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冻烘焙:从 “配角” 到 “顶流” 的品类革命
(一)资本押注背后的消费裂变
在预制菜产业的宏大格局中,冷冻烘焙无疑是 2024 年极具发展潜力的品类。2024 年 9 月,亿滋国际以果断而有力的举措,投入巨额资金增持恩喜村股权至 72.35%,这一投资行动堪称其进入中国市场 40 年来最为重大的单笔投资,迅速激发了行业的发展活力。消息一经传出,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冷冻烘焙赛道热度急剧攀升,成为投资者高度关注的焦点领域。
这一投资决策并非亿滋国际的盲目之举,而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研判。相关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市场态势:立高食品在 2024 年上半年冷冻烘焙业务营收达到 10.61 亿元,与 2022 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 32%,表现十分突出。南侨食品同样成绩斐然,预制烘焙品营收增速达到惊人的 68.95%,经过自动化产线改造后,产能提升了 40%,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冷冻烘焙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烘焙时代即将来临。
(二)场景扩张催生千亿市场
冷冻烘焙的兴起,不仅是资本领域的热点现象,更是一场深刻的消费场景变革。从茶饮店的 “第二增长曲线”,到家庭早餐的必备选择,冷冻烘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消费场景格局。在茶饮行业,喜茶、奈雪等头部品牌纷纷将可颂、丹麦面包纳入菜单标配,与茶饮搭配销售,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消费体验。这一创新策略不仅丰富了产品线,还推动 B 端需求以每年 25% 的速度增长,成为茶饮店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商超领域,冷冻烘焙同样备受瞩目。山姆的麻薯、盒马的牛角包等产品,常常被消费者抢购一空,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这些产品凭借出色的口感和较高的性价比,成功吸引了大量家庭消费者,使冷冻烘焙在家庭中的渗透率提升至 35%,成为家庭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是冷冻烘焙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立高食品研发的 “0 反式脂肪酸” 冷冻面团,将保质期延长至 180 天,复烤还原度更是达到 92%,几乎与现烤面包无异。这一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了传统烘焙 “新鲜度” 的难题,让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新鲜出炉的美味,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小结
当烘焙从 “现烤轻奢” 转变为 “即热刚需”,冷冻烘焙凭借其独特的 “标准化生产 + 多元化场景” 模式,成功突破了增长瓶颈。预计 2024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 亿元,冷冻烘焙成为预制菜中毛利率较高(35%+)的优质赛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烤肠经济:小单品如何烤出百亿市场?
如果说冷冻烘焙是预制菜中的 “优雅新贵”,那么烤肠则是当之无愧的 “平民英雄”。在 2024 年的预制菜市场中,烤肠以其独特的市场魅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引人注目的品类。它不仅在大街小巷的小吃摊上散发着诱人香气,更在预制菜的发展赛道上快速前行,成功实现了从 “街头小吃” 到 “工业化爆品” 的转型。
(一)从 “街头小吃” 到工业化爆品
曾经,烤肠只是街头巷尾小吃摊上的常见食品,凭借亲民的价格和便捷的食用方式,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和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烤肠开启了 “逆袭之路”。2024 年,安井食品自建烤机渠道取得显著成效,烤肠业务销售额超预期完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安井食品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和对产品创新的不懈追求。通过与各地经销商紧密合作,安井食品将烤肠机免费铺市,覆盖超过 5 万家门店,构建了 “设备 + 原料” 的闭环销售模式,有效提升了烤肠销售的便捷性和效率。
龙大美食在烤肠领域同样成绩优异,烤肠营收保持 20% 的增速,单品类规模突破 1 亿元。凭借多年积累的供应链优势和品牌影响力,龙大美食不断优化产品品质和口味,推出多种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烤肠产品。从传统的原味烤肠到创新的黑椒、芝士等口味,龙大美食的烤肠产品线日益丰富,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这些数据背后,反映的是烤肠的 “场景迁徙”。从便利店的热柜到家庭的空气炸锅,从夜市的地摊到高端商超的货架,烤肠凭借 “3 分钟即食 + 高蛋白” 的产品属性,成为 Z 世代的零食新宠。在便利店,烤肠成为消费者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快速补充能量的首选。据统计,便利店渠道单店月均销量突破 5000 根,充分体现了烤肠在便利店渠道的受欢迎程度。在家庭场景中,烤肠也成为亲子互动、家庭聚会时的热门美食。家长们可以轻松地用空气炸锅或烤箱制作烤肠,为家人带来美味享受。
(二)供应链重构催生行业洗牌
