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三季度蛋市开局遇冷,9 月成关键转折窗口
在鸡蛋市场的传统认知中,三季度通常为需求旺季。此期间,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一般会有所增长,食品加工企业亦会加大采购力度,为中秋、国庆等节日做准备。然而,2025 年 7 - 8 月,鸡蛋市场却呈现出 “旺季不旺” 的态势,令众多业内人士深感意外。
数据显示,7 - 8 月主产区鸡蛋月均价同比跌幅均超 30%,这一价格走势对蛋鸡养殖户造成了沉重打击。在成本方面,玉米和豆粕作为蛋鸡饲料的主要原料,其价格处于正常水平,且 8 月玉米、豆粕价格均同比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在此情形下,蛋鸡养殖持续亏损,7 - 8 月单斤鸡蛋亏损接近 0.30 元,致使养殖户参市积极性大幅降低,不少养殖户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养殖计划。
随着 9 月的到来,鸡蛋市场迎来新的契机。各地学校开学,食堂对鸡蛋的需求显著增加,食品厂也纷纷开工采购,为制作中秋礼盒做准备,批发市场更是为双节效应积极备货。这些因素为鸡蛋市场带来一定的需求提振,使得市场对 9 月鸡蛋价格充满期待。
但不容忽视的是,鸡蛋市场的供应压力依然存在。前期养殖单位换羽情况较多,导致 7 月进入淘汰期的蛋鸡较少。虽然 8 月养殖单位淘汰老母鸡意向逐渐增强,但目前仍有部分养殖单位持观望态度,计划 9 月出栏。整体来看,7 - 8 月老鸡出栏有限,产能持续高位。根据养殖周期推算,9 月份进入出栏期的老母鸡数量虽将增加,但蛋鸡养殖整体仍处于较高产能水平,这对蛋价上涨形成一定压制。
在此背景下,9 月鸡蛋价格能否突破低价区间实现上涨?月均价又能否摆脱同比低迷状态?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整个鸡蛋产业链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市场各方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接下来,将深入剖析鸡蛋市场的供应、需求以及价格走势等方面,探寻其中的内在规律。
二、7-8 月蛋价 “腰斩”?三重利空拖垮旺季行情
2.1 高位产能压顶:老鸡淘汰不足,存栏创近年新高
在鸡蛋市场的供应端,7 - 8 月蛋鸡淘汰情况未达预期,成为压制蛋价的关键因素。前期养殖单位换羽情况较多,使得 7 月进入淘汰期的蛋鸡数量大幅减少。而且,业者普遍期待旺季时老鸡价格能够冲高以获取更多利润,这种心理进一步降低了其淘汰老鸡的积极性。据相关数据统计,7 月全国老母鸡总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5%,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老鸡淘汰量的不足。
进入 8 月,虽然养殖单位淘汰老母鸡的意向逐渐升温,但市场的复杂性使得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仍有超过 30% 的养殖单位计划将老鸡延迟至 9 月出栏,他们持续观望市场行情,期待更好的销售时机。这种持续的观望态度和延迟出栏行为,使得老鸡出栏量始终无法达到市场预期,产能也一直维持在高位。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7 月末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了 13.56 亿只,创下近 3 年同期的新高。如此庞大的存栏量,意味着市场上鸡蛋的供应量极为充足,日均鸡蛋供应量超过 10 万吨。在需求未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供过于求的局面愈发明显,蛋价也因此受到持续压制,难以出现实质性上涨。
2.2 需求 “旺季哑火”:高温 + 买涨不买跌,销区走货减半
在需求方面,7 - 8 月的鸡蛋市场同样遭遇困境,呈现出 “旺季不旺” 的尴尬局面。7 月,多地迎来高温高湿天气,这种恶劣气候条件对鸡蛋的储存和销售产生极大影响。为保证鸡蛋品质,业者多数选择维持低位库存,不敢大量囤货。同时,消费者 “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市场上鸡蛋价格持续低迷,消费者对高价鸡蛋的接货意愿非常弱,更倾向于等待价格进一步下跌后再行购买。
在华北、华东等主要销区,这种情况尤为明显,鸡蛋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20%。许多经销商表示,原本期待旺季能够迎来销售高峰、增加利润,但现实却令人大失所望,鸡蛋销售情况远不如预期,库存积压问题也日益严重。
进入 8 月,南方销区又受到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鸡蛋质量问题频发。鸡蛋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出现变质、散黄等情况,使得消费者对鸡蛋的购买更加谨慎。与此同时,市场各环节都在以消化库存为主,采购量进一步下滑。部分销区 8 月的鸡蛋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 30%,“旺季不旺” 的特征愈发显著。一些大型超市的鸡蛋销售额也出现明显下滑,销售人员表示,即便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依然不高。
