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货市场呈现 “自由落体” 态势:活牛、育肥牛价格同步跳水
(一)主力合约持续下挫,市场情绪降至冰点
近期,美国畜牧业市场面临严峻形势,活牛和育肥牛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引发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数据,截至 11 月某交易日,12 月活牛期货主力合约收于 218.775 美分 / 磅,较前一日下跌 1.75 美分;2 月合约报价为 216.75 美分,跌幅达 1.375 美分。价格的持续下行趋势显著,市场表现出较强的下行压力。育肥牛期货方面,1 月主力合约下跌 4.375 美分至 315.600 美分 / 磅,3 月合约大幅下挫 4.675 美分至 311.000 美分 / 磅,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如此显著的跌幅对市场信心造成较大冲击,投资者普遍表现出谨慎态度,交易市场弥漫着较为浓厚的担忧氛围。
(二)现货市场分化:优质牛肉抗跌,低价品种承压
在期货市场大幅波动的同时,现货市场也受到影响,并呈现出分化现象。
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Choice 级盒装牛肉现货价格下跌 0.29 美元,收于 377.97 美元 / 英担,而 Select 级牛肉价格逆势上涨 0.51 美元,达到 360.76 美元 / 英担。这一价格分化反映出终端市场的结构性变化。随着经济形势的波动,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偏好发生改变,对高价牛肉的接受程度降低。由于 Choice 级牛肉与 Select 级牛肉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在性价比因素的影响下,消费者更多地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 Select 级牛肉,导致优质牛肉销量出现一定下滑,而低价品种凭借价格优势在市场中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两大 “绞杀器” 发力:政策与技术面双重施压
(一)关税政策合法性存疑,贸易前景蒙上阴影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对前总统特朗普时期关税政策的担忧是此次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最高法院近期对部分农产品关税措施的宪法依据提出质疑,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和不确定性。若相关关税政策被推翻,可能导致进口牛肉数量大幅增加,同时美国本土牛肉出口面临阻碍。
以墨西哥为例,作为美国活牛进口的重要来源国,占美国活牛进口量的 15%。关税政策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墨西哥牛肉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进而对美国本土牧场主的利益构成威胁。本土牧场主担心墨西哥牛肉的大量涌入会拉低市场价格,损害自身利益。这种对未来市场供需失衡的担忧在市场中迅速蔓延,投资者纷纷抛售期货合约,加剧了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二)技术性抛售触发连锁反应,算法交易成为 “加速器”
Steiner Consulting Group 首席经济学家 Altin Kalo 强调,当前期货市场中,超过 60% 的交易由算法驱动。当价格跌破 220 美分 / 磅的关键支撑位时,交易系统会自动发出止损指令,引发大量抛售行为。这种情况下,市场出现多杀多的踩踏效应。
从市场数据来看,周三市场成交量大幅放大至 12 万手,达到月均水平的 1.8 倍,大量程序化订单推动价格持续下行。算法交易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加速作用,使得价格下跌速度加快,市场恐慌情绪不断加剧。原本观望的投资者在市场恐慌氛围的影响下,也纷纷加入抛售行列,导致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三、生猪市场同步承压:畜牧业陷入 “多杀多” 困局
(一)瘦肉猪期货跟跌,养殖利润雪上加霜
在活牛、育肥牛期货价格暴跌的同时,瘦肉猪期货市场也未能幸免,价格同样出现大幅下跌,给养殖户带来较大压力。
12 月主力合约收于 78.975 美分 / 磅,较前一日下跌 1.625 美分;2 月合约报价 79.825 美分,跌幅为 1.15 美分。猪肉分割胴体价格也随之下跌 0.36 美元,收于 97.18 美元 / 英担。从养殖成本角度分析,一头育肥猪从仔猪到出栏,饲料、兽药、人工等成本总计约 150 美元。按照当前瘦肉猪期货价格计算,每头猪的利润仅为 10 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 40%。养殖利润的大幅下降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部分养殖户开始考虑缩减养殖规模或转行。
(二)供需失衡加剧:产能过剩与消费疲软共振
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 年美国生猪出栏量将达到 1.3 亿头,同比增长 2.5%,然而需求端却表现不佳。餐饮渠道需求恢复缓慢,家庭消费偏好转向禽肉,导致猪肉库存持续高企。
某肉类加工商透露,当前冷库库存已达 120 万吨,接近历史峰值,去化周期延长至 16 周。在超市销售终端,猪肉促销活动频繁,但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意愿较低,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实惠的鸡肉、鸭肉等禽肉产品。这使得猪肉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恶化,价格持续下行。
据统计,美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从 2020 年的 50 磅下降至 2024 年的 45 磅,预计 2025 年还将继续下滑。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生猪养殖企业仍在扩大产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使得瘦肉猪期货价格止跌回升面临较大困难。
四、后市展望:三大变量决定牛价能否 “止跌回升”
(一)短期:关税政策落地进度成为 “定心石”
