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方代表团完成关键审查,巴西禽肉输华进入最后倒计时
(一)全链条防疫评估收官,生物安全获国际认可
9 月 24 日,由 6 名中国官员组成的技术代表团完成对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现场审查工作。代表团实地考察了圣若泽 - 杜奥滕西乌种鸡场、帕雷西诺武肉鸡养殖场及博姆普林西皮奥出口型屠宰厂,重点对禽流感疫情后巴西禽肉生产链的卫生防疫措施进行评估。巴西农业部全程陪同,并展示了 “分区管理 + 快速检测” 体系。该体系下,疫点周边 10 公里范围内每日进行病毒监测,非疫区企业凭借 72 小时内 PCR 阴性证明即可申请出口。此机制已获得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认可,亦是欧盟 9 月恢复进口巴西鸡肉的核心依据。
(二)实验室技术交流同步推进,检测能力成解禁 “试金石”
代表团后续将前往累西腓联邦实验室(疯牛病诊断参考机构)及坎皮纳斯禽流感检测实验室,对巴西病毒基因测序、快速诊断等核心能力展开评估。值得关注的是,南里奥格兰德州作为 2025 年 5 月禽流感疫情首发地,通过 “扑杀疫群 + 区域净化” 措施,在 28 天内实现无疫区认证。其 “养殖场空气过滤系统 + 屠宰厂微生物实时监测” 模式,被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称为 “全球最严防疫标准”,为巴西禽肉对华解禁奠定了技术信任基础。
二、外交部释放积极信号:中巴经贸合作再添新动能
(一)外交层面肯定合作,解禁进程进入 “读秒阶段”
在 9 月 23 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针对 “中方是否恢复巴西鸡肉进口” 问题回应称,中巴作为彼此重要贸易伙伴,在检验检疫领域保持着密切合作与良好沟通。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官方首次明确释放解禁的积极信号。虽未公布具体时间表,但结合欧盟 6 月解禁、美国 8 月进口量激增 149% 的国际先例,业内普遍预期中国可能在 10 月中下旬完成风险评估,重启 2024 年 35.34 万吨的年度进口规模。
(二)巴西农业部长:中国市场是 “战略级合作伙伴”
据观察者网报道,巴西农业部长法瓦罗在金砖峰会期间透露,中国正在快速研究解除禽肉进口限制,总统卢拉与李强总理会谈时特别提及此事。2024 年巴西对华鸡肉出口占其全球份额 18%,疫情导致 2025 年上半年缺口达 15 万吨。若解禁成功,四季度出口量有望追回 10 万吨,直接缓解巴西国内 20% 的过剩产能。
三、鸡产品价格提前 “暴动”:单品一日涨 300 元 / 吨,市场预期持续升温(一)分割鸡副冻品领涨,投机与刚需共振推高报价国内市场已率先作出反应。9 月 25 日,棒腿、爪类、翅根等巴西传统优势单品价格单日上涨 100 - 300 元 / 吨,小规格棒腿、鸡胗等稀缺品涨幅达 300 元 / 吨,创下 7 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山东某冻品贸易商表示,市场传闻巴西 11 月可能恢复出口,下游加工厂提前备货,叠加当前国产爪类库存同比下降 25%,投机性采购集中释放。
(二)供需错配加剧短期波动,需警惕 “政策市” 风险尽管当前市场交投仍以刚需为主,但期货盘面已出现异动。大连商品交易所鸡蛋主力合约 2511 合约上涨 1.2%,反映出资金对蛋白原料供应偏紧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巴西若恢复出口,其冻鸡爪到岸价约 12 元 / 公斤,较国产货低 15%-20%,可能对国内低价区形成冲击。业内提醒,短期涨价受情绪驱动,中长期仍需关注解禁后的实际进口节奏。
四、解禁后市场推演:巴西 “巨量供应” 如何重塑全球格局?
(一)中国市场:从 “替代补充” 到 “价格锚点”
回顾 2024 年,巴西对华鸡肉出口以鸡爪(占比 60%)、鸡翅(25%)等副产品为主。凭借规模化养殖与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其到岸价较美国同类产品低 12%,直接拉低国内冻品市场价格中枢 5%-8%,成为国内餐饮供应链(尤其是卤味、快餐行业)重要的成本 “稳定器”。若 2025 年如期恢复进口,预计每月将新增 3 - 5 万吨供应,有望平抑当前 3.8 元 / 斤的红蛋价格,缓解国内蛋白原料通胀压力。不过,这也可能对山东、河南等传统产区的中小养殖户造成冲击,促使其提升养殖效率、优化产品结构。
(二)全球贸易再平衡:巴西有望夺回 “出口第一” 宝座
受禽流感影响,巴西 2025 年上半年鸡肉出口量同比下降 18%,被美国短暂超越。但随着欧盟 6 月解禁、中国审查接近尾声,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预测全年出口量可达 450 万吨,重夺全球 30% 的市场份额。更值得关注的是,巴西正加速出口结构升级,对欧盟出口鸡胸肉占比提升至 40%(单价较副产品高 25%),对华高端分割品(如去骨鸡柳)报价已获 3 家预制菜企业试订单,标志着全球禽肉贸易正从 “价格战” 迈向 “品质博弈” 新阶段。
结语:解禁只是起点,产业链重构正在发生
从中方严格的防疫审查,到市场敏感的价格波动,巴西禽肉解禁背后是一场全球蛋白供应链的深度重塑。对中国而言,解禁不仅意味着贸易伙伴的回归,更是优化进口结构、平抑国内价格的战略选择;对巴西而言,这是从 “疫情冲击” 到 “标准输出” 的关键转折。当技术审查进入尾声,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 “国产保护” 与 “全球供应” 之间寻求平衡,这或许才是此次事件留给行业最具深远意义的启示。(数据支持:巴西动物蛋白协会、中国海关总署、外交部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