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牛肉价格走势:淡季微涨显韧性,品类分化加剧
(一)全国均价小幅上扬,终结两日连跌
截至 2025 年 11 月 13 日 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报 66.75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上升 0.2%,结束连续 2 日的小幅回落态势,近一周均价维持在 66 - 67 元 / 公斤的窄幅震荡区间。从品类来看,牛腩均价 69.45 元 / 公斤(涨幅 0.21%),牛碎肉 14.57 元 / 斤(跌幅 0.07%),牛排 18.11 元 / 斤(跌幅 0.17%)。优质部位(如牛眼肉)因餐饮备货需求产生 30% 的溢价,国产去骨冰鲜牛肉最高报价 39 元 / 斤,充分体现出品种与规格在市场中的分层情况。
(二)区域市场 “北稳南强”,南北价差扩大至 25%
北方主产区价格稳中有升,内蒙古通辽价格为 64.2 元 / 公斤(涨幅 0.3%)、山东潍坊 65.8 元 / 公斤(涨幅 0.1%),主要受规模化牧场集中出栏(周出栏量增长 5%)以及屠宰企业刚性采购的支撑。南方销区表现出显著分化,广东佛山 72.5 元 / 公斤(涨幅 0.5%)、上海农产品中心 75 元 / 公斤(持平),其价格走势依赖于高端餐饮及商超渠道的需求。而云南昆明由于本地牛源短缺,价格突破 80 元 / 公斤,较北方低价区高出 20% - 25%。
二、三大核心因素驱动价格微涨
(一)供应端:产能去化与进口收缩形成紧平衡
国产牛肉供应阶段性偏紧:2025 年三季度全国肉牛存栏 9481 万头,同比增长 2.5%,表面上看供应较为充足。然而深入分析结构,能繁母牛存栏已连续 3 个月下降,环比降幅达 1.2%。这一关键指标的下滑,直接导致育肥牛后备力量不足,本周 600 公斤以上育肥牛出栏量环比减少 8% 。从产区来看,内蒙古、河南等地,因环保政策趋严,养殖环保设施建设成本增加,加之饲料价格虽有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中小散户在成本与政策的双重压力下,退出比例达 15%。规模化养殖占比虽提升至 58%,但新建规模化牧场从牛犊培育到育肥牛出栏,产能释放周期长达 18 - 24 个月,短期内难以填补市场优质牛源的缺口,致使当前供应处于阶段性偏紧状态。
进口牛肉低价冲击减弱:澳大利亚、巴西等牛肉主产国 30 月龄牛肉到岸价为 27.8 元 / 公斤,相较国产牛肉价格低 58% ,价格优势显著。尽管 1 - 10 月进口量同比增长 5%,达到 42 万吨,但在国内市场实际流通量仅占 20%。由于口岸抽检严格,通关周期从以往的 7 - 10 天延长至 15 天,货物积压在口岸;且冻品库容率高企达 65%,仓库存储空间有限,限制了进口牛肉快速进入市场流通。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进口牛肉对国产牛肉价格的低价冲击效应被削弱,不再像以往那样能够大幅压制国产牛肉价格走势。
(二)需求端:消费升级与淡季刚需共振
终端消费韧性凸显:在传统农贸市场,受淡季影响,牛肉销量本周环比下降 3%。但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超市渠道的高端牛肉销售表现出色。和牛、谷饲牛肉等凭借细腻口感、丰富大理石花纹等品质优势,销量增长 12%。盒马、山姆等新零售平台上,“原切牛排”“牛腱子” 礼盒凭借优质包装、溯源信息透明等特点,契合家庭节日送礼、高品质用餐需求,订单量周增长 20%,显示出家庭消费从追求低价转向注重品质。从餐饮渠道来看,美团数据显示,“牛肉火锅”“潮汕牛肉” 等关键词搜索量周增长 15%,消费者对鲜切牛肉、特色牛肉锅底的喜爱,带动鲜肉走货量提升 8%,火锅、烤肉等餐饮业态成为牛肉消费的重要支撑。
