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双节后蛋价跌跌不休,春节前行情还能“硬”起来吗?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0/8 14:37:36 关注:172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双节过后蛋价持续下行,旺季不旺态势已成定局

  (一)全国蛋价全面下探,主产区跌破 3.1 元 / 斤

  从最新市场报价情况来看,鸡蛋价格在节后迎来了新一轮下跌趋势。目前,主产区均价已降至 3.1 元 / 斤,河南、江苏部分地区更是低至 3.0 元 / 斤,南方一线城市如广州、上海的价格也降至 3.5 元 / 斤水平。与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短暂冲高至 3.8 元 / 斤的行情相比,此次价格回落速度较快、幅度较大,且尚无止跌迹象,打破了以往 “节后小幅回调” 的传统规律,这表明鸡蛋市场正经历深度调整。
  (二)消费旺季预期未达成,供需失衡矛盾显著

  在往年国庆节后至春节前这一时间段,受食品加工备货、家庭囤货等需求拉动,蛋价通常呈现稳步上扬趋势。然而,在 2025 年双节期间,鸡蛋价格仅短暂突破 3.5 元 / 斤便迅速回落,这充分暴露了市场需求的疲弱本质。据行业数据监测显示,双节期间重点批发市场鸡蛋成交量同比下降 12%,终端零售环节补货量减少 20%,这显示出消费者对高价鸡蛋的接受程度降低,且前期囤货已基本满足节日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新增利好因素刺激消费。
  二、两大关键因素压制蛋价,春节前行情面临较大压力

  (一)产能集中释放,秋冬季供应出现过剩局面

  从养殖周期角度分析,春季通常是育雏的关键时期,养殖户往往会在此时大量补栏雏鸡。2025 年 3 - 4 月,全国雏鸡补栏量同比增长 15%,这一数据较为突出。经过数月饲养,这批蛋鸡于 9 - 10 月集中开产,直接促使 10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 13.6 亿只,创下近五年最高纪录。这如同在一个原本容量有限的市场容器中,突然注入过量产品,导致市场供应严重饱和。
  除新开产蛋鸡数量大幅增加外,部分养殖场延缓老鸡淘汰这一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供应过剩压力。按照正常情况,蛋鸡在产蛋一段时间后,产蛋率会逐渐下降,此时应淘汰老鸡,为新鸡腾出空间。但众多养殖场出于春节前高价期盈利的考虑,选择让老鸡继续留在养殖场。数据显示,当前超 500 日龄的老鸡占比已达 25%。尽管这些老鸡产蛋率相比青年鸡低 10%,但其存栏基数庞大,每天仍为市场贡献超 3000 吨新增鸡蛋供应。这就如同在一个既定规模的市场结构中,不合理的存量结构导致市场供应失衡,价格难以维持高位。
  从历史规律来看,秋冬季节一般是鸡蛋价格上涨时期。随着天气转凉,蛋鸡产蛋率自然下降,市场鸡蛋供应量减少,而需求相对稳定,基于供求关系,价格会上涨。但 2025 年情况特殊,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短,蛋鸡受影响较小,产蛋率仅下降 5%,远低于往年 10% 的降幅。并且,随着养殖技术进步,规模化养殖场配备先进温控设备,保证蛋鸡在夏季也能维持稳定产能。这使得秋季鸡蛋供应不仅未减少,反而因新开产蛋鸡集中上量而显著增加,彻底打破了 “秋冬价涨” 的市场预期,扰乱了鸡蛋市场正常秩序。
  (二)养殖户集体 “赌市”,市场陷入 “囚徒困境”
  2024 年,鸡蛋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多数养殖场全年处于亏损状态。进入 2025 年后,养殖户将春节前三个月这一传统旺季视为扭转局面的关键时期,普遍采取 “延淘老鸡 + 增加存栏” 策略,期望在此期间盈利以弥补之前亏损。
  据相关调研,70% 的规模养殖场计划在 11 - 12 月减少老鸡淘汰量,期望春节前价格上涨后再淘汰以获取更多收益。50% 的中小散户甚至在这种情况下逆市补栏,认为可借此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这种集体 “赌市” 行为,本质上是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春节前行情,如同在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博弈中孤注一掷。然而,这种一致性的看涨预期导致供应集中过剩。当市场鸡蛋供应量远超需求时,价格迅速下跌,令所有养殖户猝不及防。
  这种现象背后体现了经济学中的 “合成谬误” 原理。从单个养殖户角度,为弥补亏损扩大产能看似是理性选择。但当所有养殖户都采取相同行动时,在整体市场层面却演变为非理性的供应过剩。这类似于在一个公共资源有限的系统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若缺乏整体协调,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衡和效率下降。在鸡蛋市场中,这种个体理性行为在集体层面引发了市场混乱和价格下跌。
  据专业测算,若所有养殖场能按正常节奏淘汰老鸡,春节前鸡蛋供应将减少 10%,市场鸡蛋供需可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价格有望维持在 3.5 元 / 斤的合理区间。但现实是,当前超量供应迫使市场通过价格下跌倒逼产能去化,形成 “越盼涨越跌” 的恶性循环。养殖户陷入两难境地,越试图扩大产能盈利,市场价格越低,亏损越严重。
  三、春节前蛋价难突破 “3.3 元天花板”,养殖户需理性应对

