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量出口双攀峰:巴西稳坐全球禽肉 “第一把交椅”
(一)产量预计达 1580 万吨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鸡肉产业格局中,巴西占据着极为突出的地位。依据美国农业部报告,2026 年巴西鸡肉产量预计将攀升至 1580 万吨,同比实现 3% 的稳健增长,这一数据无疑将刷新历史纪录,充分彰显巴西在全球鸡肉生产领域的雄厚实力。
巴西鸡肉产业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从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全球对鸡肉的需求呈持续强劲增长态势。随着全球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鸡肉因高蛋白、低脂肪特性,成为众多消费者青睐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巴西凭借完备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优势,契合市场趋势,为全球市场持续供应高品质鸡肉产品。
在国际贸易中,汇率因素对商品竞争力影响重大。近年来,巴西货币雷亚尔相对贬值,虽给国内经济带来挑战,但在出口领域为鸡肉产业带来积极影响。货币贬值使巴西鸡肉在国际市场价格更具竞争力,其他国家同价位鸡肉产品优势不再。以日本市场为例,同等品质下巴西产鸡肉价格更低,促使日本进口商更倾向选择巴西鸡肉,刺激了巴西鸡肉出口需求。相关数据显示,雷亚尔贬值后,巴西对日本鸡肉出口量显著增长,充分体现货币贬值对巴西鸡肉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巴西国内消费市场对鸡肉产业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在巴西,鸡肉已深度融入民众日常生活,成为餐桌上常见的动物蛋白来源。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民众对鸡肉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无论是都市高档餐厅还是普通家庭餐桌,鸡肉都是必备美食。在巴西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烤鸡肉更是不可或缺,这种深厚饮食文化传统和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巴西鸡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国内市场基础。
饲料成本在鸡肉生产成本结构中占比较大,而巴西作为全球最大大豆生产国和第三大玉米生产国,在饲料成本方面具备天然优势。2025/26 年度,巴西玉米产量预计达 1.31 亿吨,大豆产量预计达 1.75 亿吨,充足产量使得饲料价格同比降低 2.5%。这一成本优势直接反映在鸡肉生产成本上,以巴拉那州为例,2025 年每公斤鸡肉生产成本为 4.76 雷亚尔(约 0.86 美元),饲料占总成本近三分之二。2026 年,随着作物丰收,饲料成本下降有望使鸡肉生产成本保持稳定,这不仅提升了巴西鸡肉在国内市场价格竞争力,也为其在国际市场赢得更大利润空间。
此外,巴西鸡肉行业因过去合理规划布局,目前仍存在一定闲置产能。在市场需求增长时,这部分闲置产能可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当国际市场对巴西鸡肉需求突然增加,企业能迅速调配资源,利用闲置厂房、设备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及时满足市场需求。这种充足扩产空间为巴西鸡肉产量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使其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更从容应对。
在国内消费方面,预计 2026 年将达到 1070 万吨,同样实现同比 3% 的增长,占总产量的 68%。鸡肉在巴西动物蛋白消费中的主流地位愈发稳固,这不仅因其价格相对亲民,更与巴西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密切相关。在巴西,鸡肉烹饪方式多样,烤鸡肉、炖鸡肉、炸鸡等深受民众喜爱。无论是街头小吃摊还是家庭聚会餐桌,都有鸡肉身影。在牛肉价格高企背景下,鸡肉 “性价比优势” 更凸显,成为更多消费者首选。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鸡肉是满足蛋白质需求的主要来源,因其价格实惠且营养丰富,能为家庭成员提供必要营养支持。
(二)出口 510 万吨目标在望,市场多元化分散风险
尽管 2025 年巴西遭遇高致病性禽流感冲击,多国实施贸易限制措施,给巴西鸡肉出口带来巨大挑战,但凭借强大产业韧性和多元化市场布局,2026 年巴西鸡肉出口量仍预计达到 510 万吨,实现同比 2% 的增长,继续保持全球最大鸡肉出口国地位。这一成绩充分彰显巴西鸡肉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巴西鸡肉出口市场广泛,覆盖全球 158 个国家,市场多元化程度高。这种多元化市场布局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中东地区清真市场对巴西鸡肉认可度高、需求旺盛。中东地区消费者大多遵循伊斯兰教饮食规定,对清真食品要求严格。巴西鸡肉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清真标准生产加工,从鸡的养殖、屠宰到加工、包装各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符合清真要求,因此巴西鸡肉在中东清真市场备受青睐,成为当地消费者信赖的选择。沙特阿拉伯作为中东主要进口国之一,每年从巴西进口大量鸡肉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也是巴西鸡肉重要出口市场。这些国家饮食习惯中,鸡肉是常见食材,需求量较大。且巴西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相对较近,运输成本较低,为巴西鸡肉进入这些市场提供便利。在运输过程中,巴西优化物流路线和运输方式,确保鸡肉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佳状态抵达目的地。同时,巴西与这些国家建立长期稳定贸易合作关系,通过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出口策略,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
