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 月上半月国内外猪肉价格走势分化
(一)进口猪肉及副产品价格短期暴涨
2025 年 9 月 5 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初步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在中国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此公告犹如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直接引发进口猪肉及副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仅数日后,即 9 月 8 - 9 日,进口肋排、猪头、猪脚等产品价格急剧上扬。其中,来自欧盟的肋排表现尤为突出。因其在国内餐饮市场深受青睐,下游客户积极拿货。进口商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变化,顺势抬高价格。进口肋排均价从月初的 32050 元 / 吨涨至 35650 元 / 吨,累计上涨 3500 元 / 吨。原产于欧盟的肋排单日涨幅最高达 4000 元 / 吨,高价涨至 37000 - 38000 元 / 吨,部分时段甚至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
与此同时,进口猪头及猪脚价格受此带动亦出现上涨。进口带耳去舌猪头成交均价由 11100 元 / 吨涨至 11450 元 / 吨,进口长切猪脚成交均价由 22650 元 / 吨涨至 24400 元 / 吨。不过,月中旬下游客户拿货积极性逐渐减弱,价格出现一定程度回调。
(二)国产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白条肉创年内新低
与进口猪肉价格暴涨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国产猪肉市场呈现低迷态势。当前,国产猪肉供应充足,然而开学季备货、中元节备货相继结束后,终端需求迅速回归疲软,导致鲜品猪肉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不断创下年内新低。
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 16 日,国内膘厚为 2.5 - 3.5cm 的瘦肉型白条猪肉成交均价为 16.82 元 / 公斤,年内首度跌破 “十七元” 大关,较月初下降 5.3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33.29%,这一价格走势引发众多从业者担忧。
在鲜品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国产冻品猪肉市场也未能幸免。由于鲜冻价差逐渐收窄,且业内对后市价格看涨预期普遍不足,下游经销商及食品厂等采购群体对国产冻品采购意向薄弱。部分屠宰企业为清理库存,有低价处理大日期冻货的意向。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国产冻品猪肉价格并未跟随进口产品上涨。截至 9 月 16 日,国产冻品二号肉成交均价为 19.13 元 / 公斤,国产冻品四号肉成交均价为 19.34 元 / 公斤,而整个 9 月上半月,进口冻猪肉价格几无调整,市场分化态势愈发显著。
二、价格分化的核心原因剖析
(一)政策驱动进口成本上升,短期供需失衡
欧盟反倾销措施对进口猪肉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犹如投入市场湖面的重磅炸弹。该措施实施后,进口商需缴纳保证金,致使进口成本大幅增加。以欧盟主要出口企业为例,西班牙里泰拉肉类公司保证金比率为 15.6%,丹麦皇冠公司为 31.3%,未配合调查的公司更是高达 62.4%。高额保证金使进口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应对成本增加,进口商产生惜售情绪,试图通过抬高现货价格弥补未来成本增加带来的损失。欧盟作为中国重要的猪肉进口来源地,其产品在国内猪副产品市场占据较高份额。反倾销措施影响下,短期内部分产品供应紧张,市场供不应求,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原本价格相对稳定的进口猪肉市场,瞬间风云变幻,令市场参与者始料未及。
(二)国产猪肉供应过剩,需求疲软压制价格
国内生猪产能目前处于相对高位,据推算,2025 年四季度适重猪源增多。尽管三季度养殖端为减少亏损积极降重出栏,但整体供应仍较为充裕。市场上猪肉供应量远超需求量,使猪肉价格面临巨大下行压力。
