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10 月数据 “回暖” 表象下:餐饮行业步入存量竞争时代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 年 10 月全国餐饮收入达到 5199 亿元,同比增长 3.8%。尽管在 “双节” 期间获得了短期的市场提振,但行业深层次的困境依然显著。2025 年 1-10 月,全国餐饮收入总计 46188 亿元,增速仅为 3.3%,显著低于 2019 年同期水平。更为严峻的是,全国范围内(不含团餐)的 883 万家餐饮门店正面临 “开店即关店” 的严峻局面。2024-2025 年 8 月期间,新开店数量为 716 万家,而闭店数量达到 654 万家,净增门店仅 62 万家,这表明餐饮行业已全面进入 “存量零和博弈” 阶段。行业协会指出,当前市场表面呈现回暖态势,实际上是头部品牌的 “收割式增长”,中小商户的生存空间已被压缩至历史最低水平。
二、存量竞争加剧:三大核心矛盾制约行业发展
(一)连锁化率快速上升,马太效应日益显著
从 2020 年的 15% 到 2025 年的 24%,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在五年内增长了 9 个百分点。达势股份(达美乐中国)、蜜雪冰城等行业巨头以万店规模快速扩张,而在 2025 年上半年,已有 150 个中小品牌宣布倒闭。快餐领域竞争尤为激烈,一年内闭店数量高达 54.7 万家,平均每分钟就有一家门店关闭。黄焖鸡、麻辣烫等品类的闭店率超过 30%,市场呈现出明显的 “大鱼吃小鱼” 现象。
(二)资本驱动的外卖竞争:补贴大战下商户的经营困境
2025 年上半年,京东、淘宝投入 800 亿补贴引发外卖市场混战,短期内订单量突破 0.5 亿单。然而,这使得中小商户陷入 “越卖越亏” 的困境。以某二线城市的汉堡店为例,平台抽佣 23% 加上补贴分摊 15%,使得客单价 15 元的套餐利润仅剩 0.8 元。该店老板表示,员工工作至凌晨,但月利润仍不足 5000 元。消费端数据显示,30 元以下订单占比达 74.3%,消费者倾向选择低价产品,这进一步导致行业整体品质下滑。
(三)三大核心指标全面下滑:客单价、翻台率、同店增长
面临挑战根据美团数据,2025 年餐饮行业客单价同比下降 8.3%,翻台率从 2023 年的 3.2 次 / 日降至 2.5 次 / 日,连锁品牌同店增长率仅为 1.2%,远低于 5% 的健康水平。某火锅连锁企业高管指出,过去依靠开店就能实现增长,现在则需要从每个客户身上增加 0.5 元的收益,否则将面临亏损。
三、市场分化:连锁巨头与中小商户的不同境遇
(一)巨头企业的策略调整与业绩回升:关店止损与效率提升
达势股份上半年利润增长 5 倍,味千中国实现扭亏为盈,百胜中国提出 “3.5 小时开一家新店” 的扩张目标,显示出头部企业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这些企业的成功策略主要包括:
供应链整合:锅圈食材通过中央厨房将成本降低 20%,实现了 “3 元 / 串” 的高性价比产品供应。
门店模式创新:老乡鸡推出 “卫星店” 模式,租金降低 60%,以外卖业务为主,单店订单量提升 1.74 倍。
数字化运营:瑞幸咖啡利用 AI 技术预测销量,将原料损耗率控制在 3% 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15%。
(二)中小商户的生存危机:高闭店率与经营困境
上海某社区面馆因社保新规每月成本增加 1.2 万元,利润率从 8% 降至 3%,最终被迫关闭。北京三里屯商圈 500 米内的 8 家麻辣烫店因价格战,客单价从 25 元降至 12 元,每销售一碗亏损 2 元,只能依靠房东减免租金维持经营。行业调研显示,单店盈利周期从 2020 年的 6 个月延长至 18 个月,存活率不足 30%。
四、细分业态发展态势:火锅行业的两极分化,自助餐与粉面的逆势增长
(一)火锅行业:52.8 万家门店的市场分化
作为餐饮行业的第一大品类,火锅在 2024-2025 年 8 月期间闭店 46.2 万家,净减少 2 万家,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高端市场:湊湊火锅通过 “火锅 + 奶茶” 的复合经营模式,将客单价 150 元以上的门店占比提升至 40%,翻台率达到 2.8 次 / 日。
下沉市场:旋转小火锅以 “19.9 元自助” 的低价策略迅速扩张,单店面积压缩至 30㎡,依靠高翻台率(4.5 次 / 日)实现盈利。
(二)自助餐行业:从 “大而全” 到 “小而精” 的转型
在 7.9 万家存量门店中,新的自助餐品牌通过创新策略实现逆袭:
分时段定价:午餐定价 59 元,晚餐定价 79 元,有效提升了 30% 的翻台率。
精准成本控制:通过三文鱼限量供应和饮料单点等方式,将毛利率从 45% 提升至 58%。
市场细分:北京的 “和牛专门店” 自助餐以 298 元的客单价实现逆势扩张,显示出品质化细分市场的潜力。
(三)粉面行业:从传统夫妻店到资本青睐的转变
遇见小面通过港交所聆讯,标志着粉面行业正式进入资本化阶段。其成功策略包括:
标准化运营:统一汤底配方,实现 5 分钟快速出餐,提高了门店的可复制性。
地域特色打造:湖南牛肉粉、广西螺蛳粉等通过强化地域特色,将连锁化率从 18% 提升至 28%。
业态融合:“粉面 + 小吃” 的复合经营模式将客单价从 15 元提升至 25 元,净利润率达到 12%。
五、未来展望: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策略
供应链优化:无论是行业巨头的中央厨房模式,还是中小商户的区域集采策略,有效控制食材成本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场景精细化运营:从传统的 “千店一面” 向 “千店千面” 转变,社区店、外卖档口和体验式门店需要精准匹配不同的消费场景。
合规与效率平衡:社保新规和环保标准促使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只有能够快速适应政策变化的品牌才能在未来市场中持续发展。
行业专家指出,2025 年虽不是行业最艰难的一年,但却是餐饮行业 “价值重构” 的重要起点。在 883 万家门店的激烈竞争结束后,能够留存的将是那些在品质与效率方面实现 “双轮驱动” 的企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红餐智库、窄门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