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对巴西鸡肉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肉类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巴西鸡肉以优质品质和合理价格在东南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在印度尼西亚,巴西鸡肉广泛应用于当地餐饮行业,无论是传统印尼美食还是西式快餐都有其身影。巴西鸡肉在当地超市、农贸市场等销售渠道也十分畅销,深受消费者欢迎。
日本和韩国作为亚洲发达国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标准要求极高。巴西鸡肉凭借严格质量控制体系和卓越品质,成功进入这两个市场并赢得当地消费者认可喜爱。在日本,巴西鸡肉用于制作鸡肉刺身、烤鸡肉串等美食,其鲜嫩口感和丰富营养深受赞誉。在韩国,巴西鸡肉成为韩国家庭餐桌常客,制作韩式炸鸡或烹饪传统韩国料理都能完美胜任。
欧盟曾因食品安全等问题对巴西鸡肉实施进口限制,经巴西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双方在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达成共识,欧盟已恢复对巴西鸡肉进口。这一举措为巴西鸡肉打开欧洲市场大门,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地位。巴西鸡肉企业严格按照欧盟标准生产加工,加强产品质量监控管理,确保出口到欧盟的鸡肉产品符合当地法规标准。同时,巴西积极与欧盟合作,加强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
然而,部分国家因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出于本国生物安全考虑,仍维持对巴西鸡肉的全面进口限制,如中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巴西鸡肉出口潜力,限制其在这些市场的份额扩张。对巴西而言,加强与这些国家沟通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消除贸易壁垒,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巴西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鸡肉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加强与进口限制国家的谈判协商,争取早日恢复正常贸易往来。唯有如此,巴西鸡肉才能在全球市场实现更全面、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鸡肉出口领域的领导地位。
二、禽流感冲击下的突围:防控成效与贸易策略双管齐下
(一)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商业养殖恢复 “无疫状态”
2025 年 5 月,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一家种鸡场确诊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这是两年来巴西首例商业养殖场感染案例。巴西作为全球最大鸡肉出口国,该事件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因其一举一动紧密关联全球禽肉市场。
疫情消息传出后,超过 20 个国家出于本国生物安全考量,立即宣布暂停从巴西进口禽类产品,其中包括中国、欧盟、日本、沙特阿拉伯等巴西鸡肉主要进口国,这些国家在巴西鸡肉出口市场中地位举足轻重。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对巴西鸡肉出口产业造成沉重打击,导致巴西鸡肉在国际市场流通受阻,大量产品积压国内无法出口,给巴西家禽养殖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面对疫情,巴西展现出强大应对能力和果断决策力。疫情爆发后,巴西政府相关部门与家禽养殖企业迅速行动、紧密协作,形成强大抗疫合力。他们迅速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科学、严格且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蔓延,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对疫情发生养殖场采取坚决措施,封锁疫情发生区域,果断扑杀养殖场内 1.7 万只鸡,销毁 3 万枚种蛋。这一举措虽看似残酷,却是防止病毒扩散的关键。扑杀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每只被扑杀鸡只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对场区进行彻底清理消毒,使用专业消毒设备和消毒剂,对鸡舍、设备、工具及周边环境全面消毒,确保病毒被彻底消灭。
为排查潜在感染风险,有关部门以疫情发生地为中心,在疫区邻近区域展开地毯式调查。深入每个养殖场、养殖户家中,详细检查家禽健康状况,不放过任何可疑病例。在养殖场周边设立多个消毒关卡,对过往车辆严格清洗消毒,防止病毒通过车辆传播到其他地区。这些消毒关卡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为阻止疫情传播筑起坚固防线。