终端消费方面,除短期节日备货期间需求有所增加外,日常生活中需求较为平淡。居民猪肉消费意愿未明显提升,这或与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观念转变有关。如今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和多样化,对猪肉依赖程度降低。同时,替代蛋白如禽肉、水产等价格低位运行,以其价格优势和丰富营养吸引众多消费者,进一步分流猪肉需求。
此外,屠宰企业冻品库存压力较大。为加速去库存、回笼资金,屠宰企业采取低价销售鲜品猪肉策略,导致白条肉价格持续承压,在市场上一降再降,令养殖户和相关从业者忧心忡忡。
(三)市场预期差异导致操作分化
进口商基于反倾销政策对后续进口成本的担忧,短期内采取惜售抬价策略。他们期望通过提高现货价格弥补未来可能增加的成本风险,犹如暴风雨来临前储备物资。
然而,国产猪肉市场参与者对后市看涨预期不足。下游经销商和食品厂采购时格外谨慎,屠宰企业为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不得不低价抛售鲜品和冻品。在此过程中,市场逐渐形成 “供应过剩 - 价格下跌 - 预期悲观 - 抛售加剧” 的负向循环,如同陷入泥潭者越挣扎陷得越深,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前景愈发黯淡。
三、四季度国内外猪肉价格走势展望
(一)国产猪肉:低位小涨,幅度有限
从当前情况展望未来,短期内,9 月下半月国产猪肉市场供应状况仍不容乐观,充裕的供应使价格持续在偏低水平徘徊。但月底中秋、国庆双节的到来,有望提振终端需求。节日期间消费者对猪肉采购热情通常提高,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走亲访友,猪肉都是餐桌上的常见食材,这将为白条猪肉价格带来低位反弹契机。然而,由于前期供应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彻底扭转,反弹幅度十分有限。据预测,9 月均价或环比小跌,跌幅预计在 2% 以内。
国产冻品猪肉方面,短期内销售情况难有明显好转。屠宰企业为维持运营,稳价走量成为大概率选择,预计到月底价格或维持平稳。从长期看,进入四季度,国内适重猪源增多,又正值猪肉消费旺季,按常理鲜品猪肉市场应呈现供应和需求双增长态势。但三季度上游养殖端的积极降重出栏给四季度市场带来变数。因三季度提前出栏,导致四季度大猪供应偏少,上游养殖端为追求更高利润,或采取压栏增重策略,这无疑会增加屠宰企业低价收购难度,使白条猪肉供应或较预期减少。
综合多方面因素,卓创资讯预计 2025 年四季度国内鲜品猪肉价格或低位小涨,但幅度有限,累计涨幅或在 5% 以内,且高点难以突破 “十八元” 大关。由于鲜品猪肉价格涨幅较小,对国产冻猪肉支撑力度有限,四季度屠宰企业为减轻库存压力,积极去库存将成为常态,预计多数情况下国产冻猪肉价格或波动不大。
(二)进口猪肉:优势削弱,或呈缓跌走势
从数据来看,2025 年 1 - 7 月,猪肉进口量为 62.64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 4.11%;猪副产品进口量为 71.92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 2.85%,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进口产品整体供应充裕。然而,在年内进口产品普遍走货不畅的情况下,当下猪肉港口库存量偏大,对市场形成潜在压力。
进口商对后市多持看空预期,为加速出货、减少库存积压损失,四季度或存降价走量操作。尽管反倾销措施短期内推高进口产品价格,但从长期看,随着国内猪肉供应稳定和进口替代效应增强,进口猪肉价格优势逐渐削弱。曾经进口猪肉凭借价格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如今市场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总体来看,预计四季度进口猪肉价格仍或维持缓跌状态,累计跌幅或在 5% - 10%。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进口猪肉市场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走势值得持续关注。
结语
2025 年 9 月上半月的猪肉市场,受欧盟反倾销事件影响,呈现进口产品短期暴涨与国产猪肉持续低迷的分化格局。政策驱动、供需差异和市场预期共同塑造了当前市场态势。展望四季度,国产猪肉在消费旺季和供应结构调整支撑下,有望迎来低位小涨,但幅度有限;进口猪肉因供应充裕和价格优势减弱,面临缓跌压力。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供需变化和消费复苏情况,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