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饲料行业大揭秘:产值产量有降有升,未来趋势在这里!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12 8:13:47 关注:29 评论: 我要投稿
|
|
饲料行业总产值下降:背后原因是什么?
2024 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 12620.8 亿元,比上年下降 10.0%;总营业收入 12000.5 亿元,下降 9.8%。其中,饲料产品产值 11238.2 亿元、营业收入 10673.8 亿元,分别下降 11.7%、11.9%;饲料添加剂产品产值 1315.8 亿元、营业收入 1262.1 亿元,分别增长 7.5%、13.7%;饲料机械产品产值 66.8 亿元、营业收入 64.6 亿元,分别下降 9.4%、10.5%。饲料工业总产值及营业收入的下降,主要归因于饲料产品产值和收入的下滑,虽然饲料添加剂产品产值和收入有所增长,但未能抵消饲料产品下降带来的影响,而饲料机械产品产值和收入同样处于下降态势 。
饲料产量的下降是导致总产值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受生猪产能回调、畜禽存栏减少和养殖盈利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 31503.1 万吨,比上年下降 2.1%。生猪作为饲料消费的主要对象,其产能的回调对饲料产量影响巨大。在市场调节和产能调控的双重作用下,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逐步调整在合理区间,猪饲料的消费量整体呈高位回落趋势,全年猪饲料产量 14391.3 万吨,下降 3.9%。蛋禽存栏虽维持高水平,但受饲料原料价格回落和养殖降本需求影响,蛋禽饲料结构性调整,配合饲料占比下降,产量下降 1.2%。反刍动物饲料产量也因国内生产增加、进口处于高位以及消费不振等因素,下降 13.3%。尽管肉禽饲料产量增长 2.6%、宠物饲料产量增长 9.3%,但整体上,饲料产量的下降趋势明显,使得饲料行业总产值受到拖累。
饲料产品价格的下降也进一步拉低了总产值。由于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回落,推动配合、浓缩、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均同比下降。猪、蛋鸡、肉鸡的配合饲料价格同比下降 8.6% - 9.5%,浓缩饲料价格同比下降 8.4% - 9.4%;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价格同比下降 1.8% - 2.7%。在产量和价格双双下降的情况下,饲料产品的产值和营业收入大幅减少,进而导致饲料工业总产值和总营业收入的下降。
工业饲料总产量缘何小幅下降?
2024 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 31503.1 万吨,比上年下降 2.1%。其中,配合饲料产量 29354.0 万吨,下降 1.8%;浓缩饲料产量 1294.2 万吨,下降 8.8%;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 695.1 万吨,下降 2.0%。从品种来看,猪饲料产量 14391.3 万吨,下降 3.9%;蛋禽饲料产量 3236.1 万吨,下降 1.2%;肉禽饲料产量 9754.2 万吨,增长 2.6%;反刍动物饲料产量 1449.4 万吨,下降 13.3%;水产饲料产量 2262.0 万吨,下降 3.5%;宠物饲料产量 159.9 万吨,增长 9.3%;其他饲料产量 250.1 万吨,增长 4.1% 。
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的实施,使得猪饲料消费回落,是工业饲料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市场调节和产能调控的双重作用下,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逐步调整至合理区间,猪饲料的消费量整体呈高位回落趋势。生猪作为饲料消费的主力军,其产能的变化对饲料产量影响深远。当生猪存栏量下降,对猪饲料的需求自然减少。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全年猪饲料产量 14391.3 万吨,下降 3.9% ,这一下降幅度在各品种饲料中较为明显,直接拉低了工业饲料总产量。
蛋禽饲料产量的下降,也对工业饲料总产量产生了影响。虽然蛋禽存栏维持在较高水平,理论上对蛋禽饲料的需求应较为稳定甚至有所增长。但实际上,受饲料原料价格回落和养殖降本需求的影响,蛋禽饲料发生了结构性调整。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在饲料选择上更加注重性价比,导致配合饲料占比下降,进而使得蛋禽饲料产量下降 1.2%。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反映了养殖行业在成本压力下的自我调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饲料总产量。
水产饲料产量的下降同样不容忽视。2022 - 2023 年水产行情长期低迷,加上极端天气的影响,养殖户投苗积极性不高,存塘量下降,养殖节奏延后,各品种间转养率提升。尽管 2024 年春节后水产品价格逐渐回暖,投苗量逐步提升,水产饲料需求逐步回暖,但由于前期基数较低,整体存塘量仍处于低位,需求量不及去年同期,全年水产饲料产量下降 3.5%。水产养殖作为饲料消费的重要领域,其饲料产量的下降,也为工业饲料总产量的下滑贡献了力量。
反刍动物饲料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下降 13.3%。今年以来,受国内生产增加、进口处于高位,以及消费不振的影响,牛奶、牛肉价格持续下降,羊肉价格弱势运行,肉牛、奶牛养殖场户普遍亏损,存栏减少。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反刍动物饲料的需求大幅减少。养殖场户为了减少亏损,纷纷降低存栏量,导致对反刍动物饲料的采购量也随之下降。
饲料添加剂:产量稳步增长的秘密
2024 年,全国饲料添加剂总产量 1611.4 万吨,比上年增长 7.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其中,单一饲料添加剂产量 1485.9 万吨,增长 7.0%;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量 125.5 万吨,增长 7.1% 。从具体产品来看,氨基酸产量 602.6 万吨,增长 21.7%,成为产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抗氧化剂、调味和诱食物质、多糖和寡糖等产品产量也保持增长,分别增长 7.2%、20.5%、7.0% ,丰富了饲料添加剂的产品结构 。不过,维生素产品产量 142.5 万吨,下降 1.9%;矿物元素、酶制剂、微生物、非蛋白氮等产品产量也有所下降,分别下降 0.1%、5.0%、5.7%、16.2% ,反映出市场对不同类型饲料添加剂的需求差异。
下游养殖业的发展是饲料添加剂产量增长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模化养殖企业更加注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对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也更为旺盛。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的采食量、饲料利用率,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在生猪养殖中,适量添加氨基酸等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生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瘦肉率;在蛋禽养殖中,添加维生素、矿物元素等添加剂,可以提高蛋的品质和产量。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为饲料添加剂产量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创新也为饲料添加剂产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纳米材料、绿色环保技术等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出更加高效、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酶制剂等,具有生物活性高、易于吸收等优点,提高了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了新型添加剂产品的不断涌现。纳米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提高饲料添加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也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饲料添加剂产量的增长。
