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羊肉批发价微幅上扬,区域市场冷热不均
(一)均价微涨终结连跌,旺季特征初显
9 月 24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平均价格为 61.63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上升 0.1%,结束连续 3 日小幅回调。尽管涨幅较为微弱,但在中秋、国庆等传统消费旺季的关键节点,价格止跌回升,释放出积极信号。从品种来看,带骨羊肉均价 58.2 元 / 公斤,去骨羊肉 65.8 元 / 公斤,去骨羊肉因契合节日礼盒及餐饮加工需求,溢价率达 13%。
(二)区域价差扩大至 40%,南北市场分化显著
北方主产区呈现 “稳中有调” 态势:河北石家庄白条羊肉价格为 65 元 / 公斤、内蒙古呼和浩特为 60 元 / 公斤,与上周持平;山东菏泽因屠宰企业库存高企,采取低价促销策略,价格降至 56 元 / 公斤。南方销区受活羊消费惯性拉动,广东佛山价格为 74.4 元 / 公斤、浙江杭州为 72 元 / 公斤,较北方溢价超 20%,上海农产品中心优质滩羊肉价格更是达到 80 元 / 公斤,南北价差创年内新高。
二、三大因素支撑价格止跌,供需格局悄然生变
(一)需求端:节日备货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
中秋佳节历来是羊肉消费高峰期,今年亦是如此。节前两周,食品加工厂纷纷加大羊肉采购量,其中预制菜企业采购量环比增长 15%。这些企业采购的羊肉主要用于制作羊肉卷、羊排等节日礼盒,以满足消费者中秋期间走亲访友需求。
在商超渠道,冷鲜羊肉销量呈现明显增长态势,每周增长 8%。其中,300 克小包装产品增速高达 20%,充分反映家庭端 “精致化” 消费趋势。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高品质、小分量食品,小包装羊肉恰好满足这一需求。
南方地区素有 “秋补” 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活羊消费。在广东、福建等地,羊肉火锅门店订单量增长 12%。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消费者更倾向于在餐桌上享用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既能滋补身体,又能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终端需求短期回暖。
(二)供应端:产能去化与进口收缩形成支撑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 年全国能繁母羊存栏量较 2024 年减少 12%,意味着肉羊繁殖基础有所削弱。7-8 月高温天气对肉羊养殖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羔羊成活率下降 5% 。一系列因素致使 40 公斤以上育肥羊出栏量同比减少 8%,市场上羊肉供应量相应减少。
在进口方面,受新西兰、澳大利亚羊毛产业优先政策影响,1-8 月羊肉进口量为 25.5 万吨,同比减少 15.5%。且进口羊肉到岸价较国内批发价高 10%,使得进口羊肉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进口替代效应减弱。在此情况下,本土羊肉供应权重提升至 90%,成为市场供应主力军。
(三)成本端:饲料高位筑牢价格底部
当前,玉米价格为 2.5 元 / 公斤,豆粕价格为 3.3 元 / 公斤,育肥羊日均饲料成本达到 12 元,较 2023 年上涨 15%。以 60 公斤育肥羊测算,出栏成本高达 62 元 / 公斤,与当前羊肉均价基本持平。
山东某规模化牧场表示,50 公斤以下小羊养殖成本已超过 60 元 / 公斤。面对如此高成本,养殖户惜售情绪升温,30% 的场户选择将羊压栏至春节前,无疑间接减少市场上羊肉流通量。成本上升和养殖户压栏行为,共同支撑羊肉价格在当前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三、区域市场特写:消费习惯与产业基础决定价格弹性
(一)北方主产区:低价跑量,冻品库存承压
在北方主产区,如河北、山东等地,平价白条羊是市场主流产品,价格相对亲民,60 元 / 公斤以下产品占比高达 70%。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是肉羊主要养殖区域,养殖规模较大,供应相对充足,因此价格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满足大众对羊肉的日常消费需求。
然而,屠宰企业面临较大库存压力,库容率普遍超过 75%。这是由于前期养殖规模扩大,导致羊肉供应量增加,但市场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使得屠宰企业库存不断积压。为缓解库存压力,企业不得不降低分割品出厂价,羊杂、羊骨等分割品出厂价仅为 30 - 40 元 / 公斤,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利润空间被压缩至 5%。
为应对这一困境,部分企业积极拓展电商渠道,推出 “羊肉礼盒预售” 活动。通过提前锁定订单,企业可根据订单量进行生产和采购,有效减少库存积压。河北一家屠宰企业表示,今年羊肉礼盒预售量较去年增长 2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库存压力,也为企业带来新的销售增长点。
(二)南方销区:优质优价,地方品种溢价突出南方销区羊肉市场呈现优质优价特点,地方品种羊肉具有较高溢价。在广东、广西等地,依托雷州山羊、马山黑山羊等地方品种,65 元 / 公斤以上的中高端羊肉占比达 40%。这些地方品种羊肉肉质鲜美、口感独特,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因此价格相对较高。
在佛山中南市场,200 公斤以上的大规格山羊批发价高达 78 元 / 公斤,较白羽肉羊溢价 50%。原因在于大规格山羊生长周期较长,养殖成本较高,且其肉质更加紧实、鲜美,符合当地消费者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
在江苏、浙江等地,露营经济的兴起对羊肉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羊排、羊腿等烧烤食材销量每周增长 15%,主要是因为露营时人们喜欢进行烧烤活动,羊排、羊腿等烧烤食材成为热门选择。需求增加推动单品价格上涨 2 - 3 元 / 公斤,商家也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长期看产能调整
(一)短期(1-2 周):节日效应透支或现回调
预计国庆后,随着终端备货结束,羊肉均价或小幅回落至 61-61.5 元 / 公斤。北方产区因冻品库存高企(当前库容率 75%),低价促销仍将持续;南方销区优质羊肉需求惯性支撑价格,65-70 元 / 公斤区间或成常态。
(二)中长期(10 月后):产能去化与消费旺季共振
若 10 月能繁母羊补栏率提升 5% 以上,叠加冬季火锅消费旺季(预计拉动需求增长 8%),活羊价格有望在 11 月反弹至 63-65 元 / 公斤;若养殖户因亏损持续去化产能,2026 年春季羔羊供应缺口扩大,价格或突破 70 元 / 公斤,创 2023 年以来新高。
(三)从业者策略建议
养殖户:北方养殖户应逢高出栏 50-60 公斤适重羊,南方养殖户应加大优质品种(如萨福克、杜泊羊)补栏,错峰供应元旦、春节市场;经销商:关注南北价差扩大机会(当前超 10 元 / 公斤),开展跨区域调运,同时布局小规格分割品以应对餐饮刚需;消费者:短期可选择北方平价羊肉(56-60 元 / 公斤)用于家庭烹饪,中长期关注南方优质冷鲜羊促销节点(如双 11、冬至)。
结语
当前羊肉市场的 “微涨” 本质是旺季需求与供应收缩的短暂平衡,背后折射出产业深层矛盾 —— 产能去化缓慢与消费升级加速的错配。对于养殖户而言,优化存栏结构、提升品种质量是破局关键;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分化期正是按需选择的黄金窗口。随着国庆消费旺季到来,羊肉价格能否摆脱 “旺季不旺” 魔咒?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