替代品价格分流效应减弱:生猪均价 11.72 元 / 公斤(约 5.86 元 / 斤)、白羽鸡肉 8.5 元 / 公斤,处于历史价格低位,以往低价时会大量分流牛肉消费需求。但如今,随着健身理念的普及,牛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使其在健身餐中成为关键食材,渗透率提升;母婴辅食领域,牛肉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也更多地被应用,在这些细分场景中,牛肉消费占比提升 3 个百分点。终端消费呈现分层格局,在中低端市场,消费者受价格影响,会在猪肉、鸡肉与牛肉之间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但在高端市场,牛肉凭借独特品质与营养价值,需求持续扩容,整体消费韧性增强,减少了替代品价格的冲击。
(三)成本端:饲料回落支撑养殖利润,屠宰端博弈加剧
玉米、豆粕作为肉牛养殖的主要饲料原料,价格稳定在 2.44 元 / 公斤、3.28 元 / 公斤,较 9 月高点回落 12% 。饲料成本下降,育肥牛养殖成本降至 62 元 / 公斤,行业平均盈利达到 4.75 元 / 公斤,养殖环节盈利空间得到改善。但屠宰环节利润分化显著,规模化屠宰厂(日宰 500 头以上),凭借先进自动化分割设备,整牛分割效率高,且对牛皮、牛骨、内脏等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利润率可达 5%;中小屠宰厂设备落后,人工分割效率低,副产品多为简单售卖,利用率低,利润仅为 1% - 2% 。利润差异导致收购积极性不同,规模化厂积极收购优质牛源,中小厂则谨慎采购,优质牛源争夺加剧,在局部市场形成卖方市场,推动价格上涨。
三、市场影响:产业链各环节分化加剧
(一)养殖端:规模化场抗压能力凸显,散户加速退出存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场凭借饲料集采优势(成本较散户低 10%)和政策补贴(每头能繁母牛补贴 500 元),维持微利运营;而中小散户(存栏 100 头以下)因资金链薄弱,11 月退出比例达 20%,内蒙古、河北等地散户存栏量环比下降 25%,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至 65%。
(二)加工流通端:分割品溢价显著,冻品库存高企
双汇、雨润等龙头企业加大牛肉分割品开发,牛柳、牛小排等高端部位销量增长 15%,溢价达 40%;但普通部位冻品(如牛碎肉)依赖 “买赠促销” 去库存,走货量增长 8%,但利润压缩至 3%。全国冻品库容率 62%,青岛、天津等港口库存周转天数达 45 天,倒逼企业转向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渠道。
(三)消费者:性价比产品成首选,品质需求逆势增长
单价 30 - 40 元 / 斤的牛腩、牛腱子占据家庭采购 60% 的份额,而单价 80 元 / 斤以上的雪花牛肉、和牛销量增长 20%,体现出 “中间稳、两端涨” 的消费结构。调研显示,60% 的消费者愿意为 “无注水”“谷饲 180 天” 等品质标签支付 10% - 15% 的溢价,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如宁夏滩牛、延边黄牛)线上销量周增长 30%。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长期看涨逻辑清晰
(一)短期(11 月下旬 - 12 月):供需错配催生阶段性机会
价格走势:随着北方气温跌破 0℃,羊肉、牛肉火锅消费旺季启动,预计 11 月底牛肉价格反弹至 67 - 68 元 / 公斤;但冻品库存消化缓慢(预计需 2 个月),进口牛肉持续到港,反弹幅度有限,将维持窄幅震荡态势。
区域机会:南方活禽市场(如广东、川渝)因本地牛源短缺,优质黄牛肉价格或涨至 75 元 / 公斤;北方产区关注屠宰企业节前备货窗口(12 月 10 日前),500 公斤以上育肥牛出栏可享受 0.5 - 1 元 / 公斤的溢价。
(二)中长期:产能去化与消费升级驱动价格中枢上移
