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双节过后肉牛市场陷调整:供需博弈加剧,价格何去何从?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0/16 12:44:27 关注:65 评论: 我要投稿

  一、今日价格速递:均价持稳但承压,区域分化显著

  (一)全国均价环比持平,同比仍具韧性
  节后,肉牛市场价格走势备受养殖户与消费者关注。截至 10 月 15 日,全国育肥公牛出栏均价为 25.73 元 / 公斤,环比上一阶段持平,同比去年涨幅达 8.06%。数据表明,肉牛价格总体仍维持在相对高位,处于 “高位盘整” 状态。
  从地域维度分析,北方作为肉牛主产区,当前价格呈现 “稳中有压” 态势。以内蒙古通辽为例,育肥公牛价格在 25.5 - 26.5 元 / 公斤;河北石家庄价格处于 26 - 27 元 / 公斤。近期华北地区遭遇长时间、大范围降雨,对养殖户产生较大影响。牧草收购节奏放缓,部分养殖户饲草料储备不足,养殖成本上升,导致出栏意愿增强。在此情况下,市场肉牛供应量增加,价格较节前微降 0.3 元 / 公斤。
  南方销区价格表现出较强韧性,甚至出现小幅挺价现象。如广东佛山,育肥公牛价格在 27 - 28 元 / 公斤;四川成都则在 28 - 29 元 / 公斤。南北区域价差逐渐扩大,目前已达 3 元 / 公斤。这一价差受运输成本、消费习惯及当地供需关系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二)犊牛与育肥牛价格倒挂,养殖预期转谨慎