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巴西农业部发挥信息枢纽作用。及时将疫情情况通知生产链上下游企业,使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同时,将疫情信息通报国内相关部门,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全方位疫情防控网络。还积极与国际贸易伙伴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汇报疫情防控进展,增强国际社会对巴西疫情防控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巴西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疫情得到迅速有效控制。扑杀感染鸡只和销毁种蛋后,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监测,商业养殖层面成功恢复 “HPAI 无疫状态”,且在关键的 28 天内无新增商业病例。这一成果离不开每一位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的辛勤付出,为巴西鸡肉出口恢复奠定坚实基础。向世界证明巴西应对疫情的能力和决心,使国际市场对巴西鸡肉信心逐渐恢复。如今,巴西家禽养殖业正逐步走出疫情阴霾,重新焕发生机。
(二)区域化贸易协议推进,减少疫情对出口冲击
为降低未来禽流感疫情对贸易的不利影响,巴西农业部(MAPA)积极与各国谈判,推动区域化协议达成。区域化协议指当巴西某个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时,仅对该疫区出口实施限制,而非采取全国 “一刀切” 的全面禁令。这一创新贸易策略体现巴西在应对疫情与贸易平衡方面的智慧和灵活性,既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巴西整体鸡肉出口产业的冲击,保障巴西非疫区鸡肉产品继续在国际市场流通。
在区域化协议推进过程中,日本率先响应。日本与巴西达成禽流感区域化检验检疫协议,将区域化范围精确到市级地区。此前,日本对巴西鸡肉进口限制在州一级,此次调整大幅缩小限制范围。以 2023 年为例,当时巴西野禽感染禽流感事件导致巴西一个州出口暂停,尽管巴西商业家禽从未发生禽流感,但该事件促使巴西加快与各国谈判进程。此次日本实行市镇级区域化后,只要巴西某个市镇无疫情,其鸡肉产品即可正常出口到日本。这一举措保障巴西对日本禽肉贸易,为其他国家提供宝贵借鉴。2024 年,日本是巴西鸡肉第三大进口国,共进口 44.32 万吨巴西鸡肉。2025 年前两个月,巴西向日本市场出口鸡肉 5.58 万吨,创汇 1.037 亿美元,区域化协议实施为双方贸易合作带来切实利益。
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采用州级或半径限制的区域化策略。当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出现禽流感疫情时,俄罗斯和欧盟仅限制该州或该州周边一定半径范围内鸡肉产品进口,对巴西其他州产品保持正常贸易往来。这种精准限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风险,使巴西其他非疫区鸡肉产业得以继续发展,维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据相关数据,采取区域化限制后,巴西对俄罗斯和欧盟鸡肉出口在疫情期间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实施全面禁令情况。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巴西鸡肉进口逐步恢复。
区域化协议实施有效减少疫情对巴西整体出口冲击。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区域化协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逐渐接受并采用这一贸易限制方式。这使得巴西鸡肉在国际市场流通渠道保持畅通,出口韧性进一步增强。即便未来再次发生疫情,巴西也能凭借区域化协议,在保障生物安全前提下,继续参与国际禽肉贸易竞争,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鸡肉产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化协议推进不仅有助于巴西鸡肉产业稳定发展,也为全球禽肉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探索和实践。
三、成本优势筑牢产业根基:玉米大豆丰收助力降本增效
(一)饲料原料丰产,成本同比下降 2.5%
巴西鸡肉产业蓬勃发展,坚实成本优势是重要支撑。巴西作为全球最大大豆生产国和第三大玉米生产国,在饲料原料供应方面具备得天独厚优势。2025/26 年度,巴西玉米产量预计达 1.31 亿吨,大豆产量预计达 1.75 亿吨 ,庞大产量使得饲料价格同比降低 2.5%。成本下降为巴西鸡肉产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以巴拉那州这个巴西重要鸡肉产区为例,2025 年每公斤鸡肉生产成本为 4.76 雷亚尔(约 0.86 美元),其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近三分之二。饲料成本在鸡肉生产成本中占比如此之高,其价格波动对鸡肉生产企业利润影响重大。随着 2025/26 年度巴西玉米和大豆丰收,饲料价格下降有望使鸡肉生产成本保持稳定。这不仅减轻企业成本压力,还使巴西鸡肉在国际市场更具价格竞争力。在国际鸡肉市场,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巴西鸡肉凭借较低生产成本,能以更具吸引力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在与其他国家鸡肉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欧洲国家超市中,巴西鸡肉价格相对其他进口鸡肉产品更为亲民,销量持续增长,进一步扩大其在欧洲市场份额。
