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行情速递:均价环比下行,低价区范围拓展
(一)整体走势:量增价跌为主导态势
2025 年 10 月 10 日,全国淘汰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下行趋势。当日均价为 4.37 元 / 斤 ,较前日下降 0.05 元 / 斤。与中秋前的价格高点相比,跌幅达 12%,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当前淘汰鸡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从产区分布来看,河南、河北、山东等主产区作为我国蛋鸡养殖的核心区域,淘汰鸡价格集中在 3.7 - 4.9 元 / 斤。其中,河北保定、沧州地区价格表现尤为疲弱,已降至 3.7 - 4.5 元 / 斤,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新低。山东青岛以及河北石家庄等地,出现淘汰鸡与鸡蛋价格同步下跌的情况。鸡蛋价格下跌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为减少损失,养殖户大量抛售淘汰鸡,致使市场供应增加,进一步压低淘汰鸡价格,形成 “鸡蛋价格下跌 - 淘汰鸡抛售 - 价格受压” 的负向循环。
(二)区域分化:华北领跌与西南抗跌并存
在全国淘汰鸡价格普遍下行的背景下,各区域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华北华东深度调整:在华北地区,河北成为价格下跌的重点区域,淘汰鸡均价较 9 月下降了 15%。邯郸、邢台等地由于养殖户集中出栏,短期内市场上淘汰鸡数量大幅增加,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价格较上周再次下降 0.3 元 / 斤。山东地区的滨州、德州价格相对稳定,维持在 4.6 - 4.7 元 / 斤,但青岛因屠宰场的压价策略,淘汰鸡价格降至 4.4 - 4.5 元 / 斤。屠宰场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利用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持续压低收购价格,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
东北西南相对坚挺:在东北,黑龙江、吉林地区的老鸡存栏量较低,市场供应相对偏紧,价格稳定在 4.6 - 4.9 元 / 斤。这得益于当地养殖户合理的养殖规划和市场调控,有效避免了集中出栏带来的价格冲击。在西南地区,海南三亚海棠区依托活禽消费的刚性需求,淘汰鸡均价维持在 5.1 元 / 斤,环比持平。当地独特的消费习惯保障了活禽市场需求的稳定,为淘汰鸡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 。
二、三大核心驱动因素: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共同作用
(一)鸡蛋价格暴跌引发集中淘汰
近期,鸡蛋价格的大幅下跌成为淘汰鸡市场波动的重要诱因。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全国鸡蛋均价跌破 3 元 / 斤,目前稳定在 2.98 元 / 斤 ,较中秋前下跌了 17%,已跌破 3.2 元 / 斤的养殖成本线。成本与售价倒挂,严重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亏损。为减少损失,养殖户纷纷加速淘汰 450 日龄以上的老鸡。据统计,9 月淘汰量环比增加 17.6%,10 月上旬,单日淘汰量同比增长 20%。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市场上淘汰鸡的供应量短期内急剧增加,增幅高达 30%。在河北、山东等地的屠宰场,门前排队等待售卖淘汰鸡的车辆数量较上周增加了 50%,直观反映出市场供应过剩的状况。在供强需弱的格局下,淘汰鸡价格难以企稳,持续下行压力较大。
(二)节后消费淡季与屠企压价叠加影响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结束,终端消费市场迅速进入需求低谷期。在此阶段,农贸市场的淘汰鸡销量较节前下降 30%,消费者对淘汰鸡的购买意愿显著降低。深加工企业,如卤制品、宠物食品等行业,由于前期已储备较高水平的原料库存,目前采购量减少 40%,对淘汰鸡的需求变得极为谨慎,采购积极性大幅下降。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河北、山东等地的屠企趁机压价。他们以 “鸡蛋跌价、白条鸡滞销” 为由,拒绝高价采购淘汰鸡,将收购价较市场价压低 0.2 - 0.3 元 / 斤。这使得养殖户在销售淘汰鸡时面临更大困难,不得不以更低价格出售。养殖户为避免更大损失,只能恐慌出栏,屠企则趁机低价收货,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淘汰鸡价格的下跌。
(三)饲料成本高企促使被动去产能
