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 → 文章内容

社区餐饮成行业巨头必争之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5 9:12:44 关注:44 评论: 我要投稿

  一、社区餐饮崛起:从 “商场流量” 到 “家门口生意” 的战略转移

  (一)餐饮业的 “社区化” 新风口
  在 2025 年的餐饮行业格局中,一个显著变革正在发生:海底捞全国首家社区店于北京昌平落地。这一举措,犹如在行业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层层波澜,标志着餐饮行业头部企业将战略目光从繁华商圈转向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
  海底捞社区店面积仅 200㎡,却构建了一个多元的餐饮服务体系。早餐、火锅、熟食三大业务场景无缝对接,营业时间从清晨 6 点至深夜 12 点,满足不同时段、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周边居民、学生群体、上班族,均成为其稳定客源。早餐时段,手作鲜包、现炸麻花、热豆浆等产品唤醒人们新的一天;午餐和晚餐时间,火锅的浓郁香气弥漫,满足亲朋好友欢聚用餐需求;夜宵时分,丰富的熟食小吃为消费者提供放松身心的美食选择。
  海底捞社区店并非个例,在其引领下,整个餐饮行业的 “社区化” 趋势愈发显著。南城香的 “现炒社区食堂”,以新鲜现炒、明厨亮灶为特色,消费者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可直观了解食材新鲜度与烹饪过程;老乡鸡的 “社区便利餐厅”,凭借便捷服务和家常菜品,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用餐的优质选择。这些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推动社区餐饮成为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领域。相关数据表明,在过去一段时间,社区餐饮门店数量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已成为餐饮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政策与消费双轮驱动的必然选择
  社区餐饮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引导与消费需求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2024 年,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支持社区餐饮建设。这一政策为社区餐饮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各地积极响应,老年食堂、便民餐饮网点规划加速落地,社区餐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从消费需求视角来看,消费者对 “最后 100 米” 便捷服务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美团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社区餐饮订单量同比增长 42%,“下楼吃早餐、回家带熟食” 已成为新的消费常态。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反映出在快节奏生活中,消费者对便捷、高效生活服务的追求。忙碌一天的上班族,下班后无需花费时间做饭,一份社区熟食即可满足晚餐需求;老年人晨练后,在家门口早餐店享用热粥、包子,开启美好的一天。
  在政策与消费的双重推动下,餐饮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门店布局策略。曾经,商场凭借人流量大、消费力强的优势,成为餐饮企业竞争的焦点。如今,随着社区餐饮的兴起,企业逐渐意识到,社区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场景,蕴含着更为多元的消费需求,对产品价格、品质、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餐饮企业只有深入社区,精准把握居民需求,才能提供契合居民生活的餐饮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二、餐饮巨头的社区 “破局术”:场景创新与客群深耕

  (一)海底捞:从 “火锅专家” 到 “社区生活服务商”
  海底捞首家社区店的开业,在餐饮行业引发广泛关注。该店打破传统火锅业态局限,创新性地将早餐、熟食与火锅业务融合,构建多元化餐饮生态。
  清晨,海底捞外摆 “早餐车” 开始营业,提供价格亲民的早餐套餐,6 元即可购买包含包子、豆浆、茶叶蛋的套餐,性价比突出。早高峰时段,销量可达 200 份 / 小时,成为社区居民早餐的热门选择。店内入口处的熟食档口陈列丰富,15 元 / 份的椒麻鸡、9.9 元 / 份的炸鸡块等熟食产品,满足居民即时消费需求。
  火锅区域保留了海底捞经典的优质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温馨的用餐体验。同时,门店增设 2 - 4 人小桌,聚焦家庭聚餐场景。一家人围坐共享火锅美味,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这种 “早餐引流 + 熟食增收 + 火锅保底” 的业务模式成效显著,门店日均客流量较商圈店提升 30%。海底捞通过精准场景定位和产品组合,成功在社区市场立足,为其他餐饮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南城香:现炒食堂重构快餐性价比
  在北京公庄,南城香推出的 “现炒社区食堂” 模式在社区餐饮市场表现突出。这家 100㎡的门店虽面积有限,但功能齐全。店内设置明档厨房,厨师现场炒制菜品,新鲜食材与浓郁锅气吸引消费者。
  菜品丰富多样,提供 20 + 菜品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需求。荤菜 3.18 元 / 两、素菜 1.58 元 / 两的称重计价方式,搭配 5 元 / 块红烧肉、1.9 元 / 个蛋挞等单点产品,价格实惠,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客单价控制在 20 - 25 元,较传统快餐店提升 15%。
  在营业时间安排上,南城香进行精准分层。早餐主推 3 元自助粥品,为早起消费者提供便利;午餐聚焦 “一荤两素” 套餐,满足上班族和居民的能量补充需求;晚餐增加铁板烧品类,丰富晚餐选择。通过全时段经营策略,南城香实现全天候高坪效运营,确保消费者在不同时段都能享受到美味实惠的餐食。
  (三)区域品牌的社区渗透策略
  除海底捞和南城香外,老乡鸡、米村拌饭等区域品牌也积极布局社区市场,各自采用独特的市场渗透策略。老乡鸡在长三角社区推出 “15 分钟便民厨房”,30㎡的档口虽小,但提供 10 元套餐,包含主菜、米饭、例汤,价格亲民且营养均衡。同时,老乡鸡支持到店自提与 3 公里配送服务,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用餐需求。
  米村拌饭在东北社区试点 “社区共享厨房” 模式,用户可预订食材包回家自行加工,增加消费者参与感,深受消费者喜爱,复购率达 45%。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口味和时间安排自由烹饪,享受烹饪乐趣与美食满足感。
  这些区域品牌的运营模式,共同体现了社区餐饮高频次、低客单、全时段的核心逻辑。它们深入社区,了解居民需求,以亲民价格、便捷服务和丰富菜品,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餐饮需求,成为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食材企业 “跨界抢滩”:从 B 端供应链到 C 端门店的双线突围

