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下的豆局:中美大豆市场风云变幻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3/6 11:05:51 关注:88 评论: 我要投稿
|
|
贸易摩擦再升级
2025 年 3 月 3 日,美国毫无征兆地挥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宣布针对中国商品加征 10% 的关税。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中美贸易关系的平静,国际市场也因此陷入了紧张的氛围。美国的这一单边行动,无疑是对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公然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紧密相连,美国的这种短视行为,不仅可能伤害到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也给全球经济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美国的无理挑衅,中国并没有选择退缩。仅仅在第二天,即 3 月 4 日,中国迅速且果断地出台了针对美国的反制关税措施。其中,对美国大豆加征 10% 的关税成为了此次反制行动的焦点。这一举措并非是冲动之举,而是中国基于自身利益和国际规则做出的合理回应。中国一直是全球大豆的主要进口国,而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大豆供应国之一。但美国此次单方面加征关税,严重破坏了双方贸易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中国不得不采取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的升温,让人们不禁回想起 2018 年那场激烈的贸易争端。当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对两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而与 2018 年相比,此次贸易摩擦虽然在加征关税的幅度上相对较小,烈度相对较低,但影响路径却有着相似之处。这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并不会因为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减轻,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美国大豆市场现状剖析
期价波动之谜
在这场贸易摩擦的风暴眼中,美国大豆期价的波动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悬疑剧,吸引着全球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的目光。近月美国大豆期价宛如一位坚韧的战士,在关税的枪林弹雨中表现出相对抗跌的态势。这背后的原因,犹如层层迷雾,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从销售数据来看,美国大豆目前的出口销售量已经完成了美国农业部年度出口销售目标的 88.88%。这一数字,就像是给近月美国大豆期价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使得加征关税对其影响被大大削弱。2025 年年初至今,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销售持续处于低位,截至 2 月 20 日当周,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在美国大豆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下降至 47.46%,且该占比已连续两年下滑 。这种低位运行的出口态势,让市场对近月美国大豆的供应预期较为稳定,从而支撑了期价。
而豁免条款的存在,更是为近月美国大豆期价的抗跌增添了一份关键力量。在 2025 年 3 月 10 日之前,如果货物已经从启运地发运,并且是在 3 月 10 日 —4 月 12 日期间进口的,那么这些货物将不会被加征本次公告所规定的关税。这一豁免条款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已经在运输途中的美国大豆得以顺利进入市场,避免了关税的冲击。据估算,此次关税政策对近月美国大豆出口的实际冲击影响可能仅有 100 万吨左右,这一相对较小的冲击量,不足以撼动近月美国大豆期价的稳定。
然而,远月美国大豆期价却如同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船,持续面临下行压力。新的关税政策对 2025 年下半年的美国大豆预售和四季度的美国大豆销售节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国虽然正在努力通过增加对欧盟等其他地区的出口,来减轻中国市场缺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其国内大豆压榨消费的增长速度,难以完全弥补中国市场的巨大缺口。即使美国国内大豆压榨消费是消化美国大豆产量压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想要弥补中国市场缺失所带来的影响,依然困难重重。
出口前景乌云密布
美国大豆的出口前景,如今已被一片浓重的乌云所笼罩,显得格外堪忧。这种困境,在美国农业部的基线预测报告中也有所体现。随着中国进口大豆的方向转向巴西,巴西大豆在全球大豆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进一步提高,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全球大豆市场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相应地,美国大豆在全球市场的出口份额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降,曾经的辉煌似乎正在逐渐远去。
但在 2 月末的时候,美国农业部在年度展望论坛上对美国大豆的出口预期却依然保持乐观态度,这一情况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遭到了市场的强烈质疑。美国农业部预估在 2025/2026 年度,美国大豆的出口量为 18.65 亿蒲式耳,同比增加 4000 万蒲式耳。然而,在当前美国政府贸易关税政策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的缺失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很难通过其他地区完全弥补。市场对于美国大豆出口需求存在明显的下调预期,认为美国农业部的这一预估过于乐观,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
唯一能够对美国大豆出口下滑起到一定对冲作用的,是美国大豆的压榨消费量持续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美国农业部预计在 2025/2026 年度,美国大豆的压榨量将同比增加 6500 万蒲式耳,达到 24.8 亿蒲式耳。这一预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毕竟美国豆粕出口量的增加,以及在贸易关税政策影响下生物燃料对豆油需求的增长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美国豆粕凭借其优质的品质和稳定的供应,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众多饲料企业的青睐,出口量不断攀升;而生物燃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对豆油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些因素共同为美国大豆的压榨消费提供了重要支撑,使得美国大豆的出口量和压榨量之间形成了一种此消彼长的微妙关系。未来,市场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美国农业部接下来的报告中,美豆出口预估是否会向下修正,以更加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其二,美豆压榨量的上调幅度究竟会是多少,这将直接影响到美国大豆市场的供需平衡。
春播面积下滑危机
在美国贸易关税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大豆的春播前景也不容乐观,春播面积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美国农业部在年度展望论坛上表示,新年度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预计下降至 8400 万英亩,同比减少 3.55%。这一数据的公布,就像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在农业领域敲响。