政策法规的引导也对饲料添加剂产量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为了推进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推广开发新型饲料产品,引导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优化饲料配方结构,推进农药、饲料的减量增效。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饲料企业更加注重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和产品创新,推动了饲料添加剂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一些企业加大了对绿色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以满足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从而带动了整个行业产量的增长。
企业经营规模适应性调整:机遇与挑战
在 2024 年的饲料行业变革浪潮中,企业经营规模的适应性调整成为一大显著特征。全国 10 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数量为 1032 家,较上年减少 18 家;不过,其合计饲料产量达 19468.3 万吨,虽比上年下降 0.9%,但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却提升至 61.8%,比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 。全国有 11 家生产厂年产量超过 50 万吨,与上年持平,单厂最大产量更是达到 133.1 万吨,展现出头部企业的强大实力。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数量为 34 家,比上年增加 1 家;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 55.0%,尽管比上年减少 1.2 个百分点,但仍占据着行业的主导地位,其中有 7 家企业集团年产量超过 1000 万吨,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市场竞争的加剧,是企业经营规模调整的重要驱动力。在市场需求波动、饲料产量下降、价格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积极调整经营规模。大型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品牌和渠道等优势,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式,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双胞胎集团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并重构业务和管理模式,使企业流程效率提升 30%,饲料制造工厂生产效率提升 15%,人均效率提升 30% ,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2024 年饲料销量预计达 1550 万吨,同比增速为 13%。
小型企业则另辟蹊径,通过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专注于特定的细分市场,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一些小型饲料企业专注于生产特种动物饲料或高端宠物饲料,针对这些特殊养殖群体的需求,研发具有针对性的饲料产品,以高品质和个性化服务赢得客户的青睐。在宠物饲料市场,随着人们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小型企业推出了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益生菌的高端宠物饲料,满足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和营养的追求,尽管规模相对较小,但在细分市场中却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优势区域布局稳定,背后的经济密码
在 2024 年的饲料行业版图中,优势区域布局保持稳定,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全国饲料产量超千万吨的省份有 13 个,分别为山东、广东、广西、辽宁、河南、江苏、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安徽、福建、江西 。其中,山东省产量 4648.1 万吨,虽比上年下降 1.4%,但依然稳居榜首;广东省产量 3683.4 万吨,增长 2.0%,紧跟其后。山东、广东两省饲料产品总产值继续保持在千亿以上,分别为 1586 亿元和 1454 亿元,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实力。全国有 7 个省份饲料产量比上年增长,分别为贵州、广西、吉林、新疆、广东、江苏、安徽 ;另外 23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饲料产量同比下降,其中青海、上海、宁夏、天津、北京、内蒙古等 6 个省份降幅超过 10%。
山东、广东等省份饲料产业发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养殖业规模来看,山东是畜牧大省,畜牧生产总值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7 年虽被河南超越,但仍稳居第二。其生猪和肉禽养殖主要集中在临沂、潍坊、烟台、聊城、德州、菏泽、青岛、滨州等地,奶牛主要集中在济青沿线,庞大的养殖规模为饲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广东的养殖业同样发达,尤其是水产养殖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饲料产量的增长。广东饲料产量持续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提高,饲料生产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加之养殖业的发展,对饲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广东饲料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链完善也是山东、广东饲料产业发达的重要因素。山东是农业大省,地大物博,资源丰富。2018 年山东谷物产量 5178 万吨,其中玉米产量 2630 万吨,位于黑龙江和吉林之后,全国排名第三。2018 年山东大豆压榨能力 2800 万吨左右,位于江苏之后,全国排名第二;从青岛港和济南海关进口大豆 1506 万吨,年产豆粕 1200 万吨,除满足省内饲料消费,还有大量用于省外饲料市场。山东还是化工大省,饲料添加剂大省,在维生素、赖氨酸、蛋氨酸等产品方面生产规模逐步扩大,2018 年山东饲料添加剂产值达到 291 亿元,占全国比重 29.3%;出口额近 20 亿元。完善的产业链使得山东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
