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肉牛价格全景:旺季态势稳中有升,华北东北引领价格上涨
(一)全国均价达 14.2 元 / 斤,结束连续两月价格回调趋势
截至 9 月 10 日,全国育肥牛均价报 14.2 元 / 斤,相较于 8 月价格低点上涨 0.5 元 / 斤,成功终结自 7 月起的震荡回调态势。在主产区方面,内蒙古育肥牛价格区间为 13.6 - 14.9 元 / 斤,优质牛源由于受到屠宰场抢购影响,价格被推高至 15 元 / 斤;河北育肥牛价格处于 13.6 - 15 元,环比涨幅为 2.8%;南方产区如广东,育肥牛价格在 14.2 - 16.2 元 / 斤,受餐饮行业复苏的拉动,周涨幅达到 3.5%;而低价区如云南,因受到越南边贸牛的冲击,价格下跌至 13 - 14.2 元 / 斤,南北价格差扩大至 2 元 / 斤。
(二)屠宰场开工率提升,终端需求呈现阶段性回暖
全国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达到 68%,相比 8 月增加 5 个百分点。中秋前夕,烧烤、火锅食材备货量增长 12%,促使热鲜牛肉出厂价上涨至 82 元 / 公斤。然而,加工企业出货量依旧处于低迷状态,牛肉分割品库存周转天数达到 25 天,这充分反映出终端消费回暖程度有限,当前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供应偏紧所驱动。
二、四大核心因素主导价格走势
(一)供应端:产能收缩与牛源结构矛盾日益凸显
能繁母牛存栏量连续 18 个月下降:2025 年 7 月,全国能繁母牛存栏量为 3890 万头,同比下降 4.2%,这直接导致 600 公斤以下犊牛供应量减少 8%,优质牛源稀缺进而推高育肥牛溢价。
进口牛肉冲击逐渐减弱:受国际运费上涨以及中国对澳美牛肉加征关税的影响,2025 年 1 - 8 月牛肉进口量为 185 万吨,同比下降 7.3%,国产牛肉市场份额回升至 78%。
(二)成本端:饲料价格回落缓解养殖压力
玉米、豆粕价格双双下降:9 月玉米均价为 2.49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1.2%),豆粕均价 3.31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2.1%),全价饲料成本降至 3.2 元 / 斤,育肥牛养殖成本回落至 13.5 - 14 元 / 斤,行业平均毛利为 0.2 - 0.7 元 / 斤。
人工与防疫成本呈刚性上涨:规模养殖场人工成本占比达到 15%,口蹄疫、布病疫苗费用增长 10%,中小散户成本线仍然高于均价,亏损面达到 35%。
(三)政策面:产能调控与进口关税发挥双重作用
农业农村部启动 “母牛保护计划”:对存栏 50 头以上的母牛场给予每头 300 元补贴,预计 2025 年新增能繁母牛 50 万头,从中长期角度缓解牛源紧张问题。
进口关税动态调整:将澳大利亚谷饲牛肉关税从 12% 提高至 15%,推动国产牛肉价格上行 0.5 - 1 元 / 斤,有效保护本土养殖利润。
(四)市场情绪:惜售与抢购现象交织引发短期价格波动
养殖户观望情绪浓厚:400 公斤以下犊牛价格为 32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26%),养殖户倾向于 “养大压栏”,500 公斤以上育肥牛出栏量环比下降 8%。
屠宰场阶段性囤货:华北、东北地区屠宰企业为应对中秋旺季,周采购量增加 15%,局部地区出现 “抢牛” 现象,推动区域价格上涨 1 - 2 元 / 斤。
三、区域分化加剧:华北价格快速上涨、南方价格震荡运行
(一)华北产区:优质牛源紧俏,价格强势引领上涨
河北、山东育肥牛价格在 13.6 - 15 元 / 斤,冷配改良牛溢价达到 10%,屠宰企业为争夺优质牛源,对 400 公斤以上育肥牛加价 0.3 元 / 斤进行收购。
山西、陕西价格稳中微涨,受内蒙古牛源外调减少影响,本地育肥牛价格突破 14.5 元 / 斤,创下 2024 年以来的新高。
(二)东北产区:屠宰场抢购推动短期价格上涨
辽宁、吉林育肥公牛价格为 13.7 - 15.1 元 / 斤,沈阳、长春屠宰场开工率达到 75%,周收购量超过 2 万头,推动价格较 8 月上涨 1.2 元 / 斤。
黑龙江鹤岗等地优质牛源价格为 14.6 元 / 斤,但普通牛源价格仍在 13.5 元 / 斤左右,显示出市场对品种差异的敏感度有所提升。
(三)南方产区:消费驱动与进口冲击并存
广东、福建育肥牛价格在 14.2 - 16.2 元 / 斤,中秋前夕烧腊、牛肉丸加工需求激增,佛山、东莞等地屠宰场订单增加 20%,价格创下半年以来的新高。
云南、广西受边贸牛冲击,越南活牛进口价为 12 - 13 元 / 斤,拉低本地均价 1 - 1.5 元 / 斤,养殖户被迫压缩存栏量 10%。
四、后市展望:短期价格看涨、中期价格震荡,长期关注产能修复(一)短期(9 月中下旬):中秋备货支撑价格维持高位节前屠宰场补库需求旺盛,育肥牛价格或冲高至 14.5 - 15 元 / 斤,但 450 公斤以下小牛出栏增加,可能对溢价空间形成压制。
南方地区受台风 “普拉桑” 影响,局部运输受阻或导致短期区域性缺货,广东、福建等地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
(二)中期(10 - 12 月):产能矛盾与消费淡季相互博弈
能繁母牛存栏持续下降,10 月后新增牛源减少,育肥牛供应偏紧态势加剧,预计均价维持在 14 - 14.5 元 / 斤。
终端消费进入淡季,牛肉分割品价格或回调 0.5 - 1 元 / 斤,屠宰企业利润压缩可能传导至收购端,形成 “价涨量缩” 格局。
(三)长期:产能去化与成本管控成为关键
养殖户策略:逢高价(14.5 元 / 斤以上)出栏 500 公斤以上育肥牛,400 公斤以下小牛可适当补栏,利用饲料低价期降低育肥成本。
政策红利:关注农业农村部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500 头以上规模场可获每头 200 元补贴,加速行业规模化进程。
结语:在分化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9 月 10 日的肉牛市场,呈现出 “供应紧、成本降、区域热” 的复杂格局。对于养殖户而言,需抓住中秋旺季及时出栏,同时借助饲料低价期优化存栏结构;对于从业者来说,区域价差和品种差异带来的套利空间(如华北优质牛溢价 15%),将成为短期盈利关键。当肉牛产业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竞争”,唯有聚焦品种改良与成本管控,才能在周期波动中构筑核心竞争力。毕竟,在牛肉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优质优价永远是市场的终极法则。(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卓创资讯、乐淘牛交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