造成美国大豆春播面积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需求的下降使得美国大豆的出口面临困境,价格也受到了压制。而南美大豆的竞争优势却日益显现,其丰产预期的不断兑现,让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打折扣。美国贸易关税政策的预期升温,也让农民们对未来的市场前景充满担忧,从而在种植决策上更加谨慎。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如期下调。从历年美国大豆最终播种面积与年度展望论坛的预估数据对比来看,过去 10 年中有 8 年美国大豆的最终播种面积低于年度论坛的预估数据,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的不确定性。
此外,从春季作物保险价格的变化中,我们也能看出美国大豆春播面积下降的端倪。美国大豆 10.54 美元 / 蒲式耳的保险价格比 2024 年的 11.55 美元 / 蒲式耳整整下调了 1.01 美元 / 蒲式耳,这表明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预期收益有所降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玉米保险价格较 2024 年的 4.66 美元 / 蒲式耳上调至 4.7 美元 / 蒲式耳,玉米在种植收益上的优势更加明显。目前美国大豆和玉米播种尚未开启,未来播种面积仍存变数,但是美国大豆想在与玉米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价格需要在 11 美元 / 蒲式耳以上,显然当前的价格对农户没有吸引力。
那么,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下调是否意味着美国大豆产量的下降呢?答案并非如此简单。由于美国大豆的趋势单产同比增加 1.8 蒲式耳 / 英亩达到 52.5 蒲式耳 / 英亩,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美国大豆单产上调将抵消播种面积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大豆总体产量略微提高至 43.7 亿蒲式耳。然而,在美国大豆播种面积预估下调的背景下,新年度美国大豆播种和生长期的天气形势就变得至关重要。今年美国农民春播时间是否提前取决于气温变化。虽然 3 月初美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但持续性不强,3 月末气温将再次出现下降,令美国中西部和大平原地区面临寒潮天气的影响。拉尼娜现象预期逐渐消退,美国中西部的北部、西南部以及北部大平原可能出现的旱情也值得引起关注。在向 ENSO 中性模式转换的天气状况下,寒潮与中西部干旱相互作用,这一交互作用会成为重要的天气变量,对美国大豆的播种和生长产生干扰,并且也将是影响美国大豆期价阶段性走势的关键因素。
中国大豆市场应对之策
进口格局大转变
在这场贸易摩擦的波澜中,中国大豆市场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在 2024 年,中国大豆市场的进口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数据来看,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总量为 2213.4 万吨,占全年大豆进口总量 1.05 亿吨的 21.07% ,这一比例相较于历史峰值的 51.25%,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我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大幅降低。这一变化,就像是一场战略大转移,标志着中国大豆市场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重新布局。
为了应对贸易风险,从 2024 年四季度开始,国内就积极行动起来,开始增加大豆进口和储备库存。这一举措,就像是为中国大豆市场筑牢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目前,国内进口大豆主要来源于巴西,2024 年,中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占国内进口大豆总量的比重超过 70%。巴西,这个南美洲的农业大国,在中美贸易较量的过程中,成为了最大的受益国。中国大豆进口来源的战略转移,不仅削弱了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也为中国大豆市场找到了更为稳定和可靠的供应渠道。
巴西大豆的蝴蝶效应
巴西大豆,如今已成为中国大豆市场的关键变量,其一举一动都能在中国市场引发强烈的连锁反应。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的推动,巴西大豆贴水报价持续攀升,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不断推高。截至 3 月 4 日,4 月船期巴西大豆对华 CNF 贴水报价已经上涨至 147 美分 / 蒲式耳,5—8 月船期的贴水报价逐月抬升,8 月船期的巴西大豆对华 CNF 贴水报价更是上涨至 200 美分 / 蒲式耳,较春节前的涨幅达到 45~74 元 / 吨。这一价格的攀升,直接导致了巴西大豆的进口成本全面抬升。截至 3 月 5 日,4—8 月船期的巴西大豆进口完税成本为 3515~3670 元 / 吨,这无疑给国内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进口大豆成本抬升的背景下,巴西大豆的装运节奏就显得尤为关键,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前,巴西遭遇的连续过量降雨一度给仓储和物流带来极大挑战,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乱了大豆的装运节奏。巴西大豆装运延迟,导致国内进口大豆的到港量阶段性下降。2025 年年初以来,巴西大豆对华发货量为 790 万吨,同比降幅 4.13%。目前市场主流机构预估 3 月进口大豆到港量为 500 万~530 万吨,国内大豆阶段性供应收紧已成事实。
不过,随着 2 月中旬以来,巴西大豆对华装运节奏逐步加快,就像是暴风雨后的天空逐渐放晴,市场的紧张气氛也有所缓和。从 4 月开始,进口大豆的到港压力将再度得到体现。考虑到二季度国内的采购缺口仍有 2000 万吨,在国内供应高度依赖于巴西大豆市场的背景下,一旦巴西大豆装运延迟再次上演,就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市场供应矛盾存在升温的可能。巴西大豆的装运节奏,就像是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中国大豆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走势。
市场未来走向何方
中美贸易摩擦的再度升级,无疑给国内外豆类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波动风险。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就像一场变幻莫测的暴风雨,使得中美贸易关系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这种不确定性,如同高悬在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全球豆类市场带来了较大的不稳定因素。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它会受到南美大豆丰收的压制。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作为全球重要的大豆生产国,其大豆产量的增加将使得全球大豆供应更加充裕,对美国大豆价格形成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新一季美国大豆播种的预期也将左右其价格走势。播种面积的变化、天气状况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美国大豆的产量预期,进而影响其期货价格。
在中国国内市场,产业链上游原料大豆的阶段性供应紧张局面已成定局。近期,国内大豆价格得到了产业链的有力支撑。进口大豆成本的上升,使得国内大豆市场的成本底线被抬高;而供应的收紧,也让市场上的大豆变得更加稀缺,从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然而,盘面资金的快速转换却给豆类期货市场带来了较大的风险。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往往在瞬间发生,这种快速的变化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加剧,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展望未来,市场需要密切关注多个关键因素。美国农业部报告中对美豆出口预估和压榨量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到美国大豆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走势;巴西大豆的装运节奏,也将对中国国内大豆市场的供应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关键因素的变化,市场参与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降低风险,把握机遇。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