饲料原料丰产为巴西鸡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充足的玉米和大豆供应,确保饲料企业能稳定生产高质量饲料,满足家禽养殖需求。过去,部分国家因饲料原料供应不稳定,家禽养殖业常面临饲料短缺问题,导致家禽生长缓慢、产量下降。而巴西凭借丰富饲料原料资源,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巴西饲料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确保饲料稳定供应。同时,巴西注重饲料质量控制,通过先进生产技术和严格质量检测标准,生产出营养均衡、品质优良的饲料,为家禽健康生长提供坚实保障。这不仅提高鸡肉产量和质量,还减少因饲料问题导致的疾病发生率,降低养殖成本,进一步提升巴西鸡肉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规模化养殖与产业链整合降低生产成本
除丰富饲料原料资源带来的成本优势外,巴西在养殖模式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独具特色,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巴西家禽养殖业借鉴美国先进经验,采用 “垂直整合” 模式,将饲料企业、农户和加工工厂紧密串联,形成高效协同产业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饲料企业发挥核心作用,为农户提供鸡苗、先进养殖技术及优质饲料,在养殖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支持。农户按与饲料企业签订的合同,严格标准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科学投喂饲料,确保鸡只健康生长。鸡只达到出栏标准后,农户交付给加工工厂加工。加工工厂凭借先进设备和专业技术,精细加工鸡肉,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鸡肉产品。这种紧密合作关系使各个环节衔接更顺畅,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饲料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鸡苗供应数量和饲料配方,确保养殖环节高效进行。加工工厂也可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加工工艺和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垂直整合” 模式显著降低生产成本。饲料企业直接将饲料销售给农户,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成本。且饲料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可根据农户需求批量生产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对农户而言,从饲料企业获得优质鸡苗和饲料,养殖过程得到专业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成功率,降低养殖风险。因农户与加工工厂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农户无需担心鸡只销售问题,可专注养殖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对加工工厂来说,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鸡只,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产业链整合,加工工厂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模式下,巴西生鲜鸡肉生产成本仅约 0.93 美元 / 公斤,加上加工及分销费用后总成本约 1.03 美元 / 公斤 。低廉成本使巴西鸡肉在全球市场极具价格竞争力。国际市场上,许多国家鸡肉生产成本普遍较高,巴西鸡肉凭借低成本优势,以更低价格进入市场,吸引大量国际采购商。一些亚洲国家进口商因巴西鸡肉价格相对较低、品质优良,纷纷增加从巴西进口量。这不仅扩大巴西鸡肉在国际市场份额,还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规模化养殖与产业链整合还为巴西鸡肉产业带来其他优势。养殖环节,规模化养殖使巴西能采用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实现标准化生产。通过自动化养殖设备精准控制鸡舍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参数,为鸡只提供舒适生长环境,提高鸡只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规模化养殖便于集中管理和疫病防控,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产业链整合方面,各环节紧密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饲料企业可根据加工工厂反馈不断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加工工厂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的鸡肉产品。这种协同发展模式使巴西鸡肉产业不断创新升级,保持全球市场竞争优势。
四、未来展望:机遇与风险并存,增长韧性凸显
(一)积极因素助力产业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巴西鸡肉产业前景既蕴含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从积极层面分析,国际市场对鸡肉需求持续保持强劲态势。伴随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加。鸡肉作为优质、经济且营养丰富的蛋白质来源,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在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饮食结构逐渐转变,对鸡肉的消费需求呈现迅猛增长趋势。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为巴西鸡肉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
