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大揭秘:中储粮与进口量如何改写价格走势?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6 12:21:51 关注:113 评论: 我要投稿
|
|
玉米市场风云变幻,价格成焦点
最近,玉米市场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价格走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农户们站在自家田头,望着堆积如山的玉米,满心忧虑,价格的起伏直接决定着他们一年辛勤劳作的收益;粮食贸易商们在市场中奔波,时刻关注着价格动态,每一次价格的波动都可能是一场机遇或危机;就连饲料加工企业、淀粉制造工厂等相关产业从业者,也都在密切留意玉米价格,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玉米,这个在农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农产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农作物,它更是农业经济的风向标。它的价格波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经济逻辑和市场规律,也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导向紧密相连。近期,中储粮进一步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玉米进口数量明显下降,这些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玉米市场中掀起层层波澜。那么,这些变化究竟会给玉米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春节后玉米价格又将何去何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玉米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
中储粮发力,市场供需现转机
面对 2024 年粮食丰收、供强需弱、价格下行的复杂局面,中储粮挺身而出,成为稳定玉米市场的关键力量。按照有关部门工作安排,中储粮集团公司及所属相关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标准,积极投身收购。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中储粮大幅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部分直属库还延长服务半径,拓宽收购渠道,力求将稳市场、调预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
2025 年 1 月 11 日,中储粮集团公司再次宣布进一步增加 2024 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并通过所在地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增收购库点等信息。这一举措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截至目前,中储粮在各玉米主产区共布设收购库点超过 400 个,编织起一张庞大而坚实的收储网络。
在调节市场供需平衡方面,中储粮的作用举足轻重。大量收购玉米,减少了市场上的玉米供应量,使得原本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缓解。就像一个天平,中储粮通过收储,让供需两端逐渐趋于平衡。在引导市场看涨心理上,中储粮的行动也成效显著。其积极收购且不断扩大规模的举动,向市场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玉米市场并非一片黯淡,未来仍有希望。这种信号就像一盏明灯,驱散了市场参与者心中的阴霾,让大家对玉米市场的前景重新充满期待。
中储粮的收购行动还让玉米上市高峰期市场购销活跃度大幅增加。以往,由于市场信心不足,收购企业观望情绪浓厚,农民售粮困难。而如今,中储粮的积极收购,带动了其他收购主体的参与热情,市场上的交易变得频繁起来。农民们不再为卖粮发愁,粮食贸易商也有了更多的业务机会,整个玉米市场重新焕发出活力。
中储粮的收购行动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户售粮压力,切实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今年玉米销售进度过半,同比偏快。截至 1 月 16 日,东北地区售粮进度 52%,比上年同期快 10 个百分点;华北地区售粮进度 53%,比上年同期快 4 个百分点 。预计春节后农户余粮压力小于去年同期,特别是优质粮源可能偏紧。这都得益于中储粮的有力举措,让农民们能够安心过年,也为来年的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进口量锐减,国际影响大转变
2024 年,我国玉米进口量的变化可谓是惊掉了众人的下巴,就像一场突然转向的风暴,彻底改变了玉米市场的格局。曾经,玉米进口量长期在高位徘徊,成为影响国内玉米市场的重要外部因素。但从 2024 年开始,进口趋势出现了方向性变化,进口量如同坐上了滑梯,持续下降 。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 年 1—12 月累计,我国玉米进口量 1363.6 万吨,同比下降 49.7%,近乎腰斩。分月来看,2024 年 1—6 月,玉米进口量逐月减少,进口量环比分别减少 27.4%、27.6%、36.3%、28.9%、10.9% 和 13.7%,这种持续下降的趋势,就像不断收紧的阀门,让进口玉米的流量越来越小。7 月份进口量虽有短暂回升,但也不足 110 万吨,不过是这场下降趋势中的一个小插曲。8 月份之后,更是连续 5 个月的月进口量不到 40 万吨,8—12 月累计进口量 158.3 万吨,同比下降 88.2% 。其中,8 月和 9 月玉米月度进口量分别为 38.1 万吨和 31.3 万吨,连创 2020 年 4 月以来新低;10 月玉米进口量仅 25.1 万吨,同比降 87.7%,创 2019 年 12 月以来新低。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了玉米进口量下降的迅猛态势,也预示着国内玉米市场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是什么导致了玉米进口量的大幅下降呢?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玉米产不足需预期增强,成为推动价格强势反弹的关键因素。据美国农业部 12 月份供需报告预测,2024/25 年度全球玉米产量 12.18 亿吨、消费量 12.39 亿吨,产不足需约 2000 万吨,库存消费比 24%,较上年度下降 2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全球玉米市场的供应趋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合约价格自 8 月底以来持续反弹,目前已累计上涨约 25%,超过前期反弹高点。国际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得进口玉米的成本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进口需求。