2.3 成本利润倒挂:饲料涨价 + 蛋价低迷,养殖端被迫 “去产能”
在成本利润方面,7 - 8 月的蛋鸡养殖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成本利润倒挂现象十分严重。8 月,玉米现货均价达到 2388 元 / 吨,豆粕价格为 3111 元 / 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 0.38% 和 0.58%。作为蛋鸡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饲料成本上升。然而,与饲料成本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鸡蛋价格却持续低迷。7 - 8 月主产区鸡蛋月均价同比跌幅均超 30%,这种巨大的价格反差使得蛋鸡养殖陷入亏损困境。
据统计,7 - 8 月单斤鸡蛋亏损接近 0.3 元,这对养殖端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在亏损压力逼迫下,养殖端的心态和经营策略发生明显转变。从以往的 “保本逐利” 心态逐步转向选择性去产能状态,开始主动调整养殖规模以减少损失。一些中小养殖户由于资金实力有限,无法承受长期亏损,率先采取行动,淘汰了部分低产蛋鸡。
但从整体来看,目前的去化力度仍然较为温和。大型养殖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去产能的进程。他们希望通过等待市场行情好转,来避免大规模去产能带来的损失。然而,这种观望态度也使得市场上的产能过剩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蛋价上涨依然面临重重困难。
三、9 月破局关键:供需两端四大变量影响行情走向
3.1 供应端:老鸡 “超淘” 来袭?存栏或迎首次下降
从供应端来看,9 月老鸡淘汰情况成为影响鸡蛋市场的重要因素。按养殖周期推算,9 月进入淘汰期的老母鸡主要对应 2024 年 4 - 5 月补栏的鸡苗。相关数据显示,这一阶段鸡苗销量环比小幅增多,增幅达到 8%,这意味着 9 月理论上进入淘汰期的蛋鸡数量将会有所增加。
而且,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多数养殖单位计划在这个阶段淘汰老鸡。当前蛋鸡养殖盈利状况不佳,使得养殖单位的淘鸡意向进一步增强,甚至已经出现了选择性淘汰低日龄蛋鸡的 “超淘” 现象。据了解,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 400 - 450 日龄的蛋鸡进行淘汰,这在以往是较为少见的情况。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 9 月老母鸡出栏量将超过新开产蛋鸡数量。有机构预测,9 月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环比可能下降 1% - 2%,降至 13.3 - 13.2 亿只左右。不过,即便出现下降,当前的存栏量仍高于去年同期 5% 以上,这表明鸡蛋市场的供应压力虽然有所缓解,但尚未完全消除,对蛋价的上涨依然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3.2 需求端:开学 + 中秋双轮驱动,需求能否 “补涨”?
在需求端,9 月迎来了开学季和中秋节两大重要节点,为鸡蛋市场带来一定的需求提振希望。随着各地学校开学,学校食堂对鸡蛋的采购量大幅增加。据统计,学校开学后,日均鸡蛋需求量较 8 月增长了 15%,这一增长幅度为鸡蛋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些大型学校的食堂负责人表示,开学后每天的鸡蛋采购量比暑假期间增加了数百斤,以满足师生的饮食需求。
而在中秋节前 10 天,也就是 9 月 10 - 20 日期间,食品厂制作中秋礼盒和批发市场备货进入高峰。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这一时期的周度采购量预计可达 12 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各大食品厂纷纷加大鸡蛋采购力度,用于制作月饼、蛋黄酥等中秋传统美食。一些知名糕点品牌的采购负责人透露,为保证中秋产品的供应,他们已经提前与供应商签订了大量的采购合同,采购量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
但值得警惕的是,市场上存在 “备货提前透支” 的风险。在 8 月蛋价低迷时,部分贸易商已经低价囤入冷库蛋,当前冷库蛋库存达到 8 万吨。这些冷库蛋可能会在中秋期间分流鲜蛋需求,对鲜蛋价格的上涨形成一定的阻碍。如果冷库蛋大量出库,市场上鸡蛋的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加,可能导致鲜蛋价格难以达到预期的涨幅。
3.3 库存端:冷库蛋 “压舱”,鲜蛋价格弹性
受限7 - 8 月蛋价持续低迷,为贸易商提供了低价入库冷库蛋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这两个月贸易商低价入库的冷库蛋约 5 万吨,使得当前全国冷库蛋库存达到 8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20%。冷库蛋的大量存在,对 9 月鲜蛋价格的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一旦 9 月鲜蛋价格冲高至 3.2 元 / 斤以上,冷库蛋就可能会集中出库。因为冷库蛋的成本相对较低,大约在 2.8 - 3.0 元 / 斤之间,当鲜蛋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贸易商为获取利润,会选择将冷库蛋投放市场。冷库蛋的集中出库将增加市场上鸡蛋的供应量,对鲜蛋价格形成压制,限制其涨幅空间。这也使得 9 月鲜蛋价格在上涨过程中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