机构预测,2025 年全国牛肉消费量 1158.7 万吨,产量 778 万吨,供需缺口 380 万吨,进口依赖度提升至 33%。若 12 月能繁母牛存栏环比下降 2%,2026 年春节后牛肉价格有望回升至 70 - 72 元 / 公斤。长期来看,行业将呈现 “双轨分化”:普通牛肉(如育肥牛)维持在 65 - 68 元 / 公斤,高端牛肉(有机、谷饲)溢价扩大至 50%,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产业建议:不同主体如何把握市场机遇
(一)养殖户:优化出栏结构,对接优质渠道
适时出栏,避免扎堆抛售: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对于 500 公斤以上育肥牛,抓住当前价格高位,及时逢高出栏,避免春节前因养殖户集中抛售,导致价格下滑。根据往年经验,春节前市场供应激增,价格往往较 11 - 12 月下跌 5% - 8% 。
抱团发展,共享资源红利:中小散户可加入养殖合作社,借助合作社平台,共享冻精改良技术。以山东某养殖合作社为例,引入冻精改良后,犊牛出肉率从 50% 提升至 55% ;同时,合作社组织饲料集采,享受 8% 的折扣,每头牛养殖成本降低约 500 元。
生态转型,提升综合效益:尝试 “牛 - 沼 - 菜” 生态养殖模式,一头牛年产牛粪约 10 吨,经处理制成有机肥,可满足 3 - 5 亩蔬菜种植需求。如河北某养殖场采用该模式,不仅解决了牛粪污染问题,还通过销售蔬菜实现单头养殖综合收益增长 15% 。
(二)经销商:深耕细分市场,强化品质标签
创新产品,开拓社区团购:冻品经销商可顺应预制菜风口,开发 “牛肉馅 + 调味包”“卤牛肉预制菜” 等产品,对接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平台。据平台数据,此类产品上线后,月销量环比增长 20%,且配送成本较传统商超低 30%。
布局高端,凸显产地优势:鲜肉经销商瞄准高端商超,入驻 Ole’、Citysuper 等,推出 “产地直供 + 冷链溯源” 概念产品。宁夏滩牛直供 Ole’超市,凭借独特风味与全程冷链追溯,较普通牛肉溢价 25%,且销量稳定增长 10%。
关注期货,防范汇率风险:紧盯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牛肉期货价格,利用期货市场锁价工具,如远期合约、期货套期保值等,提前锁定采购成本,规避汇率波动导致的进口成本增加风险。
(三)消费者:抓住价格低位,理性选择品类
家庭囤货,畅享性价比:目前普通牛肉均价 33.38 元 / 斤,处于价格低位,家庭采购可多选择牛腩、牛腱子。牛腩适合红烧,牛腱子卤制后肉质紧实、纹理清晰,是家庭餐桌佳肴。可趁低价储备冷冻,按每次食用量分割包装,冷冻保质期可达 6 - 8 个月。
品质之选,冬日滋补佳肴:追求品质的消费者,冬季可选择宁夏滩牛、科尔沁牛等地理标志产品。宁夏滩牛脂肪呈大理石花纹状分布,肉质鲜嫩多汁,煎牛排、煲汤风味独特。电商平台 “双 11” 余热仍存,部分商家满减、折扣活动持续,购买更实惠。
火眼金睛,避开消费陷阱:选购牛肉时,警惕 “注水牛肉”。按压牛肉表面,若有大量液体渗出,且肉质松软无弹性,可能为注水肉;优先选择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的冷鲜肉,其经排酸处理,口感鲜嫩、安全更有保障。
结语:微涨背后的产业转型信号
2025 年 11 月的牛肉市场,0.2% 的微涨背后是产能去化、消费升级与进口调控的共同作用。对于从业者而言,需从 “规模扩张” 转向 “价值竞争”,深耕优质品种培育与终端渠道建设;对于消费者,价格低位与品类多元提供了难得的 “品质尝鲜期”。市场的每一次细微波动,都在倒逼产业升级,唯有把握 “优质优价” 趋势,才能在周期震荡中筑牢竞争力。(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卓创资讯、惠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