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速冻食品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近年来,各大速冻食品企业纷纷展开新的战略布局,出海与转型成为显著趋势。三全食品斥巨资进军澳洲市场,锅圈食品以海南自贸港为依托打造国际食品产业园,安井食品则果断投入 3.6 亿元布局冷冻烘焙新赛道。这些举措,体现了企业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
一、出海竞速:从 “产品出口” 到 “全球建厂” 的战略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出海” 已成为众多食品企业寻求新增长的重要路径,速冻食品企业更是如此。从早期的产品出口,到如今的全球建厂,速冻食品企业的出海战略不断进阶,力求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一)三全食品:2.8 亿澳元砸向澳洲,构建 “亚太生产枢纽”
2025 年 10 月,三全食品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公告显示,其香港子公司已完成注册,计划通过精心构建的开曼群岛架构,在澳大利亚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总投资高达 2.8 亿澳元,约合 13 亿元人民币。这一投资规模,堪称三全食品成立以来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三全食品将目光聚焦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市场,有着充分的市场考量。澳大利亚速冻食品市场潜力巨大,人均速冻食品年消费 120 美元,是中国的 3.4 倍。新西兰虽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区域市场中具备重要的辐射作用,产品可辐射至斐济、萨摩亚等南太平洋市场。东南亚市场规模达 85 亿美元,且年复合增长率超 9%,增长态势强劲。
与传统的 “贴牌出口” 模式不同,三全食品此次采用 “属地化生产 + 区域辐射” 的全新模式。澳洲工厂将深入研究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生产符合当地口味的速冻点心,如改良版汤圆、牛肉馅饼等。同时,借助 RCEP 零关税政策的契机,三全食品将东南亚作为第二增长极,进一步拓展市场版图。值得注意的是,三全食品同步在香港设立国际投资平台,为后续并购海外食品企业奠定基础,彰显其在海外市场的长远布局。
(二)惠发食品:牵手马来亚大学,破解清真食品 “认证壁垒”
9 月 30 日,惠发食品与马来西亚顶尖高校马来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聚焦国际清真认证体系共建、热带食材深加工技术研发、清真食品产业链人才培养等三大核心议题。作为国内预制菜出口的先行者,惠发食品此前已开发 2000 余款产品,然而在拓展东南亚市场时,受限于清真认证周期长的问题,通常需 18 - 24 个月,极大阻碍了其市场拓展进程。
此次与马来亚大学的合作,为惠发食品带来转机。依托马来亚大学清真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惠发食品有望将认证周期缩短至 6 个月。同时,惠发食品还将针对印尼、马来西亚市场的独特需求,开发椰香咖喱饺、沙爹味肉丸等本地化产品。据数据显示,全球清真食品市场规模已达 2.3 万亿美元,东南亚在其中占比超 30%。惠发食品通过这种 “产学研” 紧密结合的模式,逐步打开这片广阔市场的大门,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开辟新路径。
(三)锅圈:海南自贸港建 “国际食品产业园”,打造 “全球食材中转站”
同一天,锅圈食品在海南儋州启动总投资超 4 亿元的国际食品产业园项目,这是其 “国内万店验证 + 全球供应链” 战略的关键举措。该产业园依托海南自贸港得天独厚的 “零关税” 政策,规划三大功能区:全球食材保税仓储中心,广泛覆盖海鲜、肉类、粮油等各类食材;速冻食品深加工基地,主打火锅食材、预制菜等产品;跨境电商物流枢纽,辐射范围涵盖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
锅圈集团董事长杨明超透露,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 “全球原料 — 海南加工 — 全球销售” 的高效闭环。例如,从巴西进口牛肉,在园区加工成速冻牛排后,直接供应给东南亚的商超,通过这种模式,成本较传统海运降低 25%。目前,锅圈在国内乡镇市场已成功布局 2000 家门店,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成熟的运营模式。如今,锅圈正将这套 “高性价比” 的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首站瞄准华人聚集的新加坡、澳大利亚,力图在国际市场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下沉市场突围:从 “渠道下沉” 到 “县域经济深耕”