3.4 期货端:多空博弈加剧,现货情绪受联动影响
在期货市场,9 月鸡蛋期货 2510 合约的表现备受关注。其持仓量曾突破 52 万张,这一数据显示出多空双方的分歧十分显著。空头主要聚焦于鸡蛋市场的高位产能,认为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蛋价难以出现实质性上涨,因此选择做空;而多头则押注于中秋需求,期待节日效应能够带动蛋价上涨,从而选择做多。
截至 9 月 2 日,期货 2510 合约收报 3011 元 / 500 千克,对应现货升水 50 元 / 500 千克。期货市场的反弹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现货市场的看涨情绪,让一些养殖户和贸易商对未来蛋价走势充满期待。不过,若中秋备货不及预期,期货价格可能会出现回调,这将对现货市场的信心产生拖累。一旦期货价格下跌,可能会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导致养殖户和贸易商纷纷抛售鸡蛋,进一步压低现货价格。因此,期货市场的波动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密切关注多空双方的博弈情况以及期货价格的走势。
四、9 月蛋价走势预测:区间震荡为主,同比仍处低位
4.1 价格区间:3.10-3.20 元 / 斤,难破去年同期高位
综合对鸡蛋市场供需两端的深入分析,可对 9 月鸡蛋价格走势做出较为清晰的预判。在供应端,虽然 9 月老母鸡出栏量预计将超过新开产蛋鸡数量,使得在产蛋鸡存栏量环比可能出现 1% - 2% 的下降,降至 13.3 - 13.2 亿只左右,但整体存栏量仍高于去年同期 5% 以上,这表明鸡蛋市场的供应压力虽然有所缓解,但尚未完全消除。
在需求端,开学季和中秋节两大节点为市场带来一定的需求提振。学校开学后,日均鸡蛋需求量较 8 月增长了 15%,而中秋节前 10 天,食品厂和批发市场的周度采购量预计可达 12 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然而,市场上存在 “备货提前透支” 的风险,冷库蛋库存达到 8 万吨,可能会在中秋期间分流鲜蛋需求。
基于以上供需因素的综合考量,9 月主产区鸡蛋均价大概率在 3.10 - 3.20 元 / 斤的区间内波动。需求的提振为价格设定了下限,使得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跌;而高位产能与冷库蛋的双重压制则限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使得价格难以突破去年同期的高位。与 8 月主产区鸡蛋均价 3.0 - 3.05 元 / 斤相比,9 月价格虽有小幅上涨,但较 2024 年 9 月的 3.8 - 3.9 元 / 斤仍低 18% - 20%,同比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4.2 风险提示:两大因素或打乱上涨节奏
尽管对 9 月鸡蛋价格走势做出上述预测,但市场情况复杂多变,仍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可能打乱价格的上涨节奏。
一方面,中秋备货不及预期的风险不容忽视。若终端消费持续疲软,如餐饮需求未能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食品厂采购量可能会下降 10%。这将导致市场对鸡蛋的需求大幅减少,使得原本期待的节日需求提振效果大打折扣,鸡蛋价格可能会出现冲高回落的情况。
另一方面,大码蛋过剩问题也可能对蛋价产生负面影响。当前 130 - 150g 大码蛋占比超 40%,若中秋礼盒对中小码蛋需求集中,大码蛋将面临 “价低难走” 的困境。大量大码蛋积压在市场上,会拉低整体鸡蛋均价,影响养殖户和贸易商的收益,进而对整个鸡蛋市场的稳定造成冲击。
因此,在关注 9 月鸡蛋价格走势时,必须密切关注这两大风险因素的动态,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
五、产业链应对策略:养殖户控成本,经销商抓备货节奏
5.1 养殖户:适时淘汰 + 优化配方,降低亏损风险
在当前鸡蛋市场的复杂形势下,养殖户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降低亏损风险成为其最为关注的问题。从老鸡淘汰策略来看,养殖户应把握好时机,适时淘汰老鸡。对于 500 日龄以上的老鸡,建议在 9 月 15 日前出栏。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节点前,市场上对老鸡的需求相对较大,淘汰价有望达到 4.8 - 5.0 元 / 斤。若养殖户错过这个时机,节后集中出栏可能会导致市场供过于求,老鸡价格被压低,从而减少收益。
