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机遇与风险的碰撞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7 11:07:40 关注:70 评论: 我要投稿
|
|
玉米市场现状速览
近期,玉米市场动态备受行业从业者关注。在山东地区,企业玉米收购价格波动剧烈,当前主流价格徘徊于 2300 元 / 吨左右,价格起伏不定,致使持粮主体心态不稳。前期企业持续降价,引发持粮主体强烈抵触情绪。加之节日效应导致交通运输压力增大,物流运输受阻,玉米到货量受到显著影响。以昨日为例,山东到货量骤降至 100+,企业因收粮不足,部分企业不得不提高价格以吸引粮源。
东北地区情况同样值得关注,部分中字头企业再次上调收购价格或重启收购,这一举措对玉米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为市场带来新变化,也使市场参与者看到新的发展契机。
玉米市场新机遇剖析
关税调整,进口威胁减弱
近期,国家贸易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对美国全面实施关税对等上调,所有产品在原有基础上加征 34% 关税。这一政策调整对玉米市场意义重大,直接削弱了美国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此前,美国玉米凭借相对较低的价格,在我国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对国内玉米市场造成较大竞争压力。但此次关税上调后,美国玉米进口成本大幅增加,价格随之上涨。
以 2024 年数据为例,中国自美进口玉米 207 万吨,仅占国内消费量的 0.7%,同时巴西等南美国家替代供应能力增强,2024 年巴西玉米进口占比达 65% 。从实际数据来看,美国进口玉米在我国市场份额本就较小,此次关税调整后,今年美国进口玉米对我国市场的威胁基本可忽略不计。这为国内玉米市场拓展了更大发展空间,国产玉米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价格也将获得更稳定支撑。对于国内玉米种植户、贸易商及相关企业而言,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市场竞争环境更为有利,也增强了其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信心。
售粮进度与话语权变化
今年玉米售粮进度较快,现阶段基层粮源已接近售罄。从全国范围来看,多地售粮进度远超往年同期。例如东北黑土地,八成粮仓已清空;华北平原售粮进度也较高,76% 的玉米已完成销售 。山东、河南等主产省,基层收购点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 15%,粮车排队现象常见,经纪人表示下乡收粮需尽早行动。
随着基层粮源减少,贸易商库存粮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贸易商库存粮源受成本和利润线限制,持粮主体在市场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以往市场价格多由收购企业主导,持粮主体较为被动。如今,持粮主体可依据自身成本和预期利润,在市场价格决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虽然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不太可能,因为市场供需关系受多种因素制约,但价格上涨百八十元仍具有一定可能性。这一变化使持粮主体在市场交易中更具主动性,也为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增添新变数。
持粮主体策略建议
粮源数量与条件决定策略
在当前玉米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形势下,持粮主体的决策至关重要。手中粮源数量和自身条件是决定策略的关键因素。若手中有粮源,且具备完备仓储设施、资金压力较小,同时粮源数量不多,可选择持粮观望。从市场趋势判断,玉米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望上涨,届时出货可获取更高收益。
反之,若手中粮源较多,如大型贸易商囤积数千吨甚至上万吨玉米,且自身条件不允许长期持粮,如仓储空间有限、面临高额仓储费用或资金周转紧张急需变现,建议本月抓住时机逢高出货。考虑到五月份市场风险可能高于本月,提前出货可锁定利润,避免潜在损失。
华北及山东地区收购要点
近期,众多华北及山东地区的企业询问现阶段是否可继续收购玉米以及合理收购价格。这需从多方面考量。价格方面,若入手价在 1.1 元 / 斤附近且粮质合格,可从基层粮贩处收购。在此价格区间内仍有一定利润空间,即便市场价格小幅波动也不致亏损。若超过此价格,利润将不断压缩,风险逐步增大,一旦市场价格下跌,可能面临亏损。
订单情况同样关键。若手中无中远期订单,收购数量应加以控制,参考标准为紧急出货时最多两日售罄。如此,即便出现不可控风险,如市场价格暴跌,也能及时应对,将损失降至最低。粮质方面,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收购的玉米符合质量标准,避免因粮质问题导致销售困难或价格被压低。
东北地区贸易商收购建议
东北地区贸易商收购策略与华北及山东地区存在差异。手中有潮粮的贸易商,若无烘干能力,应尽快出售潮粮。当前越来越多企业对潮粮降价或停收,若无烘干能力,将难以找到合适买家,可能遭受更大损失。
对于干粮收购,可继续进行,但需合理控制价格。尽管部分中字头企业有涨价行为,但其对市场价格的支撑力度逐渐减弱,不及持粮主体惜售情绪对价格的影响。因此,贸易商收购干粮时,不可盲目跟风追高,应依据自身成本和市场预期合理控制收购价格,确保具备一定利润空间。
未来玉米市场利空因素展望
中储粮收购与拍卖预期
中储粮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的关键调控力量,其举措对玉米市场影响深远。从当前趋势看,中储粮收购量呈减少趋势,甚至存在粮库全面停收的可能性。过去,中储粮大规模收购对稳定玉米价格、保障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形势变化,这一情况可能改变。
进口玉米和各地粮库拍卖大概率将继续加强。近年来,为调节国内粮食市场供需平衡,国家在进口玉米拍卖和各地粮库轮换拍卖方面力度不断加大。2023 年数据显示,多地粮库轮换拍卖次数和规模明显增加,进口玉米拍卖也较为频繁。由于当前玉米价格处于市场可接受范围,无需通过定向拍卖定向水稻 / 超期小麦进行价格调整,因此定向类拍卖可能不会出现。一旦中储粮收购减少、拍卖增加,市场玉米供应量将大幅上升,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
新麦入市与流通粮源风险
下个月,南方新麦将陆续上市,这将对玉米市场造成较大冲击。新麦入市后,部分贸易商将抛售现有库存以腾出空间存储新麦,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大幅增加。2023 年新麦入市期间,部分地区粮食市场流通量较之前增长 30% 以上 ,许多贸易商为尽快出货不得不降低价格,对玉米市场价格产生了连带影响。
若形成扎堆售粮局面,企业在大量粮源供应下将拥有更多选择权,往往会压低收购价格。贸易商为尽快出售粮食,只能被迫接受低价,这将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亏损。因此,新麦入市后的流通粮源风险是未来一个月玉米市场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需求下滑限制价格上涨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对玉米原粮的需求均呈下滑趋势。深加工领域,部分企业因小麦与玉米在某些用途上具有替代性,且小麦价格更具优势,开始加大小麦收购量。饲料企业方面,由于养殖业受养殖成本上升、市场需求波动等多种因素制约,对玉米的需求也在减少。
若这种市场环境得不到改善,玉米价格虽大幅下跌可能性较小,但上涨难度将加大。在市场经济中,需求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需求不足将导致价格上涨缺乏支撑。如 2022 年,由于需求下滑,玉米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平稳波动状态,难以实现实质性上涨。因此,未来玉米市场价格上涨,需求端的改善至关重要。
总结与展望
当前,玉米市场处于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关键阶段,如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前行,既存在发展机遇,也面临潜在风险。持粮主体决策时需全面综合考虑自身粮源数量、仓储条件、资金状况等因素,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宜的策略。收购商在收购过程中,不可盲目跟风,应严格把控价格、粮质和收购数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购计划。
市场动态瞬息万变,持粮主体和收购商均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关注中储粮的收购与拍卖政策、新麦入市的时间和市场反应以及需求端的变化趋势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对玉米价格走势产生关键影响。只有时刻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策略,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玉米市场中立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