再看国内外价差,这也是影响玉米进口量的重要因素。12 月份配额内 1% 关税的进口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到岸税后成本每斤 1.05 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仅低 0.02 元,价差较上月缩小 0.04 元。这种价差的缩小,让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价差驱动进口的压力也有所缓解。当进口玉米不再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力时,国内市场对进口玉米的需求自然会减少。
进口量的下降对国内玉米市场意义重大。在过去,大量低价进口玉米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了较大的下行压力,就像一块巨石压在国内玉米市场的肩头,让国内玉米价格难以抬头。而如今,进口量的大幅下降,使得外部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冲击明显减弱。这种冲击的减弱,为国内玉米价格的稳定和回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玉米市场不再需要时刻承受进口玉米的价格冲击,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供需关系的调整和平衡。
按照目前的趋势,预计 2025 年玉米进口量将下降至 720 万吨的关税配额之内,有望较 2024 年再次下降近一半。这一变化将使国际市场对国内的传导影响很可能发生趋势性变化,由 “拉动下跌” 向 “拉动上涨” 转变。当进口量大幅减少,而国内玉米市场又存在一定的需求缺口时,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上涨将更有可能带动国内玉米价格的上升,为国内玉米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信心回升,玉米价格稳中有升
在中储粮大力收储和进口量锐减的双重利好作用下,玉米市场就像从寒冬逐渐走向暖春,各方主体的信心逐步增强,国内玉米市场触底回升,展现出一片向好的态势。
从现货市场来看,1 月 13 日 —17 日当周,主产区玉米平均收购价格每斤 1.01 元,周环比增 1% 。这看似小小的 1% 的涨幅,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变化。它就像春天里的第一缕新芽,预示着玉米市场的复苏。这一价格的上涨,是市场供需关系调整的直接体现。中储粮的大规模收储,减少了市场上玉米的流通量,而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下游企业的采购积极性也有所提高,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上升。
再把目光投向期货市场,玉米主力合约(2025 年 5 月)在 2024 年 12 月 5 日见底后企稳回升,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触礁后又重新扬帆起航的船只,逐渐找回了前行的方向。有代表性的 2025 年 5 月、9 月合约,始终处于升水状态,其中远月主力 2509 合约最高触及每吨 2340 元 。期货市场的这种表现,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玉米市场的乐观预期。升水状态表明市场预期未来玉米价格将上涨,投资者愿意为未来交割的玉米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内部增储力度加大叠加外部进口大幅减少,已经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各方预期。
在我国玉米产需仍有缺口、供求重回紧平衡的格局下,玉米市场走强正在逐步成为共识。春节后,玉米购销将迎来高峰期,但考虑到农户余粮偏低、中储粮收购规模扩大、进口保持低位等利多因素叠加影响,玉米价格有望稳中趋涨。农户余粮偏低,意味着市场上的供应相对减少,而中储粮收购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支撑市场价格,进口保持低位则减少了外部低价玉米的冲击,为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来可期,持续关注玉米市场
中储粮的积极收储和进口量的大幅下降,就像为玉米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让这个曾经充满阴霾的市场迎来了曙光。它们不仅在短期内稳定了玉米价格,缓解了农户售粮压力,还在长期层面上改善了市场供需格局,为玉米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农户来说,中储粮的收储行动让他们不再为卖粮难而发愁,价格的企稳回升也让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对于粮食贸易商和相关企业而言,市场信心的恢复和价格的稳定,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更加稳定和有利的市场环境中开展业务。
玉米市场的未来充满希望,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玉米产量产生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也可能改变玉米的进口格局。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养殖业的发展状况、玉米深加工产业的扩张速度等。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玉米市场的动态,及时了解市场变化,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无论是农户、粮食贸易商,还是相关产业从业者,都应密切关注中储粮的收储政策调整以及进口量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要关注国内玉米种植面积、产量以及下游需求的变化情况。只有全面掌握市场信息,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玉米市场中占据主动,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让我们共同期待玉米市场在未来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