  肉牛市场中,500 公斤以下小公牛犊价格与育肥公牛出现倒挂现象。目前,小公牛犊均价为 26 元 / 公斤,较育肥公牛均价低 0.73 元 / 公斤,此价格倒挂情况较为罕见。
  在山东、河南等地,不少散户补栏积极性因价格走势下降 15%。散户养殖决策通常更灵活,会依据市场价格和预期收益调整养殖计划。而规模化养殖场则转向自繁自育模式,该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成本,更好地把控牛源质量和数量。散户补栏积极性下降与规模化养殖场策略转变,均反映出市场对远期育肥效益的担忧。市场参与者普遍谨慎观望,等待更明确的价格信号和市场趋势。
  二、供应端:宽松态势延续,区域压力凸显
  (一)出栏均重攀升,短期供应过剩
  供应层面,当前肉牛市场整体供应趋于宽松。全国育肥牛出栏均重近期进一步小幅增至 663.8 公斤,环比上涨 1.2%。这一增长反映出养殖户存在压栏情况,致使肉牛个体增重明显。在山东部分养殖场,养殖户原计划在中秋、国庆前出栏肉牛,但因节前价格未达预期高位,选择继续压栏,期望后期获取更高收益。
  然而,市场需求未能跟上供应步伐。样本屠宰企业周屠宰量下降 2.83%,降至 12072 头 / 周。由此形成供需 “量增价滞” 的矛盾局面。屠宰企业收购肉牛时,面对充足的市场供应,议价权增强,往往压低收购价格,导致养殖户虽肉牛出栏均重增加,但实际收益未明显提升。
  华北地区在此次供应变化中受天气因素影响显著。近期该区域遭遇长时间、大范围降雨,直接影响牧草收购。降雨导致牧草收割和运输困难,收购节奏偏慢,部分养殖户饲草料储备不足,养殖成本上升。据了解,饲草料成本上涨 10%,给不少养殖户带来巨大压力。为避免冬季更大亏损,养殖户纷纷提前抛售肉牛,尤其是 500 - 600 公斤的中牛。在河北沧州部分养殖散户,原计划将肉牛养至 700 公斤出栏,因饲草料成本增加,不得不提前出售。这使得华北区域出栏量周增 18%,成为价格下行的主要推动因素。
  (二)存栏结构调整,母牛淘汰加速
  除出栏均重和屠宰量变化外,肉牛存栏结构调整也不容忽视。全国肉牛存栏量环比略有下降,降幅为 0.5%,至 9762 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量变化尤为关键,已连续 18 个月下滑。按此趋势推算,到 2025 年新生犊牛数量预计减少 8%。
  在内蒙古、河南等肉牛主产区,母牛淘汰率高达 20%,超过正常年份 15% 的水平。在内蒙古通辽一家规模化养殖场,原本拥有 500 头能繁母牛,过去一年已淘汰 100 头。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因养殖成本增加和市场价格不稳定,不得不做出此决定。
  能繁母牛存栏量持续下滑,从长期看,有利于产能去化,促进市场供需关系更好调整。但短期内,加剧了市场对 “优质牛源断层” 的担忧。一旦优质牛源断层,未来肉牛市场供应可能受到严重影响,价格也可能大幅波动。
  三、需求端:节后惯性回落,消费复苏乏力
  (一)终端需求进入传统淡季
  需求端,当前市场面临较大挑战。中秋、国庆双节长假结束后,家庭及餐饮渠道集中备货需求告一段落,市场迅速进入传统节后淡季。
  数据显示,第 41 周样本屠宰企业屠宰量环比下降 2.83%,直观反映出市场需求下滑。在山东济南一家大型屠宰企业,节前每日屠宰量可达 500 头左右,节后迅速降至 400 头左右。此外,下游经销商补货行为谨慎,大多以消化前期库存为主,导致屠宰企业订单量大幅减少。为促进销售,部分屠宰企业采取 “以价换量” 策略,降低价格吸引客户、增加销量。
  农贸市场牛肉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销量周降 12%,白条肉均价为 61 元 / 公斤。在猪肉价格为 18 元 / 公斤、鸡肉价格为 7.5 元 / 斤的低价竞争下,牛肉在大众餐饮中的替代率下降至 35%,创下 2023 年以来新低。在重庆部分农贸市场,不少消费者表示,因猪肉和鸡肉价格相对较低,日常饮食会更多选择猪肉和鸡肉,减少牛肉购买。
  (二)高端市场分化,性价比产品走俏
  高端市场出现分化现象。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端商超,冰鲜牛肉(80 元 / 公斤以上)销量微增 5%。这些高端商超通过推出 “霜降牛肉”“雪花牛排” 等细分品类,满足部分对品质要求较高消费者的需求,维持产品溢价。
  然而,下沉市场情况不同。50 - 60 元 / 公斤的分割品(如牛腱、牛腩)销量下降 8%。这反映出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更注重产品性价比。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消费者购买牛肉时更倾向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分割品,对价格较高的高端牛肉购买意愿较低。
  从消费场景看,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表现不同。家庭消费更注重性价比,采购时更谨慎,倾向购买价格实惠的牛肉产品。餐饮消费受节日和促销活动影响较大,节后餐饮企业客流量减少,对牛肉采购量也随之下降。在一些火锅店,节后客流量比节前减少 30%,相应牛肉采购量也减少 30%。
  四、产业链利润:微降背后的博弈加剧
  (一)养殖端盈利收窄但仍处高位
  当前肉牛市场环境下,养殖环节利润空间受到轻微挤压。目前,专业育肥场周均盈利仍维持在 3200 元 / 头以上,但环比微降 0.33%。这一微降背后涉及复杂的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方面,犊牛采购成本高企是重要因素。300 公斤的公犊价格高达 1.2 万元 / 头,大幅增加养殖前期投入。虽近期饲料价格下降,玉米、豆粕价格周跌 1%,但犊牛采购成本增加抵消了饲料降价带来的利好。
  在山东、河南等地,中小散户存栏量明显下降,降幅达 10%。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和较高养殖成本,他们变得更加谨慎,补栏积极性不高。为降低成本,他们开始承接规模化场淘汰的中牛,这些中牛价格相对较低,养殖周期相对较短。这种 “大厂稳量、小户拾遗” 的市场格局逐渐形成,反映出养殖端在利润微降情况下,通过调整养殖策略适应市场变化。
  (二)屠宰加工端 “以价换量” 成效有限
  屠宰加工环节同样面临挑战。目前,屠宰企业开工率为 58%,较节前提升 3 个百分点,看似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背后存在库存积压问题,分割品库存高达 32 万吨,同比增长 15%,给屠宰企业带来巨大销售压力。
  为缓解库存压力,屠宰企业采取 “以价换量” 策略,每公斤降价 1 - 2 元促销。但该策略成效有限,虽销量有所增加,但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压缩至 8%,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在此困境下,部分屠宰企业积极探索新利润增长点,试水预制菜领域,推出 “番茄炖牛腩”“卤牛三宝” 等产品。这些预制菜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带动副产品销量增长 20%,成为屠宰企业新的利润来源。在河南一家屠宰企业,原本主要销售白条肉,利润微薄。推出预制菜产品后,不仅消化部分库存,还提高了整体利润水平。
  五、后市展望:供需再平衡下的关键节点
  (一)短期(10 月下旬):出栏节奏与天气成核心变量

