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鸡蛋价格核心数据速览
2025 年 9 月 22 日,全国鸡蛋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出复杂性,整体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稳定性与区域分化特征并存。
依据当日价格监测数据,全国鸡蛋主流出场价集中于 3.5 - 3.8 元 / 斤区间。与前期相比,价格环比持平,但各地区价格表现存在差异。在华北和华东等主产区,鸡蛋价格稳中有调。北京地区主流参考价为 164 元 / 44 斤,经换算每斤约 3.73 元,石门、新发地、回龙观等主流批发市场价格保持一致,无明显波动;大洋路主流批发价在 164 - 165 元之间,依鸡蛋品质定价,当日到货 5 台车,成交灵活,走货正常。上海褐壳鸡蛋价格稳定,浦东和浦西接货价均为 108 元 / 27.5 斤,折合每斤约 3.93 元,龙龙市场价格稍高,为 109 元,市场货源正常,走货顺畅。山东菏泽地区褐壳大蛋到户价在 107 - 108 元 / 30 斤,折合 3.57 - 3.6 元 / 斤,以质定价,中码、小车运输的鸡蛋价格稍偏高,成交灵活,走货正常;河南周口大蛋价格在 3.6 - 3.65 元 / 斤,呈微幅震荡态势。
然而,华南地区成为价格洼地,鸡蛋价格跌至 3.5 - 3.6 元 / 斤,创下近两个月价格低位。这种区域价格差异,反映出鸡蛋市场供需关系在不同地区的独特表现。从行业整体来看,今年鸡蛋市场呈现 “旺季不旺” 现象。虽中秋备货进入尾声阶段,但市场日均成交量环比下降 5%。这一现象与往年中秋前夕鸡蛋市场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令众多从业者和消费者感到意外。
成本方面,豆粕价格维持在 4100 元 / 吨的高位。豆粕作为蛋鸡养殖的重要饲料原料,其高价致使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不过,随着鸡蛋价格相对稳定,养殖端亏损面有所收窄,目前已降至 12%。这对于养殖户而言,虽仍面临一定经营压力,但相较于之前亏损情况,已有些许缓解 。
二、区域价格走势:三大板块演绎不同逻辑
(一)华北 “稳定锚”:供需双强支撑价格韧性
在华北地区,北京和河北堪称鸡蛋价格的 “稳定锚”,展现出较强的价格韧性。北京主流批发价 164 元 / 44 斤,此价格已连续 3 日保持不变,在石门、新发地市场,每日到货量稳定在 5 - 6 台车,且走货顺畅,市场交易秩序井然。河北沧州鸡蛋价格为 144 元 / 40 斤,换算后每斤价格为 3.6 元;秦皇岛价格是 155 元 / 44 斤,折合每斤约 3.52 元。
华北地区能保持价格稳定,主要得益于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合理的供需结构。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学校食堂采购量大,为鸡蛋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基础需求。此外,月饼厂虽收尾订单量有所减少,但仍对鸡蛋价格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供应方面,本地存栏量较 8 月下降 8%,使得市场供应偏紧。据了解,当地养殖端 45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 15%,淘汰节奏平稳,既保证当前鸡蛋供应,又不会因大量淘汰老鸡导致短期内供应过剩。在此供需关系下,短期价格波动区间收窄至 0.05 元 / 斤,为市场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华东 “震荡带”:产能调整引发价格分化
华东地区呈现 “震荡带” 特征,以山东和江苏为代表,价格出现明显分化。山东菏泽曹县、单县的褐壳大蛋价格在 107 - 108 元 / 30 斤,价格稳中有落。这主要是因为中秋备货结束后,下游贸易商变得谨慎,补库意愿不高。同时,冷库蛋出库量增加 10%,对现货市场形成一定压制。原本热闹的交易市场,如今多了几分谨慎氛围,贸易商在采购时更加精打细算,力求避免库存积压。
而江苏泰州、海安的鸡蛋价格为 159 元 / 44 斤,折合每斤 3.61 元,价格止跌回稳。这得益于本地蛋品加工企业的提前备货。以盐城速冻食品厂为代表的企业,为迎接国庆假期市场需求,日均收购量增加 12%。这些企业的积极采购,为当地鸡蛋市场注入活力,使得价格得以稳定。不过,山东泗水、汶上地区出现 0.02 元 / 斤的小幅下跌,反映出中小散户集中出栏导致短期供应过剩问题。在存栏结构中,400 - 450 日龄中龄鸡占比达 65%,养殖端面临 “去老留新” 的周期抉择。若继续保留中龄鸡,可能面临后期产能过剩风险;若淘汰中龄鸡,又担心错过未来可能的价格上涨机会,这让养殖户陷入两难境地。
(三)华南 “低价区”:消费疲软叠加供应过剩