烤肠市场的火爆发展,也引发了供应链的深刻变革。上游企业积极重塑产业生态,纷纷推出创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双汇、金锣等传统肉制品巨头,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实力,推出 “0 淀粉烤肠”,进军高端市场。这些产品以优质的原料和精湛的工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单价提升至 8 - 10 元 / 根,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海欣食品另辟蹊径,研发 “植物肉烤肠”,瞄准素食人群。这款产品以独特的口感和健康理念,成功吸引了素食爱好者的关注,产品复购率达 35%。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海欣食品对市场细分领域的敏锐洞察力,也离不开其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和创新。
在渠道端,安井的 “烤肠机免费铺市” 策略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铺货率,还增强了与终端门店的合作粘性。通过这种方式,安井食品将烤肠机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其烤肠产品。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平台,也将烤肠纳入 “9.9 元包邮” 引流品,推动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 20%。这些平台凭借强大的线上流量和便捷的配送服务,将烤肠送到更多消费者手中,进一步扩大了烤肠的市场覆盖面。
小结
烤肠的市场爆发并非偶然,而是 “产品标准化 + 场景无界化 + 渠道数字化” 协同发展的成果。2024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120 亿元,成为预制菜中增速最快(年增 30%)的品类。从最初的街头小吃到如今的工业化爆品,烤肠在预制菜市场上的成功,为其他预制菜品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表明,只要能够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即使是看似平凡的小单品,也能在预制菜的广阔市场中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三、预制米饭:从 B 端刚需到 C 端逆袭的懒人经济
当冷冻烘焙与烤肠在预制菜市场上备受关注时,预制米饭正以一种低调而稳健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饮食模式。从最初主要服务于 B 端市场,到如今在 C 端市场迅速走红,预制米饭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机遇与突破。
(一)从 “食堂专供” 到 “一人食神器”
过去,预制米饭主要应用于连锁餐企、航空铁路等 B 端市场,是高效供餐的重要支撑。但如今,它已成为 C 端市场的热门产品,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盒马的数据显示,预制米饭复购率高达 30%,单店月销突破 50 万份,成绩十分突出。金龙鱼为盒马、叮咚代工的常温米饭,凭借 “3 元 / 份 + 2 分钟加热” 的优势,成功占据了打工人群的午餐市场,成为他们忙碌工作中的便捷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企业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纷纷推出具有健康特色的产品。养生堂旗下的 “母亲” 杂粮饭,以 “0 添加剂” 为卖点,配料表仅包含大米与水,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紫燕百味鸡推出的短保预制米饭,保质期仅 7 天,却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米饭的新鲜口感,如同刚出锅的现蒸米饭,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度的高要求。
(二)巨头混战催生技术升级
随着预制米饭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在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一场激烈的市场角逐正在展开。
在生产端,企业们掀起了一场 “锁鲜革命”。雪川食品引进日本无菌生产线,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米饭水分保留率高达 98%,同时将菌落总数控制在 100CFU/g 以下,确保了米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千味央厨则另辟蹊径,开发出 “冻干复水技术”,将米饭的保质期延长至 12 个月,并且复水后米粒完整度达 95%,口感与新鲜米饭几乎相同。这些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了预制米饭长期以来的保鲜难题,为其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渠道端,便利店成为预制米饭的重要销售渠道。7 - ELEVEN 率先将预制米饭与预制菜巧妙组合,推出 “懒人套餐”,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用餐解决方案,客单价也因此提升了 15%。罗森则更具创新性,根据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消费者口味偏好,推出 “地域特色米饭”,如广东腊肠饭、四川担担面饭等,这些区域定制化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当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销量占比迅速达到 40%。
小结
预制米饭的成功逆袭,看似意外,实则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单身经济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而健康意识的提升则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的品质和安全。预制米饭正是抓住了这两个关键需求,以创新的姿态成功开拓市场。据数据显示,2023 年预制米饭市场规模达到 32.56 亿元,预计 2024 年 C 端占比将突破 60%,成为家庭餐桌的新选择。
四、冷冻薯条:从 “快餐配菜” 到 “全场景食材” 的逆袭
(一)线下专门店引爆品类认知
