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羊肉价格周度复盘:微涨背后的区域分化
(一)均价小幅上扬,终结连续两周持平
截至 2025 年 11 月 24 日 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平均价格为 62.76 元 / 公斤,较上周五(11 月 19 日)的 62.57 元 / 公斤上涨 0.3%,结束此前连续两周的横盘态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方冻品市场价格态势稳中有压,北京新发地大宗价为 51 元 / 公斤、天津何庄子为 52 元 / 公斤;南方活鲜市场涨势较为显著,上海农产品中心为 64 元 / 公斤、成都农产品中心为 58 元 / 公斤,南北价差达 10-15 元 / 公斤,充分彰显出消费场景差异对价格产生的影响。北方地区居民在冬季偏好涮羊肉,对实惠量大的冻品羊肉卷、冻羊排更为青睐,市场供应充足,致使价格相对平稳;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温和,鲜活羊肉更受消费者欢迎,尤其是在冬季,煲汤、炖菜等需求大幅增加,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二)品类分化加剧,高端羊肉溢价显著
在羊肉市场中,品类分化现象愈发突出。600 克以下小规格羊排因契合家庭火锅消费需求,在广州江南市场成交价为 72 元 / 公斤,较普通羊肉溢价 15%。该小规格羊排便于一家三口一顿食用,无需进行分割,与当下小家庭的消费习惯高度契合,因而备受市场青睐。同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羊、宁夏盐池滩羊等高端品类批发价突破 80 元 / 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 12%,这反映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优质羊肉的市场韧性。这些高端羊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优质的口感,在高端餐饮、礼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即便价格上涨,依然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二、价格微涨的三大核心驱动因素
(一)需求端:冬季消费旺季启动,区域需求差异显著
立冬过后,羊肉市场正式进入传统消费旺季。随着气温降低,羊肉火锅、羊汤等滋补美食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依据饿了么数据显示,立冬后 “羊肉” 主题套餐的餐饮商户数较上月同期增长近 30%,近一周,“羊肉火锅” 搜索量周环比上涨约 70%。在成都,大街小巷的羊肉汤馆座无虚席,不少店铺甚至在门口设置临时桌椅,以满足食客需求。当地一家知名羊肉汤馆老板表示,立冬以来,每天的客流量比平时增加 200 多人,羊肉采购量也随之大幅增加,每周采购量较之前增长 20%。同样,在广州,打边炉中的羊肉煲备受欢迎,众多餐饮商户纷纷加大羊肉采购力度,推动南方活鲜市场价格领涨。
不过,在猪肉价格低位运行(11.7 元 / 公斤)的背景下,羊肉需求在南北市场出现分化。在北方地区,大众消费更倾向于价格实惠的猪肉,羊肉销量受到一定冲击,周降幅为 5%。北京一位超市肉类销售负责人表示,近期猪肉价格较低,很多消费者选择购买猪肉,羊肉的销量明显不如以往。而在南方,高收入群体对羊肉的品质和口感有较高要求,对价格相对不敏感,高端羊肉需求增长 15%。上海一家高端生鲜超市的进口羊肉专柜前,常有消费者驻足挑选,工作人员称,虽然进口羊肉价格较高,但品质优良,很受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欢迎,最近销量一直在上升。这种 “北稳南强” 的需求格局,进一步加剧了羊肉市场的区域价格差异。
(二)供应端:产能收缩叠加进口受限,优质羊源紧俏
从国内产能状况来看,肉羊存栏量持续下滑,供应端压力逐渐显现。2024 年全国肉羊出栏量为 32359 万只,同比下降 4.4%,能繁母羊存栏连续 3 年减少,2025 年 10 月存栏量较上年同期下降 5.2%。这导致市场上 6 - 8 月龄优质羔羊供应紧张,价格随之上涨。内蒙古、甘肃等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肉羊产区,架子羊价格上涨 8%。内蒙古一位养殖户表示:“现在能繁母羊数量少,羔羊也不好找,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进口羊肉作为国内市场的重要补充,也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羊肉进口主要依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羊肉进口占比达 98%。然而,今年国外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对当地肉羊养殖业造成一定影响,加上运输成本上升,10 月我国羊肉进口量同比下降 18%。国内高端羊肉市场,尤其是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优质羊肉的需求,出现供应缺口,进一步推动了羊肉价格的上涨。
