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羽鸡市场现状:从亏损低谷到盈利重启
(一)价格持续升温,养殖端扭亏为盈
上半年,黄羽鸡市场因价格低迷而陷入亏损困境。近期,市场迎来显著转机。据 Mysteel 数据监测,自 8 月起,青脚麻鸡价格强势上涨,涨幅超 2.7 元 / 公斤 ,截至目前,均价已达 11.5 元 / 公斤。
从盈利数据来看,按照出栏毛鸡体重 5.50 斤 / 只、平均料比 2.10 计算,截至年内第 36 周,出栏青脚麻鸡平均理论养殖盈利达到 4.88 元 / 只,且较上周有所增加。某养殖户表示,上半年亏损严重,养殖越多亏损越大,当前行情明显好转。某上市企业人士透露,当前黄羽肉鸡行业已恢复盈利,单只鸡可盈利 3 - 4 元,有望弥补上半年的亏损。这充分表明养殖端已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二)上市公司量价齐升,业绩显著改善
多家上市企业发布的 8 月销售简报有力证明了黄羽鸡市场的回暖态势。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和湘佳股份作为行业代表,销售均价分别达到 12.15 元 / 公斤、11.69 元 / 公斤和 10.70 元 / 公斤 ,环比上升幅度分别为 22.85%、19.65% 和 36.28%。销售收入环比上升更为明显,分别达到 27.63%、27.66% 和 46.85%。
温氏股份相关人士称,尽管上半年养鸡业务受市场行情影响面临较大压力,但 8 月以来价格快速回升,公司养鸡业务已恢复盈利,对下半年发展充满信心。立华股份也表示,目前价格已回升至成本线以上,上半年的亏损局面得到扭转,后续养殖和销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些企业的积极反馈不仅体现了自身业绩的改善,也为黄羽鸡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行业内其他从业者树立了成功范例,增强了市场信心。
二、行情升温驱动力:供需两端共同发力
黄羽鸡行情升温是供应端、需求端共同作用,以及成本与市场预期双重保障的结果。以下对其背后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一)供应端:前期产能去化,短期出栏收缩
今年上半年,黄羽鸡市场价格跌至近年新低,养殖户严重亏损。在此背景下,不少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开启去产能模式。有养殖户表示,当前养殖量仅为去年的一半,直观反映出产能去化程度。
随着时间推移,去产能的影响逐渐显现。8 月底至 9 月,市场上出栏的大鸡明显减少。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鸡业分析师张文萍指出,供应端驱动是毛鸡价格持续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产能去化导致 8 月底到 9 月市场大鸡供应减少,为价格上涨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二)需求端:季节性旺季提振,活禽走货转好
在供应端变化的同时,需求端也为黄羽鸡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市场需求开始提振,活禽走货情况明显好转。
下半年作为传统消费旺季,进一步推动了黄羽鸡市场发展。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即将来临,家庭聚餐、宴请宾客等活动增多,市场对黄羽鸡的需求有望大幅增加。温氏股份相关人士认为,下半年传统消费旺季对肉鸡价格有较强支撑,这一观点得到市场广泛认可。需求端的季节性变化对黄羽鸡价格和市场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凸显了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三)成本与市场预期:盈利修复的双重保障
黄羽鸡价格回升,养殖端重回盈利模式,除供需关系影响外,成本与市场预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成本端来看,尽管饲料价格存在波动,但整体养殖成本相对稳定。养殖户在长期养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根据饲料价格变化合理调整养殖计划,通过优化饲料配方、选择性价比高的饲料等方式降低成本风险,确保在价格回升时能够快速实现盈利。
市场预期方面,业内普遍认为,在供应收缩和需求旺季的双重作用下,短期内黄羽鸡价格有望维持高位,且仍有小幅上涨空间。这种良好的市场预期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促使他们继续投入资金和精力进行养殖,推动了市场的良性发展,对市场投资氛围和黄羽鸡市场的持续繁荣产生积极影响。
三、不同规模企业差异:头部优势凸显,中小户面临挑战
(一)头部企业:成本与渠道优势助力盈利修复
在黄羽鸡市场回暖过程中,头部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实现盈利修复。温氏股份和立华股份作为行业领军者,养殖规模庞大,具备成熟的成本控制体系。通过精细化管理,从饲料采购、养殖技术到人员调配等环节严格把控成本。
立华股份采用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的创新模式,增强了对养殖环节的控制力,利用合作社的风险共担机制稳定了养殖队伍,降低了运营风险。在饲料采购方面,凭借大规模养殖需求与供应商谈判,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公司自主培育的雪山系列等种鸡体系,将料肉比降至 1.65:1 ,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 1.8:1 ,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
在销售渠道方面,头部企业提前布局冰鲜渠道。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冰鲜鸡市场需求逐渐增大。温氏股份和立华股份通过与各大商超、电商平台合作,以及开设自有品牌的生鲜门店,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冰鲜鸡,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立华股份 2024 年冰鲜鸡销量超 6000 万只,屠宰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80% ,毛利率比养殖高 3 - 5 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冰鲜渠道布局的成效。完善的销售渠道使头部企业能够及时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量价齐升,在行情回暖中占据明显优势,业内预计它们下半年养鸡业务大概率实现扭亏为盈。
(二)中小散户与区域性企业: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双重压力
与头部企业相比,中小散户和区域性企业在市场中面临较大压力。前期行业亏损时,部分中小散户虽进行了产能去化,但受资金、技术等限制,整体产能仍相对过剩。
在需求端,它们的市场渠道相对狭窄,缺乏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波动面前更为脆弱。当市场需求疲软时,产品销售困难,资金周转受阻。中小散户和区域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盈利修复空间有限。
后续,它们需重点关注 9 月毛鸡补栏量、中秋备货量及饲料价格等因素。9 月毛鸡补栏量过多可能导致未来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跌;中秋备货量不足会影响短期内的销售收入;饲料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本,若价格上涨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这些因素对中小散户和区域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后市展望:短期高位运行,长期关注供需变化
(一)短期:旺季支撑价格,高位震荡可期
展望后市,在季节性需求的推动下,黄羽鸡行情将持续向好。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鸡业分析师张文萍分析指出,9 月作为传统消费旺季,市场对黄羽鸡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供应端收缩,价格有望维持高位。当前价格已涨至年内高位,受供应持续紧张和节日备货需求影响,仍有小幅上行空间。
温氏股份相关人士对下半年市场充满信心,认为消费旺季将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家庭聚餐、宴请宾客等活动增多,黄羽鸡需求量大增,市场需求旺盛为价格高位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中长期:关注产能与需求平衡,警惕价格回调风险
预计 10 月后,随着商品代供应增加,价格可能出现回调。中长期来看,黄羽鸡市场的稳定发展需关注产能去化进度与需求增长的平衡。产能去化进度过快或过慢,以及需求增长缓慢,都可能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影响价格和行业盈利。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和养殖户需重点关注 9 月毛鸡补栏量、中秋备货量及饲料价格,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市场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决定行业盈利的持续性。9 月毛鸡补栏量过多可能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中秋备货量不足影响短期内的销售收入;饲料价格上涨将压缩利润空间。因此,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并及时调整养殖策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