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2025年11月14日全国猪肉市场行情综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1/14 15:10:42 关注:33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全国猪肉价格走势:微降背后的区域分化
  (一)全国均价小幅回调,终结五日连涨
  猪肉价格长期以来一直是民生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其每一次波动都对消费者和养殖户产生重要影响。截至 2025 年 11 月 14 日 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 18.06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下降 0.3%,结束了连续五日的小幅上涨态势。这一价格数据的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市场动态。
  在监测的 50 家主流市场中,28 家价格下跌、15 家持平、7 家微涨,呈现出 “北弱南稳” 的格局。华北、东北等主产区领跌,这些地区作为生猪主要产出地,近期生猪存栏量相对充足,市场供应压力较大,进而导致价格下滑;而南方销区凭借消费韧性相对坚挺,南方地区对猪肉的消费需求较为稳定,且烹饪习惯对猪肉依赖度较高,使其在面对供应波动时,价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二)区域价差扩大至 10 元 / 公斤,南北市场冰火两重天

  北方低价区量增价跌:北京新发地白条猪大宗价 14.8 元 / 公斤(跌 0.5%),天津何庄子 17.1 元 / 公斤,河北唐山荷花坑 15.8 元 / 公斤。北方地区作为生猪养殖的集中区域,近期本地生猪集中出栏,致使市场上猪肉供应量大幅增加。据了解,当地屠宰企业库存达 35 天(正常为 25 天),远超正常水平。在库存压力下,屠宰企业纷纷压价收购,导致价格承压下行。
  南方销区韧性凸显:广东佛山 17.3 元 / 公斤(涨 0.2%)、四川成都 15.2 元 / 公斤(持平)。南方地区依托 “广式烧腊”“川味腊肠” 等地域消费场景,终端走货量周增 8%。广东地区的烧腊,如烧鹅、叉烧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对猪肉需求量较大;四川的腊肠制作在秋冬季节成为家家户户的传统,大量猪肉被用于制作腊肠,这使得南方地区猪肉需求旺盛,价格抗跌性强。
  二、价格下行的三大核心驱动因素
  猪肉价格的波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近期猪肉价格下降有着深层次原因,主要体现在供应端、需求端和成本端三个方面。
  (一)供应端:产能过剩与进口冲击双重施压
  生猪存栏量持续高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 年三季度全国生猪存栏 4.4 亿头,同比增长 3.2%,这一数据表明当前生猪产能充足。上半年二次育肥猪集中出栏,使得市场上适重猪(110 - 120 公斤)占比超 70%。屠宰企业日均收购量激增 12%,形成短期供应洪峰。大量生猪涌入市场,使得市场上猪肉供应量远超需求,价格自然受到压制。
  进口猪肉低价倾销:国际市场上,巴西、美国进口猪肉到岸价仅 12 元 / 公斤,较国产猪肉低 33%。这种价格优势使得进口猪肉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力。2025 年 1 - 10 月进口量达 250 万吨,占国内消费量 25%,直接冲击本土市场定价体系。进口猪肉的大量涌入,不仅增加了市场供应量,还拉低了整体价格水平,对国内养猪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二)需求端:消费疲软与替代效应双重抑制
  终端消费不温不火:当前经济环境对消费者购买力产生一定影响,家庭及团餐采购更倾向性价比更高的鸡肉(7.8 元 / 公斤)、鸡蛋(6.26 元 / 公斤),猪肉在蛋白消费中的占比下降 4%。南方多地气温偏高,腌腊需求启动推迟,批发市场白条走货量周增仅 3%,不及预期。消费者对猪肉需求减少,使得市场上猪肉销售面临压力,价格也难以维持高位。
  餐饮端传导滞后:尽管生猪价格同比下跌 18%,但商超冷鲜猪肉零售价仅降 10%,中间商利润截留导致终端价格刚性,抑制消费者购买意愿。在整个产业链中,中间商为保证自身利润,不愿降低价格,使得消费者购买猪肉时仍需支付较高价格,这进一步抑制了消费者购买意愿,对猪肉价格下行产生推动作用。
  (三)成本端:饲料降价为价格下行打开空间
