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 年夏秋之交:肉羊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
(一)三年低迷终现曙光:从 “量价齐跌” 到 “稳中向好”
2022 - 2024 年期间,肉羊市场处于持续调整阶段,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价格持续下行,致使养殖户利润空间严重压缩,部分甚至陷入亏损状态,对行业发展产生较大阻碍。
2025 年 8 月,肉羊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呈现 “先抑后扬” 走势。八月上旬,市场仍受前几年低迷态势影响,全国活羊均价为 24.8 元 / 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 5.6%。下旬,主产省份活羊价格涨至 28.59 元 / 公斤 ,较前一周上涨 0.4%。此涨幅虽小,但意义重大,养殖端单只盈利达到 10 - 20 元,结束连续两年全面亏损局面。
这一转变标志着肉羊产业从 “去产能阵痛期” 转入 “价值修复期”,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市场逐步恢复活力,养殖户重新规划发展策略,为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数据透视市场反转信号
存栏量创七年低位:2025 年一季度末,全国羊存栏量为 30005 万只,较去年同期下降 6.9%,达 2017 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能繁母羊存栏量同步减少,导致新生羔羊数量连续两年下降,2024 年下降 4.8%,2025 年前五月下降 3.36%。供给源头的减少有效抑制了过剩供给,促进市场供需结构调整。
价格波动收窄:2023 年羊肉均价波动区间高达 15%,市场价格波动剧烈。2025 年情况明显改善,价格波动区间收窄至 5% 以内。8 月第 3 周,全国羊肉均价为 68.95 元 / 公斤,环比止跌转增。这一变化反映市场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市场信心逐步恢复,行业发展稳定性增强。
二、市场现状:价格分化、品种溢价与区域博弈
(一)价格走势 “冰火两重天”
2025 年,肉羊市场价格区域分化显著。北方作为传统肉羊主产区,内蒙古赤峰 30 斤寒羊公羔价格降至 580 元 / 只,环比下跌 3.3%;河北唐县育肥寒羊公羔价格为 11.2 元 / 斤,养殖利润空间压缩。
南方市场表现不同,广东梅州活羊价格达 35 元 / 斤,环比上涨 2%,市场需求旺盛;云南活羊均价高达 39.98 元 / 千克,比全国均价高出 32.08%。南北价格差异源于南方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但肉羊养殖规模较小,供应紧张。
品种间价差同样拉大,黑山羊、绒山羊等优质山羊品种因肉质鲜美受市场青睐,均价达 32 - 35 元 / 公斤 ;普通绵羊价格相对较低,为 18 - 20 元 / 公斤,优质山羊品种价格比普通绵羊高出 40%。此外,市场上淘汰母羊价格低迷,内蒙古通辽大母羊价格仅 7 元 / 斤,为近三年新低,养殖户面临经营困境。
(二)养殖效益止跌回升,微利时代到来
肉羊养殖行业历经困境后,养殖效益止跌回升,进入微利时代。全国平均水平下,养殖户近几个月每出栏一只肉羊平均纯收益稳定在 35 元左右,对于连续亏损的养殖户而言是积极信号。
山东省二季度肉羊养殖保持盈利,绵羊自繁自育每只盈利 44 元,山羊集中育肥每只盈利 54 元,超 70% 养殖户实现扭亏为盈,养殖信心增强。
养殖效益提升得益于成本有效控制,今年饲料成本下行,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下降 5% - 7% ,降低养殖成本。政府加大对养殖业支持力度,安排 10 亿元专项补贴用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良种繁育,推动行业摆脱亏损,迈向良性发展轨道,养殖户得以投入资金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提升养殖效率与质量。
三、供需再平衡:三大动能驱动市场回暖
(一)供给端:产能主动去化,结构深度优化
规模化加速出清:市场调整期,中小散户受连续亏损冲击,大量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至 48%。2024 年我国羊肉产量为 518 万吨,较上一年下降 2.5%;2025 年一季度,羊肉产量进一步降至 106 万吨,同比下降 5.1%。供给端收缩促使市场供需关系趋向合理,为价格回升创造条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进口羊肉量价双降:国内市场供给调整同时,进口羊肉市场发生变化。2024 年我国进口羊肉量为 36.6 万吨,降幅达 15.5% ;2025 年前四月,进口羊肉量回升至 14.9 万吨,但仍低于 2021 年峰值。进口羊肉价格同比下降 20%。国内外供应双重收缩稳定市场价格,为国内肉羊养殖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增强市场稳定性。
(二)需求端:旺季效应叠加消费升级
季节性需求爆发: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肉羊市场进入需求旺季。火锅、烧烤等消费场景拉动羊肉需求,8 月餐饮渠道羊肉销量环比增长 12% 。历史数据显示,中秋前两周羊肉价格常出现 10%-15% 的溢价 。2025 年,在利好因素推动下,活羊价格有望突破 32 元 / 公斤,羊肉均价或达 75 元 / 公斤,创 2023 年同期新高,体现市场需求与信心。
结构升级驱动长期需求:居民肉类消费观念向 “多元蛋白” 转变,牛羊肉地位日益重要,占比提升至 25%。2025 年上半年家庭羊肉消费量同比增长 3.2% ,健身餐、月子餐等高端场景对羊肉需求年增速超 20%。新兴消费场景为羊肉市场长期发展提供动力,拓展羊肉消费领域,推动肉羊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政策护航:从 “输血” 到 “造血” 的产业升级
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支持发挥关键作用。农业农村部实施 “稳产能、调结构” 政策组合拳,推动产业升级。
200 亿元冷链物流补贴降低损耗率 5%,提高产品流通效率,保障羊肉新鲜度;10 亿元良种繁育专项提升种源自给率,培育优良肉羊品种,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活体抵押贷款” 等金融创新缓解养殖户资金压力,养殖户可凭活体肉羊贷款用于扩大生产、改善养殖条件。这些政策增强养殖端挺价信心,促进产能修复,推动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四、后市展望:短期旺季冲高,中长期价值重构
(一)短期(9 月):供需紧平衡下的价格修复
