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控产能:破解 “规模困局”,重塑产业生态
(一)产能过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痛点
当前,蛋鸡产业正面临 “规模膨胀” 与 “利润缩水” 的双重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 年 8 月全国蛋鸡存栏量达 13.64 亿羽,处于近三年高位,基础产能饱和致使市场长期供过于求,养殖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至盈亏平衡线边缘。中国畜牧业协会原会长李希荣指出,产能无序扩张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阻碍,亟需从 “增量竞争” 转向 “存量优化”。
(二)龙头引领 + 协会协同:构建产能调控双引擎
破解产能困局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自律示范作用以及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功能。头部企业应建立产能动态评估机制,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养殖规模,避免盲目扩张;行业协会则需强化信息监测与预警,通过定期发布产能、价格、库存等数据,引导企业理性补栏、适时淘汰老鸡。例如,在 2025 年蛋鸡种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兴芮农牧等龙头企业联合发起 “产能优化倡议”,通过推广 “五福” 生产服务模式,将存栏量与市场需求匹配度提升 30%,为行业树立了产能调控标杆。
(三)产能优化的深层意义:从 “量” 的扩张到 “质” 的突围
优控产能不仅是缓解短期供需矛盾的关键手段,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淘汰低效产能、培育优质产能,行业可逐步实现 “三降一升”,即降低养殖密度、降低疫病风险、降低成本损耗,提升单产效率与鸡蛋品质。数据显示,实施产能优化的规模化养殖场,料蛋比可降至 2.2:1 以下,较传统模式提升 15%,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产蛋期禁抗:守护 “舌尖安全”,重塑消费信任
(一)抗生素残留:鸡蛋食品安全的隐形威胁
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鸡蛋中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风险加剧,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2025 年上半年市场抽检显示,12% 标称 “无抗” 的鸡蛋仍检出禁用兽药,消费者对鸡蛋安全的信任度面临挑战。李希荣强调,产蛋期禁抗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必然要求,更是蛋鸡产业迈向高端化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情况通报显示,上海、重庆、安徽、北京等多地鸡蛋被检出氟苯尼考、甲氧苄啶、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残留超标问题。其中,河北省市监局抽检发现多批次鸡蛋兽药残留超标,秦皇岛兴龙广缘分店鸡蛋多西环素超标,辛集老宋菜店鲜鸡蛋恩诺沙星超标 315 倍 ,晋州胜隆综合商店鲜鸡蛋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分别超标 17 倍和 29 倍。
医学专家指出,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多重威胁。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禁用药物可能损害肝脏、肾脏及造血系统,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风险更高;也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衡,长期摄入低剂量抗生素会破坏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耐药菌感染。
(二)技术创新 + 标准落地:构建无抗养殖新体系
实现产蛋期禁抗需从 “替代技术” 与 “监管标准” 双管齐下。技术层面,冀中药业等企业通过中兽药 “固本培元” 理论,开发出调节蛋鸡机体平衡的天然中草药制剂,在降低抗生素使用的同时,将蛋鸡产蛋率提升 5%、死淘率降低 8%;标准层面,随着《禽蛋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等新国标实施,检测灵敏度提升至微克级别,倒逼养殖企业建立 “源头管控 - 过程监测 - 终端检测” 的全流程无抗养殖体系。
在技术创新方面,不少企业做出了表率。冀中药业秉承 “绿色自然健康” 的理念,深入研究中兽药对蛋鸡健康的作用机制。其研发的以黄芪、淫羊藿等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能够有效调节蛋鸡的生殖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 ,增强蛋鸡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从而降低对抗生素的依赖。实践证明,使用该中草药制剂的蛋鸡养殖场,不仅在产蛋性能上有显著提升,而且鸡蛋品质更优,无抗生素残留的问题。
而在标准制定与执行上,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发力。2025 年 9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的《禽蛋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检测方法的空白。该标准明确了采用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检测禽蛋中两种禁用兽药代谢物的技术规范,使得监管部门能够更加精准地检测鸡蛋中的兽药残留,为保障鸡蛋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禁抗转型的市场价值:从 “合规生产” 到 “溢价竞争”
禁抗鸡蛋的推广不仅是食品安全的升级,更带来显著的市场溢价空间。当前,通过无抗认证的盒装鸡蛋售价较普通鸡蛋高出 30%-50%,且销量年增速达 20% 以上。例如,河北曲周 “生态无抗蛋” 通过对接高端商超与电商平台,实现 “从养殖场到餐桌” 的全程无抗管控,品牌溢价率达 40%,成为区域蛋品经济新增长点。
以河北曲周润兴牧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打造的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生产的无抗蛋不含抗生素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且富含胶原蛋白、硒、叶黄素等营养元素。每枚无抗蛋的市场价比普通鸡蛋贵七八毛钱,即便如此,产品依然热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常是每日产多少就卖多少 。润兴牧业通过智能设备自动调配饲料、智能监控系统调节鸡舍环境、纯净供水设备确保水质安全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无抗养殖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也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选择其产品。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禁抗鸡蛋市场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蛋鸡养殖企业开始认识到禁抗转型的重要性和市场价值,纷纷加大在无抗养殖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上的投入,推动整个蛋鸡产业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全链条追溯:打通 “信息壁垒”,激活质量竞争新动能