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成为全国鸡蛋价格的 “低价区”,价格跌至 3.5 - 3.6 元 / 斤,较华北地区低 0.2 元 / 斤,创下 7 月以来的次低价格。高温天气成为抑制鲜蛋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农贸市场,走货量下降 8%。消费者在炎热天气下,对鸡蛋购买欲望降低,转而选择一些更清凉解暑的食品。同时,替代品如鸭蛋、鹌鹑蛋等也分流部分市场需求,使得鸡蛋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
供应方面,本地 450 日龄以下年轻鸡占比达 70%,养殖户寄希望于 “延迟淘汰赌旺季”,期望在未来市场旺季获得更高收益。然而,屠宰场以 “蛋重低于 55g / 枚” 为由压价,使得养殖户实际成交价格多低于报价 0.1 元 / 斤。此外,广东湛江、茂名等地受台风外围影响,物流成本增加 0.03 元 / 斤,但由于终端市场接受度低,这部分成本难以传导到价格中,形成 “成本高、售价低” 的夹板困境。养殖户不仅要面对市场价格低迷,还要承受物流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经营状况愈发艰难 。
三、供需基本面:成本支撑与旺季红利的角力
(一)供应端:产能去化进入 “快车道”
供应端方面,当前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为 12.9 亿只,与 6 月高点相比,下降 4.7%。这一变化背后,是上半年蛋鸡养殖亏损带来的连锁反应。由于持续亏损,养殖户不得不做出艰难决策,450 日龄以上老鸡淘汰量增加 22%。在山东、河南等养殖大省,周度淘汰量更是超过 200 万只,老鸡纷纷告别养殖场,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与此同时,7 - 8 月鸡苗补栏量环比下降 15%。养殖户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变得更加谨慎,减少鸡苗补栏数量。这一决策直接导致 9 月新增开产鸡群同比减少 10%。市场出现 “老鸡快出、新鸡断档” 的阶段性缺口,这种供应结构变化,对鸡蛋价格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安徽地区散户存栏下降 18%。在市场压力下,小规模养殖户难以承受成本和市场风险,纷纷减少养殖数量,甚至退出养殖行业。然而,规模化养殖场存栏增加 5%。这些规模化养殖场凭借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将豆粕用量降低 3%,成功对冲部分成本压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行业集中度也因此提升至 45%,规模化养殖场在市场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
(二)需求端:短期疲弱与长期利好交织
需求端呈现短期疲弱与长期利好交织的复杂局面。中秋前最后一周,食品加工企业采购量下降 15%。月饼厂订单逐渐进入收尾阶段,对鸡蛋需求随之减少。不过,学校开学带来刚需增量。全国 2.9 亿学生重返校园,北京、上海等城市高校食堂日均采购量增加 8%。这些学校食堂的稳定采购,为鸡蛋市场注入稳定的需求力量。
从长期来看,国庆旅游旺季临近将拉动餐饮消费。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餐饮需求增加,鸡蛋作为高蛋白食材,其刚需属性将更加凸显。此外,秋冬季节是人们进行滋补的时期,鸡蛋作为营养丰富的食材,也将迎来更多消费需求。然而,猪肉价格目前处于 13.85 元 / 公斤的低位运行状态,这对鸡蛋的家庭消费产生一定分流作用。在终端市场,出现 “机构采购稳、家庭购买弱” 的分化特征。机构采购由于其稳定性和计划性,对鸡蛋价格支撑作用较为明显;而家庭购买则受到猪肉等替代品价格影响,表现相对疲软 。
(三)成本面:豆粕高位筑牢价格底部
成本方面,饲料原料持续在高位震荡。豆粕现货价格为 3012 元 / 吨,玉米价格为 2287 元 / 吨。这些原料价格的高位运行,使得单斤鸡蛋的饲料成本达到 3.2 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 18%。山东某百万羽养殖场数据显示,当前养殖利润为 0.12 元 / 枚,换算成斤约为 0.6 元 / 斤。然而,这种利润空间较为脆弱,如果豆粕价格突破 4200 元 / 吨,利润将迅速回吐至盈亏平衡线。
在成本刚性支撑下,养殖端惜售情绪升温。河南、河北地区 “停售观望” 的中小散户占比达到 20%。这些养殖户期望通过减少销售,等待价格上涨,以获取更高利润。这种惜售行为在短期内对鸡蛋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力,使得市场上鸡蛋供应量减少,价格得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
四、后市展望:震荡筑底后或迎阶段性反弹