  玉米 2276 元 / 吨(环比跌 2.3%)、豆粕 3064 元 / 吨(环比持平),自繁自育模式下 120 公斤标猪养殖成本降至 16 元 / 公斤,较上月下降 0.8 元 / 公斤。养殖户惜售情绪减弱,300 斤以上 “牛猪” 出栏占比提升至 25%,进一步拉低市场均价。饲料成本下降,使得养殖户养殖成本降低,他们不再愿意惜售,而是选择将生猪出栏,这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量,推动价格下行。
  三、价格波动下的市场众生相
  (一)消费者:迎来 “猪肉自由” 窗口期
  猪肉价格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在北京物美超市,数据显示前腿肉促销价低至 9.9 元 / 斤,这一价格吸引众多消费者关注。排骨套餐销量实现周增 30%,消费者明显感受到猪肉价格亲民。有消费者表示:“以前买 2 斤猪肉的钱,现在能买 3 斤,家庭餐桌红烧肉、饺子的频次明显增加。” 价格下降,让消费者购买猪肉时更加从容,也使得猪肉在家庭餐桌上出现频率大大提高。
  (二)养殖户:在亏损边缘艰难 “去产能”
  对于养殖户来说,猪肉价格下降带来巨大压力。山东临沂养殖户王大哥称:“现在出栏一头标猪亏 100 元,中小散户撑不住,只能卖掉部分母猪止损。” 在当前价格下,养殖户面临亏损困境,不得不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据数据显示,10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 1.2%,表明产业被动去产能进程正在加速。不过,规模化场凭借成本优势(完全成本 15 元 / 公斤)仍保持微利,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在价格波动中维持相对稳定经营。
  (三)餐饮企业:成本下降与品质升级双驱动
  餐饮企业在猪肉价格下降趋势中,迎来成本下降与品质升级的双重机遇。重庆某连锁火锅店推出 “99 元猪肉自由套餐”,客单价下降 20%,但翻台率提升了 40%。该企业表示:“鲜切猪肉成本降了 15%,我们有空间让利消费者,同时引入黑猪肉、土猪肉等高端品类,满足差异化需求。” 猪肉成本下降,使得餐饮企业有更多资金和空间提升菜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四、后市展望:短期承压,长期看产能去化节奏

  (一)短期走势:供需错配下的震荡筑底
  未来两周,北方产区受屠宰企业高库存及进口猪肉集中到港影响,价格或下探至 17 - 18 元 / 公斤;南方销区随冬至、元旦备货启动,优质猪肉价格或小幅反弹至 19 - 20 元 / 公斤,但整体难改弱势震荡格局。政策面需关注发改委冻猪肉收储启动信号(猪粮比<5:1),或对市场形成短期托底。当前北方产区屠宰企业库存居高不下,使其在采购生猪时更为谨慎,往往压低价格以减少库存压力。而进口猪肉集中到港,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过剩,对本地猪肉价格造成冲击。南方销区虽有冬至、元旦等节日备货需求,但这种需求增长相对有限,难以完全扭转市场弱势局面。发改委的冻猪肉收储政策是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当猪粮比过低时,收储可减少市场上猪肉供应量,从而对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二)长期趋势:从 “量” 的竞争到 “质” 的突围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正常水平 8%,若持续亏损倒逼月均淘汰率提升至 2% 以上,2026 年二季度后商品猪供应有望收缩。长期来看,消费者对 “冷鲜猪肉”“有机猪肉” 的需求年增 15%,高端市场溢价空间达 30%,产业升级方向明确。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影响未来猪肉供应的关键因素。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过高,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商品猪供应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如果持续亏损导致养殖户加大母猪淘汰力度,那么 2026 年二季度后,商品猪供应将逐渐减少,市场供需关系有望得到改善。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对高品质猪肉需求不断增加。“冷鲜猪肉”“有机猪肉” 等产品,因其品质更高、更安全,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也为猪肉产业升级提供方向,企业需加大在品质提升方面投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取更高市场溢价。
  五、不同群体应对策略
  (一)消费者:按需采购,把握性价比
