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行情:全国白条鸡均价跌破 18 元 / 公斤,中秋旺季意外 “爆冷”
(一)价格速报:1.9% 跌幅创近 30 日最大单日跌幅
2025 年 9 月 25 日下午两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布数据显示,白条鸡平均价格大幅下跌至 17.61 元 / 公斤,较昨日下降 1.9%。该跌幅在近 30 日内最为显著,与 8 月同期相比,价格跌幅达 12.3%,打破了传统 “金九” 旺季的价格预期。
从地域角度分析,各地价格呈现明显差异。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鸡价格为 13.8 元 / 公斤,天津何庄子市场价格更低,仅为 9.6 元 / 公斤;而南方地区,重庆双福市场价格高达 32 元 / 公斤,广西新柳邕市场为 25.5 元 / 公斤。南北价差达到 22.4 元 / 公斤,区域价格分化严重。
(二)历史对比:旺季不旺成主基调
与往年同期对比,本年度白条鸡市场表现低迷。2024 年同期价格显著高于当前,同比跌幅达 15.7%;相较于 2023 年同期的 21.2 元 / 公斤,亦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过去 30 天内,白条鸡价格在 17.61 - 19.8 元 / 公斤区间波动,与 7 月相比,波动区间收缩 23%。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成交量下降 18%。传统 “金九” 旺季期间,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不足,旺季不旺成为市场主要特征。
二、深度解析:三大 “寒流” 速冻白条鸡市场
(一)供应端:产能过剩压力集中释放
供应端方面,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截至 8 月底,祖代种鸡存栏量达 420 万套,同比增长 12%;父母代种鸡存栏 1.38 亿套,同比增长 8%。白羽肉鸡上半年出栏量达 38 亿只,同比增长 6%;黄羽肉鸡存栏量超过 12 亿只。市场供应远超需求,供大于求矛盾尖锐。
库存问题同样严峻。山东、河南等主产区冻品库存周转天数达 18 天,高于正常水平的 12 天。库存积压促使屠宰企业降价促销,1.2 - 1.5 公斤规格的小规格白条鸡批发价跌破 15 元 / 公斤,较成本线低 10%。企业为降低损失不断压低价格,导致市场价格持续下行,陷入恶性循环。
(二)需求端:消费疲软叠加替代效应
需求端形势不容乐观。受假期分散等因素影响,中秋假期期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15%,团膳、快餐订单量减少 22%。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品牌促销力度达 30%,仍未能阻止市场均价下滑。
同期生猪均价为 13.26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25%,价格优势显著,对白条鸡消费市场造成明显分流。家庭采购中,白条鸡采购量下降 18%;农贸市场白条鸡交易量减少 25%,猪肉的替代效应加剧了白条鸡市场困境。
(三)成本端:饲料降价难抵售价暴跌
成本端,玉米价格为 2350 元 / 吨,环比下降 3%;豆粕价格 3100 元 / 吨,环比下降 5%,养殖成本下降约 2%。但白条鸡售价跌幅达 12%,成本下降幅度无法弥补售价暴跌带来的损失。
自繁自养模式下,每公斤白条鸡亏损 0.8 元,规模场亏损面超过 60%。中小散户为减少损失加速出栏,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量,推动价格加速下跌,市场陷入死循环。
三、区域特写:南北市场 “冰火两重天”
(一)北方主产区:低价抛售成常态
北方主产区如河北、山东等地面临严重冻品积压问题。以河北邯郸金凤市场为例,1.5 公斤以下白条鸡均价为 14 - 16 元 / 公斤,较成本线低 15%,养殖户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
市场内交易以低价出货为主,单日成交量超 200 吨。45 日龄以下肉鸡提前出栏比例达 30%,养殖户为减少损失急于抛售。但这导致市场供应量进一步增加,价格持续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二)南方销区:活禽溢价支撑局部抗跌
南方销区如广东、四川等地,因消费者对活禽的偏好,市场行情与北方差异明显。在广东,用于制作白切鸡、盐焗鸡的 2 公斤以上优质白条鸡价格较高,达 25 - 32 元 / 公斤。
重庆双福市场因本地黄羽鸡稀缺,价格较北方高出 81%。然而,高价并未带来销量大幅增长,仅增长 5%。高端消费群体有限,难以有效带动整体市场热度,市场交易相对平稳,未能显著提升市场活力。
四、后市展望:短期承压,中长期或现修复契机
(一)短期(9.25-10.15):节日效应难改下行趋势
短期内(9 月 25 日至 10 月 15 日),白条鸡市场仍面临下行压力。国庆假期前终端市场的备货潮可能使价格短暂上涨至 18 - 18.5 元 / 公斤,但难以改变整体下行趋势。
10 月中旬,屠宰企业库存回补,市场供应量增加,同时生猪价格反弹,消费者对猪肉的偏好将进一步分流白条鸡需求,价格可能继续下跌,甚至下探至 17 元 / 公斤,创 2025 年新低。此阶段市场虽有短暂反弹,但整体仍呈下行态势。
(二)中长期(11 月 - 春节):产能去化催生反弹动力
中长期来看(11 月至春节),市场有望出现转机。若 10 月祖代种鸡存栏量下降 5%,养殖户补栏量减少 12%,12 月后市场供应压力将得到缓解。春节前加工企业大量备货将增加市场需求。
供需关系调整下,白条鸡价格有望回升至 19 - 20 元 / 公斤,小规格鸡因前期产能出清彻底可能率先反弹。市场将逐渐摆脱低迷状态,迎来复苏。
五、实操指南:养殖户与经销商的 “破冰” 策略
(一)养殖户:分类出栏 + 成本管控双管齐下养殖户应采取差异化出栏策略。对于 1.5 公斤以下的小鸡,应及时出栏,虽每公斤可能亏损 0.5 元,但可避免损失扩大;2 公斤以上大鸡可对接商超礼盒,实现 15% 的溢价,弥补价格下跌损失,同时避免压栏,减少饲料成本增加。
成本管控方面,可采用饲料替代策略,以高粱替代 20% 的玉米(高粱价格 2.2 元 / 公斤),并添加 5% 酒糟以降低豆粕用量。此调整可使单公斤养殖成本降低 0.6 元,有效缓解成本压力。
(二)经销商:跨区调运 + 产品深加工破局
经销商可通过跨区调运获取利润。从河北、山东等低价区以 14 元 / 公斤收购冻品白条鸡,加工成卤鸡、鸡米花等成品后销往广东、福建等地,终端价可达 25 元 / 公斤,毛利率提升 40%,实现区域价差利用与产品附加值提升。
对接预制菜渠道也是有效途径。将 1.2 - 1.5 公斤的小规格鸡切割为鸡胸肉、鸡翅根等供应给快餐企业及预制菜工厂,避免整鸡滞销,提升产品附加值 25%,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风险提示
10 月中下旬可能出现集中出栏,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农业农村部每日报价,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经销商应建立 5% 的价格波动止损机制,避免盲目囤货,防范价格波动风险。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各方需保持警惕,合理应对。9 月白条鸡价格下跌是产能周期与消费淡季叠加结果。养殖户应改变 “旺季必涨” 思维,通过规格优化和成本管控降低损失;经销商应利用区域价差和深加工挖掘机会。随着行业去产能加速,四季度可能出现阶段性投资机会,关注祖代种鸡存栏数据及终端消费回暖信号,有助于把握市场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