在出海热潮的同时,另一条赛道逐渐成为速冻食品企业关注的重点 —— 下沉市场。随着县域消费的崛起,布局下沉市场、争夺县乡消费者,成为企业实现增长的又一重要战略方向。从单纯的渠道下沉,到如今对县域经济的深度挖掘,速冻食品企业在下沉市场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一)味知香:逃离一二线,主攻 “3 元价格带” 乡镇市场
10 月 9 日,味知香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明确表示,将开店重心从竞争激烈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区域。这一战略调整有着充分的数据支撑。数据显示,其乡镇门店单店成本较一线城市低 40%,而毛利率却能维持在 28% 以上。这得益于味知香独特的 “中央工厂 + 区域配送” 模式,通过在江苏、河南等地建设的 5 大生产基地,能够实现乡镇市场 48 小时内送达,并且将损耗率控制在 1.2% 以内,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成本的可控性。
更关键的是,味知香针对县域家庭消费的特点,对产品结构进行了精心调整。推出了 10 - 15 元的小包装预制菜,其中 3 元 / 袋的速冻小云吞深受消费者喜爱。在 2025 年上半年,味知香乡镇市场营收增长 22%,远超一二线城市 8% 的增速。味知香的这一策略,契合了政策导向。中办、国办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千集万店” 改造,在这一政策推动下,县域消费正逐渐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为味知香等企业在下沉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锅圈:2000 家乡镇门店跑通 “性价比模型”,复制 “县域厨房”
截至 2025 年 6 月,锅圈在乡镇市场的门店数量已近 2000 家,覆盖 1700 个乡镇,占门店总数的 25%。与城市门店的 “火锅食材专卖店” 定位不同,乡镇门店进行了升级转型,成为 “社区厨房解决方案商”。除提供火锅食材外,还新增早餐速冻包点、预制菜套餐等品类,满足了乡镇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在价格策略上,乡镇门店的客单价从城市的 80 元降至 50 元,更符合乡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同时复购率提升至 65%,显示出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高度认可。
锅圈在乡镇市场取得成功的背后,是其强大的供应链下沉能力。在湖北、山东等地建设的乡镇级中央厨房,实现了本地食材采购占比 70%,这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还确保了食材的新鲜度和品质。同时,配送成本降低 30%,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例如,湖北仙桃工厂直接对接当地莲藕、水产基地,推出的 “藕夹套餐” 成本较城市门店低 15%,凭借实惠的价格和美味的口感,成为乡镇市场的爆款产品。锅圈通过在乡镇市场跑通 “性价比模型”,正逐步将 “县域厨房” 的模式复制到更多地区,不断扩大其在下沉市场的影响力。
三、跨界新赛道:从 “速冻红海” 到 “烘焙蓝海” 的品类突围
在传统速冻食品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跨界新赛道成为速冻食品企业寻求突破的必然选择。冷冻烘焙、预制菜等新赛道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众多企业纷纷入局。从 “速冻红海” 迈向 “烘焙蓝海”,速冻食品企业在品类突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一)安井食品:3.6 亿 “叛逃” 冷冻烘焙,押注 230 亿市场新蓝海
9 月 30 日,安井食品发布公告,宣布变更 3.61 亿元募投资金用途,从传统速冻食品项目转向冷冻烘焙领域,新建鼎益丰烘焙面包项目。该项目预计达产后,年营收将达到 6.13 亿元,成为安井食品新的业绩增长点。这是继 2024 年收购鼎味泰 70% 股权后,安井食品在烘焙赛道的再度重磅加码,目标直指 2025 年规模达 230 亿元的冷冻烘焙市场,该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5%,发展潜力巨大。
与传统速冻米面不同,冷冻烘焙主打 “即烤即食” 的消费场景,广泛覆盖便利店(如 7 - 11 的现烤面包)、连锁餐饮(如瑞幸的贝果)以及家庭烘焙等领域。安井食品在冷冻烘焙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于其 “双渠道渗透” 策略。在 B 端,安井食品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的产品质量,成功绑定麦当劳、星巴克等知名企业,为其供应冷冻面团;在 C 端,通过与山姆、盒马等高端商超合作,推出 “家庭烘焙套装”,满足家庭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烘焙产品的需求。在 2025 年上半年,安井食品烘焙业务营收增长 35%,成为其众多业务板块中唯一正增长的板块,充分证明了其在冷冻烘焙领域战略布局的正确性。
(二)行业集体转型:速冻巨头为何 “抛弃” 老本行?