  (一)双汇:100 家社区熟食店编织 “肉品网络”
  在肉制品行业,双汇一直占据龙头地位。2025 年,双汇启动 “社区熟食千店计划”,首批 100 家门店布局于北方核心城市。这些门店单店面积 50 - 80㎡,虽规模不大,但商品品类丰富。
  店内主营卤味产品,19.9 元 / 斤的酱牛肉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即食产品 8 元 / 份的藤椒鸡丝口感鲜嫩、方便快捷,适合忙碌的上班族;15 元 / 份的黑椒牛柳等半成品菜,降低烹饪门槛,让厨房新手也能轻松制作美食。
  双汇能够在社区市场迅速拓展,得益于其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依托全国 300 个屠宰基地,双汇实现 “当日屠宰、当日加工、当日配送” 的高效运作,确保消费者购买的肉品均为当天新鲜出品,最大程度保证产品新鲜度和品质。同时,高效供应链运作将损耗率控制在 3% 以内,降低运营成本。与传统商超渠道相比,社区门店毛利率高 12 个百分点,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利润。
  (二)思念 “爱烧饭”:社区餐桌的 “预制菜中转站”
  思念食品推出的 “爱烧饭”,定位为社区居民的预制菜服务平台。郑州首店 70㎡空间内,陈列各类预制菜,其中冷冻预制菜占比高达 60%,涵盖 20 + SKU,产品丰富多样,从 12 元 / 份的经典鱼香肉丝到 25 元 / 份的鲜美酸菜鱼,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需求。
  消费者购买后 10 分钟即可完成烹饪,轻松享受美味,解决烹饪难题。与传统便利店不同,“爱烧饭” 在场景打造上独具特色,设置 “三餐场景导购区”。早餐区提供速冻包子、手抓饼等便捷早餐;午餐区推出一人食套餐,满足上班族用餐需求;晚餐区陈列火锅食材包,满足家庭聚餐需求。
  为提升服务质量,“爱烧饭” 叠加线上小程序,实现 “线上下单、到店自提” 服务模式。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模式深受消费者喜爱,开业 3 个月复购率突破 50%,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提升生活便利性。
  (三)千味央厨:社区超市的 “隐形供应链”
  千味央厨虽未直接开设门店,但通过独特策略深入社区市场,成为社区超市的 “隐形供应链”。它采用 “产品定制 + 场景植入” 策略,与便利蜂、罗森等社区便利店紧密合作,为其供应定制化油条、蒸饺等产品。
  千味央厨定制化油条单根成本较市面低 15%,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为便利店提供更具成本优势的产品;采用 - 18℃锁鲜技术的蒸饺,保质期延长 30 天,确保消费者随时能享受到新鲜美味。与永辉社区超市合作设立 “早餐体验区”,现场演示速冻包子蒸制过程,直观展示产品便捷性与美味,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月增 20%。
  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千味央厨有效规避重门店运营风险,同时牢牢把握社区消费触点。通过与各大便利店和超市合作,千味央厨产品广泛进入家庭,在社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四、社区餐饮的 “生意经”:流量、成本与效率的三角博弈

