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新希望六和董事长
近日,2023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在河南举办,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受邀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录,稍有调整:
我们的公司是以“希望”命名的,我觉得这个名字真的是特别适合农牧行业。
我父亲有兄弟四人。在我小时候,爸爸的发型蓬乱,他根本就没有发型,也不怎么刮胡子,就是这种很狂人的状态,我父亲四兄弟都是如此。
他们几个创业的时候都没有专业的背景,本质上只有我三伯是农业专业,大伯学计算机,二伯是学机械,所以他们学的是比较典型的理工科,然后在农业去做产业化的发展。
一开始做育种,后来做养殖,最后寻找到了饲料这个点。现在回过头来看,饲料在整个农业链条当中,是最具备标准化,也最具备规模化的点。
他们创业时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是有人口红利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新希望”是改革开放典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上世纪90年代,我基本上看不见我爸,因为他每天都在出差,那是他们的时代。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说,这个世界上唯一相同的就是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我也这么鼓励自己,我对我爸说:“我们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因为时代不同。”那个时代给予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社会环境给予他们的机会。
当然,我们这个时代也有属于我们时代的背景。
我认为传承这件事情它是一个过程,是一帮人的前赴后继,是一群人的适者生存,所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一个起点,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终点。
传承本身就是企业要继续生存下去。企业的传承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持续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所以我一直说现代的企业传承是2.5代。
我认为很多的第二代企业家,心里和脑海里其实有父辈满满的在创业时候的艰苦经历。这些经历对于我们来说,产生了回到企业的动力,这其实是带着对于家庭的热爱、对着父母的心疼、对想要去做一番事业的理想,抱着这种复杂的多元素情感回来。
但是这种纯感性的、理想化的动力,它不可能一直延续,它必须要在一定时间内转换成另外一种内驱力。
这个内驱力是需要你和这个平台互动,需要你和团队互动,需要有一个新的创造,这种创造同样能够改变自己、蜕变自己、让自己觉得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那么你就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今天的新希望,我们自己定义自己是一个综合农业服务商,因为我们从饲料到生产、到养殖、到肉食品屠宰加工、再到我们和消费者连接的餐厅以及终端,我们都涉及。
事实上,从顶层运作来讲,与其说我们是一个产业的生产者,不如说是如何在有效的情况下,在消费者可以承担得起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好质量的产品送到正确的人身上。
有人说新希望多元化,我不认为是多元化。我们只不过是产业链需要去应对更多的消费需求,我们更多的是服务商,最终仍然是要让客户得到价值。
我们在做探索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太多变化,这中间确实有太多的路,所以不是我们只要把现有的这些业务做好了,消费者就真的能够获得价值了。
大家可以想想,一个食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者环节,中间要经历多长的路?这些路径是不是所有的环境都是绝对干净的,没有微生物污染的?是不是所有的处理都是有标准流程的?
显然不是!这是我们整个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我们是一家社会服务型的公司,因此能够提前发现社会真正的痛点和需求,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意机会。
过去10年,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我们需要年轻的干部,我们需要有专业的知识,需要有专业的人扎进去,把产品做好。
同时,我们也需要有对于社会有发现、有认知的一些人,他们这些人能够帮我们这样一个社会服务型的企业,更多地发现社会的痛点,找到用户的痛点,生产者的痛点,这些共同的痛点,然后抓下去,这可能就是我们的红利点。
我们也需要专家干部、专家学者们能够告诉我们现在的技术都到哪了,不过如何来选择技术是企业家要做的事情。
今天我们的新农人显然是变了。我的朋友说:“你一天到晚打扮得那么时髦,在这个行业好像人家觉得你这行业人都挺时髦似的。”
我说:“这有什么关系?”
我就是希望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漂亮,应该体体面面的,因为今天的农人跟过去的农人本质上变了,他们是有契约精神的,他们是有专业技术的人。
今天在我们这个行业工作的人,早已经不是过去的工种了。就像医院里有护士、医生,现在养殖场里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他们有契约精神,也有专业能力,他们当然值得被尊重,他当然更有自由去漂亮和时髦,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仍然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能够躬身入局。
今天我特别感恩我的父辈,感谢我的同伴们。我回过头来看10年前、20年前的自己,我喜欢现在的自己,因此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是这过程当中的值得,确实也需要我们自己能够有躬身入局的决心,用开放、乐观的心态去接受这些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有“痛”,也有“难”。但哪有不痛?哪不难呢?憋在家里,又闷又闲才是真正的痛。
所以在这当中,我感谢所有的朋友、同事们带给我的变化和快乐,希望我们继续能够一起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过去这三年,我走访了很多企业的创始人,他们都是和我父亲一样的创业者。
我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你创业这么多年,是否经历过类似过去三年这样的变化?”
他们说:都没有!
对我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和你们是平等的。因为确实过去这三年,我们看到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再加上技术的变革,移动互联还没完,AI又要来了,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每一天我觉得“焦虑”是一个普遍词,说不怕,是假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为四川人,我特别爱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也是我最爱的,也许能够恰当地送给我们在这个行业的同学们,让我们凝心聚气能够继续前行。
最后,“走在希望的田坎上”。躬耕于一线、传承、创造属于这一代人的新希望。
* 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