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肉牛价格整体走势:旺季呈现震荡态势,区域分化特征显著
(一)全国均价出现小幅回落,于成本线附近展开博弈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0 日,全国育肥牛均价区间为 13.8 - 15.1 元 / 斤,较上周微降 0.5%,相较于 9 月同期下降 2.3%,总体于养殖成本线(14 - 15 元 / 斤)附近震荡徘徊。批发市场牛肉大宗价格集中在 56 - 66 元 / 公斤,其中新疆绿珠九鼎市场大宗价格为 56 元 / 公斤,天津韩家墅海吉星市场达 66 元 / 公斤,高低价差达 10 元 / 公斤,这充分反映出市场供需双方博弈较为激烈。
(二)南北价差有所扩大,优质牛源溢价现象突出
北方主产区价格以稳定为主:内蒙古育肥牛价格处于 13.6 - 15.1 元 / 斤,赤峰草原牛凭借其品种优势实现 10% - 15% 的溢价;河北衡水、廊坊等地因屠宰场集中采购,价格维持在 13.6 - 16.1 元 / 斤,环比无变化。
南方销区呈现明显分化:广东、四川等地受火锅消费旺季的拉动,黄牛肉均价在 14.2 - 16.2 元 / 斤,佛山中南市场由于 “打边炉” 需求旺盛,优质鲜切牛肉价格达到 16.5 元 / 斤;而云南、福建受进口冻品冲击,价格下跌至 13.0 - 14.4 元 / 斤,较北方低 1 - 2 元 / 斤。
二、三大核心驱动因素解析:供应、需求、成本三方角力
(一)供给端:产能释放与结构优化同步并存
存栏量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全国肉牛存栏量达到 1.05 亿头,同比增长 1.8%,三季度出栏量突破 5200 万头,创下历史新高,山东、河南等养殖大省集中出栏,短期内供应过剩对价格形成压制。
优质牛源较为紧俏:西门塔尔、安格斯等改良品种占比提升至 40%,河北张家口优质公牛价格达 16.1 元 / 斤,较普通品种溢价 20%,但 450 公斤以下犊牛存栏同比下降 8% ,从远期来看优质产能可能趋于紧张。
(二)需求端:旺季效应弱于预期,替代消费形成分流
终端消费表现疲软:双节后食品加工企业备货结束,农贸市场交易量环比下降 15%,消费者转向价格较低的猪肉(11 元 / 公斤)、白羽肉鸡(7.5 元 / 斤),牛肉终端走货量同比减少 12%。
区域需求呈现分化态势:北方以屠宰加工为主,河北衡水屠宰量周增长 5%,拉动本地价格保持坚挺;南方餐饮复苏拉动高端需求,上海高端冰鲜牛肉价格达 80.41 元 / 公斤,但云南、广西等地受进口牛肉冲击,终端价格下跌 3% - 5%。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处于高位,养殖利润承受压力
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玉米、豆粕价格虽有小幅回落,但育肥牛综合成本仍达 14.5 元 / 斤,山东、河南等地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牛亏损 200 - 500 元,中小散户惜售情绪升温,400 公斤以上大体重牛压栏比例达 30%。
进口牛肉形成冲击:1 - 9 月牛肉进口量 42 万吨,同比增长 8%,澳洲冻牛肉到岸价 58 元 / 公斤,较国产牛肉低 12%,广东、福建等地进口冻品占比超 40%,抑制了国产牛肉的涨价空间。
三、后市展望与养殖建议:短期面临压力,长期关注产能去化
(一)短期走势:10 月底或为现阶段性底部
未来一周价格仍将维持低位震荡,主产区价格或下探至 13.5 - 13.8 元 / 斤,但进一步深跌空间有限。支撑因素如下:其一,450 公斤以上大体重牛存栏占比下降至 25%,供应结构得到优化;其二,北方深加工企业逢低建库,河北、山东等地分割肉订单周增长 10%,部分消化过剩产能。风险点在于若进口牛肉到港量大幅增加,或引发新一轮抛售,需警惕价格跌破 13.5 元 / 斤。
(二)中长期机会:产能去化与消费升级形成共振
产能周期出现切换:2024 年能繁母牛存栏下降 8%,预计 2026 年新增犊牛减少 15%,远期供应趋于紧张,优质牛源价格或率先反弹;消费结构实现升级:高端牛肉(雪花牛肉、草饲牛肉)销量同比增长 18%,建议养殖户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精细化育肥,对接商超、电商等高端渠道,提升产品溢价空间。
(三)操作建议
错峰出栏:450 公斤以下小牛可适当压栏,等待春节前消费旺季;450 公斤以上老牛逢高出售,避免集中抛售。
成本管控:采用酒糟、苜蓿等替代饲料,降低豆粕用量 10% - 15%,同时利用期货工具对冲玉米、豆粕价格波动风险。
关注政策:跟踪农业农村部冻牛肉收储政策,若猪粮比触发收储,或间接利好牛肉市场情绪。
结语
2025 年 10 月的肉牛市场,正经历 “旺季不旺” 的阶段性调整。短期来看,高供应、低利润的矛盾难以迅速化解,但长期产能去化与消费升级将重塑市场格局。养殖户需理性判断行业周期,以结构调整应对价格波动,方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有利地位。 (互动话题:您认为肉牛价格何时能回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