巴西货币雷亚尔相对贬值,成为巴西鸡肉出口的有力推动因素。货币贬值使巴西鸡肉在国际市场价格更具吸引力,显著提升其出口竞争力。原本在国际市场价格相近的其他国家鸡肉产品,在巴西鸡肉面前价格优势不再。众多进口商纷纷将采购目光转向巴西,直接带动巴西鸡肉出口量增长。在欧洲市场,巴西鸡肉凭借较低价格,成功进入许多大型超市和餐饮企业的采购清单,逐步扩大在欧洲市场份额。货币贬值还使巴西鸡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利润空间得到一定程度拓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拓展市场。
饲料成本下降亦是巴西鸡肉产业发展的一大利好。如前文所述,巴西作为全球最大大豆生产国和第三大玉米生产国,2025/26 年度玉米产量预计达 1.31 亿吨,大豆产量预计达 1.75 亿吨,饲料价格同比降低 2.5%。这使得巴西鸡肉生产企业成本压力有效缓解,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企业可将节省下来的成本投入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一些企业利用节省的成本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实现自动化养殖,不仅提高养殖效率,还降低人工成本。企业还加大对市场推广力度,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会、开展线上营销等方式,提高巴西鸡肉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区域化贸易协议的推进,为巴西鸡肉产业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随着越来越多国家与巴西达成区域化协议,当巴西某个地区发生疫情时,仅对该疫区的出口实施限制,而非采取全国 “一刀切” 的全面禁令。这使得巴西非疫区的鸡肉产品能够继续在国际市场流通,有效减少疫情对贸易的冲击。在日本,实行市镇级区域化后,只要巴西某个市镇没有疫情,其鸡肉产品就可正常出口到日本。这一举措保障了巴西对日本的禽肉贸易,使巴西鸡肉在日本市场的供应得以持续稳定。区域化协议的实施还增强了巴西鸡肉产业的贸易韧性,使其在面对疫情等突发情况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保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巴西鸡肉产业中,头部企业如 BRF、JBS 等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以 BRF 为例,这家全球第三大家禽生产企业,自 1934 年在巴西南部小镇创立以来,历经近百年发展,已成为全球食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BRF 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生产流程,积极调整繁育结构,引入先进育种技术,培育出更优质、生长速度更快的鸡种。同时,优化母猪群体,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和仔猪成活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BRF 还注重市场拓展,其产品出口到全球 120 多个国家。在中东地区,通过在沙特设立本地化生产基地,成为海湾国家斋月期间鸡肉产品的首选品牌。2024 年,BRF 的海外营收占比达 47.5%,几乎与本土市场平分秋色。JBS 作为全球最大的肉鸡生产商,从 1953 年日宰 5 头牛的小型屠宰场起步,现已构建起横跨 25 个国家的食品产业帝国。JBS 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自身在全球鸡肉市场的竞争力。这些头部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积极举措,为巴西鸡肉产业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其他企业树立榜样,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二)潜在风险仍需警惕
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巴西鸡肉产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潜在风险。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或新城疫(NCD)等禽类疫病的再次爆发,始终是悬于巴西鸡肉产业之上的重大威胁。尽管巴西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一系列严格且有效措施,目前在商业养殖层面已恢复 “HPAI 无疫状态”,但禽类疫病传播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再次爆发,可能对巴西鸡肉产业造成严重打击。2025 年 5 月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一家种鸡场确诊 HPAI,引发多国贸易限制,导致巴西鸡肉出口受阻,给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若未来再次发生类似疫情,且疫情范围扩大,可能导致更多国家对巴西鸡肉实施进口禁令,这将对巴西鸡肉的出口和产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影响。
