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鸡蛋价格周度走势:旺季收尾呈疲态,区域分化加剧
(一)主产区均价环比下降,华北华南领跌
9 月 30 日,全国鸡蛋主产区均价为 7.21 元 / 公斤,较周初下降 0.32 元 / 公斤 ,结束此前连续两周的反弹态势。山东地区均价 7.14 元 / 公斤,较中秋前高点下跌 4.8%,济南、菏泽等地散户出货量增加 15%,致使市场阶段性供过于求。随着养殖户出货积极性提高,市场上鸡蛋供应量短期内大幅增长,而需求端并未同步上升,使得鸡蛋价格面临下行压力。河北均价 6.60 元 / 公斤,创下 9 月次低价格,石家庄、唐山老鸡淘汰延迟,在产蛋鸡存栏量环比增长 2%,鲜蛋供应持续过剩。老鸡延迟淘汰,意味着产蛋量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华南地区广东均价 7.47 元 / 公斤,周环比下跌 2.7%,受台风天气影响,终端农贸市场走货量下降 20%,贸易商压价收购现象普遍。台风天气不仅影响居民外出采购,也给鸡蛋的运输和储存带来困难,需求下降的同时,贸易商为降低风险,纷纷压价收购。
(二)销区价格涨跌互现,南北价差收窄至 0.5 元 / 公斤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批发市场报价 7.20 - 7.50 元 / 公斤,与昨日持平,节日备货结束后,商超补货量减少 30%,以消化库存为主。节日过后,市场需求回归常态,商超不再大量补货,而是优先清理前期库存,对鸡蛋价格形成稳定但无上涨动力的影响。西南地区重庆、成都均价 6.80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1.5%,阴雨天气导致鲜蛋存储难度增加,养殖户被迫低价抛售。阴雨天气使得鸡蛋容易变质,养殖户为避免损失,只能降价出售。而东北三省均价 6.90 元 / 公斤保持稳定,黑龙江、吉林等地蛋商通过电商渠道拓展南方市场,缓解本地供应压力,南北价差从上周 1 元 / 公斤收窄至 0.5 元 / 公斤。电商渠道的拓展,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东北地区的鸡蛋能够更便捷地运往南方,平衡了南北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缩小了价差。
(三)全国均价创月内次低,冷库蛋集中出库施压
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数据,9 月第 4 周全国鸡蛋均价 7.35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2.1%,仅高于 9 月上旬低点。值得关注的是,河北、河南等地冷库蛋出库量周增长 25%,天津某大型蛋企库存周转天数从 15 天缩短至 10 天,低价冷库蛋(成本约 6.5 元 / 公斤)集中流向餐饮加工渠道,对鲜蛋市场形成明显压制。冷库蛋集中出库,增加了市场上鸡蛋的总供应量,且其价格相对较低,吸引了餐饮加工等对成本较为敏感的渠道采购,减少了对鲜蛋的需求,进而拉低了整体鸡蛋价格。
二、价格波动核心驱动因素解析
(一)供应端:存栏高位与产蛋率回升双重承压
当前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达 13.6 亿只,较去年同期增长 3.2%,创下近五年新高。这一数据表明鸡蛋供应的基础极为雄厚。从季节因素分析,9 月随着天气转凉,蛋鸡产蛋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产蛋率回升至 92%,使得单日产蛋量突破 15 万吨。山东、河南等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蛋鸡养殖区域,45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仍达 18%。养殖户面临淘汰鸡价格低迷的困境,目前淘汰鸡价格仅为 4.5 元 / 斤,在此情况下,养殖户为减少损失,选择延淘,导致可售鲜蛋持续过剩。而且,8 月补栏的青年鸡即将开产,按照养殖周期推算,预计 10 月存栏量将进一步攀升至 13.8 亿只。如此一来,供应压力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对鸡蛋价格形成了强有力的下行压制。
(二)需求端:节日效应消退与替代消费分流
中秋国庆双节备货结束后,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食品厂作为鸡蛋的重要需求方,其月饼、卤蛋订单量下降 60%。以广东某大型食品企业为例,其采购量从周均 2000 吨降至 800 吨,大幅减少的订单量直接影响了鸡蛋的工业需求。在家庭终端消费方面,受生猪价格反弹影响,当前生猪价格为 13.85 元 / 公斤,消费者在餐桌消费中对鸡蛋的替代比例下降至 40%,农贸市场日均交易量环比减少 12%。不过,电商平台预售订单增长 8%,这主要得益于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以及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但这一增长主要集中在高端品牌蛋,对整体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难以改变市场需求整体减弱的趋势。
(三)成本与政策:饲料高位震荡与产能调控博弈
玉米、豆粕作为蛋鸡饲料的主要原料,价格维持高位,目前玉米价格为 2.5 元 / 公斤,豆粕价格为 3.3 元 / 公斤。这使得单只蛋鸡日均成本达 0.75 元,养殖利润被压缩至 0.1 - 0.2 元 / 枚。在这种微利情况下,部分中小散户出现惜售情绪,期望等待价格回升后再出售鸡蛋。但从行业整体结构来看,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9 月全国蛋鸡养殖规模化率提升至 78%。大型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出货,它们拥有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在成本控制和市场销售方面占据优势,这无疑压制了市场看涨预期。此外,国家发改委启动储备肉投放,增加了市场上肉类的供应量,使得消费者在肉类消费上有了更多选择,间接影响了鸡蛋的替代消费需求 ,进一步加剧了鸡蛋市场的竞争。
三、后市展望与行业建议
(一)短期(10 月上旬):弱势震荡为主,关注冷库去化进度
预计鸡蛋均价将在 7.0 - 7.5 元 / 公斤区间运行,山东、河北等地或下探 7.0 元 / 公斤支撑位,主要受限高存栏与冷库蛋出库双重压力。建议养殖户趁价格反弹及时淘汰 500 日龄以上老鸡,降低存栏成本;贸易商控制进货节奏,避免囤货,优先采购新鲜度高(哈夫单位≥75)的产品。
(二)中期(10 月中下旬):供需格局或现边际改善
随着 10 月下旬气温下降,蛋鸡产蛋率将进入季节性回落期(预计降至 88%),叠加 45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降至 15% 以下,供应压力有望缓解。若生猪价格跌破 13 元 / 公斤,鸡蛋替代优势将再度凸显,或带动价格小幅反弹 0.2 - 0.3 元 / 公斤。长期需关注 11 月鸡苗补栏数据,若持续低于 4000 万羽 / 周,明年一季度存栏量或见顶回落。
(三)区域策略:差异化应对市场分化
北方产区:依托京津冀庞大消费市场,发展 “鲜蛋 + 电商” 短链流通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损耗,提升产品溢价(如河北粉蛋通过社区团购溢价 5%)。
南方销区:加强与商超、便利店的合作,推广 30 枚装、50 枚装家庭特惠装,利用低温冷链技术延长保鲜期,降低终端退货率。
加工企业:逢低收购低价鲜蛋及冷库蛋,用于蛋液、蛋黄粉加工,当前蛋白粉原料蛋收购价较鲜蛋低 10%,可有效对冲成本压力。
9 月鸡蛋市场在 “供应放量、需求退烧” 中收官,价格呈现 “旺季不旺、区域分化” 的特征。进入 10 月,市场博弈核心转向存栏结构调整与替代消费变化,建议从业者密切跟踪在产蛋鸡日龄分布、冷库蛋库存数据及生猪价格走势,灵活调整产销策略。短期虽难改震荡偏弱格局,但产能去化与消费旺季错位带来的阶段性机会仍值得关注,精细化运营与成本管控仍是行业突围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