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肉鸭养殖的规模巨大,鸭苗需求量增大,对于种禽端而言,由于一部分公司专业技术的不足,鸭蛋的孵化率往往不是很高,未孵化成功的鸭蛋只能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升高。
现有的人工孵化技术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孵化场工人都是凭经验进行操作,孵化率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通过胚检发现有一部分未孵化成功的鸭胚存在啄壳的行为,但未能成功出壳,这部分未孵化种蛋可能是施温不合理导致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肉鸭孵化的温度、湿度、通风方案,该方案规范了储存、消毒、洗蛋的过程,改变了以往的施温方案通过不断的调整,最终完善出最合理的施温方案。采用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孵化率,而且健雏率也更高。提高了种蛋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以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该方案实施具体如下:
(1)挑选种蛋
挑选出不合格的种蛋,首先挑选出破蛋和隐纹蛋,然后根据大小分级。
(2)种蛋的储存
种蛋运送蛋库时,必须大头朝上,以避免胚胎粘附在蛋壳上而造成死胚。
蛋库里的温度依种蛋贮放的天数而不同。蛋库内的相对湿度应在70-80%。
(3)种蛋消毒
常用消毒方式: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按照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甲醛/立方米的配比)。在上孵前用次氯酸钠消毒(洗蛋),次氯酸钠浓度按照下表来执行。横向、左向、右向分别洗蛋两次,每次5分钟,水温设置25℃。
(4)入孵
孵化过程中每天的温度、湿度、风门控制如下:温度:1~4日龄38℃,5~13日龄37.9℃,14~18日龄每日温度下降0.1℃为37.8~37.4℃,19~25日龄温度保持在37.4℃,26~28日龄温度为37.1℃。湿度:1~25日龄保持在66%,26~28日龄保持在70%。风门:1~12日龄不开启风门,13~15日龄开启1个风门,16~18日龄开启2个风门,19~20日龄开启3个风门,21~24日龄开启4个风门,25~28日龄开启5~6个风门。
(5)照蛋
在入孵蛋后进行照蛋的工作,此时可以剔出无精蛋、发育迟缓、前期死胚和受污染的臭蛋(详情见下)。
(6)落盘
种蛋在孵化器第24天时,须转蛋到出雏器,目的是要让雏鸭在壳内能自由转动而啄壳后爬出。此过程要小心操作避免将种蛋碰裂或破,最多在10分钟内完成每台出雏器的转蛋工作,以避免种蛋受凉而造成死胚。
(7)出雏
胚胎正常的啄壳、出壳时间和比例,详见表。从表可以看出,胚蛋的啄壳高峰是26天左右,出壳高峰是27~27.5天左右。
本方案与传统方法生产成绩对比表
由表可知,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本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孵化率以及健雏率。
在整个孵化过程中,照蛋观察发育情况也至关重要,鸭蛋的孵化过程中通过照蛋进行胚检能发现胚胎的发育情况,了解其生长发育各阶段的异常情况,以此来判断孵化条件是否适宜,必要时做出调整措施,提高孵化效果。通过照蛋,还能及时检出无精蛋和死胚蛋,以提高蛋盘利用率和孵化率。我们对不同胚龄照蛋观察发育进行整理,其特点如下:
0-2胚龄:胚盘开始增大,蛋黄表面有一颗颜色稍深、四周稍亮的圆点,俗称“鱼眼珠”或“白光珠” 。
2-3胚龄:已经可以看到卵黄囊血管区,其形状很像樱桃形,故俗称为“樱珠”。
4-5胚龄:胚胎开始变得清晰,卵黄囊血管的形状像静止的蚊子,俗称“蚊虫珠”,卵黄颜色稍深的下部似月牙,俗称“月牙” 。蛋转动时,卵黄不易跟随着转动,俗称为“钉壳”,胚胎和卵黄囊血管形状像一只小的蜘蛛,故又称“小蜘蛛” 。
6-10胚龄:大脑和眼睛普遍发育,腿和翅膀出现并增大。在这个阶段雏鸭的发育很明显。胚胎形似“电话筒”,一端是头部,另一端为弯曲增大的躯干部,俗称“双珠”,可以看到羊水 。
11- 17胚龄:羽毛芽首先出现在背部和头部,然后开始覆盖身体的其他部位。随着四肢尺寸的增大,蹼足变得越来越突出。12-13胚龄尿囊血管继续伸展,在蛋的小头合拢,整个蛋除气室外都布满了血管,俗称为“合拢”。
18-24胚龄:绒毛变长变厚。腿、翅膀和喙越来越大。21胚龄以小头对准光源,再看不到发亮的部分,俗称为 “封门”。22-23胚龄气室向一方倾斜,这是胚胎转身的缘故,俗称为“斜口”,“转身” 。
25-26胚龄:鸭子已经旋转到出壳的位置,头部塞在右翼下,气室关闭。胚龄气室内可以看到黑影在闪动,俗称为“闪毛”。
26-27胚龄:蛋壳在白天脱落,还要注意卵黄囊的吸收。起初是胚胎喙部穿破壳膜,伸入气室内,称为“起嘴”,接着开始啄壳,称为“见嘌”,“啄壳”。
目前规模化孵化场照蛋主要分三次,第一次为头照:入孵后第5天进行,主要目的是观察种蛋受精情况,检出无精蛋、死胚蛋、破壳蛋等;第二次照蛋:一般在入孵后第11天进行。主要是剔除死胚蛋;第三次照蛋:入孵后第18天进行,主要结合落盘检查胚胎发育是否正常。照蛋时,为了不影响胚胎发育,室温升高到28~30℃,照蛋操作力求快、准、稳、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