地理位置优越也为山东、广东的饲料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山东地处黄河流域,交通便利,便于饲料原料的运输和产品的销售。广东位于沿海地区,拥有众多优良港口,有利于进口饲料原料和出口饲料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部分省份产量增长或下降,与当地养殖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变化、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一些地区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发展特色养殖,导致对饲料的需求发生变化。随着人们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宠物饲料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一些省份加大了对宠物饲料的生产投入,使得宠物饲料产量增长,进而带动了当地饲料总产量的增长。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饲料产量产生影响。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期,养殖企业会增加养殖规模,从而带动饲料需求的增长;反之,市场需求低迷时,养殖企业会减少养殖规模,饲料产量也会随之下降。政策导向同样不可忽视。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养殖业发展的政策,会促进养殖规模的扩大,进而带动饲料产量的增长;而一些环保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部分养殖企业产生限制,导致养殖规模缩小,饲料产量下降。
节粮成效巩固,为粮食安全助力
在 2024 年饲料行业的发展进程中,饲料企业节粮成效持续巩固,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全年饲料生产企业的豆粕用量比上年减少 206 万吨、下降 4.7%,小麦、稻谷用量分别下降 52.8%、51.3%,玉米增加 793 万吨、增长 7.6%。谷物和豆粕等饲料粮在饲料中合计占比为 59.5%,比上年减少 0.3 个百分点 。
饲料企业节粮成效显著,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饲料行业作为粮食消耗的重要领域,其节粮行动直接关系到粮食的供需平衡。通过减少豆粕、小麦、稻谷等粮食的使用量,饲料企业降低了对粮食资源的依赖,使更多的粮食能够用于保障居民的口粮供应,从而增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在粮食供应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饲料企业的节粮举措,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确保了在各种情况下,居民的基本口粮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从养殖成本角度来看,节粮也为养殖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比较高,通常约占养殖成本的 70%。饲料企业通过节粮,优化饲料配方,降低了饲料成本,进而减轻了养殖企业的成本压力。养殖企业在饲料采购上的支出减少,意味着其利润空间得到了扩大,或者在市场价格波动时,能够更从容地应对,降低亏损风险。这对于提高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节粮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粮食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土、肥、药、种等生产要素,节粮意味着减少这些要素的无效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豆粕的使用量,可以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减少因大豆进口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降低小麦、稻谷的使用量,可以避免这些优质口粮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节粮,饲料企业实现了从粗放式资源利用向精细化、高效化利用的转变,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饲料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节粮。在优化饲料配方方面,全面推广低蛋白多元化饲料配制技术,研发应用动物净能体系与氨基酸平衡模式,根据动物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能量和氨基酸营养需求,制定精准配方,按照 “木桶原理” 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补齐短板,结合精细加工工艺,生产出既满足动物需求、又不浪费蛋白的氨基酸平衡的高品质饲料 。在生猪养殖中,一些饲料企业通过精准配方,将猪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从传统的 20% 左右降低到 16% - 18%,同时添加适量的合成氨基酸,保证了生猪的生长性能不受影响,却大大减少了豆粕等高蛋白原料的使用量。
采用新技术也是节粮的重要手段。一些企业加快研发推广基于全产业链效益最大化的数智化饲喂决策和饲料配方软件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饲料的精准投喂和配方的实时优化。通过传感器监测动物的生长状况、采食情况等数据,系统可以根据动物的实际需求,精准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配方,避免了饲料的浪费。智能化精准饲喂设备的应用,也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因投喂不当造成的饲料损失。
开发新原料同样为节粮提供了新的思路。饲料企业积极开展地源性特色饲料资源调查,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如杂粮、杂粕、农副产品等。一些企业利用发酵、酶解等技术,对这些原料进行提效加工利用,使其成为优质的饲料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玉米秸秆、豆秸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益生菌的发酵饲料,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减少了对传统饲料粮的依赖。
新产品创制加快,引领行业新变革
在 2024 年饲料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新产品创制步伐明显加快,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全年核发吡咯并喹啉醌二钠(产自脱氮生丝微菌 FJNU–R8)、石香薷提取物(有效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芹酚)、蔗糖锌、卫矛醇、蛋清溶菌酶寡聚体、蔗糖亚铁、右旋糖酐铁、没食子酸酸(源自五倍子或塔拉)、红色无定形态单质硒、缬氨酸锌螯合物、阿魏酸等 11 个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 ,增补 3 个饲料原料进入《饲料原料目录》,增补 1 个饲料添加剂品种进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扩大 5 个饲料添加剂品种的适用范围 。