  家庭采购:对于家庭采购而言,性价比是重要考量因素。在选择猪肉部位时,可优先考虑带骨猪肉,其出成率可达 85%,价格相对更为实惠。例如排骨,虽价格较高,但其骨髓富含营养,炖煮后汤汁鲜美,深受家庭喜爱。前腿肉也是不错选择,肉质鲜嫩,价格适中,适合包饺子、做包子等。单次采购量可控制在 3 - 5 公斤,既能满足家庭一段时间需求,又能避免因长时间冷冻导致的肉质损耗。将猪肉分成小份,放入保鲜袋中冷冻,食用时取出一份解冻,既能保证猪肉新鲜度,又能避免浪费。
  品质追求:若消费者对品质有更高追求,可关注 “国产冷鲜猪肉” 标签。冷鲜猪肉在 0 - 4℃的低温环境下进行处理和储存,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保持肉质鲜嫩和营养。优先选购检疫合格的本地猪肉,不仅口感更好,而且安全性更有保障。本地猪肉在运输过程中时间较短,能够更好地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在购买时,可查看猪肉的检疫证明,确保其质量安全。
  (二)养殖户:降本增效,精准出栏
  成本管控:在当前猪肉价格下行情况下,养殖户需加强成本管控,以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是有效措施,豆粕替代率可达 30%,这不仅可降低饲料成本,还能减少对进口豆粕依赖。通过科学配方调整,将料肉比降至 2.6 以下,每头猪可节省成本 50 元。合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如玉米、麸皮等,也能降低采购成本。采用现代化养殖设备,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支出。
  出栏策略:养殖户应根据市场行情,逢高出栏 110 - 120 公斤的适重猪。这个体重范围内的猪,肉质鲜嫩,市场需求较大,价格也相对较高。避免压栏至 130 公斤以上,因为随着体重增加,猪的生长速度会逐渐放缓,饲料转化率降低,且容易形成 “折价抛售”。每超重 10 公斤,单价可能会低 0.5 元 / 斤,这会直接影响养殖户收益。养殖户可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及时调整出栏计划,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三)餐饮从业者:借势低价,打造差异化
  大众餐饮:对于大众餐饮而言,利用猪肉价格下降机会,推出猪肉馅包子、饺子、肉饼等平价单品,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以猪肉馅包子为例,成本降低可使商家在保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馅料分量,或提高馅料品质,从而提升产品性价比。通过促销活动,如 “买二送一”“满减优惠” 等,吸引更多消费者,利用低价提升销量。还可推出套餐组合,如 “包子 + 粥”“饺子 + 小菜” 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高端餐饮:高端餐饮则可深耕地域特色猪肉,如东北黑猪肉、皖南土猪肉等。这些特色猪肉因其独特风味和品质,受到消费者青睐。通过讲好 “产地直供” 故事,强调猪肉品质和来源,增加产品附加值。选用东北黑猪肉制作红烧肉,这种猪肉肉质紧实,脂肪含量适中,烹饪后口感醇厚,肥而不腻。在菜品呈现上,可采用精致摆盘和独特烹饪方式,提升菜品档次。通过这些措施,毛利率可提升至 50% 以上,为餐厅带来更高利润。
  结语:在低价周期中寻找价值锚点
  2025 年 11 月的猪肉市场,18.06 元 / 公斤的均价背后,是产能过剩的短期阵痛与消费升级的长期机遇。对消费者而言,这是享受 “猪肉红利” 的黄金期;对养殖户而言,需加速淘汰低效产能,向规模化、精细化转型;对整个产业而言,低价倒逼下的品质升级,正是突破 “猪周期” 怪圈的关键一步。当市场回归理性,唯有把握供需本质、顺应消费趋势的参与者,才能在浪潮中站稳脚跟。(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系统)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11月上旬内蒙古猪肉价格涨跌不一,牛肉、羊肉、鸡肉价格略涨,鸡蛋价格略2025/11/14 19:11:37
11月14日、猪肉概念板块下跌0.33%2025/11/14 15:36:31
关于机关食堂大宗物资联合采购(蔬菜及豆制品类、猪肉类)中标结果公告(浙鼎DL202025/11/14 11:59:49
湖南省:猪肉价格涨跌互现截至(11月3日-11月9日)2025/11/14 8:59:05
江苏省:猪肉平均批发价环比上涨0.6%(11月1日—11月7日)2025/11/14 8:58:17
福建省:猪肉市场价格稳中下跌(11月3日—9日)2025/11/14 8:56:1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