在饲料成本控制方面,养殖户可以采取优化饲料配方的方法。例如,在饲料中添加 20% 的小麦替代玉米,这不仅可以利用小麦价格相对较低的优势,降低饲料成本,还能丰富蛋鸡的营养来源。同时,使用酶制剂降低豆粕比例至 18% 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酶制剂能够提高蛋鸡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率,使得在降低豆粕比例的情况下,蛋鸡依然能够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维持良好的生产性能。通过这些优化措施,养殖户有望将单斤养殖成本降至 2.8 元以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亏损压力,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5.2 经销商:分批备货 + 分流库存,规避价格波动
对于经销商而言,中秋备货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其在鸡蛋市场价格波动中的收益。建议经销商将中秋备货分两批进行。在 9 月 5 - 10 日,采购 30% 的鲜蛋。此时市场上的鸡蛋供应相对稳定,价格也较为合理,提前采购一部分鲜蛋可以保证有一定的库存基础,满足前期市场需求。
在 9 月 15 - 20 日,采购 50% 的鸡蛋。这一阶段,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但价格也可能出现波动。经销商需要结合价格走势,灵活调整采购量。如果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可以适当增加采购量;若价格出现下跌迹象,则需谨慎采购,避免高价囤货带来的风险。同时,剩余 20% 的库存可以用冷库蛋补充。冷库蛋在价格上相对稳定,且在市场供应紧张时能够起到调节作用,合理利用冷库蛋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平衡库存结构。
针对大码蛋过剩的问题,经销商可以通过对接食品厂,将大码蛋用于制作蛋黄酱、蛋干等深加工产品,实现库存分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鲜蛋端的销售压力,还能拓展鸡蛋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一些食品厂在制作蛋黄酱时,对大码蛋的需求较大,因为大码蛋的蛋黄更大,能够制作出口感更好、品质更高的蛋黄酱。经销商与食品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解决大码蛋的销售难题,还能稳定双方的业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5.3 消费者:错峰采购与关注促销,秉持性价比优先原则
作为消费者,在进行鸡蛋采购活动时,可运用一系列策略以达成性价比的最大化。在中秋佳节前一周(即 9 月 15 日之后),受节日需求拉动影响,鲜蛋价格存在因需求增长而攀升至较高价位的可能性。为有效规避以高价购入鸡蛋,建议消费者提前 3 至 5 天实施采购行为。在冷藏环境条件下,鸡蛋能够保持 7 至 10 天的新鲜度,提前采购不仅可确保鸡蛋品质的新鲜,还能成功避开价格高峰期,从而实现采购成本的节约。
消费者亦应当密切留意商超所开展的促销活动。在开学季时段,众多商超会推出 “开学季特惠” 相关活动,例如 30 枚装鸡蛋的促销价格有可能低至 18 - 19 元,与日常价格相比,优惠幅度较为显著。消费者可把握此类促销契机,适当增加鸡蛋采购量并进行合理储存。需特别注意的是,应避免选购礼盒装鸡蛋所产生的溢价。礼盒装鸡蛋尽管包装设计精美,但价格普遍较散装鸡蛋高出 20% - 30%,其中相当大比例的成本来源于包装环节。对于着重考量性价比的消费者而言,选择散装鸡蛋在经济层面更为划算。
六、结语:蛋市走出低谷,仍需待 “产能去化” 东风
回顾 2025 年第三季度的鸡蛋市场态势,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在 7 - 8 月期间,鸡蛋市场面临高位产能、需求疲软以及成本与利润倒挂的多重压力,陷入 “旺季不旺” 的市场困境,蛋品价格大幅下滑,养殖户遭受严重亏损。然而,进入 9 月,开学季与中秋节所带来的需求提振,为市场注入了积极信号,鸡蛋价格有望出现阶段性上涨行情。
但必须保持清醒认知的是,9 月鸡蛋价格的阶段性上涨,更多源于需求端的短期修复,并非供需格局的根本性扭转。只要在产蛋鸡存栏数量未降至 13 亿只以下,蛋价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的趋势便难以改变。当前鸡蛋市场的核心矛盾依旧是供应过剩问题,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实现蛋价的长期稳定上涨,“产能去化” 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途径。
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应将工作重点聚焦于 “降本增效”。养殖户需加快淘汰低效产能,优化养殖结构,降低养殖成本;经销商则需优化库存管理模式,合理规划备货节奏,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唯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相信在 “产能去化” 的推动下,鸡蛋市场将逐步实现供需平衡,摆脱 “旺季不旺” 的不利局面,迎来趋势性上涨行情。让我们共同期待鸡蛋市场的全面复苏,见证行业新一轮的发展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