(一)短期走势:中秋后进入 “供需平淡期”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鸡蛋市场走势充满不确定性。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阶段,随着中秋节日备货结束,鸡蛋市场将进入相对平淡时期。此时期内,市场需求将明显减少,价格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下探。预计鸡蛋价格将在 3.5 - 3.7 元 / 斤区间波动,华南、西南等低价区价格可能触及 3.4 元 / 斤。这主要是因为节日过后,市场对鸡蛋需求急剧下降,消费者购买热情也会随之降低。
不过,一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价格下跌空间。淘汰鸡加速出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预计周度淘汰量将增加 10%。随着大量淘汰鸡进入市场,鲜蛋供应将会相应减少,这将对鸡蛋价格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此外,饲料企业节前补库也将增加对鸡蛋的需求,进一步稳定市场价格。在华北、华东等地区,主流价格有望守住 3.6 元 / 斤的成本线。养殖户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也会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自身利益,他们会根据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存栏量,避免过度压栏,从而维持市场供需平衡 。
(二)中期机会:国庆后消费回暖催生反弹
从 10 月中旬开始,随着气温逐渐转凉,家庭烹饪需求将逐步回升。人们在秋冬季节更倾向于在家中烹饪美食,鸡蛋作为常见食材,其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此外,商超为迎接国庆促销活动,也会提前进行备货,这将进一步拉动鸡蛋的需求。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鸡蛋价格有望出现反弹,预计反弹幅度在 0.1 - 0.2 元 / 斤。
如果淘汰鸡存栏占比降至 12% 以下(当前为 15%),且鸡苗补栏持续低迷,那么 11 月后鸡蛋价格有望突破 3.8 元 / 斤,创下近四个月以来的新高。这是因为淘汰鸡存栏占比下降意味着市场上鸡蛋供应量将进一步减少,而鸡苗补栏持续低迷则预示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鸡蛋产量有限。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供应的减少将推动价格上涨。一些大型养殖场已经开始调整养殖策略,他们会根据市场预期合理安排鸡苗补栏和淘汰鸡出栏时间,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
(三)从业者策略建议
对于不同市场参与者,需根据市场走势制定相应策略。
养殖户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应逢高出售 500 日龄以上的老鸡,避免过度压栏。春节前往往是鸡蛋市场的供应高峰期,若养殖户此时集中出栏,可能面临价格下跌风险。因此,提前出售老鸡可锁定收益,降低市场风险。此外,养殖户还可利用期货工具锁定豆粕采购成本。豆粕价格波动对养殖成本影响较大,通过期货市场,养殖户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价格风险,确保养殖利润的稳定性。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已开始关注期货市场,他们会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进行操作,取得较好效果 。
贸易商则需关注华北 - 华南地区 0.3 元 / 斤以上的价差机会,积极开展跨区调运。不同地区鸡蛋价格存在差异,贸易商可利用这种价差进行套利。调运过程中,贸易商应优先采购 45 - 50 斤 / 箱的标准重量蛋,这样可有效规避轻蛋折价风险。轻蛋在市场上价格往往较低,采购标准重量蛋可提高贸易商利润空间。贸易商还需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
消费者在短期内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粉壳蛋。粉壳蛋价格通常较褐壳蛋低 0.1 元 / 斤,在价格波动的市场环境下,选择粉壳蛋可节省一定开支。到 10 月以后,消费者可逢低储备鲜蛋,以应对可能的季节性涨价。秋冬季节是鸡蛋价格上涨的高峰期,提前储备鲜蛋可避免在价格上涨时增加生活成本。消费者购买鸡蛋时,也需关注鸡蛋品质,选择新鲜、安全的鸡蛋 。
结语:在分化中把握周期节奏
9 月 22 日的鸡蛋市场,既是中秋旺季的 “收官之战”,也是产能调整的 “关键节点”。华北的稳定、华东的震荡、华南的低迷,本质是供需错配与成本传导的区域映射。对于从业者,需看清 “存栏去化加速 + 成本支撑强劲” 的中期逻辑,避免被短期波动干扰;对于消费者,可根据区域价格差异灵活采购,在 “菜篮子” 的细微波动中找到性价比最优解。蛋价的周期轮动从未停止,唯有把握供需密码,才能在震荡行情中稳占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