  (一)破解 “最后一公里” 流量密码
  社区门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在餐饮市场竞争中具备显著流量优势。在 300 米辐射范围内,可覆盖约 5000 户家庭,拥有庞大潜在消费群体。且复购频次为商圈店的 2.3 倍,体现出消费者对社区门店的高依赖度和忠诚度。
  海底捞社区店通过 “社区微信群接龙” 方式提前锁定早餐订单,消费者在微信群提前下单,次日早上即可取走早餐,既节省时间又保证购买到心仪产品,提高顾客满意度,为门店带来稳定客源。南城香利用社区电梯广告精准触达老年客群,针对老年人关注健康和实惠的特点,宣传新鲜现炒、价格亲民的菜品,吸引老年消费者就餐。
  双汇门店推出 “会员日免费切配” 服务,为购买肉品的会员提供免费切配,满足不擅长处理食材顾客的需求,提升顾客购物体验和忠诚度。数据显示,社区店获客成本仅为商圈店的 1/3,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提升 40%,表明社区店以更低成本获取更多客户,且客户长期价值更高。
  (二)供应链效率的终极比拼
  在社区餐饮领域,供应链效率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海底捞社区店为保证早餐食材新鲜度,与中央厨房紧密协作,每日 6 点前完成配送,清晨新鲜食材准时送达门店。熟食产品采用气调包装,保鲜期延长至 72 小时,确保顾客在购买后数日内仍可享用美味。
  双汇熟食店依托 10 公里内加工中心,实现 “上午屠宰、下午上架” 的高效运营,从屠宰到产品上架不超过一天,最大程度保证肉品新鲜度,让顾客品尝到最新鲜的味道。思念 “爱烧饭” 通过区域仓配中心,将冷冻产品配送时效压缩至 3 小时,消费者在小程序下单后短时间内即可收到新鲜预制菜,便捷高效。
  这种 “近场供应链” 模式,如同高效生产线,将食材从源头快速准确送达顾客手中。与传统模式相比,损耗率降低 60%,库存周转率提升 50%,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政策红利与场景溢价的双重加持
  在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建设中,社区餐饮门店成为重要受益者。各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社区餐饮发展,部分城市社区餐饮门店可享受最高 30% 的租金减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水电优惠政策也进一步减轻门店运营负担,部分地区按居民价格计费,使企业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服务提升。
  除政策红利外,企业通过场景创新挖掘溢价空间。海底捞社区店推出 “银发专属时段”,下午 2 - 5 点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手部护理,吸引老年顾客在餐饮低谷时段到店,带动老年客群消费增长 25%。双汇门店设立 “家庭厨房顾问”,为顾客提供食材搭配方案,根据顾客需求和口味推荐食材组合,帮助顾客轻松制作美食,提升客单价 18%。
  五、挑战与破局:社区餐饮的 “生存淘汰赛”
  (一)同质化竞争与盈利瓶颈
  在社区餐饮市场,同质化竞争问题日益凸显。当前,社区餐饮门店密度达到 1.2 家 / 万人,热门区域甚至出现 “百步三店” 的激烈竞争局面。社区街道上,多家快餐店、火锅店、熟食店相邻,菜品、价格、服务趋同,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餐饮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从盈利数据看,南城香、老乡鸡等品牌社区店毛利率普遍在 18% - 22%,低于商圈大店 25% - 30% 的毛利率。主要原因在于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租金占比通常在 15% - 20%,人工成本高达 20% - 25%,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增加盈利难度。
  为突破这一困境,数字化转型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某知名连锁餐厅引入智能点餐系统,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减少 30%,点餐效率大幅提高。系统还可根据顾客点餐历史和偏好提供个性化菜单推荐,提升顾客满意度和销售额。通过智能排班系统,企业根据不同时段客流量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降低人力成本 5%。在产品差异化方面,海底捞社区店推出奶皮子酸奶作为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新奇口味的追求,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二)供应链与本地化的深度绑定
  双汇在南方市场社区店扩张过程中,因区域口味差异面临挑战。广东消费者对北方卤味接受度仅 35%,导致传统产品在当地市场遇冷。为适应市场需求,双汇开发广式烧腊系列产品,但这对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
  思念 “爱烧饭” 在华北和华南地区根据地域差异调整产品结构,华北地区面食占 SKU 的 40%,华南地区米制品占比提升至 50%。这种产品调整需要供应链具备强大的柔性定制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为实现这一目标,部分企业建立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在当地设立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与当地供应商紧密合作,保证食材新鲜度和供应稳定性。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深入了解不同地区消费者口味偏好和消费习惯,提前做好产品研发和生产计划,实现 “千店千面” 的供应链布局。
  (三)从 “流量收割” 到 “生态共建”
  优秀的社区门店正从单纯销售终端向 “社区生活节点” 转变。海底捞社区店定期举办 “火锅 DIY 亲子活动”,让孩子在家长陪伴下亲手制作火锅食材,增进亲子关系,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喜爱。活动现场氛围温馨,使海底捞社区店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 “欢乐聚集地”。
  南城香门店成为社区快递代收点,为居民提供便利生活服务。居民取快递时顺便购买餐食,增加门店客流量和销售额。双汇门店接入老年助餐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优惠餐食服务,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题,赢得社区居民赞誉,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这种 “商业 + 公益” 的生态模式,搭建起企业与社区居民沟通的桥梁。不仅提升用户黏性,增强消费者对门店的情感认同,还能获取政府资源支持,构建长期竞争壁垒。在一些地区,政府为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发展。
  结语:社区餐饮的 “万亿新战场”
  当海底捞早餐车开启新一天的营业,当双汇熟食店的灯光照亮夜晚街道,社区餐饮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餐饮服务范畴,而是成为连接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景。这里虽无商圈的高流量,但蕴含着真实的消费刚需;这里比拼的并非豪华装修,而是对社区居民需求的精准把握。对于餐饮食材企业而言,社区既是抵御电商冲击的坚实防线,更是开启家庭餐桌万亿市场的关键入口。这场围绕 “最后一公里” 展开的商业变革,才刚刚拉开帷幕,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对不起,该处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