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给蛋鸡养殖行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目前,蛋鸡养殖成本已达 3.5 元 / 斤,同比上涨 10%。对于中小散户而言,成本增加导致现金流紧张,难以维持正常养殖运营。为缓解资金压力,他们被迫提前淘汰 300 - 400 日龄的中等日龄蛋鸡。这一行为导致市场上优质淘汰鸡的占比下降 60%,原本品质较高的淘汰鸡供应减少。屠企在采购时,以 “鸡群体重不达标、产蛋率低” 为由,进一步压低价格。由此形成 “低价淘汰 - 品质下降 - 价格再跌” 的螺旋式下跌局面,使淘汰鸡市场陷入更为艰难的困境。
三、后市展望:产能去化决定反弹节奏
(一)短期(1-2 周):供需失衡持续,低价区或跌破 4 元
当前,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 11.8 亿只,超出正常水平 2%,表明市场供应过剩。10 月新开产蛋鸡产蛋率逐步提升,意味着鸡蛋供应压力短期内不仅不会缓解,还将继续加大。这种供应压力将进一步推动淘汰鸡出栏,使市场上淘汰鸡的供应量持续增加。在无重大利好因素的情况下,华北、华东等低价区的淘汰鸡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跌至 4 - 4.3 元 / 斤。在华北地区,由于养殖户集中出栏情况严重,市场上淘汰鸡供应量大幅增加,而需求并未相应增长,导致价格下跌压力巨大。在华东地区,屠宰场的压价策略也使淘汰鸡价格难以回升。东北、西北地区的淘汰鸡价格跌幅可能收窄至 4.5 - 4.8 元 / 斤,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老鸡存栏量相对较低,市场供应相对偏紧。黑龙江、吉林等地的养殖户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能够合理控制出栏节奏,避免集中出栏带来的价格冲击。目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养殖户和收购商均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等待价格企稳信号。
(二)中长期(1-3 个月):去产能进度成关键变量
在未来 1 - 3 个月内,产能去化的进度将成为决定淘汰鸡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若在 10 - 11 月期间,能繁母鸡存栏量每周下降 0.5% 以上(当前仅下降 0.1%),则表明市场产能开始有效去化。随着春节前食品加工企业开始备货,对淘汰鸡的需求将会增加,淘汰鸡价格有望在 12 月小幅反弹至 5 - 5.5 元 / 斤。食品加工企业在春节前会大量采购淘汰鸡,用于生产卤制品、宠物食品等产品,这将为淘汰鸡市场提供一定的需求支撑。相反,若养殖户因惜售等原因导致去产能缓慢,市场上淘汰鸡的供应量仍居高不下,价格将持续在低位徘徊,甚至可能重现 2024 年四季度 “旺季不旺” 的行情。在 2024 年四季度,由于养殖户惜售,淘汰鸡出栏量减少,市场供应过剩局面未得到缓解,价格在旺季也未出现明显上涨。因此,建议养殖户及时出栏 450 日龄以上的老鸡,避免过度压栏。过度压栏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可能面临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导致养殖户损失加大。
(三)产业深层矛盾:周期底部加速产能优化
此次淘汰鸡价格的暴跌,深刻揭示了蛋鸡养殖行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回顾 2025 年前 7 个月,蛋鸡养殖亏损累计时间超过 4 个月,反映出行业经营环境的严峻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小散户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承受长期亏损压力,纷纷选择退出市场。这使得规模化养殖占比有望从 65% 提升至 70%。随着中小散户的退出,规模化养殖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渐扩大。未来,蛋鸡养殖行业将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向注重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智能化养殖、疫病防控能力强的企业将率先走出低谷,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智能化养殖可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疫病防控能力强则可减少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养殖收益。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养殖模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结语:在 “阵痛” 中等待产能出清
2025 年 10 月 10 日的淘汰鸡市场,是供需失衡、成本压力与周期调整的集中体现。短期来看,价格难改低迷态势;中长期来看,产能去化的深度和速度将决定市场反转时机。对于养殖户而言,理性判断存栏结构、及时止损至关重要;对于行业而言,此次 “寒流” 或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持续关注鸡蛋价格走势、屠宰场开工率及饲料成本变化,将成为把握市场节奏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