在短期内,关税政策的走向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如同 “定心石” 一般左右着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若最高法院明确表示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将继续执行,市场恐慌情绪将得到有效缓解,投资者信心有望恢复,活牛期货价格可能在短期内止跌企稳,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然而,若关税政策被取消,大量进口牛肉将涌入美国市场,对美国本土牛肉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美国本土牛肉价格将受到严重打压,活牛期货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甚至下探至 210 美分 / 磅的年内新低。这将给美国牧场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压缩其利润空间,使其面临亏损风险。
此外,11 月底的中期选举是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选举前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政策走向不明朗,使得市场参与者保持谨慎态度,不敢轻易做出决策。他们将密切关注选举动态和关税政策变化,等待市场局势逐渐明朗。在此期间,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主导市场波动,活牛期货价格将继续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中期:供需基本面暗藏 “反转因子”
尽管当前活牛期货价格持续低迷,市场表现不佳,但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已经出现一些可能导致市场反转的因素。
美国牛群存栏量已连续 7 年下降,目前降至 8670 万头,达到 1951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长期的产能去化使得美国牛肉产业面临供应短缺的问题,不过这也意味着产能去化周期已逐渐接近尾声。
Steiner Consulting 测算结果显示,如果 2026 年能繁母牛的补栏率能够提高 5%,那么到 2027 年牛肉供应将出现缺口。能繁母牛数量直接关系到小牛犊的出生率,而小牛犊的成长将补充市场牛肉供应。当能繁母牛补栏率提高后,小牛犊数量相应增加,但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长大出栏。在此期间,市场牛肉供应将逐渐减少,而需求相对稳定,从而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支撑牛肉价格反弹,为美国牛肉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长期:消费结构变化重塑市场逻辑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结构的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美国牛肉市场的发展逻辑。Z 世代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与老一辈人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数据显示,Z 世代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接受度已达到 18%,这表明越来越多的 Z 世代消费者选择植物肉作为肉类替代品,对传统牛肉需求形成长期分流压力。
然而,市场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整体牛肉需求面临压力,但高端雪花牛肉、有机牛肉等细分品类却呈现出旺盛的市场需求,年增速达到 1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品质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端雪花牛肉以其鲜嫩多汁的口感,有机牛肉以其绿色健康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对于牧场主而言,这为他们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方向,通过调整养殖策略,加大对高端、有机牛肉品类的养殖投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结语:当 “政策市” 遇上 “技术市”,谁在为下跌买单?
美国活牛期货的连续下跌,本质上是政策预期紊乱与交易机制缺陷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市场波动过程中,各方参与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牧场主而言,算法交易带来的非理性价格波动增加了经营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一风险,他们可以运用期权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例如购买看跌期权,当价格下跌时,期权收益可弥补部分损失,降低经营风险。同时,牧场主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养殖策略,避免盲目跟风。
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内政策敏感合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应谨慎规避。从中长期来看,可以关注牛群存栏数据的变化拐点。当存栏量开始回升时,预示着未来牛肉供应可能增加,这将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
在 “牛周期” 的底部区间,市场情绪的过度反应往往蕴含着价值修复的机会。但投资者需要准确判断 “黄金坑” 与 “无底洞”,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情绪左右,才能在投资中取得成功。(数据支持: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农业部、Steiner Consulting Gro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