  10 月下旬,肉牛市场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出栏节奏与天气状况将成为影响市场的核心变量。近期,华北地区长时间、大范围降雨极大影响牧草收购,导致收购节奏偏慢,部分养殖户面临饲草料储备与养殖成本上升压力,出栏意愿增强。若未来一段时间华北降雨停歇,天气转好,牧草收购恢复正常,养殖户出栏压力或许会得到缓解。出栏压力减轻后,市场肉牛供应量将得到有效控制,价格有望止跌企稳。
  反之,若降雨持续,饲草料成本进一步增加,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可能继续集中抛售肉牛。如此一来,市场肉牛供应量将大幅增加,供过于求局面将进一步加剧,肉牛均价或许会下探至 25 元 / 公斤。
  对于养殖户而言,当前市场环境下需谨慎决策。建议养殖户趁当前价格仍处高位,及时出栏 600 公斤以上的肥牛。此举不仅可避免冬季育肥成本增加,还能锁定一定利润。冬季气温下降,肉牛生长速度减缓,且为保证生长环境,需投入更多保暖设施和饲草料,将大幅增加养殖成本。及时出栏肥牛对养殖户来说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二)中期(11 - 12 月):腌腊季与进口政策双重考验

  进入 11 - 12 月,肉牛市场将面临腌腊季与进口政策双重考验。南方腌腊季启动将为牛肉市场带来新机遇。腌腊季,牛肉加工需求预计提升 15%。南方地区有冬季制作腌腊牛肉的传统习俗,随着腌腊季到来,市场对牛肉需求量会大幅增加。
  同时,进口牛肉市场发生变化。巴西 300 公斤牛腩到岸价达到 55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5%。进口牛肉价格上涨,凸显国产牛肉性价比。在此情况下,国产牛肉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价格中枢有望上移至 26 - 27 元 / 公斤。
  然而,不能忽视屠宰企业高库存对涨价的压制作用。目前,屠宰企业分割品库存高达 32 万吨,同比增长 15%。如此高的库存使屠宰企业面临巨大销售压力。为消化库存,屠宰企业可能采取降价销售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牛肉价格上涨。
  (三)长期:产能去化催生周期拐点
  从长期看,肉牛市场产能去化正在催生周期拐点。2025 年能繁母牛存栏较峰值下降 8%,预示 2026 年犊牛供应将出现收缩。能繁母牛是肉牛产业的基础,其存栏量下降直接导致犊牛数量减少,进而影响未来肉牛供应量。
  值得庆幸的是,饲料成本处于下行周期。玉米、豆粕价格周跌 1%,这对肉牛养殖是利好消息。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比较大,其价格下降将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利润。
  在此市场环境下,肉牛产业有望进入 “量减价稳” 的良性阶段。对于规模化养殖场,加大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优质品种培育是重要发展方向。这些优质品种肉牛生长速度快、肉质好,能在市场上获得更高价格,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
  中小散户可聚焦 “短平快” 育肥模式,该模式养殖周期短、资金回笼快,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中小散户还可通过对接本地商超实现溢价销售。与本地商超合作,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增加养殖收益。
  当前肉牛市场的阶段性调整,本质上是 “供应放量” 与 “需求换挡” 的必然磨合。在此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需积极应对,摒弃 “靠天吃饭” 的传统思维。养殖端应优化存栏结构,依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品种结构,提高养殖效益。
  加工端应延伸高附加值赛道,通过开发预制菜、深加工牛肉制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利润空间。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价格波动,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合理选择牛肉产品。
  当产能去化与消费升级形成共振时,肉牛产业将迎来更健康的发展周期。这需要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畜牧业经济团队创新肉牛培育品种价值评估体系助力种业振兴2025/10/16 18:16:31
镇远县:推出“牛脸识别+”金融科技创新 促肉牛产业提质增效2025/10/16 11:47:27
2025年10月16日全国肉牛市场行情综述2025/10/16 10:56:12
2025年10月16日全国肉牛市场价格日报2025/10/16 10:16:07
肃南县肉牛细毛羊产业专家服务团举办动物疫病防控培训班2025/10/15 11:45:48
2025年10月15日全国肉牛市场行情综述2025/10/15 11:05:3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