安井食品的转型并非个例,而是整个速冻食品行业的一个缩影。2025 年上半年,传统速冻食品市场增速急剧放缓至 3%,三全、惠发等企业净利润普遍下滑 15% - 27%,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而冷冻烘焙、预制菜等新赛道却保持着 20% 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行业中的 “蓝海”,吸引资本蜂拥而入。
千味央厨推出 “焙伦” 品牌,专注于蛋挞、酥类等烘焙产品,通过与瑞幸、海底捞等餐饮客户紧密合作,成功嵌入消费场景,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烘焙甜品类营收为 2.05 亿元,同比增长 11.02%,发展态势良好。海欣食品推出的 “黑金烘焙系列”,以高端定位和优质产品成功进驻精品商超,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就连速冻面米龙头三全食品,也在澳洲工厂预留 15% 产能用于烘焙产品,显示出其对烘焙市场的重视和布局。这些企业的转型,不仅是对市场趋势的顺应,更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挑战与机遇: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考验
在速冻食品企业积极出海、布局下沉市场和跨界新赛道的过程中,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诸多挑战。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本土化融合,如何在新市场、新赛道中克服困难、站稳脚跟,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出海暗礁:合规门槛与文化差异如何破局?
三全食品在澳洲市场的拓展,面临严苛的检疫标准。澳洲对食品原料的追溯要求极高,需精确到牧场,这对三全食品的供应链管理提出巨大挑战。惠发食品在清真认证方面,虽然与马来亚大学合作有望缩短认证周期,但仍需适应不同国家的细分要求。例如,印尼侧重 “Halal” 认证,马来西亚强调 “MUI” 认证,认证标准的差异增加了惠发食品进入不同市场的难度。
更棘手的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本土化问题。澳洲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与国内有很大不同,他们偏好低甜度、高纤维的速冻点心。三全食品的研发团队为此耗时 18 个月调整配方,首批产品试销反馈显示接受度达 72%,但仍需持续投入精力进行市场教育,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下沉陷阱:价格敏感与供应链短板待解
味知香、锅圈在乡镇市场面临 “低价内卷” 的困境。由于乡镇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部分区域出现同类产品的价格战,这使得企业的毛利率承压,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在供应链方面,乡镇物流的 “最后一公里” 损耗率仍高于城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
锅圈通过 “前置仓 + 网格站” 模式,成功将损耗控制在 2%,但这一模式需要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中小品牌难以复制。这也导致乡镇市场呈现 “头部集中化” 的趋势,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资金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中小品牌则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结语:速冻食品的 “二次创业”
当国内速冻食品渗透率逐渐接近天花板,城市家庭户均年消费 120 公斤,速冻食品企业集体踏上 “二次创业” 的征程。三全食品的澳洲工厂,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试验田,能否在澳洲市场成功立足,将影响其未来在国际市场的布局。锅圈的自贸港布局,是一场供应链革命,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打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安井食品的烘焙转型,则是一次品类突围的大胆尝试,试图在冷冻烘焙领域开辟新的发展天地。
这场始于产能过剩的战略调整,本质上是中国食品企业从 “成本竞争” 到 “价值创造” 的集体觉醒。在速冻食品行业面临 “中年危机” 的关键时刻,出海、下沉、跨界,每一条路都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但唯有主动破局,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才能在全球食品产业的变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未来的发展中,速冻食品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供应链管理,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企业还需关注政策动态,把握市场机遇,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考验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