供给缺口显现:当前全国肉羊存栏量处于 2017 年以来低位,中小码肉羊占比达 60%,大码羊肉供应偏紧,结构错配加大价格弹性。卓创资讯预测 9 月全国羊肉市场缺口达 50 万吨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节日备货需求激增,屠宰场对大体重羔羊收购积极性高,推动活羊价格周环比上涨 1%-2%,市场热度提升。
风险提示: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集中出栏压力是潜在风险。价格上涨可能导致部分养殖户延迟出栏,引发后期集中上市、供过于求与价格回调。建议养殖户 9 月中上旬肉羊体重达标(绵羊 50 公斤、山羊 35 公斤)时及时出栏,锁定收益,规避市场波动风险。
(二)中长期:从 “量增” 到 “质升” 的产业新周期
产能去化进入深水区:能繁母羊存栏量降至近七年低位,标志产能去化进入深水区。市场调整使养殖户减少能繁母羊存栏量,导致新生羔羊数量减少,但也为行业结构优化提供契机。预计 2026 年春季新生羔羊数量触底反弹 ,行业从 “被动去产能” 转向 “主动优结构”,良种覆盖率目标提升至 60%,提升肉羊品质与生产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
消费升级催生千亿市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升级,预计 2025 年羊肉消费量将突破 900 万吨 ,消费者对高品质羊肉需求增加。深加工产品如预制羊汤、即食羊肉串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达 35% ,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需求,成为市场新增长点。品牌化产品溢价效应显著,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羊” 区域公用品牌为例,品牌产品溢价达 18% 。高端市场成为产业新增长极,随着消费升级深入,肉羊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五、全产业链应对策略:把握周期机遇,筑牢竞争壁垒
(一)养殖户:精准出栏 + 降本增效双轮驱动优化
存栏结构:当前肉羊市场环境下,养殖户需优化存栏结构。500 日龄以上老龄母羊繁殖性能下降、饲养成本高,及时淘汰可减少饲料消耗,为优质种羔腾出空间。
选择湖羊、波尔山羊等优质品种补栏,湖羊繁殖力强、生长快、肉质好,波尔山羊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有助于提升繁育效率。合理调整存栏结构可为 2026 年春季行情储备产能,增强养殖户市场竞争力。
科技赋能降本:智能饲喂系统根据肉羊生长阶段等精准投放饲料,避免浪费,相比传统人工饲喂可降低人工成本 20%,提高养殖效率。
苜蓿 - 玉米轮作技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饲草自给率 30%,减少外购饲料依赖,降低饲料成本。
养殖户应关注政策动态,申请标准化养殖场补贴,单个牧场最高可获 500 万元补贴,用于设施升级与设备购置。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饲料价格波动风险,锁定饲料价格,保障养殖收益稳定。
(二)屠宰加工企业:产品升级 + 渠道突围
深加工破局:屠宰加工企业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开发深加工产品是关键。低温排酸羊肉肉质鲜嫩、营养易吸收,受高端市场欢迎;即食羊蝎子方便快捷,满足快节奏生活需求。
企业应布局电商与社区团购渠道推广深加工产品,电商平台展示产品优势,社区团购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健身餐市场发展迅速,羊肉深加工产品有望替代鸡胸肉,开拓新市场。预制菜市场年增速 30%,企业应将深加工率从 30% 提升至 45%,开发更多适合预制菜场景的羊肉产品,提升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品牌化溢价: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作用凸显,屠宰加工企业依托地方特色品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宁夏滩羊、海南东山羊等以独特品质受消费者喜爱。
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 “一羊一码”,消费者扫码可了解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全过程信息,提升产品信任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获取品牌溢价。以宁夏滩羊为例,品牌化建设使其产品价格显著提升,为企业带来更高利润,推动地方肉羊产业发展。
(三)政策制定者:产能调控 + 消费刺激组合发力
种源体系攻坚:种源是肉羊产业发展基础,政策制定者应加大地方优质品种保护力度,如乌珠穆沁羊、白绒山羊等,保护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培育繁殖率高、耐粗饲的新品系,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品种选育工作。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羊繁殖效率,将 PSY 提升至 28 以上,增加肉羊数量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消费场景拓展:政策制定者可联合餐饮协会开展 “羊肉美食季” 活动,鼓励火锅连锁、西北菜餐厅等开发羊肉特色菜品,如创意羊肉火锅、新派手抓羊肉等,吸引消费者。
通过消费券、直播电商等形式降低消费门槛,激发购买欲望。发放羊肉消费券给予消费者实惠,组织直播电商活动展示产品与烹饪方法,增加曝光度与销售量。推动羊肉从 “季节限定” 消费模式向 “全年刚需” 转变,扩大消费市场,促进肉羊产业繁荣。
结语:在周期转换中书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2025 年肉羊市场转折是产业发展重要里程碑,标志产业从 “规模扩张” 向 “价值提升” 跨越。供给端去产能优化市场供需,需求端消费升级拓展增长空间,政策端制度创新筑牢发展根基,中国肉羊产业处于周期转换关键节点,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业者应把握旺季出栏时机,强化科技与品牌赋能,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引入科技降低成本、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消费者将在秋冬旺季享受产业转型带来的优质羊肉产品。未来,肉羊产业将在供需再平衡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