2024 年,冷冻薯条迎来了快速增长期,成为预制菜领域的又一热门品类。这一年,“薯条专门店” 大量涌现,成为餐饮市场的新亮点。
SHAKE SHACK 推出的 “手工现炸冷冻薯条”,凭借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酱料选择,迅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单店日销超 2000 份的成绩,不仅证明了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也为冷冻薯条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本土品牌 “薯角叔叔” 则以 “粗薯条 + 厚切” 的差异化定位,成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其全国门店突破 200 家的扩张速度,展示了品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在这些热门品牌的带动下,冷冻薯条的市场认知度大幅提高。消费者不再将其仅仅视为西式快餐的配菜,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美食品类来接受和喜爱。这一观念转变为冷冻薯条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上游生产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纷纷加速扩产。蓝威斯顿、雪川食品宁夏工厂的投产,新增产能合计 30 万吨,有效满足了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麦肯食品更是投入 10 亿元扩建中国工厂,不仅扩大了产能,还针对中式餐饮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将冷冻薯条作为 “百搭食材” 推向市场。这一策略取得显著成效,冷冻薯条在火锅、烧烤、麻辣烫等中式餐饮场景中的用量年增 25%,成为中式餐饮的新选择。
(二)技术突破解锁家庭场景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家庭端对冷冻薯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企业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努力。
安井食品推出的 “空气炸锅专用薯条”,成为家庭场景中的明星产品。这款产品无需解冻,直接放入空气炸锅烤制 20 分钟即可食用,操作简单便捷,让消费者在家中就能轻松享受到美味的薯条。45% 的复购率充分证明了产品在家庭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三全食品则聚焦于产品的健康属性,开发出 “低油烘焙薯条”。这款产品通过创新的烘焙技术,将含油量较传统油炸降低了 60%,同时保留了薯条的酥脆口感。主打 “儿童零食” 场景,成功吸引众多家长的关注,为冷冻薯条在家庭市场的拓展开辟了新路径。
除了产品创新,一些企业还通过构建 “种植 - 加工 - 销售” 全链条模式,实现对产品品质和成本的有效控制。雪川农业自建 50 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从源头把控原料品质,实现了 “从田间到餐桌” 的全程质量管控。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品质稳定性,还降低了原料成本 15%,使得终端产品价格下降了 20%,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在家庭市场的竞争力。
小结
冷冻薯条在 2024 年的崛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凭借 “西式快餐本土化 + 中式场景多元化” 的发展策略,冷冻薯条成功实现了从 “麦当劳专属配菜” 到 “全渠道食材” 的转变。2024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45.79 亿元,成为预制菜中全球化程度最高(出口占比 30%)的细分品类。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冷冻薯条有望在预制菜市场中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结语:细分赛道的破局密码 —— 从 “效率优先” 到 “价值共生”
回顾 2024 年预制菜的细分赛道发展,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几个爆款品类的兴起,更是一场行业底层逻辑的深刻变革。曾经,预制菜行业以 “效率优先” 为导向,凭借标准化生产、低成本扩张在市场中快速发展。但如今,在细分领域取得成功的品类,正践行着 “价值共生” 的新理念。
消费洞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从 “企业推什么,消费者买什么” 转变为 “消费者要什么,企业造什么”。预制米饭便是典型案例,它精准捕捉到单身经济下 “一人食” 的便捷需求,以及健康浪潮中消费者对 “轻负担、真食材” 的追求,从而得以从 B 端后厨走向 C 端餐桌。
技术不再是幕后支撑,而是成为赋能场景拓展的核心驱动力。冷冻烘焙的 “复烤还原技术”,使家庭厨房能够轻松制作出美味的烘焙食品;烤肠的 “无菌灌装 + 锁鲜包装” 技术,突破了传统小吃摊的限制,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更拓展了消费场景的边界。
供应链不再是松散的上下游关系,头部企业通过 “股权绑定 + 技术输出” 等方式,与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亿滋投资恩喜村,雪川自建马铃薯种植基地,构建从源头到终端的品质管控体系。这种深度合作不仅稳定了原料供应,更促进了上下游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当预制菜行业告别 “野蛮生长” 的粗放阶段,进入 “精耕细作” 的精细化发展时期,那些能够在细分赛道中找到 “效率与体验” 平衡点,实现 “标准化与个性化” 共生的企业,必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展望 2025 年,下一个具有潜力的爆品赛道或许就隐藏在某个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小众需求中,等待着有识之士去探索和开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