(三)成本端:饲料高位运行,养殖成本支撑价格
肉羊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是支撑羊肉价格的重要因素。虽然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价格环比微降,但肉羊养殖完全成本仍达 60 元 / 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 5%。北方规模化养殖场育肥羊成本为 62 元 / 公斤,已逼近当前批发价。在成本压力下,养殖户惜售情绪升温,30 公斤以上育肥羊出栏量周降 10%。山东一位养殖户表示:“现在卖羊根本不挣钱,再等等看,说不定价格还能涨涨。” 这种惜售行为导致市场短期供应收紧,为羊肉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市场影响:产业链各环节博弈加剧
(一)养殖户:中小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化率提升至 55%
在当前羊肉市场价格波动与成本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养殖户群体正经历深刻变革。华北地区作为我国肉羊养殖的重要区域,中小散户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由于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成本持续攀升,每公斤羊肉的养殖成本已超过售价,导致中小散户每出栏一公斤羊肉平均亏损 0.5 元。在这种严峻形势下,12% 的中小散户选择空栏观望,减少养殖规模,甚至部分直接退出养殖行业。
与中小散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牧原、温氏等养殖龙头企业凭借规模化优势,在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以牧原为例,其通过先进的养殖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将羊肉养殖成本控制在 58 元 / 公斤,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些龙头企业不仅能够保持盈利,还抓住市场机遇,逆市扩张。它们加大对养殖设施的投入,引进优质种羊,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随着中小散户的加速退出和龙头企业的扩张,肉羊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率显著提升,目前已达到 55%。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市场资源更加集中于优势企业,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优质种羊作为养殖环节的关键要素,其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近期,优质种羊的销量每周增长 15%,反映出养殖户对提升养殖效益、优化养殖结构的迫切需求,也为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销商:南北调运成本上升,区域囤货策略分化
羊肉经销商作为连接养殖端与消费端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其囤货策略在南北区域呈现明显分化。南方地区,成都、广州等城市作为羊肉的主要消费市场,对羊肉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南方经销商加大了活羊调运量,周增幅达 12%。然而,运输检疫政策的严格实施,使得活羊调运过程中的检验检疫程序更加繁琐,运输时间延长,调运成本上涨了 0.8 元 / 公斤。
成本的增加直接传导至终端市场,为保证利润空间,南方经销商不得不提高终端加价率,目前已提升至 25%。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羊肉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北方地区的羊肉市场则呈现不同景象。由于前期市场供应相对充足,经销商手中的冻品库存高企,目前库存总量达到 20 万吨。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经销商将主要策略调整为 “去库存”,减少羊肉的采购量,与上周相比,采购量下降了 8%。他们通过促销活动、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加快冻品羊肉的销售速度,以缓解库存压力。一些经销商与超市、餐饮企业合作,推出优惠套餐,吸引消费者购买冻品羊肉;还有部分经销商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范围,降低库存水平。
(三)消费者:价格敏感型需求转向,高端市场热度不减