  (一)短期缺乏涨价动力,均价或维持低位震荡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双节过后直至春节,市场既无重大节日刺激消费,又逢南方腌制品加工收尾阶段,鸡蛋需求进入传统淡季。而供应端,11 - 12 月仍有大量春季补栏的蛋鸡进入产蛋期,预计存栏量将增至 14 亿只峰值,短期内供应压力难以缓解。参考历史数据,在无突发疫情或极端天气情况下,春节前鸡蛋均价大概率在 3.2 - 3.3 元 / 斤区间波动,较 2024 年同期下跌 15%,创近三年春节前价格新低。
  (二)长期产能去化启动,2026 年或迎转机
  尽管当前蛋价处于低迷状态,但已出现积极信号:部分亏损严重的中小散户开始淘汰老鸡,10 月下旬全国老鸡出栏量环比增加 20%,淘汰鸡价格跌至 5.5 元 / 斤,加速了产能去化进程。同时,饲料成本持续下行,玉米、豆粕价格较上半年下跌 8%,缓解了养殖场现金流压力,为平稳度过低价周期提供支撑。业内专家指出,若 2025 年 12 月底存栏量降至 13 亿只以下,2026 年春季蛋价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
  (三)养殖户需摒弃 “赌市” 心态,强化风险管控

  面对当前行情,养殖场应采取 “降存栏、提效率、拓渠道” 策略:及时淘汰高龄低产蛋鸡,将存栏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升防疫水平提高单产效率;积极对接商超、食品加工企业等稳定渠道,减少对批发市场的依赖。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低价期是储备鸡蛋的适宜时机,可适当购买冷藏保鲜蛋,但需注意甄别新鲜度,避免囤积过期变质产品。
  结语:蛋价波动折射产业转型之痛
  2025 年秋冬季蛋价低迷,不仅是供需失衡的短期表现,更是我国蛋鸡产业从 “散户为主” 向 “规模化、标准化” 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性困境。当 “靠天吃饭”“跟风扩产” 的传统模式难以持续,养殖户唯有接纳数据化监测、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思维,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立足。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价格下跌是民生利好,但从长远看,一个健康稳定的蛋鸡产业,才是 “菜篮子” 安全的坚实保障。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三季度蛋价飙涨 50% 后,四季度走势分析 —— 供需博弈下的价格机制探究2025/9/30 12:19:10
蛋价旺季“哑火”:3.65元/斤暂稳背后,节前下跌或只是开始2025/9/27 16:45:52
蛋价旺季“哑火”:3.65元/斤暂稳背后,3.0元/斤警报已拉响2025/9/24 8:57:08
蛋价反弹带动蛋鸡养殖扭亏为盈,这波盈利能撑多久?2025/9/19 10:49:29
旺季逆袭:9月蛋价半月暴涨17%,下旬冲高回落玄机何在?2025/9/18 9:05:32
蛋鸡养殖疯狂扩张:2026年蛋价“崩盘”预警与生存指南2025/9/11 8:47:2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