适时出栏:对于养殖户而言,550 日龄以上的老鸡应视为需变现的 “旧资产”。当前价格上涨,是绝佳的出售时机。当单只老鸡盈利达到 12 - 15 元时,应果断出手,锁定利润。需避免过度贪心,因中秋过后老鸡集中出栏,价格可能回落。
新鸡加强管理:新鸡是未来盈利的关键,需重点关注其肠道健康。可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蛋鸡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将料蛋比控制在 2.3 以下,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以应对后期鸡蛋价格回调。
(二)经销商:控制库存,防范冲高回落风险
维持 5 - 7 天常备库存:经销商应避免囤货赌涨,维持 5 - 7 天的常备库存较为适宜,既能保证供应,又可避免价格下跌带来的重大损失。尤其在中秋前 10 天,应重点将库存分流至学校、商超等渠道,满足市场需求,避免库存积压。
关注产区天气与运输动态:产区天气和运输情况对鸡蛋供应影响较大。如台风天气可能导致运输受阻,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经销商需密切关注产区天气变化,提前布局山东、河南等主产区货源,与当地养殖户、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确保供应稳定。
(三)消费者:理性采购,关注性价比产品
短期可适量囤货: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合理采购计划。鸡蛋在冷藏条件下可保存 30 天左右,家庭人口多、鸡蛋消耗量大的情况下,短期内可适量囤货。购买时选择 3.2 元 / 斤左右的平价鸡蛋即可,无需追求高价的 “无抗蛋”“可生食蛋”,普通鸡蛋营养足以满足日常需求。
关注社区团购、商超促销活动:社区团购平台和商超常推出促销活动,如 “开学季特惠装”,价格比散称鸡蛋便宜 10% - 15%。消费者可关注此类活动,提前了解活动时间和优惠内容,购买时注意查看鸡蛋品质和保质期,确保购买到新鲜、优质的鸡蛋。
结语:蛋价上涨是旺季正常修复,勿过度解读为趋势反转
9 月上旬鸡蛋价格上涨,是在供应宽松背景下,需求脉冲式提振的结果。这其中包含开学、中秋等季节性因素,以及蔬菜涨价后鸡蛋作为替代品需求增加的因素。然而,当前产能仍处于高位,在产蛋鸡存栏量达 13.6 亿羽,冷库蛋库存为 8 万吨,这些因素在中期仍将对价格形成压制。
对于养殖户而言,短期涨价是优化鸡群结构的良机,应及时出售老鸡、照顾好新鸡。对于消费者来说,无需因短期价格波动而焦虑,市场鸡蛋供应总体充足,理性消费,关注鸡蛋新鲜度即可。中秋备货结束后,鸡蛋价格将回归供需基本面,预计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届时或有更好的采购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