羊肉价格的上涨,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市场需求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终端零售价格攀升至 80 - 100 元 / 公斤,家庭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明显提高,羊肉的家庭消费频次下降了 10%。一些消费者表示,羊肉价格过高,会选择其他肉类作为替代品,如猪肉、鸡肉等,以满足家庭日常的肉类消费需求。
不过,在家庭消费频次下降的同时,商超精品羊肉专区却呈现繁荣景象,销量增长了 20%。这充分反映出中高端消费者对羊肉品质的追求和偏好。他们更加注重羊肉的产地、品质、口感等因素,愿意为高品质的羊肉支付更高的价格。在品质和品牌的双重驱动下,北京、上海等地的社区团购平台抓住市场机遇,推出 “宁夏滩羊分割套餐”。这种套餐以 “产地直供” 为卖点,强调羊肉的新鲜度和正宗性,同时通过团购的方式,降低了产品价格,提高了性价比,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该套餐推出后,周销量迅速突破 5 万份,成为社区团购平台的热门产品。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偏强,中期关注产能修复
(一)短期(1-2 周):供需错配推动价格小幅上行
展望未来 1 - 2 周,羊肉市场供需错配的格局将持续,推动价格呈现小幅上行态势。南方地区即将迎来冬至备货期,这一传统节日对羊肉的需求量巨大,预计需求将提升 15%。冬至期间,南方家庭有食用羊肉进补的习俗,无论是羊肉汤、羊肉煲还是红烧羊肉,都是餐桌上的热门菜品。随着需求的大幅增加,活羊价格有望突破 65 元 / 公斤。
北方市场方面,若冻品库存降至 15 万吨以下,白条羊价格或将迎来反弹,有望回升至 55 元 / 公斤。近期北方冻品市场库存压力较大,若库存能够有效降低,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价格也将随之上涨。然而,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目前仅为 11.7 元 / 公斤,以及进口冻肉的冲击,仍将对羊肉价格涨幅形成一定压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短期内羊肉整体均价将维持在 62 - 65 元 / 公斤的区间。
(二)中期(12 月 - 春节前):产能去化催生价格拐点
从中期来看,12 月至春节前,羊肉市场产能去化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催生价格拐点。当前,能繁母羊存栏量为 30049 万只,同比下降 6.77%,这意味着未来肉羊出栏量将受到影响。若 12 月补栏量持续低于预期,按照肉羊的繁殖和生长周期推算,2026 年一季度肉羊出栏量将环比下降 8%。
春节前是羊肉消费的高峰期,消费者会大量采购羊肉用于家庭聚餐、走亲访友等。在出栏量减少和春节前集中备货的双重作用下,羊肉价格有望突破 68 元 / 公斤,达到一个新的高点。然而,市场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警惕进口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冲击。例如,若新西兰羊肉关税下调,大量低价进口羊肉涌入国内市场,将对国内羊肉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可能会抑制价格的上涨幅度。
给从业者的建议
养殖户:当前羊肉价格处于相对高位,养殖户应把握时机,逢高出售 30 - 50 公斤的育肥羊,及时锁定收益。同时,需留足优质母羊进行补栏,为未来的养殖生产奠定基础。关注地方品种的保种扩繁亦十分关键,如简州大耳羊、川中黑山羊等地方品种,具有独特的品种优势,在市场上往往能获得更高的价格。通过保种扩繁,可以丰富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经销商:南方活鲜市场需求旺盛,经销商应深入拓展这一市场,布局 “产地直供 + 冷链配送” 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关注北方冻品市场的低价囤货机会,当库存警戒线达到 60% 时,可以适当囤货,等待价格回升时出售,获取利润。
消费者:短期来看,羊肉价格仍有上涨压力,消费者可以选择羊杂、羊骨等性价比部位,这些部位的价格仅为羊肉的 60%,既能满足对羊肉的喜爱,又能节省开支。对于高端消费群体,建议通过电商平台锁定内蒙古、宁夏等地的季节性促销活动,这些地区的羊肉品质优良,在促销活动期间购买,可以享受到一定的价格优惠,提高消费的性价比。
结语:在分化中把握品质升级机遇
11 月的羊肉市场,微涨背后是区域消费差异、产能去化与成本支撑的共同作用。对于产业链而言,从 “量增价平” 到 “质优价高” 的转变正在加速 —— 当北方冻品市场在库存压力中寻求平衡,南方活鲜市场借消费升级打开空间,优质羊源和精细化分割正成为破局关键。对于消费者,价格分化意味着更多选择:既要在大众消费中寻找性价比,也可在品质升级中体验地域特色。毕竟,在羊肉产业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挖掘” 的转型期,细节处的供需洞察,正是穿越周期的核心逻辑。(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卓创资讯、中商情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