这些新产品的创制,对提升饲料品质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吡咯并喹啉醌二钠能够提高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石香薷提取物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蔗糖锌、蔗糖亚铁、右旋糖酐铁、缬氨酸锌螯合物等为动物提供了所需的微量元素,保障了动物的健康生长。在肉仔鸡养殖中,添加吡咯并喹啉醌二钠后,肉仔鸡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力提高,发病率明显降低;添加石香薷提取物的肉仔鸡,生长速度加快,饲料转化率提高,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也是新产品创制的重要成果。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不同养殖品种、不同养殖阶段对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新批准的饲料添加剂和原料,针对不同动物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研发,丰富了饲料的种类和配方选择。海参肠水解蛋白作为新的饲料原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适合用于特种水产养殖饲料的生产,满足了特种水产养殖对高品质饲料的需求;茯苓提取物(有效成分为 β-1,3-D - 葡聚糖)可促进生长育肥猪、肉仔鸡的生长,为养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饲料选择。
新产品创制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新饲料添加剂和原料的研发,需要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这推动了饲料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研发过程中,运用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为饲料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企业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的生产性能;通过纳米技术,提高了饲料添加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市场需求的推动,是新产品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饲料企业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饲料产品。消费者对绿色、健康、无抗生素的畜产品需求增加,推动了饲料企业研发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和无抗饲料产品。一些企业研发出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添加剂,替代传统的抗生素,既保障了动物的健康,又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畜产品的需求。
研发投入的增加,为新产品创制提供了有力保障。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了先进的研发平台和实验室。据统计,大北农、海大集团、溢多利集团等饲料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9.6%。这些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进程。大北农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同开展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成功研发出多个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
未来展望:饲料行业将走向何方?
回首 2024 年,饲料行业在总产值、产量、企业规模等方面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有下降的挑战,也有增长的机遇。展望未来,饲料行业在技术创新、绿色环保、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饲料行业正站在新的起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饲料领域。在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中,生物技术将助力开发出更多高效、安全、绿色的产品,进一步提高饲料的品质和性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能会培育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用于生产新型饲料添加剂,这些添加剂能够更精准地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使饲料添加剂的颗粒更加细小,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让动物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
绿色环保将成为饲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型饲料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企业将更加注重原料采购环节的环保控制,优先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原料供应商,确保饲料原料的来源绿色、无污染。在生产工艺上,企业会加大研发投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副产品制造饲料原料,也是未来饲料行业实现绿色环保的重要途径。将农作物秸秆、酒糟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优质的饲料原料,不仅减少了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市场竞争方面,行业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大型企业凭借其品牌、规模、技术和资金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它们将继续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式,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大型企业还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小型企业则需要通过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专注于特定的细分市场,如特种动物饲料、高端宠物饲料等,为特定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以高品质和个性化服务赢得客户的青睐。
饲料行业从业者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应对挑战,把握发展机遇。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在绿色环保方面,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突出自身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饲料行业的未来充满挑战与机遇。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注重绿色环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饲料行业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