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标准频道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 文章内容

“知假买假”如何认定 法院判决来解惑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3/18 10:40:35 关注:190 评论: 我要投稿

  【案情简介】
  金某系一位资深网购者,多次在法院提起索赔诉讼。2024年2月,金某通过浙江某公司运营的购物平台购买某品牌“固体咖啡饮料”10盒,总价5990元。后金某通过案外人委托某检测技术中心对案涉产品进行检测。经检测,案涉咖啡饮料中含有药品“西地那非”,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金某遂诉至法院要求浙江某公司退一赔十。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购买者明知所购买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请求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支付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依法支持购买者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可以综合保质期、普通消费者通常消费习惯等因素认定购买者合理生活消费需要的食品数量。”本案中,金某仅2024年在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家就有5件类似案件诉讼记录,说明金某具有丰富的网络购物经验且对食品安全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其应该对案涉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明知,不存在被误导消费的可能。同时,结合金某的职业为蔬菜销售者,对其收入、消费能力及其他法院涉诉情况、涉诉金额拒绝作出合理的说明。故法院认定金某为日常生活合理需要购买的数量为3盒,对金某主张的3盒价款的十倍惩罚性赔偿金予以支持,其余部分,不予支持。
  【案例点评】
  以牟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多次购买同一产品,在向经营者恶意索赔未果后进而诉讼索赔,不仅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本义,更不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知假买假”者未必不属于消费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8月21日发布的《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只要购买数量没有超过普通消费者合理生活消费需要,就应当对消费者的惩罚性赔偿予以支持。法官应结合当事人的职业、收入、购买频率及类似案件的诉讼次数等对“合理生活消费需要”作出正确认定,抑制其获利空间,防止其恶意高额索赔,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案例提供单位:嘉兴市嘉善县人民法院)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浙江消保委微信号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以案释法丨“知假买假”能否“假一赔十”?2025/3/7 12:32:52
【以案说法】当“知假买假”碰上“十倍赔偿”,法院会怎么判?2024/12/1 18:27:22
【案例】“知假买假”能否“假一赔十”?2024/10/12 8:46:02
如何规范“知假买假”?代购人有哪些责任?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答记者问2024/8/22 14:17:32
【案例】“知假买假”不符合普通消费者行为!十倍索赔被驳回2024/6/20 8:25:3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