(一)追溯缺失:制约产业升级的 “信息孤岛”
长期以来,鸡蛋产业链 “养殖 - 加工 - 流通 - 销售” 各环节信息割裂,导致质量问题难溯源、责任主体难界定,消费者对蛋品质量缺乏直观认知。李希荣指出,建立全链条追溯机制是破解 “优质不优价” 的关键,更是推动产业从 “数量竞争” 转向 “质量竞争” 的核心抓手。
在实际市场中,鸡蛋质量问题频发后,由于缺乏有效的追溯体系,很难确定问题的根源。比如,曾有消费者在超市购买鸡蛋后,发现鸡蛋存在异味、变质等问题,但由于鸡蛋包装上没有明确的生产信息,超市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溯源渠道,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面对此类问题,也难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责任主体,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整个蛋鸡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技术赋能 + 协同共治:构建透明化追溯体系
全链条追溯需依托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每枚鸡蛋赋予唯一 “数字身份证”。养殖环节记录饲料来源、用药情况、产蛋日期;流通环节追踪运输路径、储存条件;销售环节公示检测报告、批次信息。例如,北农大禽业通过 “鸡蛋帮” 溯源平台,实现 100% 外销鸡蛋可追溯,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从鸡舍到货架的全流程信息,品牌信任度提升 60%。同时,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需建立统一追溯标准,推动数据互通共享,避免 “一企一码” 的信息孤岛。
在技术应用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北农大禽业打造的 “鸡蛋帮” 溯源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在鸡舍内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蛋鸡的养殖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将这些数据与鸡蛋的生产信息相关联。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所有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安全性。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鸡蛋上的二维码,就能获取到这枚鸡蛋的详细信息,包括鸡的品种、饲养方式、饲料成分、用药记录、生产日期、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等,真正实现了从鸡舍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追溯 。
而在协同共治方面,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企业共同制定追溯标准,规范追溯流程,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监管部门则应加强对追溯体系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标准执行,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例如,某地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建立了鸡蛋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实现了对鸡蛋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鸡蛋,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快速追溯到源头,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三)追溯体系的产业价值:重塑供应链与消费端双重生态
追溯机制的落地不仅提升质量管控效率,更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加工企业可通过追溯数据优化采购策略,优先选择质量可控的蛋源;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依据追溯信息进行理性消费,倒逼养殖端提升质量标准。数据显示,建立追溯体系的企业,客户复购率提升 40%,订单履约效率提升 30%,形成 “质量提升 - 信任增强 - 市场扩大” 的良性循环。
对于加工企业来说,追溯体系为其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采购依据。以某大型蛋糕生产企业为例,以往在采购鸡蛋时,由于无法准确了解蛋源的质量情况,只能通过传统的抽检方式来把控质量,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了解鸡蛋的生产过程。而现在,通过与建立了追溯体系的蛋鸡养殖企业合作,该蛋糕生产企业可以实时获取鸡蛋的溯源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优质的蛋源,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还降低了因鸡蛋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风险和成本 。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追溯体系增强了他们对鸡蛋质量的信任,让他们能够更加放心地购买鸡蛋。在市场上,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带有追溯码的鸡蛋,认为这些鸡蛋的质量更有保障。某品牌鸡蛋在建立追溯体系后,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明显提高,购买意愿也大幅增强,该品牌鸡蛋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同时,消费者对鸡蛋质量的关注也促使养殖企业不断提升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采用更加科学、环保的养殖方式,生产出更高质量的鸡蛋,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市场循环。
结语:以系统思维开启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优控产能是基础,产蛋期禁抗是关键,全链条追溯是支撑,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三驾马车”。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驱动下,蛋鸡行业需跳出单一环节优化的思维定式,以系统思维推动产能、质量、效率协同提升。正如李希荣所言,唯有坚持 “优产能、强标准、提品质、拓市场” 多管齐下,才能实现从 “蛋鸡大国” 到 “蛋鸡强国” 的历史性跨越,为保障 “菜篮子” 安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交出优异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