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单日价格反弹打破持续下跌态势,海南 7 元 / 斤价格坚挺,西藏不足 5 元,价格分化背后是供需博弈
截至 11 月 27 日 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 18.07 元 / 公斤,较前一日逆势上涨 1.1%,终结此前连续三日的小幅回落趋势。然而,在看似回暖的行情之下,市场却呈现出极端分化态势:海南外三元生猪价格高达 14.29 元 / 公斤(折合 7.15 元 / 斤),西藏则跌至 9.46 元 / 公斤(不足 4.75 元 / 斤),河南在普遍下跌中逆势反弹,广东则加速下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生猪价格仍处于持续下跌状态(外三元 11.35 元 / 公斤,日跌幅 0.17 元),而猪肉批发价格却逆势上涨,这种 “产销价差倒挂” 现象,正暴露出市场深层次矛盾。
一、价格图谱:区域呈现 “冰火两重天”,品种价差超 3 倍
(一)区域分化:北方面临压力、南方出现分化,海南成为 “价格孤岛”
主产区涨跌情况不一:河南作为养殖大省逆势上涨,猪肉批发价格较昨日微涨 0.2 元 / 公斤,主要原因是本地屠宰厂为消化库存适度提高收猪价格;山东、河北等北方主产区价格维持在 17-17.5 元 / 公斤,冻品库存处于高位(重点屠企库存 45 万吨,周转期 18 天)限制了价格涨幅。
销区呈现 “南强北弱” 格局:海南凭借运输壁垒,猪肉价格长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1 月 27 日外三元生猪价格为 14.29 元 / 公斤,带动批发价格突破 19 元 / 公斤;广东则因腌腊需求启动缓慢,价格较昨日下跌 0.3 元 / 公斤,降至 17.6 元 / 公斤。
极值价差较为惊人:全国猪肉价格最高的海南与最低的西藏价差达 9.83 元 / 公斤,北方冻品主产区与南方活鲜销区价差普遍在 2-3 元 / 公斤,创下近 1 个月以来的新高。
(二)品种分化:冷鲜产品溢价 15%,冻品价格跌破 12 元 / 公斤
冷鲜肉成为 “抗跌主力”:上海、广州等城市冷鲜猪肉均价为 19 元 / 公斤,较普通白条猪溢价 10%-15%,商超鲜销率提升至 70%,符合家庭对新鲜度的需求。
高端猪肉韧性显著:黑猪肉、土猪肉批发价格突破 30 元 / 公斤,较普通猪肉溢价超过 60%,北京、上海高端商超销量周增长 8%,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冻品深陷 “低价困境”:北方冻品分割品(猪腿肉、膘肉)低至 10-12 元 / 公斤,较上月下跌 1.2%,仅能满足香肠、腊肉等加工需求,终端销售走货缓慢。
二、核心驱动因素:为何生猪价格下跌、猪肉价格上涨?
三大矛盾解析
(一)供应端:“出栏洪峰” 与 “调运梗阻” 的博弈
生猪出栏量达到阶段性高峰:集团养殖场为冲刺全年出栏计划加速放量,散户恐慌性出栏增加,11 月 27 日全国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 5%,外三元均价跌至 11.35 元 / 公斤的近 37 天新低。
跨区调运成本大幅飙升:西北至华东生猪运输费用达 1.5 元 / 公斤,较上月上涨 20%,跨区贸易量下降 12%,“本地屠宰、本地消化” 成为主流模式,加剧了区域价差。
(二)需求端:“腌腊迟滞” 与 “鲜销回暖” 的对冲
传统旺季需求未达预期:南方气温偏高且 2026 年春节偏晚(2 月中旬),腌腊进度仅为 30%,较往年慢 20%,加工企业采购量同比下降 15%。
冷鲜消费逆势增长:北方降温带动家庭烹饪需求,农贸市场冷鲜猪肉走货量周增长 7%,上海、成都等城市 “当日宰、当日销” 的鲜猪肉溢价率持续扩大。
(三)成本端:“猪粮倒挂” 与 “库存成本” 的传导
养殖端陷入亏损状态:全国猪粮比价为 4.99:1,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1 头 110 公斤生猪养殖成本约 1320 元,按当前价格出栏亏损超过 100 元,散户补栏积极性降至三年以来新低。
屠宰端被动提高价格:冻品库存积压导致存储成本上升,部分屠企通过提价收猪倒逼鲜销,山东某屠企鲜销率从 60% 提升至 70%,带动区域批发价格微涨。
三、产业链影响:养殖户惜售、屠企去库存,消费者如何选择?
(一)养殖户:“挺价” 与 “出栏” 的两难境地
规模养殖场锁定利润:温氏、牧原等龙头企业将 10% 出栏量延后至 12 月初,期待腌腊需求爆发;中小散户则加速出栏大体重猪,50 公斤以上仔猪价格逆势上涨 2.73%,反映出补栏谨慎态度。
建议策略:400 斤以上大猪可逢高出栏,避免扎堆抛售;仔猪补栏需观望至 12 月中旬,待猪价企稳后再采取行动。
(二)屠宰加工端:冻品去库存成为首要任务
分割品降价促销:河北、河南屠企对冻猪皮、边角料降价 10%,对接香肠加工厂消化库存;广东屠企则推出 “鲜猪 + 腊味料包” 组合,拉动鲜销增速。
(三)消费者:冻品 “捡漏” 与鲜品 “错峰” 购买时机
冻品性价比凸显:北方冻五花肉 12 元 / 公斤,适合腌制腊肉,比鲜品便宜 30%,12 月初或迎来降价高峰;鲜品按需采购:冷鲜肋排、里脊肉价格较高(25-30 元 / 公斤),可等 12 月中旬腌腊需求峰值过后再购买,价格或回落 5%-8%。
四、后市展望:12 月猪价是否会 “二次探底”?机构给出关键预判
(一)短期(1-2 周):反弹难以持续,区域分化加剧
利好支撑有限:仅海南、云南等运输受限区域价格能够维持坚挺,北方主产区受出栏洪峰影响,猪肉价格或回落至 17.5-17.8 元 / 公斤;风险提示:若 12 月 10 日前腌腊需求未启动,全国均价可能跌破 17 元 / 公斤。
(二)中期(12 月 - 春节前):供应洪峰下,价格或再创新低
供应端压力空前:2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 1.07%,对应 12 月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 8%,叠加二次育肥猪集中出栏,形成 “供应洪峰”;需求增量不足:腌腊量逐年下降,春节滞后导致备货需求推迟至 1 月,12 月需求增幅或仅 5%,难以抵消供应压力。
机构观点:卓创资讯预测,12 月全国生猪均价或跌至 10.8-11.3 元 / 公斤,猪肉批发价可能随之下探至 16.5-17 元 / 公斤,养殖户需警惕 “越等越亏” 的情况。
结语:猪肉价格 “反弹迷局”,蕴含消费与产业的新变化
11 月 27 日的价格反弹,更像是市场的 “短期脉冲” 而非 “趋势反转”。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反映出产能过剩的基本面并未改变;而冷鲜、高端猪肉的溢价,又揭示了消费升级的不可逆趋势。对于养殖户来说,“赌行情” 不如 “控节奏”;对于消费者而言,眼下正是冻品 “捡漏”、鲜品 “按需采购” 的良好时机。
数据来源: 农业农村部、中国畜牧业协会、海关总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