部分关键市场如中国的进口限制尚未解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巴西鸡肉产业发展。中国是全球重要的鸡肉消费市场,对巴西鸡肉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4 年,中国从巴西采购 35.34 万吨鸡肉,占巴西鸡肉出口总额的 18%。然而,由于 2025 年巴西发生禽流感疫情,中国暂停从巴西进口鸡肉。尽管目前双方已就恢复贸易进行技术磋商,巴西农业部长法瓦罗也透露谈判已进入 “最后阶段”,但何时能够完全解除限制仍存在不确定性。若中国市场限制不能及时解除,巴西鸡肉将失去一个巨大消费市场,这将对巴西鸡肉产业的出口和市场份额产生较大影响。除中国外,加拿大、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也因 HPAI 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维持对巴西鸡肉的全面进口限制,这些市场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巴西鸡肉的出口潜力。
巴西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给鸡肉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2026 年 GDP 预计仅增长 1.8%,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导致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力可能下降,对鸡肉等非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可能减少。这将对巴西鸡肉产业的国内销售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可能面临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等问题。经济增速放缓还可能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和发展战略,企业可能减少对鸡肉产业的投资,限制产能扩张,从而影响产业发展潜力。
极端天气对南部主产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巴西的南部主产区是鸡肉生产的重要区域,然而,该地区时常受到极端天气困扰。预计 2025 年 8 - 10 月降雨偏多、气温偏高,这种极端天气可能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产量下降。饲料原料产量下降可能引发饲料价格上涨,从而增加鸡肉生产企业成本压力。极端天气还可能对养殖场的设施和设备造成损坏,影响鸡只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导致鸡肉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若南部主产区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等,可能导致部分养殖场无法正常生产,进一步影响巴西鸡肉的供应和产业发展。
尽管面临这些潜在风险,但巴西鸡肉产业凭借强大产能、成本优势和灵活市场策略,依然展现出强劲增长韧性。在未来发展中,巴西鸡肉产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风险因素,加强疫病防控、拓展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以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巴西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鸡肉产业发展,提高巴西鸡肉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巩固其在全球鸡肉出口领域的领导地位。
结语:巴西禽肉产业的全球启示
在全球禽肉产业格局中,巴西占据重要地位。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严峻冲击下,巴西鸡肉产业凭借高效疫情防控、多元化市场布局、显著成本优势以及积极政策调控,实现产量和出口双增长,成功书写逆势上扬的发展篇章。
巴西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表现堪称范例,其快速响应、果断决策以及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为全球禽肉产业应对疫病危机提供宝贵经验借鉴。区域化贸易协议的创新推进,不仅体现巴西在平衡疫情防控与贸易发展方面的智慧,更为全球禽肉贸易规则优化提供新思路。在成本控制上,巴西凭借丰富饲料原料资源、规模化养殖模式以及高效产业链整合,构筑起强大成本优势,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中国等进口国而言,如何在严守生物安全底线前提下,科学、全面评估风险,稳步推动贸易恢复,已成为未来双边农业合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鸡肉消费市场,与巴西在鸡肉贸易领域有着深厚合作基础和广阔发展空间。在保障国内生物安全的同时,积极与巴西开展沟通与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逐步解除贸易限制,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优质鸡肉的需求,还能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展望未来,巴西凭借强大产业实力、灵活市场策略以及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有望在全球禽肉市场继续稳固其关键地位。巴西鸡肉产业的成功经验,也将激励全球禽肉产业不断探索创新、优化升级,共同推动全球禽肉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禽肉产业应加强交流与合作,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共同开创全球禽肉产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